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静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浮床无土栽培技术,研究了美人蕉、睡莲、水葫芦、金钱草4种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种植物对水体中TN、TP、NH3-N、CODcr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22.69%~52.72%、48.83%~77.82%、92.26%~99.56%、28.54%~42.72%.通过比较,美人蕉和金钱草净化能力较强,水葫芦次之,睡莲最弱.本项研究丰富了低温条件下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为浮床植物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低温对生态浮床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引入陶粒作为浮床的基质,构筑了美人蕉-陶粒基质组合式生态浮床系统,研究在低温条件下其对微污染水体水质净化的效果特性。结果表明,在进水温度为0.5~15℃,进水DO浓度为4.94~6.65mg/L,水体交换时间为7d下,该生态浮床系统对水体中NH+4-N、NO-3-N、NO-2-N、TN、COD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为36.30%、77.37%、50.34%、52.56%、16.89%和70.99%。当水体的温度低于5.0℃,该生态浮床系统对水体中NH+4-N、NO-2-N、TN、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选取美人蕉作为生态浮床的植物,组建3个平行的生态浮床,分别为纯植物生态浮床(Floating Bed with Plants Pure,FB-PP)、陶粒基质生态浮床(Floating Bed with Light Ceramsite,FB-LC)和竹丝基质生态浮床(Floating Bed with Filamentous Bamboo,FB-FB),研究这3种生态浮床去除营养盐(N,P)的效果和机理以及不同基质条件下的美人蕉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25~28℃水温条件下,水质交换时间为3d,FB-FB和FB-LC对TN、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3.9%、21.8%和30.6%、22.1%,而FB-PP对TP平均去除率15.9%,TN却呈负数增长。对于植物生长速率顺序是:FB-FBFB-LCFB-PP。说明在生态浮床中增加基质对提高营养盐的去除和提高植物生理生化特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生态浮床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据其主要修复的污染物类型、基质、理化环境等的不同,可将生态浮床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介绍2种湿地槽式生态浮床。为了研究这2种分别以稻草和塑料球为基质的湿地槽式生态浮床(分别定义为浮床1,2)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素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设计了在水温为22~27℃条件和水力停留时间为24h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表明:浮床1,2对TN、NH+4-N和NO-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2%,88.88%,80.41%和51.86%,86.23%,58.62%;浮床1,2对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27.28%~78.32%和19.24%~71.27%。对2个浮床中基质表面微生物相分析发现,稻草表面微生物相优于塑料球表面。  相似文献   

5.
美人蕉对泰达高含盐再生水景观河道水体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空白对照和种植美人蕉2组处理系统,研究了美人蕉对泰达景观河道含盐再生水的净化效果以及水力停留时间(H RT)对水体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H RT对水体中污染物COD、TN、NH3-N、NO3-N、TP、PO4-P的净化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各主要污染物去除率随H RT的变化范围为COD的去除率19.64%~45.09%,TN的去除率为17.52%~63.05%,NH3-N的去除率为23.24%~82.47%,NO3-N的去除率为15.67%~62.43%,TP的去除率为24.20%~61.59%,PO4-P的去除率为20.69%~62.26%。水体中TDS含量在4500~6786 m g/L范围内对美人蕉及其水处理系统的净化效果没有影响;美人蕉系统的pH值均比空白对照组的低。由于美人蕉根系和微生物的吸收与分解作用,在水体中种植美人蕉能明显改善水质净化效果,对水体pH值控制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以沉水植物菹草为核心的植物-微生物组合式生态沉床,用以修复处理地表富营养化水体。研究在一个周期(10d)的时间内,植物-微生物组合式生态沉床对富营养化水体中COD、NH+4-N、NO-3-N及TP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在附加水力搅拌下,植物-微生物组合式生态沉床对富营养化水体COD去除速度较快,2d去除率即达到73%,到第6d去除率即可达到80%以上;对TP的去除率在6d后基本稳定为60%左右;对NH+4-N的去除率在2d后基本稳定在40%~50%;NO-3-N的去除率在6d后稳定在60%。可见,该组合沉床可以很好的吸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和COD,是处理和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三种漂浮植物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对生长有凤眼莲、浮萍及槐叶萍的静止水体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漂浮植物对改善水体透明度意义不大;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一旦盖度达到100%,对水质无明显改善水质作用,其中水体DO含量降低,水体TN、TP、IMn等主要水质指标较对照水体有所上升;因此,静态富营养化水体在生态修复过程中,使用漂浮植物作为净化物种时,应根据物种要严格控制其盖度,可选择地通过人工打捞的方式,从水体中取走植株固定的氮磷等元素,达到脱氮、除磷,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省人工湿地系统中常用的3种挺水植物美人蕉、香蒲和茭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一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回水、村田混合水的生长适应性及其污水净化效果,旨在探明3种湿地植物的耐污能力及其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农村污水中的应用价值。30 d静态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农田回水和村田混合水条件下,3种供试植物的生长特征和氮净化能力均无明显不同,茭白的磷净化能力最强。在农村生活污水条件下,美人蕉和香蒲均长势良好,茭白则全部死亡;对植物生物量研究发现,美人蕉的生物量显著大于香蒲,分别为112.5、80.04 g/株;挺水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净化能力为:美人蕉香蒲茭白,分别为57.09%、46.38%、19.11%。综合考虑植物的氮净化能力、生长特征和实际应用效果,美人蕉和茭白可以作为汾河流域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优选挺水植物。  相似文献   

