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绿藻门的栅藻属浮游植物可作为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的食物,而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又是鱼虾幼体优质的生物饵料,对水产养殖业的苗种培育起重要作用,因此绿藻门栅藻属浮游植物的高密度培养可为浮游动物提供高质量的食物.同时,绿藻门栅藻属浮游植物也被用于处理生活污水或养殖尾水,可进行养殖水调控,对水体进行修复,还可用于生物柴油生...  相似文献   

2.
浮游单细胞藻是多数海产经济动物幼体的饵料,在动物育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往主要是围绕单细胞藻的培养进行研究,而对其生产管理的研究则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动物育苗的迅速发展,如何组织好单细胞藻的生产,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现对单细胞藻生产商品化的问题提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单胞藻的生产性培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胞藻类具有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适应性强和易培养的特点,是水产动物特别是贝类、甲壳类幼体的优质适口饵料。但由于天津地区海水透明度低,有机质含量、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丰富,进行藻类生产性培养困难很大,为此,2004年笔者以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小球藻( Chlorellasp.)、牟氏角毛藻( Chaetoceros miiellerilemmermann)、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为试验藻种,研究了海水单胞藻类一级培养(保种)、二级培养(中继培养)、三级培养(生产性培养)的操作规程。探讨…  相似文献   

4.
微藻和动物性生物饵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生物饵料是指经过人工筛选和优化培育,以活体作为水产养殖动物幼体食用的专门饵料。与配合饲料相比,生物饵料具有种类多、增殖速度快、营养全价、适口性好,能增强养殖对象抗病能力等特点。随着对微藻培养及其在养殖动物育苗中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为保证水产动物幼体发育成功,还需要有动物生物饵料参与。目前国内外常用微藻生物饵料包括小球藻、扁藻、角毛藻  相似文献   

5.
渤海两种桡足类幼体摄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6个含有食物的消化道分析结果表明:真刺唇角水蚤桡足幼体营浮游植物食性,摄食硅藻类,其中辐射圆筛藻、未查明的圆筛藻和中心圆筛藻是它的主要摄食对象。它在渤海所摄食的种类有一定的季节变化,食物种类更替率各季平均为29.9%,春、秋高,夏、冬低。它的摄食强度以夏季为最高,冬季居第二位,春季居第三位,秋季最低。对86个含有食物的消化道分析结果表明:小拟哲水蚤桡足幼体也营浮游植物食性,摄食硅藻类,其中辐射圆筛藻和未查明的圆筛藻是它的主要摄食对象。它在渤海所摄食的食物种类也有一定的季节变化,食物种类更替率各季平均为10.3%。它的摄食强度,夏、秋低,冬、春高。上述两种桡足幼体对环境中的饵料浮游植物都有明显的选择性,集中摄食其中个体较大而且容易获得的优势种类——圆筛藻属。真刺唇角水蚤桡足幼体的食性类型与成体不同,在前者发育到后者过程中发生了食性转换,即从植食转变为杂食性。小拟哲水蚤桡足类幼体的食性类型与成体相同。  相似文献   

6.
魏国重  裴光富 《水产科学》2007,26(3):173-174
单胞藻在海水动物育苗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如何培养出纯度高、密度高、细菌少、生长鲜嫩的藻类,直接关系到海水动物育苗的质量和产量。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Cleve)在自然海水中分布广泛,是引起海水赤潮的主要藻类之一,同时也是海水动物幼体的主要饵料,是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梭子蟹(Portunus trituuberculatus)和青蟹(Scylla)涵状幼体的适宜开口饵料。骨条藻营养丰富,对幼体生长、发育和变态起重要作用,是育苗成败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7.
渤海浮游植物的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渤海浮游植物有37属102种,其中硅藻门的细胞个数和种数都占绝对优势。季节变化明显,其数量高峰出现在3~4月和7~9月,浮游植物的数量分布与水域中营养盐类含量的分布和变化有关。1982~1983年渤海浮游植物和主要饵料生物的数量比1959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饵料基础状况好于1959年。圆筛藻、舟形藻、沟直链藻等是对虾幼体、毛虾、梭鱼的主要饵料,它们的数量分布和变动直接影响到鱼、虾的摄食强度。  相似文献   

