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胡新胜 《植物检疫》1997,11(5):297-297
稻水象在河北省昌黎县发生危害轻及其原因浅析胡新胜(河北省昌黎县农林局植保站066600)稻水象Li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于1990年传入昌黎县,据调查,全县发生面积2692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8.8%,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2.
郭云书 《植物检疫》1996,10(5):288-290
河北省稻水象危险性评价和检疫对策郭云书(河北省植保总站石家庄050031)河北省稻水象主要发生在唐山市和秦皇岛市,发生面积8.7万hm2。1988年有400hm2水稻田因稻水象危害减产25%。因此,对稻水象在我省水稻生产中的危险性评价和检疫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田间施放绿僵菌防治稻水象甲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稻水象甲成虫怀卵期,田间用绿僵菌(10^14孢子/hm^2)喷雾防治,13天后对成虫的防治效果达92.5%。经防治后的幼虫和次代成虫平均虫口分别为2.12和0.30头/从,而对照分别为8.40和4.17头/丛,差异均达极显著(t〉0.01)。对虫口密度高发地块,若采取菌剂和化学膛药配合使用,效果则更佳。  相似文献   

4.
稻水象甲防治指标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试验小区用防虫网罩进行隔离,先用药剂作无虫处理,然后设置虫量分别为0、40、80、120、160头,以此观察稻水象甲成虫不同虫口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损失.结果表明,在设置虫口密度范围内,其对水稻造成的产量损失为1.98%~18.50%,并经此测算出在当地生产条件下,稻水象甲的防治指标为百丛虫量280头.  相似文献   

5.
稻水象甲发生程度分级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1996~1997年在抚宁县对稻水象甲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作了初步研究,得出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之间的回归式。同时以历年稻水象甲危害造成产量损失率最高值为依据,以5%产量损失率为梯度,求出各发生级别的虫口密度,划定了稻水象甲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稻水象甲低密下的监测普查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是水稻上的重要检疫害虫。1987年在中国河北省唐海县首次发现,福建省于1995年在福鼎市沙埕镇首次发现。福鼎市由于发现及时,防治措施有力,目前还有效地控制着蔓延为害。到1999年发生范围控制在本市的沙埕、前岐等4个乡镇,发生面积仅218 hm2,越冬代成虫密度平均21.2头/百丛,防治后的第一代成虫密度1.5头/百丛。在虫口密度较低的发生区,如何搞好稻水象甲的监测和防治,通过这几年实践,取得一定成效,有一些体会。  1 稻水象甲监测普查技术  1)选择监测普查地点。根据稻水象甲的传播途径和生活习性,把监测和普查地点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稻水象甲又名稻水象、稻根象,是农业植物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稻水象甲主要危害水稻,具有危害时间长、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等特点,近年来在我省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稻水象甲成虫啃食稻叶,幼虫蛀食稻根,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甚至绝收,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发生情况湖北省2008年在鄂州市华容区首次发现稻水象甲疫情,截止到2017年,全省发生疫情点已  相似文献   

8.
陈天赏  叶志武 《植物检疫》1996,10(3):161-164
本文主要介绍浙江省温州市自1993年发现稻水象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后,历经三年调查扑灭,初步摸清了该虫在全市各地分布范围、发生规律。由于采取一系列的行政和技术措施,现虫口密度显著压低,控制危害,基本接近扑灭  相似文献   

9.
<正>稻水象甲是我国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属鞘翅目、象甲科,又名稻根象、稻水象,其危害大、防治难。一般地块可造成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70%。在我县初见于2008年,但发生量极小。2015年发生范围和面积有扩大趋势,发生面积16.67hm2,2016年发生面积达到200hm2,2017年达到333hm2。为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务必掌握稻水象甲  相似文献   

10.
据福鼎、霞浦等县报道,1993年稻粉虱大发生。稻粉虱原是水稻上极为次要的害虫,由于发生量不大,危害不严重,一直未引起人们注意。今年稻粉虱在福鼎、霞浦等县单、双晚稻上陆续发生危害。福鼎县全县发生面积达14万亩,其中单季稻叶片霉污枯死面积1500亩,双晚田虫口密度很高,一张叶片上有若虫73—85头,多的上百头,严重发生面积达23000亩;霞浦县双晚田多的每张叶片有若虫21头,少的3头,平均每叶有若虫7.5头,成虫多的稻丛只轻轻一动,就有灶灰  相似文献   