9.
饲料植物处理猪场厌氧废液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基于饲料植物空心菜、水稻和水葫芦3种不同植物处理体系下的猪场厌氧废液的水质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饲料植物处理体系对猪场厌氧废液处理至第15天时,水质指标有很大改善,处理效果稳定.各处理体系对COD的去除率为46.4%~54.5%,对NH+4-N的去除率为79.0%~90.7%,对TN的去除率为43.1%~78.3%,对TP的去除率为79.3%~87.8%.试验还表明,不同处理体系对厌氧废液COD,NH+4-N,TN,TP,pH的处理效果各有差异,对COD,NH+4-N,TP的处理效果,水葫芦体系表现最好,pH变化幅度也是水葫芦体系最大,而对TN的处理效果,对照体系优于其它处理体系,可能是对照系统中出现了藻类的生长所致.  相似文献   

10.
崔德才  胡锋 《节水灌溉》2012,(10):18-20
采用曝气复合式生态浮床强度修复污水厂尾水,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5d和水温为17.8~21.5℃的条件下,研究了曝气复合式生态浮床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曝气复合式生态浮床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9%~53.1%(平均值44.0%)、37.97%~64.45%(平均值50.8%)、33.46%~57.25%(平均值44.9%)和去除率5.43%~72.62%(平均值50.97%),其出水COD浓度远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对比无/有曝气复合式生态浮床发现,曝气强化作用对复合式生态浮床修复效果的改善具有较重要的效果。曝气复合式生态浮床强化系统是一种运行管理方便、成本低廉、无需占有耕地。  相似文献   

11.
基于前期筛选的三种滏阳河原生水生植物,通过对三种植物的两两结合,构建出狐尾藻组、金鱼藻组、篦齿眼子菜组、狐尾藻-篦齿眼子菜组、狐尾藻-金鱼藻组及金鱼藻-篦齿眼子菜组6种植物组,并通过6种植物组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实验,分析其净化效能。结果表明:6种植物组对水体中所含污染物质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对氨氮的去除率均达95%以上,对TN的去除率达75%以上,对TP的去除率达47%以上,对CODMn的去除率达58%以上,对叶绿素抑制效果明显,通过横向对比分析,植物组合对NH+4-N、TN、TP及叶绿素有较好地处理效果,对CODMn的处理效果与植物单体类似。基于AHP对各水生植物组合进行综合评价,狐尾藻+篦齿眼子菜组合得分最高,表明其在水质净化全过程对污染物均有较好地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型植物对河道受污染水体中TN、TP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铜钱草、茅草、水竹、灯芯草4种陆生喜水植物对河道受污染水体进行净化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物均可以在水中正常生长。种植入水体后长出大量根系,特别是铜钱草、水竹。对水中总氮、总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水中TP的去除顺序是铜钱草茅草水竹灯芯草,铜钱草和茅草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为81.7%和74.7%;对水中TN的去除顺序为茅草灯芯草铜钱草水竹,茅草和灯芯草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为68.9%和68.3%,对水中的叶绿素a可以有效的去除,抑制藻类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4种植物能有效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水体观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有效解决城市景观湖泊入湖水体污染物阻控措施中单级人工湿地系统受氧环境限制、多级串联人工湿地系统基质填充量大、易堵塞的问题。【方法】在微曝气复合浮床系统、单级人工湿地系统的基础上构建好氧-缺氧型复合生态净化系统。在HRT均设定为2 d,连续运行24 d的情况下,对比研究了对照组、人工湿地系统、复合浮床系统、复合生态净化系统对模拟入湖水体COD、TN、NH_4~+-N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对照组、人工湿地系统、复合浮床系统、复合生态净化系统对COD、NH_4~+-N、TP的去除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各系统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3.59%、35.02%、45.30%、70.71%,对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1.22%、31.14%、85.89%、80.59%,对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77%、57.84%、37.51%、74.60%;人工湿地系统、复合浮床系统对TN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组、复合生态净化系统存在显著差异,各系统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0.98%、32.75%、8.13%、60.07%。【结论】复合生态净化技术后期各项出水指标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及以上标准,运行相对稳定,抗冲击负荷较强,且可以改善复合浮床系统中反硝化能力受到抑制及沉积磷污染物反释状况。该研究结果可为生态阻控城市景观湖泊外源污染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南四湖湖区浅水域、废弃池塘、塌陷地水域和入湖河口水域4个生态区种植菰茭草、芦苇、蒲草、湖菱、莲藕和芡实6种水生经济植物,分别测定了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和化学耗氧量(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6种水生经济植物均可显著降低水体中TN、TP、NH3-N和COD含量,具有较好的净化能力。同一生态区域条件下,菰茭草处理对这4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均大于湖菱处理。同一水生经济植物(菰茭草、湖菱)相比,随着生态区域污染物含量降低,其对这4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则呈下降趋势,且菰茭草处理的去除率显著高于湖菱处理。从对废弃池塘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率来看,对TN的去除率表现为菰茭草>湖菱>芦苇>莲藕>蒲草>芡实,对TP的去除率表现为菰茭草>莲藕>芡实>蒲草>芦苇>湖菱,对NH3-N的去除率表现为菰茭草>芦苇>莲藕、湖菱>蒲草>芡实,对COD的去除率表现为蒲草>菰茭草>芦苇>莲藕、湖菱>芡实。菰茭草对这4种污染物均表现出较高的去除率,净水效果最优,芦苇、莲藕、湖菱和蒲草次之,芡实最差。因此,菰茭草可作为南四湖流域及类似湖泊、水域富营养化水体水质净化的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15.
宁夏灌区水面植稻净化农田退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浮床技术,将水稻移栽到农田退水水面,利用农田退水进行水稻无土栽培。试验设置引入农田退水的培养池中植稻和退水沟中水面浮床植稻二种栽培方式,并以大田栽培水稻为对照,研究水稻生长状况及对农田退水的净化效果及水稻籽粒品质状况。试验结果表明:①水面浮床植稻对农田退水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在培养池中,农田退水TN的去除率可达...  相似文献   

