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韦震 《内陆水产》2013,(11):35-35
11月初美国农业部供需月报出台之前,国内豆粕现货市场总体处于缓跌状态,饲料厂商普遍降低库存周期,保持谨慎观望.11月8日,倍受市场瞩目的11月月度供需月报如期公布,美豆单产如期上调.但报告同时大幅上调大豆需求数据,尤其是中国需求数量大幅调高,从而使得全球大豆期末库存意外下调,并推动当日美豆期价单日涨幅超过2%,创下近两个月来的最大单日涨幅,也刺激国内部分地区工厂豆粕价格跟盘上涨.但由于市场普遍预期11~12月份期间国内进口大豆集中到港,因而国内豆粕现货市场的上行压力依然较大.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进入12月份以来,全球大豆供应和库存增加仍将抑制大豆期价,南美大豆预期继续增产,同时阿根廷出口政策可能对美豆出口构成一定竞争压力。国内市场上,随着到港量的增加和开机率的提升,豆粕现货压力逐步增加。具体分析如下:国际市场:美国:目前国际市场对于美豆需求依然强劲,美豆仍在继续寻找新的需求迹象。豆粕市场上升和美国大豆出口市场前景改善,为市场提供支撑。但是供应量大的层面没有改变,致使豆粕价格难以上涨。  相似文献   

3.
<正>3月,国内外豆粕市场多空因素交织,演绎出先跌后涨的行情。3月10月美国农业部公布月度供需报告,报告后美豆期价大幅下挫,并创下自1月21日以来的最大跌幅。国内豆粕现货市场价格也持续下跌,利空压力不仅有美盘的下跌,还有来自于国内养殖需求持续低迷以及大豆进口预期数量庞大  相似文献   

4.
韦震 《内陆水产》2014,(5):61-61
五一小长假之前,外盘持续冲高,国内豆粕现货价格持续跟盘走高。而小长假期间。多头获利平仓抛售,导致美豆主力合约大跌,拖累沿海部分大厂大幅下调豆粕价格。5月13日,美国农业部公布5月份供需月报,CBOT大豆价格亦急剧变化。报告中大幅下调13/14年度美豆结转库存,同时上调了14/15年度美豆新作数据,以及巴两大豆产量等关键数据,体现了新年度大豆供应宽松的状态,进而形成市场近强远弱的格局。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韦震 《内陆水产》2014,(10):55-55
近期,美豆新作收获持续加快,丰产格局已定;再加上美元汇率屡创新高,使得CBOT大豆期价逐渐跌至四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随着美豆新作供应逐步明朗,国际市场的关注度逐渐从供应转移至需求。国内豆粕现货市场的短期走势与外盘有所背离,呈现出一定的抗跌性。这与国内油厂开机率下降、豆粕出货速度加快、货源呈现季节性紧张局面以及饲料厂商国庆长假前备货需求等基本面因素的支撑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进入1月份以来,南美新季作物的生长前景和天气形势依然是市场的焦点.高温干旱的气候影响到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重要大豆产区,也给CBOT市场带来很大的波动性,美豆走出一波强势反弹;而国内豆粕现货市场跟随外盘延续偏强振荡行情,整体价位有所抬升,部分区域现货货源紧张依旧,可售量相对有限,加上春节备货和提货高峰,预计各工厂春节...  相似文献   

7.
《当代水产》2019,(7):79-79
6月末,美豆的播种窗口逐渐接近尾声,市场担忧种植进度难以赶上,投机基金空头平仓推动价格上涨;G20中美贸易磋商进展顺利,而我国豆粕市场现货情绪受养殖需求影响相对悲观,而盘面则在美豆天气影响下表现相对坚挺,考虑已进入6月下半月,而油厂合同销售仍有近半未完成,再加上后续伴随大豆集中到港仍有增库预期,因而短期豆粕基差看弱,但由于9月~12月船期大豆我国油厂买船仍处于慢节奏,再加上进口成本持续提高,因而中期现货基差仍有向好预期。具体分析如下:种植面积低于预期提供支撑,外盘价格窄幅震荡,而国内大豆供应充足豆粕库存继续上升,现货价格稳中小跌,期价近期窄幅震荡。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08,(1):9-9
当前市场现状:近期,国内豆粕现货市场继续稳中上涨.其中北方地区涨幅较大.其动力主要来自于当地大豆收购价格强劲的上涨势头。2007年12月国内豆粕现货价格高位振荡,粕价集中运行在3750-3820元/t之间。  相似文献   

9.
韦震 《内陆水产》2014,(12):57-57
进入11月份以来,豆粕市场没有继续上月的反弹行情,震荡中小幅下跌。主要受到美豆新货出口装运正常,未来两个月国内大豆到货量大的影响,最终导致国内大豆由上月的供应紧张到目前供应宽松,高于预期。具体分析如下:国际市场:美国:进入11月份以来,美豆逐渐进入出口高峰期,从9月22日美国农业部首次公布大豆收割进度,到11月中旬收割结束,整个收获季节美豆录得3.6%的涨幅。  相似文献   