11.
稻水象甲的为害习性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安市在1993年7月首次发现稻水象甲。据调查,发生虫口密度一般为7~10头/m2,重发生区达150头/m2,发生在岭南的10个乡镇,计760hm2。几年来我们对稻水象甲的为害特点和对产量的影响做了调查和试验,得出以下结果。1为害习性观察稻水象甲的成...  相似文献   

12.
稻水象甲危害调查及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沙、望城部分乡镇的稻水象甲的发生情况调查表明:稻水象甲在我省的分布密度平均为(1-37)头/百丛。几种药剂防治稻水象甲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杀虫单、锐劲特、吡虫啉、三唑磷、毒死蜱等药剂对稻水象甲成虫和幼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稻水象甲(Li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是一种国际性检疫害虫,1988年在河北省唐海县首次发现。抚宁县1990年7月31日在黑光灯下发现稻水象甲,经普查,田间只零星发现其危害水稻,大面积扫网未见成虫。随着时间的推移,稻...  相似文献   

14.
稻水象甲传播途径研究(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悦  高宝柱 《植物检疫》1997,11(2):103-104
稻水象甲传播途径研究(二)蔡悦1高宝柱2陈洪存2王新1宋福4刘寿山3(1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2河北省唐海县农林局3唐山市植保站4河北省植保总站)2稻水象甲成虫可以随稻草传播2.1田间调查开展本项调查的目的是弄清在水稻收获季节,稻田是否仍然有虫源存在?...  相似文献   

15.
我省种植单季中、晚稻,褐稻虱自迁入后,在中籼稻田须增殖2个世代后暴发危害,称主害代;而在晚粳稻田须增殖2—3个世代而成为主害代。本文以列联表分析的点聚图法,利用太仓、吴县、武进、宜兴、南通、靖江、高邮和铜山等8个站的系统观测资料,分别不同稻区和水稻类型,将褐稻虱前后种群分作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其中7月份初次迁入高峰期的田间长翅型成虫虫口密度和主害前一代的短翅型成虫虫口密度,是决定主害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并以此划分等级,作发生程度的定性预报。资料的年  相似文献   

16.
《植物检疫》1989,3(3):177-179
稻水象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由于某些区域如日本的稻水象可孤雌生殖,其种群只由雌性个体组成;再者,由于雌成虫体色也有变异,因此对该象虫雌成虫的鉴定就不能依据雄性外生殖器和体色,而必须根据雌成虫体表的结构特征来鉴定。然而由于该虫个体较小,体长仅约3mm,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观  相似文献   

17.
中华稻蝗为害影响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孙运达,孙从法,王信远(山东临沂地区植保站276001)根据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Thunb)不同虫口密度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应用通径分析,测定中华稻蝗危害对产...  相似文献   

18.
双季稻区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水象甲在浙江双季稻区每年发生2代,以成虫滞育越冬。春季越冬成虫迁入早稻田繁殖,形成1代致害种群;夏季1代成虫生殖滞育,绝大部分个体(95%以上)迁出早稻田行夏蛰并越冬;秋季2代成虫羽化后,大部分迁飞山上草地越冬。  相似文献   

19.
在朝鲜中部地区,稻水象以成虫在稻田周围的田埂、山林和果园等处1~5cm的地下越冬。越冬成虫于4月中旬开始活动,并移入稻田。稻水象在朝鲜中部地区的年生活史情况见表。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性信息素对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成虫的监测量与不同危害程度林区失叶率及其幼虫虫口密度的关系,采用棋盘式五点取样法,将失叶率、幼虫虫口密度及成虫监测量两两进行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幼虫低虫口密度(y_1)、高虫口密度(y_2)与对应的成虫监测量(x_1)、(x_2)呈二次方曲线函数,方程分别为y_1=-0.060x_1~2+6.174x_1-85.753;y_2=0.076x_2~2-3.111x_2+109.844;在幼虫极高虫口密度(y_3)时,成虫监测量(x_3)呈线性递减,方程为y_3=-1.795x_3+214.060;幼虫虫口密度(y)、成虫监测量(x)随着失叶率(z)的增加而增高,但当失叶率超过74%时,幼虫虫口密度呈下降趋势,方程为y=-794.937z~2+1188.218z-308.626;当失叶率超过72%时,成虫监测量也出现下降,二者可以按照方程x=-189.035z~2+272.374z-53.474进行模拟。研究表明,幼虫虫口低密度、高密度与成虫监测量的相关性均显著,极高虫口密度时,成虫监测量呈下降趋势;幼虫虫口密度、成虫监测量均与失叶率呈二次方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