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石竹属的种质资源于1997-2006年进行香石竹杂交育种试验,对部分杂交组合的亲和力、子代部分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个种内杂交组合亲和力较强,3个种间杂交亲和力较弱,但授粉均能成功;杂交后代的花色、株高性状分离广泛,较偏母本性状.试验筛选出的3个新品种‘林隆2号’、‘林隆3号’和‘四季红,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具有一定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许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8):47-51
[目的]培育出矮生、花色艳丽的紫薇品种。[方法]通过矮生性状优良、引种美国的矮首领系列(Lagerstroemia indica‘Little chief’)中的2个品种"矮生粉""矮生堇"与灌木紫薇品种"粉娇容""红火球""繁花似锦"进行杂交,并对杂交F_1果实形状、坐果率、结实率、发芽率、成苗率、花色、苗高、地径、分枝数、枝条长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杂交后代蒴果全部呈椭圆形,果实颜色均为黑褐色,不同杂交组合果实大小不同;不同的杂交组合其坐果率、结实率有较大的差异,其中2号杂交组合的坐果率最高,坐果率为73.3%;1号、5号、8号、9号结实率达到了100%,7号杂交组合的结实率最低;杂交苗发芽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以矮生亲本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出苗时间较早;以矮生亲本为父本的杂交组合成苗率高于以矮生亲本为母本的杂交组合;F_1代的花色变异较广泛,但大部分在父母本花色变异之间,亲本间花色相差较远的杂交组合,后代花色变异较大,有红火球作亲本的后代,不论作母本或是父本,都出现了复色花;不同杂交组合的F_1代在苗高、地径、分枝数、枝条长度上的变异不同,其中2号和5号杂交组合的矮化性状较好。[结论]分别从2号和5号杂交组合中选出了3个优良单株,为紫薇的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3.
探究以‘鸡冠’与‘P22’杂交后代作砧木嫁接‘天红2号’苹果的生长结果状况,并初选优株,为矮化砧木选育提供参考。以‘鸡冠’与‘P22’正反交后代作砧木嫁接‘天红2号’苹果为试材,研究树体生长、早花早果特性、果实品质等性状变异情况。树相指标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分枝数量,正反交组合分别为31.61%和35.21%;变异系数最小的是树高,正反交组合分别为16.77%和17.89%。果实性状指标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苹果酸含量,正反交组合分别为12.98%和16.33%;变异系数最小的是果形指数,分别为4.25%和2.69%。‘P22’ב鸡冠’杂交组合后代作砧木,在第3年开花株率达到100%,高于正交组合。不同杂交后代上嫁接的‘天红2号’苹果树相指标、果实性状与单株产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分离变异,初步认为反交组合‘P22’ב鸡冠’后代综合表现优于正交组合‘鸡冠’בP22’,并且‘鸡冠’בP22’后代的64号与‘P22’ב鸡冠’的后代35号嫁接‘天红2号’苹果,树体矮化效果和果实品质较优,可作为重点材料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现代月季品种‘赞歌’(2n = 4x = 28)和野蔷薇变种粉团蔷薇(2n = 2x = 14)的杂交后代群体进行杂种鉴定和评价,为利用野蔷薇改良现代月季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方法以现代月季品种‘赞歌’ × 粉团蔷薇的91株杂交后代为材料,综合利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核型分析和SSR标记对杂交后代进行杂种鉴定和评价,并分析了不同方法对蔷薇属杂交后代鉴定的效率。结果杂交后代的表型参数多介于两亲本之间,变异系数为19.71% ~ 67.13%,变异广泛;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91个杂交后代中有70个三倍体(2n = 3x = 21),18个四倍体,1个六倍体(2n = 6x = 42),2个不能确定倍性;对21个流式细胞仪检测为非三倍体的后代和3个连续开花的三倍体后代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18个后代的分析结果与细胞流式仪倍性检测结果一致,确定流式细胞仪测定倍性的准确率为93.41%;从2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7对多态性引物对2个四倍体和1个六倍体后代进行扩增,结果显示2个四倍体的杂交后代为假杂种,六倍体后代为真杂种。结论在鉴定不同倍性蔷薇属植物杂交后代时,核型分析和SSR标记法比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更准确。本研究获得的三倍体杂交后代为利用野蔷薇改良现代月季品种提供了新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5.
