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正忠 《中国蜂业》2004,55(6):18-18
我饲养中蜂30多年,从旧法饲养到活框饲养,多次历经中囊病.原来蜂群少,一旦感染,任其自生自灭.现在有蜂群70多群,并且已有10年未感染中囊病,放松了预防.  相似文献   

2.
焦文安 《蜜蜂杂志》2010,30(3):31-31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是影响中蜂蜂群发展和生产的病害之一,一旦蔓延,轻则影响蜂群繁殖发展,重则造成群势严重削弱,甚至全场蜂群死亡。化学防治中囊病既费时、费力,又污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南方各省中华蜜蜂普遍发生囊状幼虫病.中囊病是中蜂的一种十分可怕的传染病,发病快,传播广,死亡率高.蜂群一旦患病,十有九死.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即使能救活,蜂群短期也很难复壮.倘若再利用发病群来培育蜂王在条件较差的环境里饲养,照样会有中囊病滋生,危害蜂群. 在无药物根治的条件下,只有培养抗囊状幼虫病的蜂王,才能使蜂群健康快速地发展壮大.现将我们培养抗中囊病蜂王的五步法介绍给大家,供蜂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贺祥林 《蜜蜂杂志》2008,28(1):29-30
1972年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在全国暴发.该年冬季我的蜂场在岳阳采柃花时传染上此病,有500多脾中蜂,第二年春季中囊病暴发,有一次集体逃亡20多群蜂,当时治病无方,蜂群所剩无几.此后用过许多中草药都只能起控制作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到头来蜂群群势越来越弱,始终没有找到特效药.我想,中囊病这么严重而中蜂并没有绝种,这应归功于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中蜂感染中囊病是难免的,于是我多年来以自然淘汰生存法为准则,加上人为管理进一步加以控制,收到良好效果,使中囊病降低到最小程度.现将我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防治“中囊病”的好办法——利用意蜂哺育中蜂蜂王幼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元明 《蜜蜂杂志》2008,28(11):29-30
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是中蜂的大敌,危害性极大,此病一旦发生,迅速蔓延全场,使用多种药物治疗都无效.一个上百群的中蜂场,将会在一两年内出现蜂群弃巢飞逃或蜂群群势逐渐削弱,甚至垮场的状况.多年来,此病一直困扰着中蜂饲养者.  相似文献   

6.
范克民 《蜜蜂杂志》2008,28(6):29-29
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病")传播快,死亡率高,在发病期间蜂群会飞逃.该病难以治愈,有效办法是培育抗病蜂王,隔离治疗,及时对病群蜂王进行剪翅.总之是要耐心细致地管理好蜂群以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7.
1 在育王时应筛选抗病能力强的蜂群培育蜂王 养蜂者为了战胜中囊病,在抗病能力强的蜂群中进行育王,那怎么知道哪群蜂抗病能力强呢?若在一次发病中,没有发病且表现能力强、蜂群群势大、产蜜量高的蜂群就可留作种群,就在该群蜂箱上作好标记.  相似文献   

8.
<正>饲养中蜂的蜂友都知道中蜂群一旦患中囊病就如同人得了癌症一样。谈及此事,养蜂人心有余悸,一群蜂得病有可能危及全场蜂群。如果不及时预防与治疗就有垮场的危险,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囊病在预防,首先要找出发病的原因才能彻底预防与治疗。除了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对蜂箱、蜂具、场地进行彻底消毒,蜂群应降温、通风,天气变化时湿度  相似文献   

9.
东北型中蜂主要分布在辽宁省西部、北部以及吉林省的南部山区,是优良的地方蜂种.具有采集力强、维持群势强、分蜂性弱、耐寒性强等诸多优点,但多年来困扰我地蜂农的东北型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严重影响了蜂群的发展.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是危害我省中蜂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蜂群一旦感染此病,很难治愈,若病情得不到及时控制,会导致全场蜂群灭亡.而且.目前尚未发现能较好地治疗中囊病的药物.因此,要想养好中蜂,必须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做好中囊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囊病的发生与蜂群内外环境的关系及其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病)是中蜂的主要病害,它的发生与气候、蜜源、饲料等有很大的关系,就此我简单地从其发病与蜂群内外环境的关系谈谈对它的预防。1.外环境中囊病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南方一般在4~5月,北方多在5~6月,到了7月以后,逐渐减少,此期一般正处雨季,气温不稳定,空气潮湿,蜜粉源不足,特别是粉源不足。2.内环境蜂群在此时基本进入增殖期,蜂王大量产卵,并且个别蜂群大量出现雄蜂卵或幼虫,从而造成工蜂哺育不足,勉强饲喂幼虫。从蜂群群势方面看,似乎无明显关系。无论强群弱群都发病,群势弱,饲料不足,特别是含蛋白质的粉源等缺乏,保…  相似文献   

11.
1.自然选育抗病群 ,育王换王防治中囊病,比用药物等措施防治效果要好,这样 ,可减轻蜂群对药物的依赖性,以及造成药物防治后蜂群病愈的假象,避免中囊病反复发病,难以治愈情况的发生。2.用抗病群育王。一般情况下,只采取隔王自然改造育王。3.患病群可不作任何处理,直接关王安王台,以便进一步观察蜂王的抗病力。新王出房后要立即杀灭病王。4.处理病群(换王)要越早越好,以免群势下降太大,难以复壮。5.种用雄蜂不必控制,也不必考虑是否带有病菌。事实上也无法控制(人工授精除外) ,健康雄蜂在被传染蜂群中生活,其精液是…  相似文献   

