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建立双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模拟氮沉降处理下杜仲Eucommia uimoides皮和叶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桃叶珊瑚苷、绿原酸、京尼平苷酸和京尼平苷等5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0 mm×4.6 mm,5μm),以乙腈(A)-2.0 g·kg-1磷酸水溶液(B)进行梯度洗脱(0~12 min,10%A;12~25 min,13%A;25~50 min,30%A;50~65 min,60%A);流速为0.8 m L·min-1;检测波长203 nm,240 nm;柱温30℃。结果表明: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桃叶珊瑚苷、绿原酸、京尼平苷酸、京尼平苷等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整个实验期间,杜仲皮和叶中5种成分含量对施氮处理产生了不同的响应,且随季节在变动。该方法能准确、快速地对杜仲皮和叶中多种有效成分同时进行测定,可较好反映浙江高氮沉降区特色名贵药材杜仲皮和叶中多种有效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贵州杜仲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并为盐炙杜仲叶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测定了10批贵州不同地区盐炙杜仲叶样品中的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杜仲叶中的绿原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及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贵州不同地区的10批盐炙杜仲叶水分含量在5.82%~13.3%,平均为10.07%;总灰分在7.43%~11.21%,平均为8.94%;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在10.89%~18.59%,平均为13.78%,绿原酸含量在0.1 0~0.33mg/g,平均为0.24mg/g,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在1.04~3.31mg/g,平均为1.67mg/g;总黄酮在11.30~33.10mg/g,平均为19.35mg/g。不同产地中,杜仲叶绿原酸含量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以开阳县的最高,分别为0.33mg/g和3.31mg/g;总黄酮含量以龙里县的最高,为33.10mg/g。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蛹虫草转化杜仲发酵产物中虫草素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产量,并获得最优发酵条件,在预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对培养基中虫草素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进行评价,筛选出显著因素,并通过最陡爬坡实验进一步确定较优组合,最后应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确定最优发酵条件。Plackett-Burman实验结果表明,添料(杜仲粉)量、培养时间、硫酸铵对蛹虫草转化杜仲固体培养具显著性影响;经响应面法优化后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为:维生素E 4 g/kg,葡萄糖4 g/kg,硫酸铵8g/kg,初始pH8,添料(杜仲粉)量27%,接种量40%,培养温度25℃,培养时间18 d,优化后,虫草素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固体发酵单位产量分别达2.92、90.03μg/g,比优化前分别提高60.44%、52.90%,表明蛹虫草菌株B1 528能以杜仲为药性基质成分进行固体发酵,并影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响应面法用于蛹虫草转化杜仲的固体发酵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杜仲叶·皮内绿原酸含量的测定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士林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84-3084,3086
在杜仲(Eucommia ulmoidesOliv.)叶和皮的次生代谢物中,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和化学试剂。通过对15年树龄的光皮杜仲树皮和叶片中绿原酸含量的分析,发现绿原酸含量在叶和皮中的差异较大,同一棵树在同一时期,叶中绿原酸的含量较皮中高。4~11月绿原酸含量叶中平均为2.656%,皮中平均为0.301%。  相似文献   

5.
国外信息     
一、1976年,Sih等研究确定:杜仲树皮中含有的主要抗高血压成分是松脂酚双葡糖甙之后,1988年,Oshima等从杜仲树皮分离鉴定出:表松脂酚、Genipin、丁香树脂酚葡糖甙及甲氧基松脂酚萄糖甙四种抗补体活性成分。1990年Tomota等又从杜仲树皮的热水浸提液分离得到一种聚糖,主要是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结构。有重要的加强网状内皮系统活性功能。  相似文献   

6.
杜仲乔林与叶林树皮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流提取法,对杜仲乔林与叶林2种栽培模式下树皮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乔林树皮中杜仲醇、总黄酮和杜仲胶的含量均比叶林树皮中的高,而叶林树皮中绿原酸、京尼平甙酸和桃叶珊瑚甙却比乔林树皮中的高;同时比较将杜仲树皮碾成粉状和丝绵状2种处理方式对次生代谢物提取的影响发现,二者效果相差不明显,但考虑到后期要提取杜仲胶,建议将杜仲皮碾成丝绵状。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杜仲叶的利用价值,更好地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杜仲资源,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研究不同制干工艺对杜仲叶药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杜仲叶的绿原酸含量以热风杀青80℃烘干工艺最高,为1.059 7%;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以蒸青后80℃烘干工艺最高,为0.521 6%;总黄酮含量以热风杀青70℃烘干工艺最高,为11.910 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以蒸青后80℃烘干工艺最高,为41.980 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以热风杀青70℃烘干工艺最高,为43.490 0%。多指标综合评分以蒸青后80℃烘干工艺的最高,为0.872 5;建议生产上用蒸青后80℃烘干工艺对杜仲叶进行制干处理。  相似文献   

