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7 毫秒
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经过早期选择,对进入新种质备选材料库的7个编织柳新杂种无性系进行了生长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各参试无性系生长进程呈S型曲线,可以用Logistic函数拟合,在南京地区最快生长期为5—8月中旬;方差分析表明,新无性系JW4-5、JW0-5的高生长显著优于其它无性系,平均高生长量分别达150、157 cm,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展区域试验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新近杂交培育的6个灌木柳无性系1年生扦插苗为试材,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0 ~ 3 g·L-1范围内不同质量浓度氯化钠胁迫对灌木柳无性系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氯化钠胁迫(1 ~ 2 g·L-1)对根长、根生物量无显著影响,高质量浓度氯化钠胁迫(3 g·L-1)使根长、根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在氯化钠胁迫处理下,苗高、茎叶生物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低于对照,并随着氯化钠质量浓度提高下降幅度加大(P<0.05)。供试灌木柳无性系中,JW2345和JW2372无性系生长和光合作用受氯化钠胁迫影响最小,耐盐性相对较强;JW1065和JW2334无性系受氯化钠胁迫影响最大,耐盐性相对较弱。图4表3参19  相似文献   

3.
王太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987-14990
[目的]研究杞柳优良品种引种试验与生长规律。[方法]选择和引进4个优良品种:JW9-6与JW8-26是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从簸萁柳与杞柳正反杂交种中选出的优良无性系;绒柳和大红头是山东郯城县经多年栽培选育的优良品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和裂区试验设计进行多点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的造林对比试验,对4个品种的扦插成活率、物侯期、抗性、地径生长规律、株高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引种试验研究表明:JW8-26、JW9-6、绒柳和大红头4个无性系品种在引种试验区能够露天越冬过夏,与原产地相比经济价值没有降低。所以此次引种试验是成功的。地径生长规律研究表明:4个品种的平均地径生长量的高速增长期在每年的3月10—5月10目,5月25日达到峰值,之后地径生长下降;地径平均增长速度的大小顺序依次是:JW9-6(26.82%)〉绒柳(22.85%)〉JW8-26(19.33%)〉大红头(17.25%)。株高生长规律研究表明:4个品种的株高生长量从3月10~5月10日是快速生长期,2个月净增高136.2cm,第2个峰值在5月25日左右,平均净增高47.0cm,之后下降;株高平均生长速度的大小顺序依次是:JW9-6(46.99%)〉大红头(44.24%)〉绒柳(43.87%)〉JW8-26(41.96%),但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为4个新品种在驻马店市低洼易涝地带和滩涂地带大面积栽培推广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盐胁迫对柳树叶PSⅡ的影响机理及其耐盐性,以两个耐盐性差异显著的灌木柳无性系为试验材料,水培法培养幼苗,盐胁迫(NaCl浓度分别为0、50、100、150、200 mmol· L-1)处理幼苗7 d,利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研究盐胁迫对柳树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结果显示:NaCl抑制了灌木柳生长,且灌木柳无性系JW2345受抑制程度小于无性系JW2367;盐胁迫下灌木柳Fv/Fm 荧光图变化明显,荧光参数Fv/Fm、Fm、F′v/F′m 和ΦP,SⅡ值均显著下降,qP 则有所上升,但耐盐型JW2345的变化幅度均明显低于盐敏感型JW2367,叶片的损伤情况也符合此规律;经50 mmol· L-1 NaCl处理能显著提高耐盐型JW2345的NP,Q值,而100、150和200 mmol· L-1 NaCl处理对其NP,Q无明显影响,与此同时,盐胁迫下Fo 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以2年生滇楸嫁接苗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无性系干旱胁迫下的光合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持续干旱及高温严重抑制了滇楸苗期生长;不同无性系间,8月和12月的生长性状差异均不显著( P>0.05);各无性系光合特征不再出现明显的单峰或双峰曲线。净光合速率(Pn)最大值(8~14μmol· m-2· s-1)均出现在7:00,之后直线下滑,维持在2~6μmol· m-2· s-1的低位,Pn 日总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008-1、Y011-1、Y023-2、Y020-6、8402、Y 011-4、YN014-5。瞬时水分利用效率( WUE )日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008-1、Y011-4、YN014-5、Y020-6、 Y011-1、Y023-2、8402。各无性系光饱和点(LSP)与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分别为324~796、4.58~8.17μmol· m-2· s-1,远低于正常水分供应下的特征值。 WUE与生长性状及重要光合特征均显著相关( P<0.05),受到干旱胁迫时,WUE的高低尤为重要。根据生长表现,结合WUE和光合特性,当遭受干旱高温胁迫时,5个滇楸无性系中,Y011-4具有相对较高的生长势和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出适宜新疆乃至西北地区造林的优良杨树无性系。【方法】以银白杨×新疆杨杂交的8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在新疆北屯、玛纳斯和伊犁实验区进行区组设计,监测每年的胸径、树高,对生长指标进行分析。【结果】8个无性系在三个试验区间的生长差异明显,8个无性系的高生长量明显大于径生长量,且树高和胸径生长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8个无性系材积增加量在三个试验区间的差异显著。其中,北屯试验区108无性系的材积增加最大,为0.774 4 m3,527和184无性系次之,分别为0.725 5和0.667 7m3;玛纳斯试验区内536、108和389无性系的材积增长量分别为0.271 0、0.243 2和0.183 0 m3;伊犁试验区内8个无性系的材积增长量为0.269 5~0.336 6 m3,差异不显著。【结论】在单一的生长表现上,108、184、527、536无性系的高径生长优于其他无性系,其中,108无性系表现突出,是可以进行推广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7.
