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国际上统一的干银染色和甲基绿-派洛宁染色等方法对泸州市经济鱼类寄生车轮虫进行调查,结果在乌鳢鳃上发现一种新的车轮虫,其显著特点是:齿钩呈三角形,齿钩连接很长,齿棘连接很短,齿锥顶点超过y-1轴,齿棘位于y及y-1轴之间。在形态上,此车轮虫相似种重寄生车轮虫和翠鳢车轮虫差异很大,由于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的寄生在乌鳢身体上的新种车轮虫,故命名为乌鳢车轮虫(Trichodina argus sp.n.)。  相似文献   

2.
周超  张勇  梁超  马冲  杨丽娜  任宏 《农学学报》2023,13(12):34-38
为明确4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不同虫态草地贪夜蛾的敏感性,采用浸卵法、浸叶法、饲喂毒营养液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幼虫、成虫毒力。结果表明,4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均不影响卵的发育,但可以明显降低初孵幼虫存活率;四氯虫酰胺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毒力最高,LC50值为0.12 mg/L,其次是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分别为溴氰虫酰胺毒力的33.83、5.21、2.24倍;对成虫敏感性最高的是氯虫苯甲酰胺,为6.20 mg/L,其次是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氟苯虫酰胺敏感性最低,为25.96 mg/L。采用3种生测方法测定了不同虫态草地贪夜蛾对4种双酰胺类杀虫剂敏感性,可以为草地贪夜蛾的化学防治和抗性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牛泰勒焦虫病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泰勒虫病主要是由环形泰勒虫寄生在牛体内而引起的一种牛的血液原虫病,寄生于牛的泰勒虫有很多种,都属于泰勒科泰勒属。常见的泰勒虫病,其病原主要是环形泰勒虫,分布颇广,黄牛、水牛均可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其次是瑟氏泰勒虫。泰勒虫寄生于牛的网状内皮细胞和红细胞内。该病主要通过中间宿主蜱传播,流行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的一些省区,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地方性流行病。本病多呈急性过程,发病率高,死亡率大,可使养牛业遭受很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对3种气候类型、3种养殖方式繁养胭脂虫的胭脂虫蜡(CW)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温室、遮荫棚养殖的胭脂虫较好;不同气候类型、收虫季节的胭脂虫蜡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养殖方式、胭脂虫级别的胭脂虫蜡呈极显著性差异,4级与其它3个级别的胭脂虫蜡呈显著性差异;初步提出在南亚热带气候以温室和遮荫棚繁养胭脂虫,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以温室繁养为宜。  相似文献   

5.
生态园林植物保护和天敌资源的利用--以虫治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园林绿化有害生物生态治理中 ,“生物防治”仍属主要内涵之一。“生物防治”最通俗易明的提法 ,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以螨治螨、以线虫治虫等。以虫治虫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 ,相互依存 ,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 ,成功经验 ,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 ,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 ,进一步推行 ,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6.
东龙 《农家致富》2006,(1):45-45
特杀(鳗鱼,鳜鱼) 功效 本品是最新强力协同作用的消毒杀虫剂,对杀灭车轮虫,斜管虫,聚缩虫,钟形虫,小瓜虫等纤毛虫类有特效;对防治嗜水气单胞杆菌,爱德华氏菌,柱状屈桡杆菌,粘球菌,弧菌等致病菌都非常好的效果,且在水体中具有较长时间抑菌功效,是其他杀菌剂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7.
马梨形虫病是一种由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引起的蜱传血液寄生虫病,对我国养马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快速准确地鉴别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设计马梨形虫18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运用PCR方法扩增序列,经过序列比对与分析,选用限制性内切酶DraⅠ对马梨形虫感染样本进行酶切.结果表明,马梨形虫两种病原18S rRNA基因...  相似文献   

