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植物将大部分资源用于繁殖活动时必将导致其对生长发育等其他功能的资源投入下降,生活史理论把这种现象称为繁殖代价。植物繁殖代价主要体现为当年繁殖资源投入与当年营养生长资源投入之间的权衡,以及当年繁殖资源投入与未来生长发育资源投入之间的权衡,这意味着植物的繁殖代价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延迟效应。本文利用雌雄异株植物雌雄功能分离的属性,验证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中簇毛槭是否存在繁殖代价的延迟效应。方法2012年选取簇毛槭雌雄各90株,将不同性别植株分成3个处理组(A为对照组,B为摘除花朵即开花不结实组,C为摘除花蕾组)进行试验操作。2013年和2017年跟踪调查不同处理组中簇毛槭繁殖及生长状况。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处理方式下雌雄植株的1年生枝条长度和叶片生物量的差异显著性。结果2013年花期,在1年生枝条水平和2级侧枝水平上1年生枝条长度顺序为C组 > B组 > A组。其中雌株的B组和C组显著大于A组,雄株的处理组间差异显著。2013年花期,在1年生枝条水平和2级侧枝水平上雌株的叶片生物量顺序为C组 > B组 > A组;其中B组和C组显著大于A组。2017年花期,在1年生枝条水平雄株的叶片生物量顺序为C组 > B组 > A组,其中C组显著大于A组。结论构件水平影响着繁殖代价延迟效应的检测结果;雌雄异株树种簇毛槭的繁殖代价的延迟效应在营养器官上的表现具有性别和养分分配差异;繁殖代价延迟效应持续表现时间也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毛果苔草生殖分蘖株生长及生殖分配的表型可塑性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三江平原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籽实成熟期间,广泛采集生殖分蘖株,测定和分析了不同高度级别分蘖株数量性状的生态可塑性及其调节规律.结果表明:毛果苔草生殖分蘖株高与雌小穗数、小花数、穗生物量、茎叶生物量、株生物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与种子数、种子生物量呈显著的幂指数正相关关系,与结实率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生殖分配Ⅰ平均(19.78±2.36)%,生殖分配Ⅱ平均(6.94±2.68)%,毛果苔草对有性生殖的投入极低.生殖分配Ⅰ与分蘖株高、分蘖株生物量均呈显著的幂指数负相关,生殖分配Ⅱ与分蘖株高、分蘖株生物量均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毛果苔草生殖分株数量特征和生殖分配表现出的规律性,反应了天然生境条件下毛果苔草种群生长与生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蒿柳(Salix viminalis)雌雄株幼苗在生长季不同阶段的生长与防御差异,为雌雄株差异研究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选择性应用提供指导。【方法】以蒿柳1年生雌雄扦插苗为研究对象,在大田中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于6-10月(6月5日、7月3日、8月4日、9月7日和10月5日)对雌雄株幼苗的生长、光合作用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化学防御物质含量以及防御酶活性等测定后进行动态分析,比较二者差异。【结果】蒿柳雌雄幼苗株高在6月、地径在6月和7月无显著差异,其他时间株高和地径均为雄株显著高于雌株。6月雌雄株间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无显著差异,7-10月均表现为雄株显著高于雌株;6-9月雌雄株间气孔导度(Gs)无显著差异,仅在10月雄株显著高于雌株;6-10月整个生长季雌雄株间胞间CO2浓度(Ci)差异均不显著。雌雄株间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在6月差异均不显著,7-10月各光合色素含量均为雄株显著高于雌株。雌雄株间多酚和缩合单宁含量在生长季均无显著差异,但雄株的SOD(6月除外)、POD、PPO和PAL(6月除外)活性均显著高于雌株。【结论】在有胁迫因素存在的自然环境中,蒿柳雌雄株幼苗防御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但雌株防御酶活性较低、生长相对缓慢,可能在繁殖与生长、防御间存在进化的权衡。蒿柳雄株生长相对较快,且可解决飞絮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4.
陈彤  张文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96-10799,10805
[目的]了解群体和个体大小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和生殖的影响。[方法]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果实成熟期,分别从选定的9个群体中随机选取10个生殖分株,齐地面剪下,带回实验室测定各形态和数量指标。[结果]群体大小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营养生长和茎、叶生物量分配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群体的增大,生物量更多地投资到茎上,叶生物量分配则显著减少;群体大小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殖性状的影响不明显,在不同大小群体中生殖分株具有稳定的生殖产出;生殖分株个体越大,生殖投入越高,生殖分配越低。[结论]不管在何种大小的群体下,加拿大一枝黄花生殖分株都具有稳定的生殖特性和生殖产出,且都能获得适量的传粉者为其进行异花传粉。  相似文献   

5.
