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河南省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抗虫杂交棉豫35的适宜密度和行距配置。结果表明,在保留2~3个强势叶枝时,豫杂35以种植2.25万株/公顷配合行距1.20米较为适宜,分别比1.50万株/公顷配合行距1.20米、2.25万株/公顷配合行距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寻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技术在河南省新乡市适宜种植密度,选择当地主导杂交棉品种豫杂35号为试验品种,采用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技术,进行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1.35~3.1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籽棉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新乡地区适宜密度为2.25~3.15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量·密度和行距对油研九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 ,密度、行距和密度与行距的互作对油研九号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施肥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密度 12万株 /hm2 比 9万株 /hm2 的增产 10 .87% ,宽窄行比等行距的增产 5 .71% ,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密度 12万株 /hm2 时宽窄行处理比等行距处理增产 12 .3 0 %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密度 9万株 /hm2 时宽窄行处理与等行距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油研九号高产栽培措施为密度 12万株 /hm2 ,宽窄行栽植 ,施纯氮 2 70kg/hm2 ,P2 O5180kg/hm2 ,K2 O 2 2 5kg/hm2 ,硼砂 2 2 .5kg/hm2 ,最高产量可达3 73 8.90kg/hm2 。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是高产的重要因素,群体密度对冠层光合特性与产量密切相关,以淄蓖麻7号为供试品种,设置了5个密度处理:0.90万、1.05万、1.20万、1.35万、1.50万株/hm2,测定并计算各生育期的株高、叶面积系数、净同化率和产量指标,结果表明:1.20万株/hm2的密度处理表现最好,果实成熟期的株高228.37 cm,叶面积系数2.28,叶片净同化率5.19g/(m2.d),株穗数5.33穗、穗粒数125.25粒、百粒重46 g,产量最高,为3685.06 kg/hm2。因此,蓖麻中熟品种的适宜密度为1.20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5.
不同密度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个超级稻品种培杂泰丰和玉香油占为材料,考察了不同机械精量穴直播密度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撒播(对照)相比,水稻在4种精量穴直播密度(1.48万株/667 m2、2.38万株/667m2、2.22万株/667m2、1.85万株/667m2)下均表现出较高的有效穗数、群体颖花量和产量水平,不同穴直播密度对2个品种的千粒重的影响均不明显;其中培杂泰丰在4种精量穴直播密度下(P1~P4)分别增产69.07%、40.73%、34.34%和35.09%,玉香油占在4种精量穴直播密度下(Y1~Y4)分别增产109.97%、45.14%、84.86%和46.32%,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精量穴直播种植密度中,20cm行距在2个品种间的表现一致,产量和收获指数均达到最高,说明适宜的行距可提高精量穴直播水稻的收获指数;培杂泰丰产量以25cm行距为次高,(35+15)cm宽窄行和30cm行距产量水平相当;玉香油占以(35+15)cm宽窄行和30cm行距产量为次高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25cm行距再次之。精量穴直播水稻地上部分个体生物产量以30cm行距和(35+15)cm宽窄行为最高,而群体生物产量以20cm行距为最高;增加行距可提高个体生物产量,在适宜行距基础上可形成较高的群体生物产量。精量穴直播水稻在4种精量穴直播密度下均表现出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但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差异因品种而异;适宜的行距可保证精量穴直播水稻具有较高的群体光合量。因此,提高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仍是在保证一定群体有效穗数的基础上提高精量穴直播水稻每穗粒数,充分发挥精量穴直播成行成穴的优势,促进个体与群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增加群体光合量,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玉米密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4个直立叶型杂交种、3种种植方式(67cm等行条播、50cm等行条播、六角形穴播)、3个密度定额(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株行距配置下,玉米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高密度下不同株行距下密植的增产幅度差异较大,以50cm等行条播增幅最大;玉米不同株行距配置的产量效应在中、低密度时不显现,在较高密度(7.50万~9.0万株/hm2、具体某一品种的高限密度及其以上)条件下才予以显现;50cm等行条播、六角形穴播较之67cm等行条播均表现出高密度下由于玉米个体营养的改善而导致群体产量增加的增产效应;六角形穴播较67cm等行条播、50cm等行条播玉米开花盛期LAI稍大,但较67cm等行条播高密度下增、减产差异不一致;同时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追肥灌水不方便;株行距×密度×品种的最佳组合为选用V2(89-1w×5022)、V4(郑单958)这两类杂交种,实施50cm行距条播,密度9.0万株/hm2;在7.5万株/hm2、9.0万株/hm2下50cm等行距条播较67cm等行距条播分别增产21.4%、31.2%,增产显著,同时也有利于人类的耕作栽培。试验表明选用直立叶型强优势玉米杂交种、采用50cm等行距条播、增大密度至7.5万~9.0万株/hm2、进行水分和土壤营养足额供给下的规范化栽培构成高光效玉米群体冠层光合系统技术体系,在  相似文献   