8.
<正> 黑粉虫原是一种国内广泛分布的仓贮害虫,目前已经变害为利,成为养蝎饲料虫的最佳选择,用黑粉虫为主配合投喂黄粉虫等其它饲料虫,东亚钳蝎不但吃得饱、长得快、脱皮和产仔顺利,而且生长发育更一致,成活率大幅度提高,养蝎效益也更好。笔者在1998年饲养黄粉虫的同时,到各处粮食仓库进行搜寻,采集到了少最野生黑粉虫,通过4年的研究和试验,终于成功地总结出了黑粉虫室内盆养高产养殖技术,从而否定了过去一直认为黑粉虫室内饲养产量很低的说法。为使广大养蝎户尽快掌握黑粉虫的养殖管理技  相似文献   

9.
李大民 《河南农业》2021,(11):24-25
以虫治虫是最环保的植保措施,成本最低;昆虫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从种植到养殖的转换;昆虫蛋白是替代鱼粉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啶虫脒、噻虫嗪和螺虫乙酯防治茶黑刺粉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琼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06-107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36%啶虫脒WG、25%噻虫嗪WG和24%螺虫乙酯SC是药后7~15d的防治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联苯菊脂EC900mL/hm2。根据害虫发生的严重程度和从经济效益考虑,建议36%啶虫脒WG在生产上推广使用剂量为45ga.i./hm2,防治适期掌握在茶树黑刺粉虱卵孵化盛末期效果好。25%噻虫嗪WG和24%螺虫乙酯SC均表现为药效较慢,持效性长的特点,在实际生产中建议以低剂量使用为宜,同时,考虑茶叶采摘时期和农药农残量。  相似文献   

11.
贵州虫茶资源及其利用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贵州虫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走访调查和室内饲养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产虫茶昆虫种类及分布、生产虫茶的寄主植物、虫茶品种以及虫茶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产虫茶昆虫为鳞翅目螟蛾科米缟螟、紫斑谷螟、灰直纹螟、黄环纹丛螟和织蛾科米仓织蛾等5种。其中,米仓织蛾为新发现的产虫茶昆虫种类。寄主植物为豹皮樟、红果黄肉楠、化香树和三叶海棠等4种。贵州虫茶品种主要有米缟螟豹皮樟虫茶、米缟螟红果黄肉楠虫茶、紫斑谷螟豹皮樟虫茶、紫斑谷螟红果黄肉楠虫茶、米仓织蛾豹皮樟虫茶、灰直纹螟化香虫茶、灰直纹螟三叶海棠虫茶和黄环纹丛螟化香虫茶等8种。黔北地区工厂化生产虫茶的昆虫主要是米缟螟和紫斑谷螟,寄主植物是豹皮樟和红果黄肉楠;黔东南地区生产虫茶的昆虫主要是灰直纹螟和黄环纹丛螟,寄主植物是化香树和三叶海棠。  相似文献   

12.
一、斜管虫病和车轮虫病 1.病原:鲤斜管虫与车轮虫,常见的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合肥地区虫霉资源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冬季和1999年夏季及冬季对合肥市郊部分地区蔬菜上虫霉流行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经鉴定,冬季流行的病原菌为6种虫霉: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暗孢耳霉(Conidiobolus obscurus)、普朗肯虫霉(Entomophthora planchoniana)、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 anhuiensis)、根虫瘟霉(Zoophthora radic  相似文献   

14.
笔者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探索螺虫乙酯复配剂对柑橘介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剂量下,以螺虫乙酯复配的药剂33%螺虫·噻嗪酮悬浮剂、40%螺虫·毒死蜱乳油、24%联苯·螺虫悬浮剂对柑橘介壳虫的防效良好,对植株生长安全,可减少柑橘因介壳虫为害导致的减产。  相似文献   