16.
生物载体是组合式生态浮床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研究生物载体在组合式生态浮床中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研究热点。介绍了传统生态浮床特点、修复机理和净化效果不足;在此基础上引出了组合式生态浮床,阐述了无机材料、人工合成材料以及天然纤维素材料在组合式生态浮床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具有生物载体和基质双功能材料在组合式生态浮床系统应用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期望能为生态浮床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基质复合植物浮岛净化污染水体的效能和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菖蒲和美人蕉为浮岛的复合植物,组建稻草基质生态浮岛、塑料球形填料基质生态浮岛和纯植物生态浮岛三组平行试样,分别在批式实验和连续流实验下探究其净化污染水体的效能及特性。批式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稻草基质生态浮岛的复合植物株高生长发育最为良好,在去除水体中的NH4+-N,TN和TP方面的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别为97.2±0.08%,95.4±0.10%和56.1±0.02%,高于塑料球形填料基质浮岛的96.4±0.06%、53.1±0.21%和53.3±0.01%及纯植物生态浮岛的93.1±0.14%、38.7±0.12%和52.7±0.01%。高锰酸盐指数在水中出现负增长是由于稻草组织细胞中水溶性物质释放导致。连续流实验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h时,稻草基质生态浮岛净化水中NH4+-N,TN的最终去除率分别为别95.7%和62.3%,优于塑料球形填料基质生态浮岛的94.9%和51.2%。稻草组织细胞中的水溶性物质依然是实验过程中的主要碳源来源。  相似文献   

18.
新兴绿色技术——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已成为当今世界性难题,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是调控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使其恢复自然、健康和稳定的水生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净化能力.水生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在水生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投资、维护和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处理效果好,可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回收资源和能源以及收获经济植物等优点,浮岛技术、人工湿地等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绿色技术,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相似文献   

19.
根据菹草生长过程高效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特点,设置室外现场实验和室内模拟实验研究春季菹草对水体中各种形态氮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春季菹草对水体中各形态氮呈现先吸收后释放的作用过程,对NH4+-N的吸收量最大,为86.44%,同时NH4+-N的释放量也最大,达721.62%,而对NO3--N的吸收量和释放量均最小。菹草分布密度对水体中各形态氮的影响很大,在密度40 ~ 70株/m2的各区,菹草对水体中氮的吸收量和释放量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少,其中密度40株/m2的D区净化效果最好,而且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其作用效果。室内模拟实验与室外现场实验结果一致,并证实菹草衰亡会引起水体中各形态氮含量的升高。这将为菹草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选用电气浮工艺对富营养化湖泊型原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为6 L/h,水温30℃,控制极板间距0.6 cm,电流强度1.2 A,电极板4组的条件下,连续运行24 h,对水体中Chl-a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89.01%。试验期间,装置运行稳定,可对富营养化湖泊型原水中藻类的去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