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奶牛养殖中,乳腺炎为常见多发病,当乳腺组织受病原菌刺激而诱发的炎性疾病。可导致乳腺炎的菌种复杂,有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化脓杆菌等。经病因分析,与病原菌侵入、环境因素、牛体状况等密切相关。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奶牛乳腺炎可细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为了确保奶牛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做好该病的预防。1病因分析1.1病原菌侵入病原菌经乳头管口侵入,是乳腺炎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桑赤锈病菌干旱型生理小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采集的病原菌,经与南方普通型的病原菌进行致病性、侵染对湿度的适应性和菌丝侵入寄主组织的适存性等比较试验,发现该病原菌属于桑锈孢锈菌的干旱型生理小种,并提出用湖桑32号、湖桑7号和黄鲁头等桑品种作为对桑锈孢锈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  相似文献   

3.
当病原微生物侵入胃肠道乃至动物机体细胞时,动物往往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疾病病症。目前已经确定,某种病原菌侵入机体引起肠道疾病的首要的必需步骤为黏附于肠壁细胞之上。肠道疾病的第二个发展阶段为病原菌在肠道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防治鱼锚头鱼蚤病简方林乐峰,林家义(江西省龙南县程龙镇兽医站341715)鱼锚头鱼蚤病又叫针虫病,是由锚头鱼蚤侵入鱼体而引起。该虫体侵入鱼体后,鱼呈现不安、食欲减退,继而身体瘦弱,游动缓慢,鳞片腐烂,病灶周围红肿,并常有其它病原菌寄生。此病主要...  相似文献   

5.
桑赤锈病菌干旱型生型小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采集的病原菌,经与南方普通型的病原菌进行致病性、侵染对湿度的适应性和菌丝侵入寄主组织的适存在等比较,发现该病夺菌属于桑锈孢锈力的干旱型生理小种,并提出用湖桑32号、湖桑7号和黄鲁头等桑品种作为对桑锈孢锈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  相似文献   

6.
(一)病因 乳房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病原菌的侵入,以及造成感染的各种诱因,如外伤、挤奶技术不佳、环境卫生不良、饲养管理失宜、激素失调、乳房缺陷和其他疾病诱发等。  相似文献   

7.
章建荣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2):121-121,122
动物去势术后感染是动物有机体与侵入体内的致病微生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它是有机体对致病微生物的侵入、生长和繁殖造成损害的一种反应性病理过程,也是有机体与致病微生病感染与抗感染斗争的结果。病原菌随伤口侵入机体,在伤口内增殖,出现局部反应。如因动物抵抗力差、气候条件恶劣等因素,造成其它病原菌感染则可导致全身反应,甚至造成动物的死亡,给养殖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肠道的营养、健康与动物体的健康息息相关。胃肠道是病原菌侵染动物的一个直接途径。如果这些器官的保护机制失效,病原菌就能够建群并且进入宿主细胞和组织。肠道对抗病原菌侵入的机制包括IgA的分泌、共生微生物区系的维持、生理抑制条件的维持、粘蛋白屏障和蠕动机制的形成。文章就以上几个方面阐述了饲料中营养水平和组成对家畜肠道微生物、疾病的影响,并对进一步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二、蚕儿对疾病的抗性蚕儿处于无数病原菌包围中,病原菌侵入蚕体内有引起发病,也有不引起发病,这是由于蚕儿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相当强的防御机能。这些防御机能是能阻碍病原菌的侵害或产生抗病作用,使入侵的病原菌不能发挥它的为害作用。蚕儿的防御机能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1病因 引起乳房炎的最主要原因是病原菌的感染,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他还有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坏死杆菌等等。这些病菌一般经乳头管侵入引起发病,也有的是经创伤罹病的子宫或胃肠道等侵入乳房而发病。  相似文献   