8.
杜仲叶与皮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0,自引:4,他引:56  
本文就杜仲叶和皮总成分、药用成分(绿原酸、桃叶珊瑚甙和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及营养成分(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杜仲叶含量丰富,除维生素含量基本相当外,其余的均高达数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筛选杜仲(Eucommia ul moides Oliv.)树皮中产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diglu-coside,PDG)的内生真菌,为PDG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表面灭菌法分离杜仲内生真菌,摇瓶培养分析各菌株产PDG的能力,结合形态学特征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对高产菌株进行鉴定,研究培养温度、pH对其生长的影响及其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情况。【结果】共分离得到18株内生真菌,有3株具有产PDG能力,其中以菌株XP-8的PDG产量最高(11.65 mg/L),分类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菌株XP-8在20~35℃、pH4~8的条件下均能较好生长,在28℃、pH=5时生长最快;菌株XP-8对麦芽糖和葡萄糖的利用能力较强,不能利用苹果酸;对硝酸钠的利用能力较强,但不能利用天门冬氨酸。【结论】获得了高产PDG的菌株XP-8,确定了其分类学地位,并研究了其生长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杜仲叶含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其性质差异很大(从极性到非极性);同一类型化合物中异构体多,其差异性又很小,难以分离.其中一些化合物热敏感性强,又极易氧化、异构、分解.该文依据各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差异,采用逆流浸提罐组液固浸提原理,变温、变溶剂和浓度、变时间等的分段处理技术,同步分离制取有效组分11种,即β胡萝卜素、叶绿素铜钠、松脂醇二葡萄糖甙、绿原酸、桃叶珊瑚甙、二氢黄酮、查耳酮、黄酮醇、酸多糖、β谷甾醇、杜仲胶等.除杜仲胶外,其余均为药用活性成分.全叶总抽出物得率为25%~27.5%,有效活性成分得率为11.19%~13.56%.   相似文献   

11.
以15年生杜仲雌雄株在2013年3月~11月期间正在生长的叶片、树皮以及5月~10月期间正在发育的果实为材料,测定了叶片、树皮和果实中的橡胶累积量,同时采用荧光定量qPCR技术,分析了相应时期叶片、树皮和果实中异戊二烯代谢途径中的EuDXR1、EuDXR2、EuDXS1、EuDXS2、EuHMGR、EuIPPS、EuFPS、EuGGPPS 8个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随着叶片、树皮和果实的发育,其含胶量逐渐增加,在6~9月份,雌雄株叶片、树皮和雌株果实的胶增加量进入快速积累阶段,雌雄株叶片分别达到2.13%和1.96%,雌雄株树皮分别达到9.83%和9.02%,果实达到12.6%,随后杜仲胶净积累量下降;到11月份橡胶累积量达到最高,此时,雌雄株叶片的胶含量分别为2.64%和2.41%,雌雄株树皮的胶含量分别为12.6%和12.04%,果实的胶含量为14.1%。检测发现,杜仲叶片、树皮和果实在对应的时期,异戊二烯合成途径的8个基因随着杜仲雌雄株叶片、树皮和果实的生长发育,基因表达量也逐渐增加,尤其以EuIPPS、EuFPS、EuGGPPS基因表达量与相应器官中的胶含量增加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而且在同一时期,这3个基因的表达量是叶片最低,树皮其次,果实中最高,与其含胶量的顺序相同。说明,杜仲器官中杜仲胶的积累与橡胶合成前体及橡胶合成起始物合成酶基因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杀青工艺对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影响,为杜仲复合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杜仲鲜叶与茶鲜叶以不同质量比(9∶1,7∶3,5∶5,3∶7,1∶9)混合,以及在3∶7质量比下,采用不同杀青方式(锅式、蒸汽、微波)生产的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茶多酚、氨基酸、绿原酸、黄酮类化合物、水浸出物)含量的差异,并进一步采用微波杀青方式,以杀青功率和转速为试验因素,杀青功率设6和4kW 2个水平,杀青转速设350,300和250r/min 3个水平,两因素各水平两两组合形成6个处理,分析杀青条件对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杜仲鲜叶与茶鲜叶按3∶7的质量比混合时,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的含量较为均衡适宜;采用微波杀青的方式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含量最高;杀青功率和转速,尤其是二者的合理搭配对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的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在微波功率6kW、转速300r/min的杀青条件下,杜仲复合茶中茶多酚、氨基酸、绿原酸、黄酮类化合物和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99.3,39.2,19.3,10.5和406.3mg/g,除茶多酚外,其余活性成分含量均为各处理中最高。【结论】杜仲鲜叶与茶鲜叶以3∶7质量比混合有利于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保留;采用微波杀青方式较有利于减少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损失;微波杀青条件以6kW、300r/min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澳大利亚4-松油醇型互叶白千层资源在粤北的生产潜力,从引种的4年生子代林分中随机选择211株,测量生物量、精油产量及品质的9个经济性状,对其生长性状与化学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性状权重测算,从而选择优良单株。结果表明:影响生物量的树高、胸径和树冠截面积变异系数为15.38%~44.74%,衡量有效成分生产力的鲜叶4-松油醇含量变异系数为20.66%,表明选育潜力较大。测定群体中94.58%的单株属于4-松油醇型,精油中4-松油醇占比仅与树高呈极显著正相关;鲜叶4-松油醇含量与鲜叶含油量和4-松油醇占比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生长性状及其他品质控制成分呈现不同程度的负相关性。采用综合选择指数与15%入选率,评选出生长迅速、鲜叶含油量高、精油中4-松油醇占比大、精油品质达到国际标准要求的单株12株,其5个重要经济性状的现实增益达6.61%~47.63%。  相似文献   