目的生物量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估计碳储量的重要依据,太白山为秦岭主峰,了解其森林的生物量分配特征,将为秦岭植被恢复过程中森林固碳动态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太白山锐齿栎原始林和次生林1.5 hm2样地中所有胸径(DBH) ≥ 1 cm木本植物数据和地形及土壤养分数据为基础,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了林分中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随生境、尺度和径级的变化规律。结果锐齿栎原始林和次生林样地平均地上生物量分别是279.50 t/hm2和217.81 t/hm2,且不同生境中的地上生物量各有差异:在原始林土壤全氮含量较高的生境中地上生物量较小,而次生林中速效磷含量较高的生境中地上生物量也较小。同时,在原始林凹凸度较大的生境,其地上生物量较大。在相同取样尺度下原始林样地的地上生物量均大于次生林;而在同一块样地中地上生物量与取样尺度不相关。原始林各径级平均地上生物量随径级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第Ⅵ径级中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大。次生林各径级平均地上生物量随径级的增加而增大。在第Ⅳ ~ Ⅶ径级中,原始林平均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次生林,而在第Ⅸ径级中,原始林平均地上生物量小于次生林。结论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干扰、生境异质性、径级大小均会影响太白山锐齿栎林的地上生物量分布。   相似文献   

6.
从构件入手,研究了内蒙古大青山地区4种根茎禾草:羊草(Leymus chinesis)、赖草(Leymus secali-nus)、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noi)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种群根茎、营养枝和生殖枝及其构件结实期生物量的生殖分配,研究表明:4种不同根茎类型的根茎禾草种群生物量生殖分配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各种群用于根茎和营养生长的生物量生殖分配占有绝对的优势,生殖分配比例很高,而用于有性生殖生长的生物量生殖分配均较小,大约在16%以下;在各种群主要构件的生物量生殖分配中,根茎和营养枝叶片占有较大比例(20% ̄40%),而用于有性繁殖体种子生产的比例都很小,基本在2%以下。  相似文献   

7.
采取大样本随机取样的调查和测定方法,分析了长白山区华北剪股颖种群的生殖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生殖分配与叶生物量分配、秆生物量分配,生殖生长分配与秆生长分配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描述其相关程度最佳的函数分别为线性函数、幂函数、线性函数,r2分别为0.403 1、0.448 2、1,相关程度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营养元素在植株体内按一定比例流动,并且是从各构件流向繁殖器官;穗生物量与地上全株生物量、穗长与株高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描述其相关程度最佳的函数均为线性函数,反映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具有按比例生长的高度协调性。  相似文献   

8.
软枣猕猴桃是雌雄异株植株,雌株经济效益明显大于雄株。幼苗期雌雄无法辨别给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的改良和育种带来巨大的困难。为了鉴别软枣猕猴桃植株的性别,以软枣猕猴桃成龄雌雄植株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生长过程中植株外部形态及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动态变化差异。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生长过程中,物侯期出现的时间整体上差异不大;叶柄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雌株的叶柄长度显著大于雄株,叶形指数在花期之后出现显著差异,即雄株显著变宽而雌株变长;雄株的花青素、总酚和类黄酮的相对含量高于雌株,而雄株和雌株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和变化趋势随着生长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多数差异出现在展叶期、花期和坐果期。  相似文献   

9.
麻疯树(Jatropha caurcas L.)是西南干热河谷地区重要的生物柴油树种.实验以云南元江干热河谷生境相同的两个居群麻疯树(部分砍伐干扰与未砍伐)为研究对象,对麻疯树从花期到果期的繁殖特征,包括分枝数、花枝数、开花频次、单花序雌雄花数量以及结实量进行调查,分析砍伐干扰可能对麻疯树的有性繁殖产生影响.结果表明:砍伐干扰居群麻疯树的部分繁殖特征,包括花枝分化率,开花频度,以及结实量显著低于未砍伐居群;而雌花生物量、雄花生物量、单花序雌花数目、单花序雄花数目与雌雄性比等繁殖特征则砍伐居群与未砍伐居群无明显差异.麻疯树受砍伐干扰时,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并通过调整部分繁殖特征来适应外界干扰;而麻疯树在雌雄花生物量,雌雄性比,单花序雌雄花数目等性别分配间的资源分配特征相对稳定,受砍伐干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植物体内源多胺含量与植物性别有关,为了鉴定软枣猕猴桃雌雄株性别,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始花期软枣猕猴桃雌雄株叶片测定了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的含量。结果表明:检测条件以苯甲酰化反应温度37℃,25min,色谱柱为C_(18)(150mm×4.6 mm 3μ)柱,柱温40℃,流动相A为甲醇,B为水,体积比为64∶36,流动相的流速0.6mL/min,检测波长230nm为最佳。软枣猕猴桃始花期雄雌株中,雄株叶片中腐胺含量显著高于雌株,雌株叶片中精胺含量显著高于雄株,雌雄株叶片中亚精胺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石漠化生境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对白枪杆Fraxinus malacophylla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为植被恢复选取优势菌种提供参考。  