紫薇异倍体的杂交亲和性分析及子代倍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倍体红薇(H,2n)、三倍体紫薇(Z,3n)、四倍体紫薇(Z,4n)及四倍体银薇(Y,4n)为试材,进行杂交试验,检测紫薇异倍体杂交的亲和性,并采用细胞学倍性鉴定法对杂交子代的倍性进行鉴定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杂交组合子代的结实特性以及种子的出苗率均存在差异,其中Z(4n)×H(2n)的单果重(0.22 g)、单果种子数(40.1)、千粒重(1.79 g)及出苗率(36.4%)均高于H(2n)×Y(4n),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在二倍体与四倍体的杂交中,四倍体作为母本的亲和性更高;H(2n)×Z(3n)后代倍性主要为非整倍体,占80%以上,其次是2n,占11.8%;Y(4n)×H(2n)后代倍性主要为3n,占50%,其次是非整倍体,占40%;H(2n)×Z(3n)后代中,1株为3n,2株为非整倍体;Y(4n)×H(2n)后代中,6株为3n,3株为非整倍体;H(2n)×Y(4n)后代幼苗中,1株为2n,1株为3n;Z(4n)×Z(4n)后代中,1株为4n;在杂交组合H(2n)×Z(3n)、Y(4n)×H(2n)及H(2n)×Y(4n)后代中还出现三子叶变异的幼苗。  相似文献   

6.
芍药属组内组间杂交及部分后代核型分析与SSR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芍药品种‘朱砂判’为母本,分别与6个芍药组品种和4个牡丹组品种进行杂交,并综合利用核型分析和SSR分子标记法对部分杂交后代进行杂种鉴定,筛选出亲和性较好的远缘杂交组合,并确定杂交后代早期鉴定方法,为芍药属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芍药组内近缘杂交亲和性好,平均结实率均在5粒/朵以上;芍药组内远缘杂交亲和性较差,但仍有一定结实;芍药组间远缘杂交表现出不亲和性,仅杂交组合‘朱砂判’בDao Da Chen’有较少结实。2)核型分析表明:组内远缘杂交后代ZC4、ZC5、ZC6、ZC7为三倍体(2n=3x=15);从50对芍药SSR引物中筛选出7对多态性引物进行扩增,结果显示杂交后代ZC4、ZC5、ZC6、ZC7含有父母本特异性条带,结合核型分析证明ZC4、ZC5、ZC6、ZC7为真杂种。以上结果表明:组内远缘杂交中‘朱砂判’与‘Garden Peace’、‘Pink Teacup’、‘Cream Delight’杂交均有一定结实,组间远缘杂交中‘朱砂判’בDao Da Chen’可打破杂交不亲和性;SSR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芍药属植物杂交后代的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7.
以‘大红袍’和‘金华大白桃’、‘杭蜜2号’杂交组合为试材,分析了F1代主要性状遗传倾向。结果证实果实成熟期属于数量性状的遗传,后代出现较广泛的分离,50%的杂交后代果实成熟期在亲本之间或接近亲本。受非加性基因的影响,果实大小低于双亲,仅有3.8%的后代呈超双亲现象;后代中约有1/3果肉颜色为红色;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呈现变低的倾向,后代中约25.1%远低于亲本;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与果实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OT型百合与东方百合远缘杂交后代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OT型百合‘黄天霸’(‘Manissa’)×O型东方百合‘西伯利亚’(‘Siberia’),OT型百合‘罗宾娜’(‘Robina’)×O型东方百合‘索邦’(‘Sorbonne’)进行杂交,利用体外受精和胚胎挽救技术获得OTO远缘杂交新材料。细胞学观察表明,从‘黄天霸’ב西伯利亚’获得的F1杂种为非整倍体植物,其染色体数目变化为16~48,其后代的气孔尺寸存在多样性,不同植株的气孔大小不同,甚至同一叶片的气孔尺寸也不同;从‘罗宾娜’ב索邦’获得的F1杂种为三倍体植物,其染色体数目是2n=3x=36,其后代的三倍体气孔尺寸为(93.2±1.04)×(70.4±0.53)。在大多数OT×O的营养繁殖后代中,它们的有丝分裂是规则的,但是观察到一些异常现象,例如核不均等分裂,染色体桥,染色体落后;核萌发,核管侵入并缢裂,形成微核。这些在有丝分裂期间的异常现象可能是产生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利用天然四倍体泥鳅生产全三倍体泥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2009年利用从湖北省引进的天然四倍体(雄)泥鳅与当地的二倍体(雌)泥鳅杂交,进行全三倍体泥鳅培育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组(2n×4n)平均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分别为54.69%、80.64%、56.64%;对照组(2n×2n)分别为76.23%、82.97%、79.44%。早期胚胎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表明,杂交组后代染色体数为71~75条,视为100%三倍体。6月龄时对其杂交后代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均为100%三倍体。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湖北省洪湖市四倍体泥鳅与当地的二倍体泥鳅杂交能产生100%全三倍体泥鳅,这种生物杂交的方法操作简单、方法可靠,是生产全三倍体泥鳅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育兼具大果和优质特征,适应广东当地生态条件和消费习惯的枇杷新品种.【方法】以国内优良当家品种‘早钟6号’与4个西班牙大果枇杷品种‘Javierin’、‘Peluches’、‘Marc’和‘Ullera’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对正交群体后代株系的成熟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果肉颜色、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糖酸度、种子数进行测定或评价.【结果和结论】初步从杂种后代中选出了15个平均单果质量、TSS含量都超过了‘早钟6号’的较优株系,进而选出ZJ14、ZJ191、ZM24等3个糖酸比高于‘早钟6号’的重点株系;杂种后代株系平均单果质量和TSS性状分离广泛,平均单果质量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仅有5.26%的杂种后代株系的平均单果质量达到真正的大果标准(m50 g);TSS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超过50%单株的TSS含量存在超亲优势现象;杂交后代果肉颜色出现变异,杂交双亲都是黄肉果,杂交后代果实既有黄肉果又有白肉果;并发现果实大小(单果质量)与风味品质TSS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背离;后代株系总糖度、可滴定酸含量分别遗传双亲的高糖高酸性状,今后可能会培育出高糖高酸风味浓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11.