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材料与方法 1.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为鲁花花生. 2.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设在种子站62#条田,前茬作物棉花,土质沙性,茬灌,全层施肥,每667米2施尿素5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秋翻. 3.试验设计 滴灌覆膜栽培:播种面积0.87公顷,膜宽2米,1膜6行3根滴灌带,株行距配置(30+30+30+30+30+60)×20厘米. 滴灌露地栽培:面积0.67公顷,播种模式及滴管带铺设方式同覆膜种植一致.  相似文献   

2.
徐卫兵 《农村科技》2006,(12):16-16
2006年新湖二场种植棉花新品系垦4432共71.8公顷,籽棉总产358.6吨,单产籽棉332.7千克/667米~2,其单产较对照新陆早10号增产4.7%,较对照新陆早13号增产1.6%。一、播前准备1.种子准备利用冬闲时间狠抓种子人工粒选工作,力求棉种破碎率<2%。播前种子全部进行晒种、包衣和电场处理。2.播前准备待播棉田冬前坚持秸秆还田,提倡茬灌和秋冬翻,采用测土配方,全层施肥,氮磷比例适当,坚持有机和无机相结合的方法,一般667米~2施标肥140个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地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是在膜侧沟播栽培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冬小麦栽培新技术.镇原县于去年秋播在平泉镇文洼农业科技示范点示范种植0.365公顷,示范品种兰天7号,平均产量达到4 522.50千克/公顷,较膜侧沟播栽培3 508.50千克/公顷,增产28.90%;较露地条播栽培2 325.20千克/公顷,增产94.50%.经济纯收益达到2 898.20元/公顷,较膜侧沟播栽培多收1 216.80元/公顷,较露地条播栽培多收2 636.80元/公顷.这一栽培技术在小麦全生育期,集聚水、保墒、增温为一体,土壤水、热环境改善,而且光能利用率提高,与冬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技术相比,技术核心是:60厘米为一带→垄、沟宽各30厘米→垄上覆盖地膜→沟内种植3行冬小麦.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仅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4.
"297-5"属早熟陆地棉品种,生育期120天,早熟性明显好于18-3和新陆早13号,该品种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出苗快,苗期长势稳健,2005年我团种植面积达227公顷,平均皮棉单产136.4千克,最高单产153.5千克,适合风险棉区种植。一、播前准备1.土地准备播前拾净田间杂草、残茎、薄膜等杂物,人工平整犁沟、墒坝。整地要以"墒"为中心,先保墒后耙地,耙深5~7厘米,土壤上松下实,整地质量达到墒、平、齐、松、碎、净。  相似文献   

5.
我场于2006年初从师农科所引进棉花新品种标杂A1在农科站推广种植17公顷,平均籽棉单产367千克,在当年种植的几个品种中单产表现最高。2007年我场种植面积达720公顷,其中:常规滴灌种植面积638公顷,软管灌种植面积82公顷。全部采取3膜12行62+12厘米和20+70厘米配置,株距9.5厘米,膜上精量点播,平均667米。播量2.1千克。  相似文献   

6.
宽膜玉米套早甘蓝是西峰区近几年探索创新的高效立体粮菜栽培模式,适宜有灌溉条件、肥力中上的地块推广种植。模式主要利用作物间“一高一矮,一阴一阳,一早一晚”优势互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一般玉米产量为10500千克/公顷,甘蓝产量为120000千克/公顷,产值31350元/公顷,纯收入25080元/公顷。1套种模式以330厘米为一带划线打畦,选用幅宽140厘米、厚0.005-0.008毫米的农膜进行地膜覆盖,每畦覆盖两垄,垄面宽120厘米,膜上  相似文献   

7.
董萍 《农村科技》2014,(12):10-11
<正>2013年,呼图壁县推广冬小麦十字交叉网状播种技术示范面积400公顷,以新冬17号为主栽品种,分别确定了40公顷和66.7公顷的核心示范区各1个,设立常规对照区4个。核心示范区实际667米2平均产量分别为506千克和536千克,对照区实际667米2平均产量为445千克,2个示范区较对照每667米2分别增产71千克、91千克。一、技术指标要求连片标准化种植,连片面积不能小于13.3公顷。滴灌冬小麦"井字形"播种法667米2产量550~600千克的群体结构为:基本苗50万~60万株,冬前  相似文献   

8.
巨型月季草莓以果实巨大、月月开花结果而得名.株高30厘米,第1级序果重22克,最大65克.果面鲜红有光泽,标准圆锥形.果味酸甜可口,营养丰富.露地种植,有3个结果高峰期:第1次高峰在6月中旬,1/15公顷(1亩)产量高达1600千克;第2次在9月上旬,平均1/15公顷产量300~400千克;第3次在10月上中旬,平均1/15公顷产量350~450千克.保护地种植,温度保持在18~28℃,冬季仍能月月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9.
2007年新湖一场种植新陆早13号3999公顷,新陆早33号1251公顷,标杂A1160公顷,实收籽棉总产25100吨,籽棉单产309.3千克,皮棉单产117.5千克。单产和总产仅次于2005和2006年。  相似文献   