10.
韦震 《内陆水产》2014,(6):57-57
进入6月之后,美豆旧作库存紧张对于市场的影响力度逐渐减弱,新作供应宽松格局正逐渐占据市场主导.6月USDA报告中性偏空,美国中西部良好的天气以及历史高位的播种进度和优良率,皆降低了基金的持多热情.国内豆粕现货市场持续跟盘调整,油厂进口大豆压榨仍然处于亏损状态、油脂行情持续低迷,因而挺粕就成为国内大豆压榨企业的唯一选择.具体分析如下:国际市场:美豆旧作库存紧张对于CBOT近月合约的影响力度逐渐减弱,来自基金平仓以及指数基金移仓使得近月合约重挫,尽管1,400美分附近存在支撑,但调整尚未结束.远月合约下调空间虽然暂时有限,但由于尚未进入天气市正式炒作,因而短期又缺乏上涨动力.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度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创历史新高,供大于求格局显现,大豆库存进入累计库存状态;在南美大豆丰产预期下,当前大豆期现市场承压较重。出口市场主要靠美豆提振,国内受春节因素影响,成交短期见好,但不具备持久性。目前国内豆粕期现货市场一直跟随美盘大豆保持震荡下行趋势。国际市场:美国:出口需求提振市场:美国农业部的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月29日,2014/2015年度(始于9月1日)美国对  相似文献   

12.
韦震 《内陆水产》2014,(2):51-51
春节假期之后,伴随着USDA2月份中性偏空的报告出台,美盘豆价结束连续7个交易目的上涨,国内豆粕现货价格也暂停节后以来的持续反弹行情,转而窄幅下行,但沿海油厂尚未完全恢复开机及节后补库需求的支撑,豆粕现货报价仍然相对抗跌。此外,随着收割季节临近,南美大豆丰产前景日益明朗,全球买家也将目光聚焦于巴西及阿根廷,  相似文献   

13.
<正>4月9日,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再次确认美豆旧作供应持续紧张的局面,并推升当日美豆期价升至2013年7月来最高水平;之后一段时间,国内豆粕现货市场也持续跟盘反弹,目前价格较3月中旬低点,涨幅已达200~300元/t。但现阶段国内养殖饲料需求疲软的担忧仍在,依然影响着下游的备货节奏。4月国内豆粕市场仍以执行合同为主,油厂面临的豆粕销售压力较前期相对减轻,但在低迷的需求压力之下,继续拉高豆粕现货报价存在难度。总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2,(3):3
<正>南美大豆减产及我国需求强劲,元旦以来,豆粕期、现货价格均整体上涨,但至3月初,现货市场下游需求减弱,企业更多是以随用随买为主,因此期、现市场出现明显背离。大连豆粕期  相似文献   

15.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经营部采购管理室经理卢冬梅:2010年6月份以后,美豆期价行情开始飙涨,国内的进口大豆市场则表现平平,呈现外强内弱的态势。2011年,大豆市场将围绕天气变数及争地之战展开剧烈波动。受此影响,2011年豆粕行情可能呈V字型走势。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沿海地区豆粕现货价格约为2560-277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180元,华北地区价格偏低,价格约为2560-2600元/吨,东北地区价格最高,5月份大豆到货量陆续增加,南方库存压力较大,豆粕现货对M09已经贴水,4、5月份,南美装运速度明显超出预期,后期到货量将会有明显的增加,国内豆粕现货行情还将继续承受供应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韦震 《内陆水产》2013,(5):55-55
4月份以来,豆粕价格一直维持箱体振荡,小幅下行的趋势。美国陈豆供应的紧缺,南美港口谷物装运情况逐渐好转以及美国部分玉米新播面积可能转向大豆,加之中国饲料养殖行业遭遇禽流感的冲击,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因素也同样是喜忧参半,所有这些因素共同造成近期我国豆粕期、现货市场的走势呈现跟盘区间振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当代水产》2021,(4):70-70
3月以来,国内部分地区猪瘟再现,生猪集中出栏,饲料需求减弱,豆粕行情持续下跌,跌幅超过10%。库存压力倍增,库存持续75万t一线,大豆油厂豆粕胀库,陆续停机检修,利空因素打压,豆粕持续下跌一个月。3月31日美农种植报告数据出炉,美豆、美豆粕全面上涨,4月1日连豆粕跟盘大涨,豆粕现货行情大幅上涨,市场均价3,500元/t.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1,(7)
<正>受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下降、养殖业回暖、饲粮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近日国内豆粕现货坚挺,成交价位集中于3000~3050元/t左右。港口43%豆粕现货报价稳中趋强,集中在3050~  相似文献   

20.
数字     
《海洋与渔业》2012,(9):15-15
40% 近期,美国大豆因干旱出现减产从而推高了豆粕价格。8月份国内豆粕现货价格为4200-4500元/吨,而去年12月为3000元/吨左右,上涨幅度超过40%。据悉豆粕成本占到饲料厂成本的20-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