方法  设置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农林生物肥(MN)、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农林生物肥(YN)、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农林生物肥(GN)、农林生物肥(ck)共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白枪杆生长(树高、胸径、根和叶生物量、叶面积、叶片色素及叶绿素)及光合特征(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变化。  结果  ①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促进了白枪杆的生长与叶、根生物量积累(P<0.05)。②接种摩西斗管囊霉和根内根孢囊霉显著提高了白枪杆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的相对含量(P<0.05),提升率达6%~67%。③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白枪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P<0.05),显著降低了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P<0.05)。④主成分分析表明:气孔导度、树高、叶黄素是提高净光合速率的主控因子,平均贡献率达45.81%,叶绿素b、生物量和总叶绿素的影响次之。  结论  丛枝菌根真菌共生主要通过促进植株生长、光合色素含量,显著提高白枪杆净光合速率,其中摩西斗管囊霉为最优菌种。图5表2参33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氮素水平对黄顶菊入侵性的影响,本文模拟4种农田施氮梯度,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研究不同处理下黄顶菊叶片DNA甲基化的变化特征,以及黄顶菊生物量、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的表型可塑性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8对引物共扩增出690条MSAP条带,引物多态性百分比为86.38%,T2(275 kg·hm~(-2))和T3(375 kg·hm~(-2))施氮处理下半甲基化和总甲基化水平变化差异显著,各施氮处理的全甲基化水平与CK处理比较变化差异显著;施氮量的升高显著增加了黄顶菊的生物量和根生物量分配,而降低了支持结构生物量分配,同时促进了植物的营养和生殖生长及其光合作用;施氮处理下黄顶菊花蕾数、叶面积指数和根生物量的表型可塑性指数最高,分别为0.824 7、0.666 0和0.531 1,而生物量分配和光合生理指标的表型可塑性指数相对较低,表明黄顶菊主要通过调节自身的营养和生殖生长及根生物量等指标来适应环境氮素水平的变化;表型可塑性与表观遗传变异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黄顶菊半甲基化、全甲基化和总甲基化水平分别与花蕾数、根生物量、株高、叶面积指数、根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叶生物量比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主城区14种木本植物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功能群、生境类型和发育阶段(新生期、花期和果熟期)对茎、叶、花和果实的生物量分配与相关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茎、叶、花和果实的生物量分配研究中,不同物种间生物量分配差异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型对生物量分配影响较大(p0.05),而生长型仅对花枝的叶生物量分配和果枝的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生境类型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发育阶段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表现为叶和茎生物量分配随发育历程的进行有增大的趋势,而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下降;②在繁殖分配与营养分配的相关性研究中,不同功能群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花枝中营养投入与繁殖投入除外)(p0.05);不同生境类型和不同发育阶段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量分配受功能群、生境类型和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植物通过调节分配给各个器官的生物量比例以促进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14.
胡卢巴属4种短命植物的生长特点及繁殖分配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生长在新疆准噶尔荒漠中的胡卢巴属4种短命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生物量分配动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在荒漠环境中的生长与繁殖对策.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营养与繁殖构件在不同物候阶段的生长速度不同,且在整个生长期中生物量分配是动态变化的,最终达到高的繁殖分配比率.4种胡卢巴通过调节营养与繁殖生长的速度及资源分配,以积极适应多变的环境,在短的生长期内达到繁殖成功并使繁殖分配比率最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定量研究松嫩平原星星草无性系种群功能构件的生物量结构及功能构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挖掘整个无性系分蘖丛的取样方法,对松嫩平原开花期星星草无性系各功能构件生物量与丛径、不同构件的生产与无性系生产的关系、无性系生殖株与其组分构件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松嫩平原星星草无性系种群支持构件、有性生殖构件、光合构件生物量随丛径增大而呈线性增加(P〈0.05);而营养繁殖构件生物量与丛径的线性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丛径对各功能构件生物量的制约程度为:支持构件〉有性生殖构件〉光合构件〉营养繁殖构件;生殖株和营养株生物量随无性系全体构件生物量的增加均呈线性增加(P〈0.05),而全体构件生物量与分蘖苗生物量的线性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生殖株茎、叶与花序生物量皆与生殖株生物量呈线性函数增长(P〈0.05),茎、花序和叶生物量的积累按7:2:1比例形成。