10.
一、北疆皮棉200千克/667米2高产情况 2003年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北疆皮棉200千克/667米2以上高产棉田出现在农5师81团和农6师共青团农场.其中农5师81团10连1#-南2条田,每667米2收获密度1.74×104株,总铃数9.38×104个,单铃重5.2克,衣分42%,创造单产皮棉209千克的高产记录.该条田播种前每667米2基施羊粪1.5吨、油渣20千克、尿素2千克、磷酸二铵12千克及1:50的尿素增效剂,整地前每667米2地用100克的禾耐斯除草剂处理.采用膜下滴灌"小三膜十二行"播种方式,20+40+20+60厘米宽窄行覆膜栽培,株距9.2厘米,实行精量点播,栽培品种为该团自选品系81-3.生育期膜下滴水11次,滴水总量为312米3,滴施尿素33千克和滴灌专用肥9千克.  相似文献   

11.
<正>通过对比棉花播种1膜4行和1膜2行试验发现其对棉花生育期、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我团不同播种模式推广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条件试验地设在31团农业技术推广站试验田,面积4公顷,土质为沙壤土。试验地具有代表性,地势平坦、土壤质地均匀、土壤盐碱中度、滴灌设施齐全完好,前茬棉花。1膜4行的株行距配置为(66+10)厘米×13厘米,1膜2行的株行距配置为66厘米×1厘米。精量播种,4月7日播种,4月17日出苗;双大膜覆盖;667米2施基肥二铵25千克、硫酸钾10千克、优质圈肥2.5米3;6月3日开始滴水,全期化调化控次中耕次生育期滴水次天轮灌  相似文献   

12.
<正>定植1.整地施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圈肥或腐熟鸡粪500~8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作基肥。2.定植时间:播种后25天、幼苗5片叶为定植适期,冬春茬栽培的在1月30日左右,秋冬茬栽培的在9月15日左右。3.定植密度:采用大小行种植方式,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密度为每667平方米3500株。田间管理1.温度的调节:在日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确定高粱最佳的钾肥施用方式,以吉杂305号和吉杂87号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设计4个施钾肥处理(K0:不施钾;K1:基施钾120千克/公顷;K2:基施钾90千克/公顷+追施钾30千克/公顷;K3:基施钾60千克/公顷+追施钾60千克/公顷),探讨钾肥施用方式对高粱干物质积累及子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提高高粱植株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子粒淀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在双垄全膜、平覆全膜、小垄沟半膜、露地起垄种植几个处理下其集雨节水与保墒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侧播栽培模式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11705.55千克/公顷,比小垄沟半膜种植增产2912.55千克/公顷,增幅33.12%;比露地起垄种植增产4956千克/公顷,增幅68.46%。生育期比不覆膜起垄种植提早5天~9天,是适合秦州区玉米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5.
小麦、菠菜、花生、黄瓜四种四收立体种植模式,每667平方米(1亩)产小麦300千克,菠菜1000千克,花生350千克,黄瓜2000千克,收入达到6000元。1.种植模式:10月1日前后,起垄距90厘米的大垄,垄高10厘米,垄顶宽60厘米,垄底宽20厘米。在沟底播种2行行距17厘米的小麦,垄顶种4行菠菜。  相似文献   

16.
正选好地、施好肥绿豆对土地要求不太严,沙壤、轻沙壤土均可种植。在底肥施用上要一次施足,生育期不再追肥。一般亩施有机肥2500千克,碳铵3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或硝酸磷25千克。铺膜、播种地膜覆盖绿豆在5月上、中旬播种,采用机播和人工点种两种方法。机播,铺膜、施肥、点种一次完成。人工点种结合春耕施入肥料,平地覆膜,打孔点种,每幅膜上种两行,行距40厘米,株距25厘米,亩留苗5600株。加强田间管理,放苗、定苗。铺膜点种后遇雨播种孔易  相似文献   

17.
一、实验方案设计1.试验区概况试验区位于四道河子镇,带压滴灌试验面积80公顷,种植新陆早13号;自压软管灌试验面积27公顷,种植新陆早13号;对照区面积67公顷,种植新陆早12号。自压软管采用干、支、毛三级管网铺设,干管间距80米,支管间距50米,干管选择地势较高的位置,与农渠垂直方向铺设,支管与干管垂直方向用四通连接,使用寿命1年,年投入90元。带压滴灌  相似文献   

18.
新陆早42号在玛纳斯县种植,表现出早熟、抗低温、耐盐碱、抗枯耐黄、出苗整齐、丰产性稳定、开花结铃早、吐絮集中、机收采净率高等优点,667米2籽棉产量492千克。本文总结新陆早42号在玛纳斯县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供棉农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市每年种植棉花种子田1340~1460公顷,由于过去长期强调种子粒大饱满,要求棉农采用1膜4行株距为12厘米的播种机播种,其每公顷理论株数为20.7万株,实际收获株数保持在18-18.75万株。按每株5个桃计算,单产籽棉4650~5250千克,折合皮棉1860-2100千克,种子良繁户的经济收入无明显增加。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使良繁户增产增效,由喷灌改为膜下滴灌,通过科学调控、合理增加肥料投入及病虫害综合治理,力争将株高控制在65-70厘米范围内,达到伏前桃1-1.5个,伏桃3.5个,秋桃0.5-1个。  相似文献   

20.
一、品种选择二、整地施肥大棚丝瓜宜选用植株生长旺盛、耐寒、适应强的品种,如圆筒丝瓜。播种前结合耕翻,1/15公顷施优质厩肥5000千克以上,整平耙均后,沿种植行开沟,每1/15公顷再施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25千克,或腐熟饼肥100千克,然后封沟起垄,准备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