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澳洲坚果(Macadamia Nut)属山龙眼科,澳洲坚果属.它有七个种,其中仅M.intergrifolia(三叶澳洲坚果)和M.te-traphylla(四叶澳洲坚果)是可食的.这两个品种,可从下面特征来识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选取与澳洲坚果生长发育关系密切的5个农业气象因子作为区划指标,通过对澳洲坚果最适生长的气象指标与云南热带和亚热带各地区气象条件的关联分析,初步得到云南热区各地与澳洲坚果最适气象指标之关联度;据此进行云南澳洲坚果生态适宜区区划,并对各分区进行评述,以期为云南省澳洲坚果宜植地区划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丛枝菌根真菌对澳洲坚果幼苗的生长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澳洲坚果种子进行表面消毒,并播种于盛装已灭菌珍珠岩的塑料育苗盒中,观察其幼苗期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hiza Fungi,AMF(CL.mosse)】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MF对澳洲坚果幼苗的生长发育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AMF 能促进澳洲坚果幼苗的生长及其幼苗叶片蛋白质及糖分的积累;能促进其根系磷酸酶的活性,磷酸酶活性与AMF侵染率存在显著相关性。接种AMF可增强澳洲坚果幼苗根系活力,促进其根系对N,P等矿质养分的吸收和积累,并促进澳洲坚果植株的光合作用,提高其幼苗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澳洲坚果油提取得率并获得高品质油脂,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澳洲坚果油,并分析提取油脂的理化性质。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溶剂、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以及液料比对提取率的影响,然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正己烷对澳洲坚果油提取率较高;适当增加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以及溶剂量,澳洲坚果油得率均随之增加;通过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澳洲坚果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为9.6∶1(mL/g),超声功率为520 W,超声时间为32 min,澳洲坚果油得率达69.1%,2次提取总得率达96.3%。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是一种有效的油脂提取方法,从脂肪酸成分比例及理化性质来看,澳洲坚果油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澳洲坚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的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的21份种质资源果实的平均鲜果单重、果仁干重、出仁率、可溶性总糖含量、粗蛋白、含油率等6项指标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提出我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评价系统中这些性状的数值分级指标和参照品种,为我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描述系统数量化、规范化的建立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澳洲坚果优种选育及发展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澳洲坚果原产于澳大利亚亚热带雨林,是我国新兴的重要经济作物,其种质资源丰富,但遗传背景复杂,亲缘关系混乱。开展澳洲坚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可拓展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途径,有效加快澳洲坚果育种进程。形态表型分析是最早用于种质鉴定和管理的标记之一,但易受环境因素影响。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克服了传统表型分析易受环境影响的缺点。本研究采用9对高多态性SSR引物对91份国外引进以及自主选育品种(品系)澳洲坚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扩增出73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等位基因8个,平均基因多样性为0.689,平均杂合度为0.57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453~0.792,平均值为0.659,表明91份澳洲坚果具有较高的多态性。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33处,将91份澳洲坚果分为2大类,且其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无显著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Structure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供试澳洲坚果材料群体内遗传变异显著高于群体间变异,且遗传成分来源单一,遗传结构较为简单。本研究为澳洲坚果种质的有效利用以及核心种质构建提供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加速澳洲坚果种质遗传改良以及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澳洲坚果原产于澳大利亚亚热带雨林,是我国新兴的重要经济作物,其种质资源丰富,但遗传背景复杂,亲缘关系混乱。开展澳洲坚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可拓展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途径,有效加快澳洲坚果育种进程。形态表型分析是最早用于种质鉴定和管理的标记之一,但易受环境因素影响。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克服了传统表型分析易受环境影响的缺点。本研究采用9对高多态性SSR引物对91份国外引进以及自主选育品种(品系)澳洲坚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扩增出73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等位基因8个,平均基因多样性为0.689,平均杂合度为0.57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453~0.792,平均值为0.659,表明91份澳洲坚果具有较高的多态性。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33处,将91份澳洲坚果分为2大类,且其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无显著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Structure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供试澳洲坚果材料群体内遗传变异显著高于群体间变异,且遗传成分来源单一,遗传结构较为简单。本研究为澳洲坚果种质的有效利用以及核心种质构建提供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加速澳洲坚果种质遗传改良以及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浅述云南澳洲坚果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目前云南省版纳澳洲坚果加工工艺的现状,针对我省澳洲坚果加工的现状提出发展我省坚果加工业的建议,并对其工艺在加工生产中的各种应用进行了浅述.  相似文献   