12.
今年青海、甘肃、陕西、河北及东三省的散养中蜂和保护区内的中蜂群,在春夏之际暴发中囊病,我在陕北靖边县发现不少养蜂户,春天还有近百群蜂,发病后只剩2~3群,损失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蜂业》2017,(9):34-36
中蜂囊状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为宗旨,分析引发疾病的机理,分辨其与其他蜜蜂烂子病的病因、病原差异,采取紧缩蜂巢、密集群势、保温除湿、补助饲喂等蜂群饲养管理措施,减少蜜蜂的哺育量,增强蜜蜂的清巢力,培育优质健壮蜜蜂,提高蜂群的抗逆力与抗病力,有效控制病态传播,确诊发病原因。若是中囊病暴发,应果断采取自然断子与人工断子的措施,切断囊状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与传染对象,结合选育抗病品种、更换蜂王,饲养强群与预防性喂药等综合防治中囊病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4.
据笔者近几年的观察,“白头蛹”与工蜂的体质关系极大,它出现的时期大都在蜂群患病或病前后期。特别是患有中囊病和麻痹病的蜂群更易出现。去年中囊病席卷了我地区,一些旧法饲养中蜂群全部飞逃,逃后留下的巢脾皆被小巢虫毁坏。据调查,发病前,许多蜂场都出现了严重的“白头蛹”。我的十多群蜂经药物治疗控制了病情后,也出现了大量的“白头蛹”。但在病情治愈后,工蜂积极清理巢  相似文献   

15.
在庭院、房前屋后放置三五群中蜂,不用管理,无需饲喂,能长期存活并繁殖下去,大流蜜期到来,则可开箱取蜜.但是,如果群数过多则容易出现群势削弱,逃跑,甚至成群饿死等现象.我认为原因很简单:中蜂擅长采集零散蜜源,但活动区域小;如果一个区域内蜂群少,则蜂群食物充足,所以三五群中蜂可以生存、繁殖,但是一旦区域内蜂群过多,又缺乏饲喂,蜂群食物不足,所以只有逃跑或被饿死.  相似文献   

16.
问题征答     
我业余饲养中蜂 5年 ,近两年来我县“中囊病”泛滥成灾 ,蜂群与日俱减 ,经验丰富的老蜂友大部分已失去信心 ,新蜂友则更难发展。就我而言 ,曾用过多种方法防治 ,都收效甚微。今年 2月 5日前蜂群进行全面检查未发现患病 ;之后 3天 ,发现 3箱 ;后来患病群日渐增多 :开始弱群患病 ,接着 5~ 6足框的蜂群也犯了病 ,至 3月 2日 ,80 %的蜂群不同程度地患病。据了解我区域内的其他蜂群患病未曾断过 ,以此趋势 ,蜂场发展的情况则不可而得知了 ,真是束手无策。今借贵刊一角 ,求助于各位专家及同行 ,凡有“中囊病”的起因、消亡规律的论述 ,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养蜂日记     
谌定安 《中国蜂业》2010,61(2):23-23
<正>4日28日,星期二,多云转晴连日阴雨,放在乡下的蜂群需要检查。早上骑摩托去岩溪看蜂20群。其中有12群因患中囊病刚转来的,关王断子10天,紧脾,连续5晚喂药。放王后多数蜂群好转,少数几群仍有烂子,介入王台或  相似文献   

18.
多少年来,“中囊病”(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简称)一直困扰着中蜂的生存与发展,是养蜂者最感头痛的事,蜂群一旦染上“中囊病”,其来势凶猛,群势下降快,蜜蜂死的死,逃的逃,很快全群覆灭。养蜂者望蜂兴叹,后悔不已。  相似文献   

19.
1972年中蜂囊状幼虫病在全国暴发。1972年冬季我的蜂场在岳阳采冬桂花时传染上此病,当时我有500脾中蜂,第二年春季感染中囊病,染病后逃亡了20多群蜂。当时治病无方,蜂群所剩无几,此后在《中国养蜂》杂志上刊出过很多治疗中囊病的中草药我都用过,但这些药物只能起一些抑制作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到头来蜂群越搞越少,始终没有对付中囊病的特效药。我想,中囊病这么严重,中蜂并没有绝种,还是归功于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中蜂感染中囊病是难免的,于是我利用自然淘汰生存法,加上人为管理更进一步地加以控制,收到良好效果,使中囊病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现将我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学刚 《蜜蜂杂志》2016,(11):24-24
2013年夏,三门峡陕县一位蜂友送我2群各4脾中蜂,我精心管理10天后发现情况不妙,这2群蜂染上了中囊病,又过了几天,邻近的蜂群也开始染上此病,并开始蔓延扩大.我赶紧治疗,首先是控制住我场原有的蜂群,带回来的这2群蜂病情实在是难以控制,最后只有放弃,损失不小.在考虑为啥带回来的这2群蜂病情这么难治,是不是与气温升降有关?查阅了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