8.
亚心型扁藻(Platymonus spp.)属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扁藻属。亚心型扁藻为一种海洋产的单细胞浮游藻类,适应性强,生长繁殖迅速,能够自身合成并富集高浓度的PuFA,常作为鱼、虾、贝类幼体的开口饵料及饵料动物的饵料。在我们进行的香鱼人工繁殖试验中,为给香鱼及其饵料动物—轮虫提供饵料,进行了亚心型扁藻的室内培养试验,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简单介绍如下:一、培养设施为防止杂藻污染及提供最佳的人工培养条件,宜在室内进行亚心型扁藻的培养。培养室要求光线充足,培养池(三级培养用)上方一米处安装日光灯。一、二级培养容…  相似文献   

9.
吴霓  江涛  江天久  吕颂辉  桓清柳 《水产学报》2013,37(9):1328-1333
为研究2009年10月下旬在广东珠海海域爆发的双胞旋沟藻赤潮对养殖鱼类及水体中其它生物的影响,实验以卤虫幼体、金鼓鱼苗和凡纳滨对虾苗作为受试生物,在赤潮现场测试双胞旋沟藻对卤虫幼体、鱼苗和虾苗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24 h双胞旋沟藻对卤虫幼体的LC50(半致死浓度)为9.55×104/mL,藻密度为2.5×103/mL的双胞旋沟藻对卤虫幼体的LT50(半致死时间)为48.5 h。60 h内该赤潮水体对鱼苗和虾苗的存活无不利影响,卤虫幼体和金鼓鱼苗均可摄食双胞旋沟藻,卤虫幼体对双胞旋沟藻的摄食率低。研究表明,双胞旋沟藻赤潮水体对卤虫幼体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但在低藻密度条件下,卤虫幼体能以该藻为食并维持其生命,双胞旋沟藻对金鼓鱼苗和凡纳滨对虾苗无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草鱼是我国淡水主养品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草鱼生长受很多因素限制,其中浮游植物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池塘生态系统中,草鱼作为消费者,对水体物质和能量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草鱼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和生物量进行研究,其中硅藻为正面影响;隐藻数量控制得当为有益藻,若大量暴发为有害藻;蓝藻、绿藻以负面影响为...  相似文献   

11.
扁藻作为水产动物活饵料,在水产养殖业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海产经济动物韵育苗中经常用扁藻作为直接或间接的饵料。为此,如何在短期内培养出优质高产的扁藻是本试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 单胞藻是鱼、虾、蟹幼体的基础饵料,是贝类幼体的优良开口饵料。在单胞藻的大量生产中经常会由于敌害生物的污染和危害,造成生产不稳定,不能保证育苗生产中活饵料的持续供应,从而影响经济苗种的产量。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几点经验,仅供参考。 1 保种期间 1.1 藻种必须“纯”:大部分生产单位的藻种是由一些科研单位购入,为确保“纯种”,应该再次进行藻种分离,使后期的培养有较大的保  相似文献   

13.
海产珍稀经济动物幼体的适口饵料小球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产珍稀动物幼体的生物饵料适口是人工育苗成功的关键所在。作为人工培养的优良饵料生物应具备下列条件:1.个体大小及在水中的运动和分布应适于养殖动物摄食;2.营养丰富且容易被养殖动物消化吸收;3.饵料生物的代谢产物对养殖动物无毒;4.对环境的适应力强,生长、繁殖迅速,易于大量培养。小球藻属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小球藻科、小球藻属。适生于海水环境中的代表种如盐生小球藻(ChlorellasalinaButcher),该藻藻体为圆球形,单细胞,细胞直径为4~7微米,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壁薄而光滑。叶绿体杯形,几乎充满整个细胞,…  相似文献   