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新品种淡爪紫环(Lagerstroemia indica ‘Danzhao Zhihuan’)和红环淡紫(Lagerstroemia indica ‘Honghuan Danzi’)是通过广泛收集紫薇多种源、多品种的种子,开展混合种子育苗,采用自然杂交实生选育法选育出的。经栽培试验,这2个新品种遗传性状稳定、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观赏价值高,是优良的园林观花树种,在城市景观中已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紫薇部分速生无性系幼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选育出适合苗圃培育的紫薇无性系品种,以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初选的10个速生性状比较明显的紫薇无性系扦插苗为材料,调查分析各无性系间幼苗苗高、50 cm地径的年生长量.结果表明,‘大华6号’苗高平均年生长量最大(124.3714 cm),地径平均年生长量最大(1.0514 cm);‘岱2号’苗高和地径平均年生长量次之,这2个无性系是具有明显速生性状的紫薇无性系品种.  相似文献   

13.
甘薯×木薯远缘杂交与甘薯种质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甘薯种质创新的新途径,借助常规有性杂交开展甘薯与木薯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甘薯与木薯杂交结实率为0.98%,杂交后代外观差,鲜薯产量低,很难筛选出生产上能够直接利用的品种。以这些杂交后代作为育种材料,通过单次或多次与甘薯进行杂交,育成高淀粉甘薯品种‘莆薯16’、‘莆薯12’、‘莆薯22’、‘莆薯25’、‘莆紫薯5号’等优质品系,丰富了甘薯种质。以甘薯×木薯远缘杂交后代T25作为育种材料育成的高淀粉甘薯品种‘莆薯16’,薯块干率达38.11%,淀粉率26.78%,干率和淀粉率在我国已鉴(审)定的甘薯品种中处于领先水平。为我国寻求甘薯种质创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倍体LA百合远缘杂交亲本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三倍体LA百合是否可作为育种亲本并筛选与亚洲百合远缘杂交育性较高的组合,本研究对26个LA品种与10个亚洲百合品种进行62个组合的远缘杂交,并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对部分杂种后代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1)三倍体LA杂种系百合通常雄性不育,但可以作母本与二倍体或四倍体亚洲百合杂交。2)与二倍体亚洲百合(AA)相比,四倍体亚洲百合(AAAA)与LA杂种系百合远缘杂交的育性普遍更高。3)筛选出了7个育性较高的亲本组合,包括 ‘Nashville’בNello’、‘Freya’בVal di Sole’、‘Desiderio’בDetroit’、‘Samur’בNello’、‘Batistero’בRegata’、‘Rousseau’בVal di Sole’和‘Ercolano’בBenlica’;对62个组合杂交结实情况的分析显示,3个LA品种(‘Freya’、‘Nashville’和‘Orange Tycoon’)作为母本较好,6个亚洲百合品种(‘Val di Sole’、‘Nello’、‘Regata’、‘Detroit’、‘Benlica’和‘Black out’)作为父本结实性较高。4)三倍体LA品种可产生非整倍体配子和基因组间的染色体重组,在百合种质渗入育种中有较大潜力。本研究为发挥三倍体LA百合育种潜力及进一步培育有商品价值的百合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选用4个西瓜品种(‘西农八号’‘花籽京欣’‘新红宝’和‘郑杂五号’)8个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16个杂交组合,对16个杂交组合的8个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估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配制杂交组合对农艺性状的改变有极显著作用;主蔓长度、果形指数及果实发育期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较大,育种中适合早期进行选择。‘西农八号’母本在单果质量、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是一个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根据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大小对亲本优劣进行排序,8个亲本优劣排序为‘西农八号’母本‘郑杂五号’母本=‘新红宝’父本‘西农八号’父本‘花籽京欣’父本‘新红宝’母本‘郑杂五号’父本‘花籽京欣’母本。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杂交三倍体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配子染色体组的构成,以杂交三倍体泥鳅(3n)与二倍体泥鳅(2n)为研究对象,配制2n♀×3n♂和3n♀×2n♂杂交组合,对杂交后代的胚胎染色体进行银染(Ag-NORs)、CMA_3/DA/DAPI三重荧光染色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胚胎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分裂相中最高银染点数均为3个,位于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的端部区域;在2n♀×3n♂和3n♀×2n♂杂交后代胚胎染色体有丝分裂中CMA3阳性部位有3个,位于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的端部区域;将核糖体5.8S+28S r DNA定位在杂交后代胚胎染色体上,两种杂交组合均可检测到3簇杂交信号,位于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的端部区域。研究表明,杂交三倍体泥鳅无论雌雄与二倍体泥鳅杂交所产生的后代染色体组构成均为3套染色体组,进而可推测,杂交三倍体泥鳅无论雌雄均可产生(1.5~2)n的配子,该结果为三倍体泥鳅配子染色体组成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17.