引进23个无性系杨树新品种,用科学的试验方法进行对比试验,以筛选出在合肥市生长优良的新无性系品种。结果表明:品种35、302、895、2025杨树品种在当地的表现较好,各项生长指标表现良好,可以作为优良无性系进行引种推广。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杉木无性系硝酸还原酶活力 ( NRA) ,叶绿素含量、水分饱和亏缺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杉木无性系生理指标差异很大 ,而且与生长及抗病性表现密切相关 .因此 ,通过这些生理指标对杉木无性系进行选择是可行的 .通过聚类分析将不同杉木无性系划分为 5个类型 ,即优良无性系、较优良无性系、一般无性系、强抗病性无性系和较差无性系 .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标准为 :硝还酶活力及叶绿素含量高 ,水分饱和亏缺低 ,生长迅速 ;过氧化物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高 ,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9.
将收集的11个毛白杨无性系在大连地区进行抗逆选育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之间破腹病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应将抗破腹病能力作为首选指标。根据方差分析和遗传分析可知,胸径的广义遗传力及遗传变异系数都较大,可以在抗破腹病能力选择基础上,以此为选择指标,同时考虑形质指标及其它抗性指标,综合选出96、93、75、L-7、17等5个无性系,用于培育纸浆材和建筑用材。选择抗破腹病能力最强、树干通直、树冠小、侧枝细而均匀的无性系85.用于营造农田防护林。从毛白杨无性系生长进程看,高生长、胸径生长都在栽植后第3年时最快,胸径生长一直到7年生时,仍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0.
杨树是山东省平原绿化和营造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树种。为了丰富杨树品种资源,先后从国内外引进18个黑杨派新无性系,利用生产上已经推广应用的Populusdeltoides'Lux'I 69/55(I 69)为对照,共计19个无性系,分别在莒县、菏泽市、莱西市、莱阳市和曹县进行了苗期试验和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经过多年试验,选出由意大利引进的Populus×euramericana'102/74'(102/74)欧美杨速生优良无性系。试验结果表明:102/74生长表现突出,在鲁中南河滩地上5年生林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19 3cm,16 3m和0 1908m3,超过对照I 69杨22 9%,2 5%和55 1%。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102/74的平均单株材积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同时该无性系还具有繁殖容易,育苗、造林成活率高,抗病虫,耐盐碱,生长周期长等优良特性,木材基本密度也较对照I 69大,纤维材产量高,可用于营造纸浆林,并且生长表现稳定,可以在山东省各杨树栽培区推广应用。图1表9参9  相似文献   

11.