14.
<正> 目前大多数种类的水产经济动物的人工育苗在缺乏控温的条件下,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其幼体的饵料——单细胞藻类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却可以周年生产,以满足水产动物不同时期育苗阶段的需求量。为了提高单细胞藻类培养设备的利用率,充分满足水产经济动物苗种生产的需要,解决一些研究项目(如海参、河蟹、扇贝等)人工育苗期间饵料供应不足的问题,于1981年10月——1982年3月,进行了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tum)的冬季室内培养、浓缩后储存的小型试验。  相似文献   

15.
扁藻与金藻类生产性培养中敌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扁藻与金藻类是虾、蟹、贝类及其它海产品动物早期幼体的优质饵料,但其在生产性培养过程中常会被腹毛虫、尖鼻虫、急游虫等敌害生物污染,这些敌害生物在藻类培养液中生长、繁殖,当其数量达到一定的密度时,即对培养藻类的生长繁殖造成影响,被污染后的藻液轻者不利于再扩大培养,重  相似文献   

16.
<正> 扁藻是对虾等海产动物早期幼体的优良饵料,同时,由于它吸收NH_4~+等营养盐较快,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因此,是对虾育苗常用的活饵料。在扁藻培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腹毛虫和尖鼻虫的污染,严重危害扁藻的生长和繁殖,导致扁藻不能满足对虾育苗生产的需要,甚至不能同步供给,然而,有关杀灭扁藻藻液中腹毛虫和尖鼻虫的方法还未见报道。为此,  相似文献   

17.
盐藻(Dunaliellasp.)是一种嗜盐性较强的海产单细胞藻类,是海参幼体(耳状幼体、樽形幼体)的优良饵料。因此,在海参人工育苗过程中,盐藻培养的好坏及其生长繁殖的快慢,将直接影响海参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育苗的成败。  相似文献   

18.
对虾池的放养密度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卢静 《水产学报》2000,24(3):240-246
于1998年7 ̄9月在山东海阳养虾场运用陆基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对虾与罗非鱼在五种放养密度下浮游生物群落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可能浮游动物的摄食对浮游植物产生影响,二者数量的消长在大多数围隔都呈负相关;纤毛虫的数量与浮游植物的总生物量呈负相关;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浮游植物生物量减少,而浮游动物却有所增加,前者的优势类群由硅藻变为甲藻、蓝藻和隐藻。后者的在组成中镖水蚤数量减少而剑水蚤、无节幼体、轮虫和原生动物等小型种类有所增加;纤毛虫在高密度围隔中大量繁殖,说明水质已逐渐恶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脊尾白虾幼体饵料搭配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海水小球藻、中肋骨条藻分别与虾片和卤虫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变态速率、存活率及体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使用虾片的育苗效果较差,幼体发育至2期溞状幼体后开始大量死亡,只有约30%的幼体变态成3期溞状幼体;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的脊尾白虾幼体组在第8d时有46%的幼体变态为仔虾,至第10d时幼体100%变态为仔虾;此外,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幼体的存活率为92%,其幼体在1期仔虾平均体长为5.199mm,平均日增长达到0.3079mm/d。由此可见,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有利于脊尾白虾幼体的生长发育,可用于脊尾白虾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20.
悬浮物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悬浮物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悬浮物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长的影响。浮游植物选取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为受试生物,浮游动物为胶州湾近岸拖网所得,主要优势种类包括藤壶无节幼体、太平洋哲水蚤、腹剑水蚤和小拟哲水蚤。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悬浮物对两种浮游植物的生长都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1);悬浮物浓度与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抑制率呈线性关系,半抑制浓度48 h-EC50为1.58 g/L,R值为0.977,96 h-EC50为2.82 g/L,R值为0.993;悬浮物浓度和新月菱形藻的生长抑制率也呈线性关系,其半抑制浓度48 h-EC50为4.27 g/L,R值为0.933,96 h-EC50为4.47 g/L,R值为0.939。悬浮物对浮游动物的生长也有显著影响,其死亡率随着悬浮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半致死浓度96 h-LC50为60.172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