7.
杨仁露  张明刚 《农技服务》2013,(10):1091-1091
分析了适宜于绥阳县朝天椒宽-窄行种植的行距配置。结果表明,在开厢1.2 m移栽双行、穴距30 cm、每穴双株(折密度11.1万株/hm2)的情况下,窄行距35 cm或45 cm均可采用,所以,生产实践中安排移栽规格时可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8.
短季棉豫早73适宜播期与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试验采用2个播期配合4个密度研究了短季棉豫早73的适宜播期与密度。结果表明,麦收前5月2 0日播种,种植密度为11.2 5万株/hm2 的棉花生育进程与棉花的最佳生长季节较为吻合,叶面积系数大,单株结铃增加,较其他处理增产4 .7%~81.8% ;如果推迟到麦收后6月5日播种,将密度增加到13.5 0万株/hm2 ,也能取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1. 饲用玉米(又称墨西哥玉米)。从墨西哥引进,一年生禾本科饲用植物。其营养价值高于普通粮食玉米籽实。株高3m,每月可割一次,产草量在30~45万kg/hm2以上,一株可蘖60~70株,每年的3~6月均可播种。每hm2用种1 500g,株、行距100cm×100cm。含干物质86%,粗蛋白13.8%,粗纤维30%,无氮浸出物72%,粗脂肪2%。适宜各类食草畜禽、鱼类食用。 2. 蛋白草(又称籽粒苋)。从美国引进,一年生草本苋科植物。株高3m,年割4~6次,产草量30~45万kg/hm2以上,每年的3~8月均可播种,适宜各类畜禽、鱼类食用,人也可食用。每hm2用种1 200g,株、行距40cm×40cm。含干物质88.7%,粗蛋白26%,粗脂肪1.6%,粗纤维12%,无氮浸出物35%~45%。 3. 油苋草(又称皱果苋)。从缅甸引进,两月生食用油、饲用草,两用草本苋科植物。株高2m,生长期60~70天,一次收割,产草量为15万kg/hm2。适宜各种类畜禽、鱼类食用,人也可食用。每hm2用种50g,株、行距20cm×20cm。含粗蛋白22.8%,粗脂肪1.7%,粗纤维15.3%,粗灰粉10%,无氮浸出物40%。 4. 氨基酸草(又称齿缘苦荬菜) 国内培育的一年生草本菊科饲用植物。株高2m,年可割4~6次,产草量30万kg/hm2,因其含有21种氨基酸,且含量很高,故称氨基酸草。每年的3~8月均可播种,适宜蚕及各种畜禽、鱼类食用,人也可食用。每hm2用种750g,株、行距20cm×20cm。含粗蛋白29.8%,粗纤维10%。 (本刊辑)  相似文献   

10.
为了指导承德地区谷子高产高效栽培,选择当地主栽谷子品种承谷 13 号为试材,以 40 cm 等行距种植(密度 45.0 万株/hm2)为对照,2015 年通过研究不同宽窄行种植模式下谷子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对谷子适宜的宽窄行种植模式进行了筛选;2017 年在 2015 年筛选出的适宜宽窄行种植模式条件下,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谷子农艺性状、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变化,对谷子适宜的种植密度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宽窄行种植模式均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其中,25 cm-25 cm-25 cm-25 cm-60 cm 种植模式产量最高,增产率为 8.1%,较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在最佳宽窄行种植模式条件下,谷子适宜的留苗密度为 45.0 万~52.5 万株/hm2,产量较对照提高 2.60%~7.11%,其中,52.5 万株/hm2密度下效果显著。谷子最佳的宽窄行种植模式为 25 cm-25 cm-25 cm-25 cm-60 cm,最佳种植密度为 52.5 万株/hm2,该条件下,谷子产量可达 5 933.6 kg/hm2,较 40 cm 等行距种植(密度 45.0 万株/hm2)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新品种莱州953的选育及亩产600kg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冬小麦超高产品种的育种目标、亲本选配及后代选择的经验,育成的紧凑大穗型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莱州953,同地块连续6年亩产超600kg,最高亩产650.7kg.该品种分蘖力强,两极分化早、快,抗寒耐冻,高抗倒伏,高抗条锈,叶锈和白粉病,秆锈免疫,极抗纹枯病,落黄好.籽粒蛋白质含量15.16%,赖氨酸0.46%.成穗率偏低,应适当增加播种量.适宜群体动态是:每亩基本苗16万左右,冬前总茎数80万,春季最高茎数100万左右,亩成穗30~35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皖麦50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产量水平下皖麦50群体的分蘖动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皖麦50冬前单株茎数与叶龄的回归方程为Y=0.1531e0.6199x;冬前出叶数与总积温的回归方程为z=1.199 10.0042∑1;冬前单株分蘖数与积温的回归方程为y=0.01531e0.01281∑τ;穗粒数和穗粒重与单株穗数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36.20+1.7546x和y2=1.390+0.0682x;株高与蘖住高度的回归方程为y=87.6054—1.9791x。当B基本苗为170万~220万/hm2,冬前单株分蘖数为5.5~6.5,群体总头数为950万-1050万/h2,单株成穗数为3.8,总穗数为632.91万/hm2时,皖麦50群体协调、高产。当有效穗数为600万一675万/hm2,穗粒数为33~35粒,千粒重为40~42g时,皖麦50的产量在7500kg/hm2以上。[结论]该品种高产稳产且易干蔷培营弹.在.准北抽.区及苦淮南片砉区有宦辑的庸用莆号.  相似文献   