14.
对人工林巨尾桉脱落树皮进行化学成分测定和FTIR光谱分析,并与5年生木质部相比较.化学成分测定结果表明,2-5年生脱落树皮的冷、热水,苯醇和1% NaOH抽提物含量均高于5年生木质部,并随树龄增加而降低;脱落树皮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低于5年生木质部,并随树龄增加而提高.从FTIR光谱图推断:脱落树皮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5.
凹叶厚朴树皮产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实测61株凹叶厚朴样木胸径、树高和树皮产量,对凹叶厚朴树皮产量预测模型进行研究,采用改进单纯形法建立树皮产量数学模型,并对不同数学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单纯形法优化得到的模型y=O.9438643 0.02407896D^2.040018H^0.3646304,y=O.06606968D^2.059642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O.9623和O.9583,可用于凹叶厚朴树皮产量预测;胸径因子对凹叶厚朴树皮产量预测比树高因子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又名丝棉皮、丝连皮、玉丝皮,具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等功效。 一、生长习性 杜仲根系发达,主根长可达1.35米,侧根、支根分布范围可达9米,但主要分布在地表层5~30厘米之间,并向着湿润和肥沃处生长。植株萌芽力极强,休眠芽因受机械损伤常可萌发。栽培初期株高增生速度较为缓慢,速生期出现在树龄10-20年间;20-35年生长速度渐缓,其后几乎停滞。胸径生长速生期在树龄15-45年。  相似文献   

17.
高产棉花植株形态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选育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南省2006、2007年16个春棉区试品种资料中的植株、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共17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多元二次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仿真因素取值频率分析得出:皮棉产量≥1 500 kg/hm2的性状选育模式参数为:株高100.7~103.4 cm、果枝始节6.9~7.2节、果枝数11.5~15.6台、株铃数18.95~20.26个,铃重6.10~6.36 g、衣分42.16%~42.67%。在上述条件下,皮棉产量可望达到1 635.35 kg/hm2。  相似文献   

18.
按照2010版《中国药典》所规定的方法测定不同商品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除2份储存较久的样品外,其余29份样品的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范围分别是0.20%~0.95%、0.11%~0.66%、0.66%~2.51%,27份样品的3个指标性成分含量均达到药典标准。不同商品菊花3个指标性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各地朵菊的质量明显好于饼菊,亳菊的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最高,福白菊3个成分的总体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赣南纽荷尔脐橙的生长环境及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赣南8个县(市、区)88个纽荷尔脐橙园的经纬度、海拔、种植密度、树龄、产量等情况,分析树龄与施肥情况对赣南纽荷尔脐橙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赣南纽荷尔脐橙园的经纬度分布范围为25°07'55″~26°31'24″N、114°25'52″~115°42'57″E,海拔范围为100~400 m,其中海拔100~200 m的脐橙园占比为72.72%;59个赣南脐橙园土壤主要有红壤、红黄壤、黄壤、紫色土4种类型,其中以红壤为主,占比52.54%;科学种植密度在625~1 250株/hm~2的果园占比达到82.95%;脐橙园树龄范围为12~24年,以14~15年生脐橙树相对居多,占调查果园的44.31%,由于管理水平不一致,树龄与产量之间未发现明显规律;将88个果园按照树龄分成12~14年生、15~17年生、18~21年生、22~24年生共4个不同树龄组对果实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4个树龄组的脐橙果实除可食率差异不显著(P0.05)外,单果质量、果皮厚度、果实纵横径等其他11项指标均有明显差异;与施用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相比,施用化肥可提高脐橙果实的单果质量、皮厚、果实纵横径、中柱纵横径、酸含量,但会使脐橙的可食率、TSS、维生素C含量、固酸比降低,脐橙品质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不同月份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与比较不同月份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用浓度30%甲醇回流40 min,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02%磷酸溶液(体积比22∶78),波长327 nm,流速1.0 ml/min。绿原酸在9.78~238.00μg/L时呈良好线性关系,r为0.999 8,回收率为97.9%。[结果]通过对10年树龄的光皮杜仲树叶4~12月绿原酸含量的分析,叶中含量平均为2.55%,6月达到最高。[结论]该法快速、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