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学与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两大领域。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属于高级运动形式。物理学是研究无生命的科学,属于低级运动形式。从近年来生物学发展趋势和生命现象的特征来看,生物学和物理学密切相联系,并使生物物理这门新的边缘学科逐渐走向成熟。当前,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有下述特点:1.从描述性、现象性发展到机理性。2.从定性发展到定量,从实质上阐明生命现象,并建立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规律。3.生物学研究的层次(?)了,(?)宏观的生物各层次发展到微观的生物(?)分子甚至是子水  相似文献   

2.
侯继慧 《河南农业》2014,(20):34-34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联系,关键要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形形色色的联系中,排除各种非本质联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和物质结构的学科,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常常涉及大量的运算,有时这些复杂的物理问题可以转化为更简单的数学问题。很多同学数形结合能力比较弱,下文将通过引入多种事例,多方面讲解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马列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从物质运动中认识问题,讨论了生命活动的实质和遗传的契机,提出了一些见解。米丘林学说论述了生物的特殊性,但把它强调得过分,反对把从生物体内揭示的物理和化学的规律用来阐明生物学的普遍规律。给“特殊”二字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可是按照恩格斯的观点,从物质运动中认识问题,特殊的生物运动只不过是包含有化学运动、物理运动,甚至还有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内的一种综合的物质运动形态。  相似文献   

5.
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物理学的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了标准的同位素实验室,配置了中子发生器、137Cs-γ射线源等相关研究设备。研究主要集中在辐射育种、低剂量刺激增产、作物栽培生理和生物信息等方面。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生物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提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内容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与其密切相关。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解释了生态平衡的原理。  相似文献   

7.
非平衡热力学与生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生态系统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耦合系统。从热力学观点看,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物质、能量流动必然引起系统熵的变化。本文从非平衡热力学角度讨论生态系统的热力学本质;生态系统的信息熵;生态系统类比;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生物物理学是一門嶄新的边缘科学,目前研究的中心是分子生物学、生物能力学和遺傳信息論。生物物理学的发展,預示着人們将有可能从根本上掌握生命的本質,控制和模拟生命活动,从而引起生物科学、农学和医学、以至其它一系列科学技术部門发生一次划时代的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9.
信息论是本世纪40年代相继出现的新兴综合学科。它基于宇宙是由物质、能量、信息组成的观念出发,以许多物质运动形式所具有的某个共同方面为其对象,如实地把它看作为完整的有机体和复杂的、运动着的动态系统进行研究。它为现代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由于化学、物理学,特别是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实验技术手段的日益进步,使农业科学从研究个体,进到了细胞、大分子、量子等微观领域。科学工作者力图揭开农业生物生产率的内部机制,从中引出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的新途径和新方法。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围绕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合成以及细胞遗传机制等研究工作的开展,使农业科学进入细胞学水平。50年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给农业科学以极大推动,为人类进一步控制农业生物有机体开辟了新的领域。农学向量子层次深入发展的趋势,则进一步为从电子结构和功能上控制农业生物提供了可靠依据。总之,对农业作微观研究,不论在近期还是远期,对农业的发展将会产生巨大影响。它已成为关系到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归趋的带有战略意义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生物炭作为一类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表面活性基团多等特性,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气候条件、土壤性能改良等方面备受关注,成为环境科学等学科研究的前沿热点。介绍了生物炭结构和基本特性,对国内外生物炭及其所吸附的污染物在土壤多孔介质中的运动迁移及滞留机理研究进行综述,并分析了影响生物炭运动迁移的影响因素。最后对生物炭在土壤系统运动迁移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为生物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生态学角度首先分析了杀虫剂对淡水生态系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抑制生物代谢、引起浮游生物变化、改变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以及影响生物量等。然后阐述了杀虫剂对淡水生态系统里各主要生物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科技》2005,(18):57-58
1生物农药的定义 我国是生物农药研究和使用大国,对生物农药的定义有多种.<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中也仅有生物源农药的概念.生物源农药是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狭义上仅指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天然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广义概念中还包括按天然物质的化学结构或类似衍生结构人工合成的农药.按这个概念理解,不但天敌、昆虫致病微生物、生物信息物质,目前常用的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沙蚕毒素及烟碱类杀虫剂均为生物源农药.显然这个概念有必要进一步推敲.  相似文献   

