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猴头菇洁白细嫩,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采用卧式袋栽猴头菇,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而且解决了瓶栽法由于料面离瓶口的距离长,造成菌柄长,降低可食部分的弊病。现将简易袋栽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县猴头菇产量位居全国之首,栽培方式历来采用玻璃瓶进行栽培。近年来猴头菇产品十分畅销,玻璃瓶栽培猴头已适应不了市场的要求。为此,1990年我们对猴头菇栽培技术进行了改革,使用塑料袋替代玻璃瓶栽培猴头菇的新技术。为了探索袋、瓶栽与猴头菇产、质量的关系以及管理技术等一些实际问题,我们进行了瓶栽与袋栽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瓶栽猴头菇高产培养料配方,试验比较了木屑主料、木屑+棉子壳主料、棉子壳主料三个配方。结果表明:木屑主料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3.45~5.48 mm/d,平均产量最低68.38 g/瓶;棉子壳主料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最慢3.44~5.46 mm/d,平均产量最高132.6g/瓶,生物学效率也最高,达90.6%,收益∶成本达2.98∶1。瓶栽猴头菇棉子壳主料配方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国内袋栽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常用的生产栽培袋规格和方法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比生产周期、商品菇性状、子实体生物学效率、生产成本和利润,综合比较之后得出采用长袋制作菌棒法栽培猴头菇生产效率和收益更高.  相似文献   

5.
猴头菇目前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为了适应大规模发展猴头菇生产,我县在原来瓶栽的基础上推广了袋栽猴头菇。袋栽猴头菇,具有成本低,产量高,容易种,效益好等优点。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季节菌种为常山猴头菇99,子实体的适宜生育温度是9~15℃,因此我县可在10月中旬至翌年的1月中旬栽培。其它地方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当提前或推迟播种。  相似文献   

6.
猴头菇栽培主要有瓶栽、袋栽两种方式。袋栽又有长袋、短袋之分,其中长袋栽培成本低、产量高、花工少,但长袋栽培往往畸形菇、光头菇较多,产品质量差,影响了菇农的经济效益。为解决这个问题,经两年多的试验,摸索出室外层架式栽培技术,1993年春在全县全面推广,仅童游乡徐挡村就栽培了300万袋,产猴头菇干晶120余吨,产品质量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猴头菇的生物学特性及几种栽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猴头菇的形态特征和营养、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酸碱度等的生长条件。总结介绍我国现有的瓶栽、袋栽、覆土栽培及工厂化栽培等4种猴头菇人工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
袋栽猴头菇     
人工袋栽猴头菇即以塑料袋取代750毫升的玻璃栽培瓶,整个程序为配料、拌料、装袋、灭菌、两头接种、发菌、两头采收。其优点是:1.发菌快、出菇早。瓶栽为瓶口一头接种,菌丝从瓶口往底部延伸,发菌期长。袋栽两头接种,菌丝由两头向中间汇总,发菌期短,一般情况从接种到采菇仅需35天。2.质量好,产量高。头潮菇个头整齐,刺短。每个平均重量为75克,最重达108克,生物学效率在82%。3.投入低、产出高。栽培瓶投入的费用是塑料袋的3~4倍。瓶栽猴头仅  相似文献   

9.
松杉木屑袋栽猴头菇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以松杉木屑为主料,探求猴头菇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松木屑中添加一些辅料,袋栽猴头菇是可行的,培养料对猴头菇菌丝体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对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松木屑翻晒堆积处理,袋栽猴头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金针菇又名毛柄金钱菌,是国内外广泛栽培、经济价值很高的食、药兼用真菌。栽培方式有瓶栽、袋栽、压块栽和箱栽,此外还有床栽等。瓶栽是国内外栽培的主要方法,这种栽培方式具有便于管理,不易染杂菌,商品质量高等优点。在自然条件下,南方只能在冬季和早春栽培。如果进行工厂化规模栽培,大多数是在空调房内进行周年栽培,而且要有配套的设备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从菌株选择、栽培场所、原料选择、配方配制、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收及采后管理,介绍猴头菇袋栽关键技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正>袋栽平菇因其产量、质量及管理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目前平菇栽培的主要方式,然而袋栽平菇最大的不足就是中后期缺水料干,因而平菇仍有30%~40%的产量潜力可挖掘。为了解决这一补水问题,笔者通过浸泡法、注水法、覆土法和滴箭滴灌法进行对比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人工栽培猴头是以瓶栽为主,成本高,工艺繁杂,产量较低。我校菌种试验站,在利用甘蔗渣瓶栽猴头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参照古田银耳袋栽法,于1982年先后进行了三批蔗渣袋栽猴头菌试验,获得初步成效(见照片1)。现将试验结果及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我国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多采用占地多,产出量少的传统袋栽方式,而占地少,产出量多,发展前景广阔的瓶栽先进技术,因受条件限制,发展较慢,适宜丰产栽培的技术相应较少。为此而开展的综合技术试验表明:培养料单瓶装干料重270 g,是最适宜的装料量标准;65%是培养料最适宜的含水量标准;12 d的后熟时间是最有利于产量形成的最佳后熟天数;搔菌对杏鲍菇单瓶出菇数量和单瓶产量提高有显著的影响,搔菌的产量高,反之,不搔菌的产量就低。  相似文献   

