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勇 《畜牧与兽医》2004,36(11):45-45
2004年1月,安徽省和县某养鸭场3周龄雏鸭发生疫情,发病率为80%左右,死亡率约30%,养殖户将病鸭及病死鸭共15只送至本实验室检验。经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RT-PCR检测,确诊为鸭疫里氏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肝脏严重受损。1~21日龄的雏鸭最易感。急性型的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50%~90%。笔者近几年在临床实践中用中西兽医结合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防治方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1993年6月,林甸县四合乡福发村王某所饲养的雏鸭300只,于35日龄时突然发生急性传染病,发病率达100%,死亡率为34.3%。经我市兽医卫生防疫站及林甸县兽医卫生防疫站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性诊断,初步确诊为雏鸭传染性囊病。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浅谈雏鸭白痢防治@梁巍¥辽宁省黑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李国平¥辽宁省黑山县畜牧局浅谈雏鸭白痢防治梁巍(辽宁省黑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121400)李国平(辽宁省黑山县畜牧局121400)雏鸭白痢是幼鸭的一种传染病,一旦发生,可迅速传染蔓延,发病率为10%—80%...  相似文献   

5.
雏鸭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鸭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郝金法尉椿霞(山东省莱芜市畜牧兽医科研所,271100)1996年8月,我市某养殖户饲养的400只雏鸭,在30日龄时突然发病,传染迅速,每天死亡30~50只,病程短促,1周内发病率达85%以上,死亡率为30%,经治疗控制住了病...  相似文献   

6.
番鸭细小病毒(MPV)引起的雏鸭发病称为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俗称“三周病”:其发病率为26%~62%,病死率为22%~43%,病愈鸭大部分成为僵鸭,给养鸭业带来一定损失。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多以腹泻、喘气和进行性消瘦及脚发软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7.
2004年8月,市效某养鸭户雏鸭发生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率49.1%,死亡率13.7%,通过临诊观察和实验室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经紧急注射高免血清,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在后续两批鸭群饲养过程中没有出现同样疫病。  相似文献   

8.
1998年5月底至6月初,先后到芜湖等地两家大型鸭场,帮助解决肉鸭中雏食羽的问题。两家鸭场存栏量均在3000只以上,均为肉雏鸭。1发病情况及症状两家鸭场发病鸭日龄均在30d以上,发病率均在80%~90%。早晚啄羽尤其严重。被啄鸭翅膀羽毛已被啄光,严重...  相似文献   

9.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发生于1月龄内的雏鸭,以3~14日龄的雏鸭多发,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为10%~90%。该病的流行给养鸭业造成巨大损失。90年代以来,虽然推广应用雏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和高免蛋  相似文献   

10.
某农户购买生长发育良好的雏鸭85只,饲养员采用锯末作垫料,2006年6月7日在鸭子饲料中添加食堂的残羹,雏鸭表现食欲很好。第二天5日龄有些雏鸭陆续发病,表现为呼吸困难,嗉囊扩张膨大,贪水等症状。至治疗康复为止,发病率为61%,死亡21只,死亡率为25%。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迅速传播和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本病是由三种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称为1型、2型、3型鸭肝炎病毒,其中以1型鸭肝炎病毒引起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也是发现最早的鸭肝炎病毒,危害性也最大。现将2000年春季,发生在26天龄雏鸭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鸭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过程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病料来源:山东潍坊某县市,发病率100%、病死率87%的26天龄发病雏鸭群病死鸭的肝脏。 (2)9~10天龄鸡胚:种蛋购自山东省六一农场,自孵。 …  相似文献   

12.
从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雏鸭及病死雏鸭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鉴定为鸭肝炎病毒。利用鸭胚肝细胞培养病毒,呈现典型CPE,向细胞维持液中加入1%的鸭胚尿囊液,CPE的维持时间可延长至60小时。将病毒的细胞培养物回归鸭胚和雏鸭.其致病力不见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3.
鸭细菌性脑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病是近几年来在雏鸭和仔鸭群发生的一种以神经症状为特征、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传染病。患鸭脑、肝病料经鸭胚和鸡胚分离及盲传三代并检测,均未能证明由病毒所致,而从患病鸭脑组织及肝脏病料均分离到大肠杆菌。经血清型鉴定,主要为大肠杆菌O78和O1072个血清型,其中O78血清型占87.23%,O107血清型占5.32%。从O78血清型大肠杆菌培养物感染10日龄雏鸭发病死亡的结果证明:这一血清型大肠杆菌是引起雏鸭和仔鸭脑炎的病原。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发病率、死亡率都较高的烈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对成年鸭和其它禽均无致病力。笔者在1995年~1998年4年中,用中草药治疗雏鸭病毒性肝炎患雏六万多只,治愈率达80%~85%。1临床症状突然发...  相似文献   

15.
鸭疫里氏杆菌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原称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anatipestifer)可侵害雏鸭、雏鹅、雏火鸡以及野鸡等多种雏禽,但主要侵害2~7周龄雏鸭,由该菌引起的鸭疫里氏杆菌病(原名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目前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除直接引起感染鸭出现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还可引起干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此外因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发育迟缓而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发病率5%~90%,病死率高达80%。该菌最早由Rie…  相似文献   

16.
2006年6月20日购进雏鸭1000只,当饲养到8月10日时,鸭群中出现有零星死亡现象,共发病630只,发病率为63%,死亡269只,死亡率26%。后经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及治疗措施确认为雏鸭球虫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1932年,由美国学者Herdrikson和Hiben首次在纽约长岛的鸭场中发现,1982年郭玉璞等在北京郊区鸭场分离鉴定出RA血清型为Ⅰ型,RA主要感染家鸭,1~8周龄鸭均可感染,但对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发病率高,一般为60%~70%,有时高达90%。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各市的肉鸭饲养已经初具规模,笔者经调查发现,鸭的霉菌毒素中毒现象非常严重。本病主要侵害雏鸭,常见急性、群发性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鸭多为散发。  相似文献   

19.
2000年4月份开始,我镇鸭群零星散发一种以头颈肿大、流泪和软脚及拉黄绿色稀粪为临床症状的病例。发病率约为15%~40%,病死率25%~70%,经我站初步诊断为鸭瘟。现将其流行和诊断情况报道如下:1 流行情况自2000年4月份开始,根据初步调查和养鸭户送检的门诊病例资料统计,鸭瘟发病率约占送检病例的1.5%,发病多为半番鸭(肉鸭),次为产蛋鸭和番鸭,发病的鸭龄最小为12~15日龄,但多半为中龄鸭。2 临床症状病鸭表现为流泪、软脚、拉黄绿色粪便,部分病例头颈肿大(但雏鸭缺乏这种症状)。3 剖检病变在送检的数10羽病例中,不论是半…  相似文献   

20.
浅谈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本病常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进行快速诊断,做好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在兽医临诊上曾多次处理过雏鸭病毒性肝炎病例,现就该病的诊断与防治作一介绍。1.流行特点该病主要侵害2天龄至3周龄以内的雏鸭,易感鸭群一旦发生本病,发病率可高达100%,致死率可高达95%。随着天龄的增长,发病率和致病率均明显降低。咸鸭可感染,但不发病,成为带病毒鸭。病鸭和带病毒鸭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粪便排病毒,被病毒污染的垫料、鸭舍、饲料、饮水、车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