灌木柳无性系苗期耐盐性指标的筛选和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个灌木柳无性系,研究其耐盐性和有关耐盐性的评价指标。在苗期盐(NaCl)胁迫条件下,测定了苗高、根长、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等10项与耐盐性相关的生长和生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法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和指标筛选,结果表明,苗高、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蒸腾速率等3项指标可作为灌木柳无性系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根据综合评价值比较,6个品种的耐盐性依次为JW2345>JW2372>JW22-2>JW51-3>JW1065>JW2334;6个品种的耐盐性预测值(VP)与综合评价值(D)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15个中国马褂木无性系为材料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切接法的嫁接成活率高于芽接法,切接法的平均成活率为53.84%,芽接法的平均成活率为43.83%。不同马褂木无性系间的嫁接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切接成活率最高的无性系为A19-8和B15-2,切接成活率最低的无性系为B11-7;芽接成活率最高的无性系为B17-3,芽接成活率最低的无性系为B10-12和B11-6。不同无性系间嫁接苗高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苗高最高达43.250 cm,最低为21.159 cm。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4个杉木无性系的进一步选择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杉木无性系平均树高为10.41m,平均胸径为12.65cm,平均材积为0.075 9m3,林分保存情况良好,且都有较好的生长表现;对4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这3个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无性系在树高、胸径和材积这3个生长性状表现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筛选出了表现最优的2号无性系,其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10.75m、15.56cm和0.112 7m3;估算重复力,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分别为0.563、0.572和0.667,说明该批杉木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受较高的遗传力控制,遗传稳定性很好,对参试无性系进行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选择,选择的效果会比较好;本试验按25%的入选率来估算遗传增益,其中树高性状预测遗传增益为8.5%,胸径性状预测遗传增益为14.6%,材积性状预测遗传增益为51.2%。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11个杨树新无性系的生长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出更多适合在洞庭湖区造林的优良杨树无性系,对引进的11个杨树新无性系与南林-95和南林-895在洞庭湖区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对7年生杨树无性系的生长量分析结果表明:11个无性系中,有4-6、7-40、1-20、7-45、2-2无性系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量超过了南林-95和南林-895.其中无性系4-6最具生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32个小叶杨及其杂种无性系引种试验,从中初选出生长快,适应性好的优良无性系1个,即985834。一年生苗高为188.4cm,位居首位。生长表现突出,可在生产中试用和验证。3个乡土小叶杨无性系M49、X13、M29,生长较好,作为备选无性系,应继续培育,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广西上思县平广林场连续年龄系列(1-6年)巨尾桉人工林生长量进行测定,并估算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巨尾桉连续年龄系列胸径年总生长量为4.0-15.3 cm,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为3.4、2.6 cm;树高年总生长量为5.0-19.2 m,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为4.3、3.2 m;林分立木年总蓄积量为7.7-289.7 m3·hm-2,年平均蓄积量和连年蓄积量分别为33.6、48.3 m3·hm-2。回归分析表明,胸径、树高和林分蓄积年总生长量分别与树龄呈紧密的对数和直线关系(R2=0.9638-0.9898)。因此,可根据不同树龄段估测其胸径、树高和林分蓄积年总生长量。本研究中,当林分生长至6年时,其产出∶投入=2.3∶1.0,年均纯经济收入达12246元·hm-2。  相似文献   

17.
为选育适合不同土壤条件栽植的小叶蚊母树Distylium buxifolium无性系,分别以红壤、黄壤、石灰性土和滨海盐土及4个无性系(D1,D7,D13,D19)的1年生苗木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方法,测定苗高、地径、冠幅和新梢数量,研究了不同土壤对无性系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上生长的小叶蚊母树苗高、地径和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壤(P < 0.05),而在滨海盐土上生长的小叶蚊母树新梢数量最多(P < 0.05)。无性系D19的苗高生长量达到5.7 cm,显著高于D7(P < 0.05),无性系D7的地径和冠幅生长量分别为0.74 cm和9.88 cm,显著高于其他无性系(P < 0.05),而无性系D13的新梢数量达56.40个,显著多于其他无性系(P < 0.05)。小叶蚊母树在不同土壤上的适宜程度为红壤>黄壤>石灰性土>滨海盐土,不同无性系生长的优劣排序为D7 > D13 > D1 > D19。在黄壤上栽植小叶蚊母树可选择D1和D19,在红壤上可选择D7,D13和D19,在石灰性土上可选择D7和D13,在滨海盐土上可选择D1和D7。  相似文献   

18.
柳杉无性系的遗传和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浙江省90株柳杉初选优树在两个地点优树收集区按随机排列嫁接的每源株20~30个分株的表现,测定了嫁接后1,3和7年的树高、7年的胸径、3年开花株的比率、7年开雌花量以及成熟球果的果径和果高。方差分析(不含3年开花率)表明,无性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平均生长优于一般林分,说明表型选择有效,但无性系间仍差异很大,最好无性系为最差无性系的1.76~2.64倍。广义遗传力估值由1年高的极低值(0.087)随年龄逐增,至7年达中等大小(0.422),开雌花量的遗传力值中等(0.377),球果径和高的遗传力略高(0.520和0.538),1,3,7年树高间紧密相关,但与源株15龄树高不相关,7年胸径与源株15龄胸径也无相关。生长性状与开花结果性状相关不紧密。在测验的优树群体中再选择10个最好无性系,在生长量上能进一步提高13%~26%.考虑到早晚期的性状相关和遗传力的变化,提早在5~7龄时实施早期无性系轮回选择,可能是柳杉改良最佳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