15.
汤惠杰 《食用菌》1993,15(1):31-31
上海地区毛木耳栽培是以袋栽为主,袋栽毛木耳由于受耳房通气、光照条件限制,排袋密度的大小就成为影响产量、品质的重要因素。排列过疏影响耳房利用率;排列过密影响出耳的质量和产量。本试验在原有栽培密度基础上,通过对耳房内袋栽毛木耳同一床位不同密度的有关项目测定,确立栽培最佳密度。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瓶栽特性 与传统的床栽相比,食用菌瓶栽具有污染少、产量高、栽培安全,栽培时间短、资金回转快,对每天的产量可制定生产计划,可实现机械化生产、设备故障时可进行应急修复,初期的一次性投资大等特点。适宜瓶栽的食用菌种类有真姬菇、  相似文献   

17.
猴头菇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军  陈一龙 《西南园艺》2006,34(4):61-62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Bul1.Fr.)Pers.]属担子菌纲猴头菌属,其性平、味甘,利五脏、助消化,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抗癌、降血脂、润肠胃、美容等功效。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效显著,被誉为名贵的食用药用真菌,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随着猴头系列保健食品及药品的成功开发,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环保、安全的要求,猴头菇的生产应注意产地环境、生产操作规程、农药化肥和包装材料的使用等规范操作。栽培方式一般以瓶栽、袋栽、段木栽培为主。传统栽培方式是瓶栽,但瓶栽成本高,产量低,操作繁琐。塑料袋立体栽…  相似文献   

18.
袋栽猴头菇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食用菌》1994,13(4):21-22
袋栽猴头菇新技术采用塑料袋栽培猴头菇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效率高的特点。以棉子壳为原料的配方栽培猴头菇技术,经当年一年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可供大批量生产实用,现将袋栽猴头技术简介如下:(一)时间安排:秋季栽培一般在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  相似文献   

19.
中药渣瓶栽猴头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国银  陈昆 《食用菌》1998,20(1):28-29
猴头菇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元素,除供食用外,其药用价值表现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及慢性乙肝有特殊的疗效。本文报告利用中医院住院部病员中药水煎剂的药渣瓶栽猴头菇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渣种类 每天定期收集中医院住院病员中药水煎剂药渣,收集量大的主要是:白芍、红花、柴胡、玄参、丹皮、黄芪、连翘、银花、益母草、桂枝、苍术、香附、苡仁、蔓荆子、甘草、桔梗、沙参、白术、积壳、地榆、槟榔、浮小麦、防风、麦冬、苍耳子、桃仁、杏仁、竹茹等50余种。以新鲜药渣沥去多余水分后作为栽培料,当天栽培用不完的药渣晒干,供下次用。 1.2 菌种培养 供试菌株为猴头菇HⅡ,引自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菌种培养,试管菌种采用PD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均采用麦粒培养基,常规法培养。  相似文献   

20.
包著勤 《食用菌》2004,26(3):29-30
草菇袋栽高产技术是草菇栽培史上的一大创新,它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草菇栽培产量低、产量不稳、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同时采用袋栽模式,为草菇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草菇袋栽每100kg稻草可产鲜菇40kg。为了使生产者更好地掌握该项技术,提高生产效益,现将有关技术问答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