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贵州乃至全西南地区的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和研究利用严重滞后的实际情况,简要慨述玉米耐瘠种质的鉴定技术体系。科学的耐瘠鉴定技术体系是使真正的玉米耐瘠材料得到保存和充分研究利用,实现种质扩增,使玉米育种有所突破的一大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贵州乃至全西南地区的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和研究利用严重滞后的实际情况,简要慨述玉米耐瘠种质的鉴定技术体系。科学的耐瘠鉴定技术体系是使真正的玉米耐瘠材料得到保存和充分研究利用,实现种质扩增,使玉米育种有所突破的一大途径。  相似文献   

3.
玉米品种耐瘠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遍布省内各地。由于生长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常受土壤肥力和耕作水平的影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形成和保留了具有不同生长特点的耐瘠的玉米种质资源。这就为耐瘠性育种挖掘了抗源,为薄地栽培提供了稳产的玉米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4.
试验通过对安单系列玉米自交系进行不同施肥水平处理,测定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及其产量,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并筛选耐瘠鉴定的有效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经灰色关联度分析:行粒数、茎粗、穗长、叶绿素、地上干物质重可以作为玉米自交系耐瘠性鉴定的有效指标;(2)自交系耐瘠性较强的为K508、苏65、1441、引-10,较弱的为异78、77、丹混、D902、78599。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安单系列玉米自交系进行不同施肥水平处理,测定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及其产量,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并筛选耐瘠鉴定的有效指标。结果表明:经灰色关联度分析,行粒数、茎粗、穗长、叶绿素、地上干物质重可以作为玉米自交系耐瘠性鉴定的有效指标;耐瘠性较强的自交系为K508、苏65、1441、引-10,较弱的自交系为异78、77、丹混、D902、78599。  相似文献   

6.
段宁 《中国种业》2003,(1):32-33
豌豆的耐瘠特性受到诸多性状的影响,特别是那些对豌豆耐瘠性有标识作用和对经济产量有重大影响的性状,应力求找出其主次,以便对品种的耐瘠特性做出准确的评价。豌豆耐瘠性是个综合概念,也具有灰色性。本试验旨在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豌豆多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准确地鉴定其耐瘠性,为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指导。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于2000年10月至2001年4月在四川省射洪县农场进行。供试材料为从美国、日本、香港、台湾、江苏等地引进的12个食荚甜脆豌豆品种。1.2方法田间设两区:耐瘠鉴定区,人工设置瘠薄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粱育种资源进行全生育期瘠薄胁迫,探讨瘠薄胁迫对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高粱资源的耐瘠性,为高粱耐瘠材料鉴选和选育提供支持。试验在2016-2018年4月至10月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正常和瘠薄胁迫处理,运用耐瘠系数和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56份高粱材料的耐瘠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与正常处理相比,瘠薄胁迫下高粱材料生育期延长,株高变大,茎粗、穗长、穗宽、穗粒重和千粒重下降。供试高粱材料各农艺性状瘠薄与对照处理的变异系数为0.10~0.46,其中穗粒重变异最大。56份高粱材料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23~0.79,鉴定筛选出耐瘠材料BTx378、BSX44和A2早BTx623-5B等。  相似文献   

8.
高翔  陈泽辉 《种子》2002,(3):57-58
利用8种施肥方法对AC8328BNC1的耐瘠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肥力下低等试验地,AC8328BNC1在施底肥和追第二次肥下,第一次肥不施产量为349.04kg/667m^2,较追第一闪肥产量为278.43kg/667m^2经济有效,且差异显著;在不施底肥和追第二次肥下,第一次肥不追产量为254.46kg/667m^2,较追第一次肥产量为249.44kg/667m^2经济有效,但差异不显著。说明AC8328BNC1在低氮、低磷胁迫下,仍能较好地协调源、库、流关系,确保其产量稳定,具有较强的耐低氮和低磷能力;同时验证了玉米第二次追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玉米耐瘠品种的选育和材料的改良创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忠华  周国富  顾金春  戴保威 《种子》2004,23(11):63-65
土壤瘠薄是喀斯特地区土壤的通病,N、P、K是作物生长发育的三大元素,植物在对N、P、K的吸收利用方面存在着基因型差异,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育种者都掌握着各具特色的材料,贵州山区的育种者,更有必要对掌握的材料进行耐瘠材料的鉴定筛选,以期从中筛选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短型杂交晚稻七优7号的耐盐耐瘠试种结果表明:七优7号在土壤盐份0.26%以内的滨海淡涂泥田种植,比常规粳稻秀水11增产显著;在贫瘠的滨海平原,丘陵山岳和河谷盆地土壤种植,七优7号同样表现出比常规粳稻秀水11增产显著.因而,七优7号可以认为是耐盐、耐瘠的新组合,适宜在滨海淡涂泥田,丘陵山岳和河谷盆地种植.是1996年5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付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新组合。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贵州生态条件对小麦特早熟与高产的需要,在遗传研究的基础上,同时育成了一些在贵阳为特早熟、特大粒、特大穗的小麦新种质,并育成几个有希望为生产直接利用的特早熟、特大粒丰产新品种。特早熟新种质比早熟对照种早15~20天,特大粒新种千粒重64克,特大穗新种质每穗有29~32个小穗。实践证明,为稀特种质选育提供理论指导的遗传研究,应特别重视对超亲极端型个体的研究分析。特早熟育种的亲本选配,要重视个体生育阶段的互辅性。选育半冬性特早熟,是解决高产与早熟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山区玉米种质对贵州省的玉米育种和玉米生产有着重大贡献,但贵州山区玉米种质需要进行遗传改良和扩增,才能发挥良好作用。本文概述了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特点及其改良情况,并对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改良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彭磊  包九零  乔光  文晓鹏 《种子》2020,(4):1-4,11
探讨贵州大樱桃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为大樱桃种质鉴定、品种登记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贵州栽培的23份大樱桃种质的亲缘关系,并构建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0条ISSR引物在供试种质中共扩增出132个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106个,多态性比率达80.3%。遗传相似系数为0.26~0.92,平均达0.61。通过UPGMA聚类,ISSR标记能将供试种质完全区分。  相似文献   