[结论]为丛生型无性植物生态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降香黄檀幼苗生长和光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N)、磷(P)、钾(K)配比下的施肥处理对苗木生长和光合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显著促进了降香黄檀幼苗的生长,苗高、地径、生物量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地径、苗高、总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根生物量的增大幅度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并在N3P3K1(氮、磷、钾质量分别为1.8、0.6、0.3g)配比下出现最大值(根和叶生物量除外),然后增幅均呈递减趋势;施肥后茎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显著增大,而叶生物量和根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均显著减小(P0.01);(2)施肥显著提高了降香黄檀幼苗的光合能力,随着肥量的增加,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增幅逐步增大,并在N3P3K1配比下达到最大值172.38 nmol·g-1·s-1,随后增幅呈递减趋势;Pmax、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间均为正相关关系,光合能力的提高和叶生物量的增大是总生物量增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大棚内3层4组立体设施条件下,分上、中、下各层次随机设置无土基质:沙 沙、谷壳 沙、树叶 沙、锯末 沙4种处理.研究不同基质对半夏(Pinellia ternate)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探讨半夏总生物量在无性繁殖、有性生殖及营养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基质中,设施上层沙 沙基质中根的生物量最高;谷壳 沙基质是半夏块茎生长较适宜的基质;树叶 沙基质不利于半夏块茎生物量的积累,却有利于珠芽形成及叶片的生长;花序的生物量只是在设施中层谷壳 沙基质中较高;不同基质对总生物量的影响与对块茎生物量的影响表现基本一致.单株半夏总生物量用于无性繁殖(块茎、珠芽)的生物量投入比例在设施下层锯末 沙基质中最高;树叶 沙基质中的有性生殖投入比例与其它基质比较,其生殖分配相对较高;用于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的投入比例在锯末 沙基质中排序第一;在树叶 沙基质中,与同一层次的其它基质相比较,用于营养器官(根、叶)的生物量投入比例都处于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群落中各营养级的相互作用在群落结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以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 R.Br.)和三叶鬼针草(Biden pilosa L.)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方法,测定并分析基质养分(不施肥与施肥)对寄生植物生长的影响,探讨寄生植物生物量与寄主生长特性、生物量和光源捕获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肥显著增加寄生植物南方菟丝子的吸器数量、缠绕圈数、相对盖度、营养器官生物量、生殖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但对生殖器官的生物量比无显著影响.施肥显著增加寄主植物的根、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叶生物量比、比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但显著降低根冠比与根生物量比.南方菟丝子生物量与三叶鬼针草生物量、叶生物量比、比叶面积以及相对叶绿素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存在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提高寄主植物的光资源捕获能力,将更多地生物量分配至叶等光合机构上,从而促进寄主植物(生产者)的生长,并间接促进寄生植物(初级消费者)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骏枣不同整形方式在不同栽培密度下的光合特性,获得具有较好光合效能的栽培模式;对比较骏枣不同生育时期间净光合速率,分析枣树在营养生长阶段向生殖生长阶段转变过程中的养分运转分配规律。【方法】在2019年5~7月,利用LI-6400XT光合分析仪和SPAD-502 Plus型便携式叶绿素仪,分别测定在不同栽培密度下不同整形方式的成龄骏枣树的光合特性与叶绿素含量。【结果】I和II在7月末花期的PnGsCiTr以及SPAD值显著高于5月初花期,而WUELs则相反;II在5月初花期和7月末花期的PnGsTrLs以及SPAD值均显著高于I,而CiWUE值则相反;相关分析中,PnGsTrWUESPAD,GsTrSPAD,WUESPA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iLsWUE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WUETrLs呈显著正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中,当保留3个公因子时,累积贡献率大于90%,第一主成分(光合因子)中,Tr的贡献最大,其次是GsPn,第二主成分(气孔因子)中CiLs的贡献较大,第三主成分(水分因子)中贡献最大的是SPAD值,其次是WUE,对I、II在不同时期的光合效率综合得分排序为:II(7月末花期)>I(7月末花期)>II(5月初花期)>I(5月初花期)。【结论】处于生殖生长阶段的7月末花期叶片的光合效能与处于营养生长阶段的5月初花期相比更强,叶片由原来累积、消耗养分的库转变为制造、输出养分的源,生殖器官花和果成为新的养分储存的库。将单轴主干形的株行距设定为(1.5×4.0)m与疏散分层形的株行距设定为(1×2.25)m相比,是当地更具有高光合效能的骏枣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0.
保水剂用量对胡杨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和抗逆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极端干旱区保水剂对荒漠植物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明确荒漠植物生长所需适宜保水剂用量,促进抗旱保墒造林技术在干旱荒漠区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方法]以胡杨2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干旱试验研究5个聚天冬氨酸(PASP)保水剂用量(0、5、10、15、20 g/株)对胡杨幼苗生长、光合特性、生物量分配和抗逆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