以‘鸡冠’בSH40’杂交后代作砧木嫁接‘天红2号’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通过调查红富士树体的树高、干径、分枝、开花情况、果实品质等性状指标,分析‘鸡冠’בSH40’杂交后代作砧木对红富士苹果生长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红2号’红富士苹果树体生长性状和果实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分离,且变幅较大。树高变幅为165~430 cm,主要分布在301~400 cm;干径变幅为23.72~98.98 mm,主要分布在60.00~ 79.99 mm;主枝数量变幅为4~44,主要分布在21~35;单果质量变幅为134.0~266.1 g,主要分布在 160.1~220.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幅为11.83%~21.28%,主要分布在13.00%~13.99%;苹果酸含量变幅为0.13%~0.54%,主要分布在0.20%~0.34%。与对照相比,砧木34号和54号对红富士苹果树体致矮效果较好,果实品质略高于对照,可作为重点材料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绿岭’核桃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绿岭’核桃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规律,在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以‘绿岭’ב辽宁1号’、‘辽宁1号’ב绿岭’、‘绿岭’ב绿早’、‘绿早’ב绿岭’、‘绿岭’ב清香’5个杂种群体为试材,将果实性状解析为13个单位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个杂交组合核桃坚果性状的变异系数中,缝合线高度的变异系数都是最高,在29.42%~39.10%之间,其中‘绿岭’ב清香’的变异系数最高,达39.10%;青皮果单果重、坚果单果重、单仁重、壳厚、缝合线高度和横膈膜厚度这6个性状,除‘绿岭’ב清香’杂交组合的坚果单果重和单仁重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4.88%以外,其他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5%以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对各组合间坚果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比较分析,13个性状中缝合线高度的遗传力最高,在0.99~1.00之间,青皮果横径最低,在0.04~0.75之间;不同杂交组合核桃的坚果形态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单仁重与青皮果单果重、青皮果侧径、单果重、坚果纵径、坚果侧径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0.990,0.991,0.970,0.991,说明这5个指标对单仁重有显著正面影响;单仁重与青皮果纵径、青皮果横径、坚果横径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0.954,0.995。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鲁丽’ב红1#’亲本及杂交后代,开发苹果叶片性状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PCR(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KASP)标记,为苹果光能高效利用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鲁丽’和I型红肉苹果‘红1#’及其134个杂交后代的幼嫩叶片为材料,调查叶片性状表型(包括叶片长度、宽度、叶绿素含量、花青苷含量、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数据。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通过短序列比对软件将测序序列(reads)回贴到苹果参考基因组,利用GATK软件工具包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标记。【结果】‘鲁丽’和‘红1#’及其134个杂交后代重测序得到有效reads数分别为164 776 660、149 482 876和3 927 370 200。与苹果参考基因组比对率分别为98.77%、98.89%和97.79%。共检测到6 445 766个SNP。经过滤后获得94 208个特异性强,准确性高的SNP位点。对每个SNP进行KASP引物设计,最终开发了5...  相似文献   

20.
‘粤糖91-976’是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从‘粤农73-204’בCP67-412’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宿根性和抗逆性强,中大茎,萌芽快、齐,萌芽率高,分蘖性好。此外,该品种作为亲本花粉量多、活力强、配合力强、后代性状表现突出。家系评价分析显示,‘粤糖91-976’具有较高的经济育种值,其亲本和杂交组合选择指导意义较大。近10年来,全国各育种单位利用‘粤糖91-976’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共配制组合442个,花穗961穗,并选育出通过国家或省审定的甘蔗新品种5个‘福农39号’‘福农41号’‘桂糖30号’‘桂糖32号’和‘桂糖34号’。‘粤糖91-976’是海南甘蔗育种场自主创制的优异重要亲本,在甘蔗育种中利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