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麻点璃眼蜱的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9-2000年3-9月份从甘肃省永靖县的绵羊、山羊体表采集蜱842只(雄虫453只,雌虫389只),经鉴定为麻点璃眼蜱(Hyalomma rufipes).该种蜱对山羊的侵害大于绵羊,,一般寄生于羊后肢内侧,肛门周围和母亲外生殖器周围等无毛或毛稀少、毛毛短的部位。经实验室人工饲养,证明该种蜱为二宿主蜱,饱和血雌虫产卵前的生殖滞育期平均39.5d,产卵期平均22.5d,卵孵化平均27d,幼虫从开始吸血到变为饱血若虫19.5d,饱和血若虫蜕皮约37d;成虫活动季节为3-10月份,5-6月份为高峰期,羊在高峰期的感染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残缘璃眼蜱人工培育及环形泰勒虫的实验性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采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饲喂于牛体,观察了成虫,幼虫,若虫在实验室饲喂条件下的生活周期及滞育现象。通过蜱传播试验证实,残缘璃眼蜱饥饿幼虫,若虫吸入病原,其蜕化之若虫,成虫能将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 传播给敏感动物,而幼虫阶段吸入病原,如若虫阶段在免体饱血,所蜕化产生的饥饿成虫不传播该病。  相似文献   

3.
利用蜱传播试验确定小亚璃眼蜱对中国新分离的牛的巴贝斯虫未定种和环形泰勒虫的传播能力与传播方式,进而明确其在中国牛梨形虫病传播中的流行病学意义。试验结果表明:小亚璃眼蜱可在雌虫阶段受到巴贝斯虫未定种的感染,并可在次代若虫(2/2)和成虫(3/3)阶段将病原传播给试验牛;小亚璃眼蜱幼虫和若虫吸入环形泰勒虫,饱血脱落的幼虫和若虫所蜕化发育的饥饿若虫(2/2)和成虫(2/2)均可将病原传递给敏感动物;感染巴贝斯虫未定种的小亚璃眼蜱饱血雌虫所孵育出的次代幼虫和若虫仍可被环形泰勒虫感染,所发育出的若虫(2/2)和成虫(2/2)可在一次传播试验中将环形泰勒虫和巴贝斯虫未定种同时传播给试验动物。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羊泰勒虫媒介蜱的传播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采自羊泰勒虫病疫区甘肃省永靖且的麻点璃眼蜱饥饿成虫叮咬健康羊体,试验羊体内未发现羊泰勒虫;用其饱血雌虫孵化的幼虫叮咬羊泰勒虫感染羊,收集饱血若虫,再用其饥饿成虫叮咬健康羊体,被叮咬羊体内也未查出羊泰勒虫,证明麻点璃眼蜱不传播羊泰勒虫。用采自羊泰勒虫病疫区张家川和永靖县的青海血蜱经人工孵化的幼虫叮咬羊泰勒虫自然感染羊,收集饱血幼虫蜕皮后,用其若虫叮咬健康羊,40d后在被叮咬羊血片中发现羊泰勒虫,但未显示明显的临床症状。用采自羊泰勒虫病疫区羊体的青海血蜱成虫、若虫、幼虫同时叮咬健康羊,18d时在试验羊体内发现羊泰勒虫,试验羊表现贫血、黄疸、稽留热、肩前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症状,出现心包积液,肝、脾、肾肿胀及出血的典型病理变化。由此确定,甘肃省的羊泰勒虫是由青海血蜱传播的。  相似文献   

5.
1山羊梨形虫病 山羊梨形虫病是由巴贝斯焦虫和泰勒焦虫寄生于山羊的红细胞及淋巴结、肝、脾、肺等组织器官内引起的,又称焦虫病或血孢子虫病。蜱为中间宿主。病羊临床上以高热稽留、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山羊梨形虫病的发生与蜱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在南方4~9月多发。感染虫体在山羊的红细胞内发育和繁殖,当蜱吸食病羊血液时,寄生于红细胞...  相似文献   