14.
摘要:针对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缺少优良抗性种质资源的问题,利用外引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国内种质的方法,即鉴定并发掘外引玉米种质的优良抗病、抗逆基因,通过与国内骨干系杂交或组建抗病、抗逆群体后,鉴别筛选出含抗病、抗逆基因的材料回交纯合,最终选育出新的自交系用于我国杂交种的培育,从而提高国内玉米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并利用外来种质的优良抗逆基因选育出特早熟玉米新品种植9831。  相似文献   

15.
旨在分析玉米和高粱SSR标记在其近缘种薏苡中的通用性和多态性,以期筛选可用于薏苡种质资源和遗传学研究的分子标记。以11份薏苡资源为供试材料,利用SSR-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对364对SSR引物进行了测试和筛选。结果表明,364对玉米和高粱来源的标记中有163对能在薏苡中扩增并得到清晰的条带,其中44对标记在薏苡中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高粱SSR的通用性和多态性比例分别为58.02%和30.85%,玉米SSR标记的通用性和多态性比例分别为23.45%和26.47%,高粱SSR标记在薏苡中通用性和多态性更好。44对引物在11份薏苡材料中扩增出110条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在1~5条之间,平均为2.5条,PIC为0.15~0.79,其中15对引物的PIC值大于0.5,占全部多态性引物的34.09%。筛选出的通用SSR引物可为薏苡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可用的遗传标记,也是高粱、玉米和薏苡3种作物之间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回顾贵州茶树栽培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结合新阶段茶树栽培学科的态势和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展望未来贵州茶树栽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印度尼西亚国家玉米产业发展水平,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科技服务外交”等国家战略,执行国家科技部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开展了印尼本土化玉米育种、新品种与新技术集成和玉米产业科技园区建设等项目内容。利用黄淮海优异种质与印尼富含热带资源种质组配了育种基础材料,育成的10份玉米优异杂交组合正在参加印尼国家玉米品种审定试验;实现了山东省第一次境外农业技术培训班和玉米现场观摩活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创造了印尼雨季玉米13.70 t/hm2的高产纪录;建成的50 hm2中国-印尼玉米产业科技园区,正在为印尼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科企合作模式,发挥国内农业企业优势,将中国的玉米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到印度尼西亚,将会加速印尼玉米产业发展水平,为国家科技外交和“一带一路”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95份南瓜资源的遗传关系,提高南瓜育种效率,应用150对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及聚类分析方法对95份核心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有32对引物能够在不同南瓜种质间扩增出清晰而稳定的多态性标记。利用MEGA 4.0统计软件中UPGMA聚类分析,95份南瓜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83,最大为0.9412,最小为0;分支总长度SBL=10.3384。在分支距离为0.39时,32对SSR引物可以将95份资源可以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主要为印度南瓜,第Ⅱ类群为中国南瓜,第Ⅲ类群71号为美洲南瓜。本研究为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优良种质的挖掘以及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小红  侯娜 《种子》2021,(1):46-49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贵州省盘州市、普安县、贵阳市、兴义市、毕节市、威宁县、沿河县种源地的168份核桃农家种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132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了19对图谱带型清晰、丰富、重复性好的引物组合;168份样品用这些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09条清晰可重复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81条,多态性比率为...  相似文献   

20.
揭示全球玉米分子育种技术发展态势,旨在为国内玉米分子育种领域相关从业人员在科研或产业化方面提供参考。利用文献计量法,结合专家咨询和调研分析,针对全球玉米分子育种的专利年代趋势、技术生命周期、主要来源和受理国家/地区、主要专利权人、技术主题分布进行分析。为阐释典型机构的技术发展历程,依据专利间的相互引证关系,绘制该领域重要专利权人——杜邦公司的技术路线图。最后利用Emergency Indicator算法对专利标题和摘要中的主题词进行创新性得分计算,预测该领域的新兴技术。结果表明,全球玉米分子育种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美国是该领域主要的技术来源国家,同时也是主要的技术流向市场,中国专利数量排名第二,但专利质量和海外布局意识有待提高;大型跨国企业是创新技术的主要来源机构,技术体系完善;转基因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育种技术,加倍单倍体、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单倍体诱导等技术为该领域的新兴技术,值得关注。中国应加大对玉米分子育种的扶持力度,捕捉技术空白点提升专利质量和技术竞争力,同时积极推进专利技术在国际市场的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