14.
1农业化学技术的许多功能将为现代生物技术所取代 未来农业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主要依靠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源农药是指一切从生物体分离提取出来直接用作农药,或经过人工模拟合成后再使用的有效物质.生物源农药之所以受到重视,重要原因是这些年来化学合成农药对农业生态平衡方面产生了破坏,而天然农药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的.另一方面生物源农药的资源广阔,可以为化学合成农药的母体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有效物质的样板.  相似文献   

15.
农林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反映物理学难学,我看这里既有认识问题,也有方法问题。近年来,我在物理学教学中应用模型法处理和揭示事物的物理本质,物质运动的内在规律,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物理模型之所以能够发挥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因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耗散结构理论指出农田生态系是一个有完整意义的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系是生态与经济要素融合形成的独立研究客体,研究的是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价值循环增值的规律。研究的根据是物质、能量和价值运动的信息,系统中的物流和能流,是通过价值流来体现的。文中以苏南扬中县为例,讨论了长江三角洲农田的投资效益、能耗水平、能耗构成转换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现阶段的农田能量投入产出关系的数学模型,并讨论了能量转换效率降低的原因和节能稳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生物磁学是研究物质的磁性,磁场与生物特性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边缘学科。它是生物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磁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早在公元前五一六百年,人们就发现了天然磁石,並开始应用于航海、天文以及医药等方面,这也可以说是生物磁学的开端。但生物磁学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却是在进入到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的。这一时期由于工农业生产、医药  相似文献   

18.
化学生态学是边缘学科,分子生态学认为应该从环境分子和生物分子两方面进行化学生态学研究,进而才能真正地从微观上定量地揭示一些重要的生态现象的化学机理和机制。该文从生物分子方面特别是次生物质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也就是通常被称之为生态生物化学的方面,对起作用的生物化学物质种类、结构、合成途径和生态作用等方面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研究质膜蛋白质的一种银染方法刘风霞,薛刚(塔里木农垦大学,阿拉尔,843300)有生命的细胞膜具有保持生长发育、运动与信息传递所需离子与代谢物质梯度的能力,而细胞膜中的蛋白质能够控制所需离子与代谢物质的移动。研究质膜蛋白质的组成,对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  相似文献   

20.
新的土壤生态学是系统论的土壤学,是在发生学土壤学基础上的新发展。系统论土壤学认为,土壤是一个系统,一般所指的成土因素的很大部分应当纳入系统的组成分。系统论土壤学所指的土壤环境条件是指那些非往返单向交通的因素,主要是人为条件,但人既是环境因素,也是土壤系统的一个组成分。所以新科学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发生学土壤学对土壤自然体和成土因素的看法。系统论土壤学认为,土壤系统并没有物理边界,只有概念上的边界。土壤系统延伸的界面,就是和土体部分(A B层)发生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的那一个空间部分。高等绿色植物才是土壤系统的主要生产者,不能限于藻类。系统论土壤学认为土壤系统在整体水平上的结构是一种层状结构,是系统不同组分间排列的空间几何学构造,是系统中物质和能量转化的途径。能量和物质转化的效率就是系统的功能,它是不能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如土壤的物理化学分析来说明的。所以对土壤肥力的理解不仅是土壤理化生物性质的综合表现,而是环境,植物生长和土壤性质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系统论土壤学认为土壤系统不论在整体和亚系统水平上的结构,本质上都是一种耗散结构,是要求补充能量才能维持结构状态的,所以系统论土壤学主要是研究土壤系统中物质和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规律,对成土因素的研究也从传统的要素分析转变为从整体性立场出发的系统分析。研究立场的转变,最主要的是把土壤看做是一个系统,从而可以把系统论土壤学定义为“研究土壤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规律和最佳控制途径的科学”。系统论土壤学认为天然土壤系统的稳定性是藉系统的自动调节机制保持的,但人工土壤系统因反生态过程提高了系统的振荡性,从而形成了它的内在缺陷。因为结构是功能的框架,所以改造不合理的系统结构,是提高土壤系统功能的关键。系统论土壤学主要从信息方面来研究系统的控制,通过建立模型对系统进行反馈调节。作者根据人口压力这个信息,提出了一个C.M.C.体制的模型,并对传统的农业评比政策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