6.
犬梨形虫病的诊治吴礼洁郑列丰陈泽祥周国基广西兽医研究所530001犬梨形虫病是由犬巴贝斯和吉布逊氏虫等梨形虫引起的血液寄生虫病,中间宿主是硬蜱。在临床上较少碰到,也较容易被误诊。我们在小动物医院曾收诊治愈四例该病病犬,诊治方法归纳如下。1诊断该病临床...  相似文献   

7.
山羊泰勒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泰勒虫病属梨形虫目的一个科,我国羊泰勒虫病的传播者为青海血蜱.它主要寄生于绵羊,山羊.青海学蜱为三宿主蜱,不能经卵传播,它每年有两个吸血季节。本病一般是从4月上旬开始,6月下旬终止.5月达到高潮.9月份有个别羊只发病。以1-6个月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成羊次之。  相似文献   

8.
将实验室培养的小亚璃眼蜱(Hyalomma anatolicum anatolicum)和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 asiaticum)清洁幼虫和若虫饲喂于感染环形泰勒虫的牛体,收集饱血幼虫和若虫,用所孵化的若虫和成虫感染试验牛。结果显示,小亚璃眼蜱幼虫、若虫阶级感染,所发育之若虫、成虫均可传播环形泰勒虫;而亚洲璃眼蜱各阶级的传播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9.
1986年1~12月在玛珂河流域牛、羊血孢子虫病发病严重的江日堂乡本加沟草地,于每月上、中、下旬采用纤维皮做成60cm×80cm的旗样,在草地上拖扫采集蜱的方法,调查青海血蜱在牧地上的消长季节规律。结果成虫与若虫2月中旬出现,5月份最高,7月中旬后消失,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第二次出现,幼虫的出现比成虫、若虫晚一个月。  相似文献   

10.
羔羊血孢子虫病是由羊泰勒焦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侵害羔羊。根据在甘肃、宁夏和青海部分地县的调查,2~5月龄羔羊和周岁羔羊发病率达26%~40%,死亡率亦在32%~46%。羔羊血孢子虫病的中间宿主为软、硬血蜱,使用敌杀死灭蜱是阻断羔羊血孢子虫传播途径的主要防治措施之一。笔者等应用抗血孢子虫新药焦虫净进行了防治羔羊血孢子虫病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1.
将实验室培育的“洁净”长角血蜱的幼虫、若虫、成虫及微小牛蜱的幼虫,先后分别释放到人工感染卵形巴贝斯虫单一种牛体上不同部位事先粘贴好的布袋中,使其自行叮咬吸血。待饱血脱落后亦分别收集,置28℃、相对湿度约90%的条件下蜕皮或产卵孵化。而后用不同世代和各变态期的蜱,分别叮咬感染除脾和非除脾健康易感牛。结果表明,长角血蜱的当代若虫和成虫对卵形巴贝斯虫没有传播能力,幼虫和若虫吸入的病原亦不能经卵传递;饱血雌虫吸入的病原可经卵传递,次代幼虫、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都具有传播能力。次代感染幼虫经兔体后的若虫和成虫也具有感染力。 微小牛蜱不能传播该种病原。  相似文献   

12.
犬巴贝西虫病是由血孢子虫纲、梨形虫亚纲、梨形虫目、巴贝西虫科的原虫引起,经蜱传播的一种血液原虫病。该病以高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为主要临床症状。此外,还继发低血糖、肝炎等其他症状。该病近几年来在豫西地区发病率较高,给养犬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现就本人诊治该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印度,牛热带焦虫的病原是泰勒焦虫,主要传播媒介是小亚璃眼蜱。Bhattacharyulu、chaudhri与Gill 1975年报道:将幼虫和若虫喂养在感染牛体表、继而幼虫和若虫感染了焦虫病,其若虫与成虫造成本病传播。本试验试图用泰勒焦虫人工感染小亚璃眼蜱。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定点观察发现长角血蜱是河北省危害家畜的主要蜱种,分布于该省西部的太行山和北部的燕山地区,牛,羊是其主要宿主,该蜱以饥饿的成虫,若虫越冬,每年从3月下旬开始活动侵袭畜体,最迟11月中旬消失,若虫在4月底到6月中旬为活动盛期,成虫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活动盛期,幼虫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活动盛期。该蜱的3个活跃期以幼虫阶段对外界和主要灭蜱剂的耐受性最低。  相似文献   

