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磷脂酶D(PLD)在调控植物抗冻性中的作用,进一步揭示植物抗冻机理和磷脂低温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笔者应用人工气候霜箱,对PLDγ1、PLDγ3基因分别被敲除的拟南芥突变体及野生型材料,进行低温驯化和冻害胁迫处理。试验发现,这2个基因的敲除型无论是经过还是未经过低温驯化冻害处理的离子渗漏率都与相同处理野生型拟南芥的离子渗漏率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PLDγ1和PLDγ3这2个基因既未参与组成型调控植物的抗冻性,也未参与低温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2.
芦春斌 《种子》2007,26(2):14-16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的稳定表达是获得理想转基因植物的首要条件。在我们进行的转基因植物研究中,根据转基因植物所带有的转基因成分和标记基因的DNA序列,采用Southemblot技术对转基因植物中的猪α-乳清蛋白基因和标记基因的拷贝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和外源基因的稳定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3.
低温是主要的逆境胁迫之一,限制了作物的地理分布和产量。筛选理想的抗冻靶基因用于分子育种对于稳定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CBF调节子在植物抗冻反应中扮演主要的角色,CBF2是CBF调节子的组成成分之一,在抗冻反应中扮演负调控的作用。采用qRT-PCR和常规农艺性状测定法对2种CBF2基因突变体cbf2-1和cbf2-2进行了多项指标的鉴定,结果发现在这2种突变体中CBF2基因的表达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cbf2-1中CBF2基因受低温诱导表达,但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明显下降;而cbf2-2中CBF2基因诱导表达的效应完全丧失。抗冻性检测结果显示CBF2基因的表达量越低,其突变体植株的抗冻性越强,同时冷胁迫后冷响应的下游基因表达量也越高,更重要的是,虽然这2种CBF2基因突变体抗冻性明显增强,但与野生型植株相比,其开花时间和单株种子产量并没有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CBF2是一种可以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进行作物抗冻育种的理想候选靶基因,可以利用最新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进行作物抗冻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4.
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 AFP)是一类能控制冰晶生长和抑制冰晶之间发生重结晶的蛋白质,能在低温结冰条件下保护生物体不受伤害。抗冻蛋白具有2种明显不同的抗冻活性--热滞(thermal hysteresis, TH)活性和重结晶抑制(recrystallizationinhibition, RI)活性。鱼类和昆虫抗冻蛋白的特征是高TH低RI活性,而植物抗冻蛋白的特征是低TH高RI活性。为了获得高TH、高RI活性的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 AFP),克隆得到胡萝卜抗冻蛋白基因(DcAFP)和黄粉虫抗冻蛋白基因(TmAFP)cDNA全序列。通过重叠延伸PCR,将2个基因前后串联构建融合基因Dc-TmAFP和Tm-DcAFP,并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成功获得4个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进行抗冻试验处理,并进行了存活率统计和叶片黄化率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功能的抗冻蛋白对植物的抗冻性有不同的帮助,热滞效应高效的黄粉虫抗冻蛋白对植物降低冰点方面效果大,而在植物遭受较长时间冻害时,抑制重结晶效应高效的胡萝卜抗冻蛋白对植物质外体中流体保持稳定性作用较大,从而提高植物的耐冻能力。  相似文献   

5.
调查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内的种质田间自然冻害,并比较不同种群和类群间的抗冻性表明,美洲种群和原产我国北部或中部地区的野生种,以及具有山葡萄血缘的种间杂种在郑州地区不会有冻害发生;部分原产我国南方的野生种和圆叶葡萄不耐冻害;欧亚种较欧美杂种不耐冻害;美洲种较其它欧美杂种抗冻性好。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逃逸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逃逸是伴随着转基因植物在环境中释放时潜在的一种风险。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逃逸的途径 ,重点介绍了几种转基因植物通过花粉在空间上逃逸的研究进展 ,文中还对影响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逃逸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余迪求研究员领导的植物分子生物学组研究发现,植物激素茉莉酸正调控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抗冻害反应(Freezing response)。外源施加茉莉酸显著提高植物的组成型及冷驯化诱导的抗冻能力。相反,阻断植物内源茉莉酸的合成及信号转导,则导致植物对冻害敏感,表现为存活率低及电导率高。与茉莉酸正调控植物抗冻能力相一致的是,低温处理诱导内源茉莉酸合成相关酶的表达,从而提高内源茉莉酸的含量。进一步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我国转基因植物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转抗虫基因植物迄今研究得最多并取得成效的有两类基因,即苏云金杆茵的杀虫蛋白基因以及从豇豆等作物中分离的蛋白权衡利弊抑制荆基因,其中苏云金芽孢杆  相似文献   

9.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遗传稳定性及其转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的转基因植物是一种人工创造的新种质.外源基因在无性培养阶段和有性阶段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转基因植物的利用.外源基因拷贝数、整合位点、位置效应、外源基因丢失、甲基化、共抑制等均影响其在转基因植物中的稳定性;同时也影响外源基因在转育材料中的表现;最后简单讨论了外源基因鉴定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Bt毒蛋白转基因植物的潜在问题及其研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Bt毒蛋白转基因植物研究概述 Bt毒蛋白转基因植物的研究源于1981年Schnepf等人成功克隆Bt杀虫毒蛋白基因.1986年Obukowics等人采用转座子Tn5介导的方法,将cry1Ab基因引入植物的假单孢杆菌,使植物产生抗虫性,创造了第一代Bt转基因抗虫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