15.
综合国内已发表的文献和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昆虫菌物研究所采集的标本,报道了14种中国虫疠霉,它分别是:菜叶蜂虫疠霉(Padora athaliae)、毛蚋虫疠霉 (P.bibionis)、布氏虫疠霉(P.blunckii)、北虫疠霉(P.borea)、金龟子虫疠霉(P.brahminae)、丽蝇虫疠霉(P.calliphorae)、叶蝉虫疠霉(P.cicadellis)、习虱虫疠霉(P.delphac  相似文献   

16.
以敏感品系为对照,利用室内筛选获得的虫酰肼和阿维菌素高抗品系Teb-R和Aba-R,测定了小菜蛾对几种新型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发现:小菜蛾对虫酰肼产生高水平抗性后(抗性倍数185.5倍),对阿维菌素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41.0倍),对茚虫威(11.4倍)和溴虫腈(5.3倍)仅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1.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1.4倍)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抗性。用阿维菌素筛选Teb-R品系39代后获得阿维菌素高抗品系Aba-R(593.8倍),该品系对茚虫威(12.3倍)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7.9倍)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溴虫腈(2.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0.9倍)的交互抗性不明显;同时该品系对虫酰肼的抗性也由阿维菌素筛选前的185.5倍下降到筛选后的28.0倍,也没有交互抗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认为,使用虫酰肼防治小菜蛾出现抗性后,可以使用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进行替代防治,但不宜用阿维菌素、茚虫威和溴虫腈进行替代防治;利用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产生抗性后,可以用溴虫腈、氯虫苯甲酰胺和虫酰肼进行替代防治,但不宜用多杀菌素和茚虫威。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在不同水体中的降解特性,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在不同缓冲溶液及不同自然水体中光化学降解情况。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p H值为4.00、6.86、9.18的不同缓冲溶液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7.53,7.12,3.89 d;氟苯虫酰胺在p H值为4.00、6.86、9.18的不同缓冲溶液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6.92,6.11,3.46 d。高压汞灯照射下,氯虫苯甲酰胺在重蒸水、稻田水、水库水、地表水、湖水等5种不同自然水体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4.46,4.07,3.95,3.85,3.55 d;氟苯虫酰胺在重蒸水、稻田水、水库水、地表水、湖水等5种不同自然水体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3.95、3.74、3.30,3.05,2.96 d。研究发现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在水溶液中的降解动态均遵循一级动力学规律,且降解速率随溶液p H值的变化而变化,光解率随p H值的增加而增大;在高压汞灯照射下,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在5种不同自然水体中的光解半衰期由长到短依次重蒸水、稻田水、水库水、地表水和湖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噻虫胺和虫螨腈在大葱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摄入风险。[方法]通过规范田间残留试验,结合大葱中噻虫胺和虫螨腈的残留量,评估噻虫胺和虫螨腈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结果]噻虫胺和虫螨腈在大葱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6~7.4和5.8~6.9 d,均降解较快。长期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普通人群中噻虫胺和虫螨腈的风险商(RQ)分别为5%和84%,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的风险是可接受的。[结论]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噻虫胺和虫螨腈在大葱中残留不会对我国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群落内近缘物种如何共存是群落生态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三门湾及邻近海域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和肥胖箭虫(S. enflata)的共存格局仍未知。为阐明三门湾及邻近海域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共存关系,根据三门湾及邻近海域百陶箭虫、肥胖箭虫及环境调查数据,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s)分析了百陶箭虫、肥胖箭虫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零模型检验了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之间的共存格局。结果表明:百陶箭虫分布与温度、桡足类密度和浮游植物密度显著相关,肥胖箭虫与温度、桡足类密度、水深和盐度显著相关。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间四季Pianka实测值与模拟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表明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之间呈随机分布状态,竞争作用和生境过滤作用共同制约二者的分布。此外,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生态位的分化,而食物组成是否具有差异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牛泰勒虫病俗称焦虫病,是由环形泰勒虫引起的通过蜱类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对养牛业危害极大。此病在莎车县阿不来提汗牧场发生后使养牛业遭受巨大损失。此牧场170头牛,平均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