15.
自新疆伊宁地区黄牛体表采集的盾糙璃眼蜱饥饿或半饱血成虫,带回实验室感染除脾牛.经血涂片检查发现,于感染后第21天,病牛血液中出现一种以圆环形与卵圆形为主的泰勒虫.经形态学观察和18 S rRNA基因测序和进化关系分析证明,它们为环形泰勒虫.将此饱血成蜱经实验室饲喂条件下,孵化出的幼虫分别饲喂于牛与家兔两种不同的动物,结果在饱血若虫阶段所有的蜱均从两种动物体表脱落,不再叮咬,饥饿成蜱又更换另一宿主,证明其是二宿主蜱.  相似文献   

16.
烟碱对硬蜱的杀灭效力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测定了烟碱对草原革蜱,日本血蜱,青海血蜱,血红扇头蜱,麻点璃眼蜱5种硬蜱的LD50及毒效,结果:对若虫的LD50为1.14-1.75μg/虫,对成虫LD50为45.37-57.46μg/虫,50g/L烟碱醇溶液5mL/m^3气雾熏蒸,青海血蜱与日本血蜱若虫48h死亡率为100%,成虫72h死亡率为100%,草原草蜱,血红扇头蜱,麻点璃眼蜱若虫72h死亡率为90.0%-94.3%,成虫72h死亡率为72.1%-82.3%,表明烟碱对硬蜱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可作为环保型灭蜱药物的生物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新疆伊犁地区马梨形虫病的流行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5黏3-6月定点采集了伊犁地区马的213份血样及其体表硬蜱712只,4个月的蜱指数分别为2.22,3.59,5.73,2.28;借助PCR检测马及其体表硬蜱的带虫率,结果显示,被检马匹全血DNA阳性率分别为37.93%,52.17%,53.06%,18.33%;硬蜱带虫率为11.12%,16.67%,20.13%和6.24%。该区4,5月份为马梨形虫病的高发期,马泰勒虫(4月)与驽巴贝斯虫(5月)的感染高峰期有所不同。马源性梨形虫病与媒介蜱带虫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与蜱指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该病的流行与带虫媒介蜱的活动规律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宁县两种羊巴贝斯虫的传递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采自甘肃省宁县湘乐镇柏树底村自然感染绵羊的含虫血,用液氮保藏,带回实验室后解冻,经颈部皮下以50mL分别接种未除脾绵羊1只,除脾山羊1只,用采自疫区羊体的半饱血若虫和成虫、饱血若虫,森林革蜱次代幼虫,各自分别叮咬感染1只未除脾绵羊,结果含虫血接种的绵羊和山羊均被感染,在血液涂片中观察到了两种巴贝斯虫,一种是大型的巴贝斯虫未定种,另一种是小型的绵羊巴贝斯虫,潜伏期为9 ̄11d,蜱叮咬的羊只均未感染  相似文献   

19.
巴贝科(Babesiidae)和泰勒科(Theileriidae)的原虫统称为梨形虫,属顶复门(Apicomplexa)、梨形虫亚纲(Piroplasmasina)。由上述2个科的原虫所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梨形虫病。以前的分类将其隶属于孢子虫纲的血孢子虫目,故称其为血孢子虫和血孢子虫病,又称焦虫和焦虫病。梨形虫由蜱传播,有  相似文献   

20.
<正>1梨形虫病治疗药物梨形虫病旧称焦虫病、血孢子虫病,是一类经硬蜱传播,由巴贝斯科或泰勒科原虫引起的血液原虫病的总称,该病原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牛、马、羊、鹿等反刍动物以及猪、犬和人的巴贝斯虫病和牛、羊的泰勒虫病。针对反刍动物巴贝斯虫病的治疗药物目前主要有咪唑苯脲、三氮脒、锥黄素和喹啉脲等。咪唑苯脲对各种巴贝斯虫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剂量为1~3毫克/千克体重,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