11.
乳房炎的发生不仅与病原菌的侵入繁殖有关,而且与奶牛生存的环境、饲养管理方式方法、挤奶设备的正确使用与保养、挤奶操作程序等因素密切相关。要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1病因 奶牛乳房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因较多,如乳腺闭塞、奶管不畅、乳汁蓄积可引发乳房炎;乳牛躺卧于不清洁之圈舍挤压乳房或造成乳房感染;泌乳期因幼犊吸吮或机器挤奶、人工挤奶不当,使病原菌侵入乳房亦导致乳房炎。  相似文献   

13.
禽霍乱又名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病原菌通常经粘膜或皮肤创伤处侵入机体,也可通过传染媒介(苍蝇、鸡蜱、鸡螨)等侵入机体。因病原毒力的大小和机体抵抗力的不同,常可引起不同病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日粮组成和消化道健康直接影响动物的健康.胃肠道是病原菌侵入机体的直接人口。一旦消化器官的保护性机制出了问题,胃肠道内正常菌群以外的病原微生物便会定植.随后侵入到宿主体细胞和组织。保护胃肠道不受病原微生物侵害的因素有:IgA的分泌、胃肠道菌群的平衡、保护性生理内环境的维系、黏蛋白保护层、消化道蠕动。现就VFA及黏蛋白对肠道微生物和肠道疾病的影响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猪群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细则(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书广 《农业新技术》2005,(6):22-22,26
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是指在养猪生产中防制猪病传染源进入猪场,侵袭猪群,造成疫病流行的技术措施。包括致病性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进入,增强自体免疫力和对已侵入猪场、猪群中的致病菌(毒)不能连续传染给其他猪只等一系列生物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防疫免疫制度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16.
1种蛋污染的途径种蛋是许多疾病的传染源,要想控制家禽的传染病,必须从种蛋的消毒作起。种蛋被病原菌污染有以下2个方面。内源性的途径即某些病原体在种鸡的卵巢内增殖,在卵黄形成的过程中,病原体移行到卵黄,随着输卵管上蛋白和蛋壳形成,蛋产到种鸡体外,这些病原菌在蛋黄中生存。在输卵管内也会侵入蛋白,继续生存造成蛋内存有污染的病原体。通过卯传递病原体的有沙门氏杆菌、禽败血支原体、鸡白血病病毒、鸡脑脊髓炎病毒等。  相似文献   

17.
应激是指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的总和。应激分为警戒期、抵抗期和疲劳期三个阶段。这三个连续的阶段中动物机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由正常逐步亢进,而最终肾上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极度减少,此时机体抵抗力降低,若有病原菌侵入,极易发病,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18.
猪场疫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扩散或场内病原微生物扩散所造成,当猪场成为病原菌理想场所时,疫病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如何防治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繁殖、扩散是保护猪群健康的关键。生产中,良好的消毒灭菌措施能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传播,  相似文献   

19.
猪的乳房炎常发生于产后5~30日内,多局限于1或2~3个乳区发病。乳房炎是因乳头管口直接接触凹凸不平的猪舍、被仔猪咬伤或乳房附近的创伤导致病原菌侵入淋巴结而发病。发生本病时,精神、食欲多无异常变化,只是发病乳区肿大、潮红、发热并伴发疼痛,不让仔猪吸乳...  相似文献   

20.
引盲肠道内在性菌群对其宿主的最主要功能也许就在于能够抑制入侵病原菌在肠道的定植。胃肠道微生态失衡可削弱内在性菌群的防御作用,从而给人侵的病原菌提供一个定植于肠道的机会。幼龄畜禽在应激、消化紊乱和口粮改变期以及在营养性或治疗性使用抗生素期间常出现微生态失衡,因而幼禽易于发生肠道感染性疾病。充分了解禽类菌群的组成和发展及其调控机制对制定防止这些肠道疾病的策略和措施是十分重要的。竞争性排除竞争性排除(COm1许许eeXClusi。n,CE)的意思就是以有益菌排除病原菌或防止某种有害菌群侵入或立足于胃肠道。涉及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