13.
播期播量对豫中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百农矮抗58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探讨了播期播量对豫中生态环境下高产小麦群体与个体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显著,播量对其影响不显著,晚播×小播量处理下,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表现最高(4.039g).播期对小麦群体数量的影响显著,早播处理下的小麦有效群体最大(700.8...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密度条件下强筋小麦的冠层特征与产量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密度条件下强筋小麦豫麦34号的冠层结构特征与产量的关系,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120万苗/hm2、225万苗/hm2、330万苗/hm23个密度对豫麦34号的冠层结构特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孕穗期以后,225万苗/hm2密度处理的小麦叶面积指数和消光系数最大,冠层开度最小,平均叶倾角居中,小麦产量最高。综合分析认为,3个密度处理之中,以225万苗/hm2处理的小麦冠层结构适宜、株形最佳、群体光分布合理,是最佳的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不同密度下有限分枝型矮秆耐密大豆产量因素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明浩  杨翠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08-8410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条件下有限分枝型矮秆耐密大豆产量因素的变化。[方法]以吉密豆1号为材料,设置8个密度处理(15万、23万、31万、36万、39万、42万、47万、557万株/hm^2),研究不同处理大豆的干物质积累、经济系数、荚粒的纵向分布情况。[结果]吉密豆1号产量与密度的关系符合方程Y=-2.697X^2+208.884X+1130.584,密度为31万-42万株/hm^2时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密度为3977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经济系数为0.261;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和分枝结荚数均呈下降趋势。且中、下层荚数显著减少,而主茎荚数无明显变化;荚粒数、百粒重和密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随密度增加,吉密豆1号以上层结英为主,主茎与分枝结荚兼顾。  相似文献   

16.
播期和密度对冀西北彩色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冀西北地区彩色花生的最适播期和最适种植密度,分别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冀西北彩色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彩色花生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及品质指标影响显著,冀西北地区彩色花生的最适播期为5月1日。保证合适的种植密度可以使彩色花生的单株结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和产量达到最高,但密度对彩色花生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以及油酸/亚油酸无显著影响,冀西北地区彩色花生适宜种植密度为13.5万~15.0万穴/hm2。  相似文献   

17.
小麦品种泛麦8号播期播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泛麦8号小麦的最佳播期,进行了泛麦8号的播期播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10月10-30日)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播量(112.5×104~450×104苗/hm2)处理间产量差异达0.05显著水平,以225×104苗/hm2处理产量最高,为7 074kg/hm2,播量112.5×104~337.5×104苗/hm2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泛麦8号在河南中部的最佳播期为10月10-15日,播量在112.5×104~337.5×104苗/hm2。  相似文献   

18.
Zn is an essential mineral nutrient for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ts effect on crop yield and quality has not been well document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oliar application of zinc fertilizers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millet (Pennisetum glaucum). Six levels of ZnSO4·7H2O (0, 0.75, 1.13, 1.50, 2.25, 3.00 kg/hm2) were applied to two millet cultivars (Jigu 20 and Jiyou 2) to obtain 12 treatments. Zinc fertilization increased millet yield and improved quality when applied at a proper rate in both cultivars. The yield was the highest in Jigu 20 when applied at 1.50 kg/hm2, and in Jiyou 2 when treated with 1.50 kg/hm2. Zn application at 1.5 kg/hm2 increased protein content by 11.13% for Jigu 20 and 10.53% for Jiyou 2. The Zn application at all rates increased lysine acid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 in the grain in both cultivar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foliar Zn application increases yield and also improves grain quality when applied at 1.50 to 2.25 kg/hm2 for soils with low zinc content.  相似文献   

19.
以黑糯(Y4)和红粳(Y5)两个有色稻为材料,设5种不同的栽插密度,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对有色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密度主要影响有效穗数进而影响产量。4万苗/666.7m2密度处理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密度在12~16万苗/666.7m2时,产量和成穗率较高,干物质积累多,说明适当提高栽插密度有利于提高有色稻产量和构建高产群体。本试验中Y4和Y5的适宜密度分别为12万苗/666.7m2和16万苗/666.7m2,且Y5耐密性较Y4强。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态区抗虫杂交棉稀植留叶枝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江苏大丰和山东惠民为试点,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抗虫杂交棉去、留叶枝处理及其与密度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留叶枝处理对株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果枝数没有明显影响,不同密度处理对单株叶枝数影响不大,但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叶枝数减少;除大丰试点最高密度处理外,不同密度下留叶枝处理的皮棉产量均高于去叶枝处理,大丰和惠民两试点分别平均增产5.41%和12.90%;大丰试点以1.8万株/hm2留叶枝处理组合最优,其次为2.4万株/hm2留叶枝处理组合,惠民试点则以3.75万株/hm2留叶枝处理组合产量最高,其次为4.2万株/hm2留叶枝处理组合。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结合稀植简化整枝栽培技术推广杂交棉,是实现杂交棉高产高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