9.
以冷榨澳洲坚果粕为原料,通过碱提酸沉法得到澳洲坚果蛋白,采用超声辅助酶解澳洲坚果蛋白制备蛋白肽;以水解度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考察各因素对超声辅助酶解的澳洲坚果蛋白水解度的影响,同时采用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制备的澳洲坚果蛋白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超声辅助酶解的澳洲坚果蛋白水解度的影响次序为: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初始p H值超声功率,其最佳超声辅助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120 min、加酶量5.0%、超声功率300 W、酶解初始p H值10.0,在此条件下澳洲坚果蛋白的水解度为22.90%,其6.0%的酶解液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达92.59%。说明超声辅助酶解制备的澳洲坚果蛋白酶解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将其作为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10.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焙烤澳洲坚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了原料澳洲坚果和130℃焙烤10、15、25、35、40、50和60 min,以及市售商品澳洲坚果的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差异。分离鉴定得到130℃焙烤澳洲坚果中的23种典型的挥发性物质,包括9种醛类、9种吡嗪类、2种呋喃类和3种其他物质。原料澳洲坚果中的挥发性成分比较少,市售澳洲坚果中的调味料香气含量较高,坚果香气物质较少。随着焙烤时间的延长,焙烤香气逐渐增加,其中吡嗪类和呋喃类的含量在130℃焙烤处理组之间均差异显著。2-甲基吡嗪和3-乙基-2,5-二甲基吡嗪以及2-乙酰基吡咯也能作为进一步指示10~60 min不同焙烤时间之间焙烤程度差异显著的标志物质,用以规范澳洲坚果焙烤工艺和指导焙烤产品品质分级。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GC-MS)对澳洲坚果幼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不同极性的色谱柱和不同程序性的升温条件下,采用正己烷和乙酸乙酯对澳洲坚果幼叶进行分步萃取,分离鉴定出45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及其衍生物27种,酮3种,醛2种,醇3种,酸2种,酯8种共六大类物质。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棕榈酸)、植物甾醇、酚类等物质,不仅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还具有降血压血脂、抗氧化抗癌等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两种热带果树害虫记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记录了海南岛人心果害虫11种、木菠萝害虫15种, 并对人心果主要害虫人心果云翅斑螟及黑网珠蜡蚁、木菠萝主要害虫榕八星天牛及黄翅绢野螟的形态、生物学作了记述  相似文献   

13.
澳洲坚果果实生长发育及落果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湛江,5m以前澳洲坚果果实的生长最快,落果也最多,至7m末8m中还有一个落果的小高峰。果实的发育可分为5个阶段,花后110-140d果实已基本充实,油的积累最快,含油量达70%左右,以后趋向稳定直至成熟采收。  相似文献   

14.
以86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为试材,分析澳洲坚果种质叶片表型多样性,并根据其多样性进行数量分类。结果表明:8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3.8个,嫩叶颜色和叶片形状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各为5个;4个数量性状中,叶柄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3.33%,叶片宽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3.59%;Q型聚类分析将86份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为6.85时分为光壳种及光壳种与粗壳种的杂交种2个组群;R型聚类分析将12个表型性状在相关系数1.16处聚为4组,多数性状表现两两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将12个表型性状简化为5个主成分,解释的总变异为71.120 9%,更为直观展现了叶片表型特点,其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因此,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叶片表型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叶序、嫩叶颜色、叶尖形状、叶缘形状、叶缘刺、叶柄长度、叶形指数对数量分类起重要作用,基于叶片表型多样性的数量分类为构建澳洲坚果种质分类体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据对澳洲坚果的花芽分化形态学观察结果:花芽分化初期正常,小花分化是从外往内。其生殖器官属于适于异花传粉的雌雄蕊异长型;花芽分化过程中在花托中部、花被、药隔周围等均出现了大量的后含物;花序发育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脱落的小花;花粉囊结构正常,花粉母细胞为连续性减数分裂;四分体解体后绝大多数单核花粉粒异常,花粉囊内仅约1/9花粉粒正常发育,另有约1/9花粉粒死亡;剩余的7/9花粉粒均为残片。残片周围均环有胼胝质壁。后期花粉囊有大量中空败育的花粉粒,从形态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这是澳洲坚果结实率低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澳洲坚果主要引进品种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个澳洲坚果品种在粤西、桂南2个试验区的平均单株产量均比在澳大利亚的低,在粤西沿海地区,成年树平均株产约是澳大利亚的 1/3的水平; 16 a树龄果园 5个品种前 7 a平均株产以keauhou(246)较好,其次为 Ikaika(333)、 Hinde(H2),而 Keaau(660)、 Kakea(508)较差; 11a树龄果园 6个品种前7 a平均株产量以 Kau(344)、Ikaika(333)较好,其次为 Own Choice,而Mauka(741)、Makai(800)、Kakea(508)较差。 2个品比试验初产期3 a统计, H2、Own Choice、333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246,508,344,800差异不显著,9个品种在南亚所的产品质量达到国外主产区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以澳洲坚果品种'H2'的幼嫩茎段和种子为材料,获取腋芽、子叶和上胚轴等外植体,开展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增殖研究,再通过石蜡切片法对不同愈伤组织的细胞结构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不同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性质与不定芽分化效果.结果表明:适合腋芽愈伤诱导和分化的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5 mg/L KT,腋芽...  相似文献   

18.
Phytophthora cinnamomi is a major pathogen of cultivated macadamia (Macadamia integrifolia, Macadamia tetraphylla and their hybrids) worldwide.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two non-edible Macadamia species (Macadamia ternifolia and Macadamia jansenii) to P. cinnamomi is not well-understood. Commercial macadamia trees are established on grafted seedling (seed propagation) or own-rooted cutting (vegetative propagation) rootstocks of hybrids of the cultivated species.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to support the preferential use of rootstock propagated by either seedling or own-rooted cutting methods in macadamia.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roots of macadamia plants of the four species and their hybrids, derived from the two methods of propagation, for their susceptibility to P. cinnamomi infection. The roots of inoculated plant from which P. cinnamomi was recovered showed blackening symptoms. The non-cultivated species, M. ternifolia and M. jansenii and their hybrids were the most susceptible germplasm compared with M. tetraphylla and M. integrifolia. Of these two species, M. tetraphylla was less susceptible than M. integrifolia.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accessions of their hybrids. A strong association (R2 > 0.75) was recorded between symptomatic roots and disease severity. Root density reduced with increasing disease severity rating in both own-rooted cuttings (R2 = 0.65) and germinated seedlings (R2 = 0.55). P. cinnamomi severity data were not significantly (P > 0.05)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of plant propag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to macadamia breeding and selection of disease resistant rootstock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主枝长度采用-↑x+36的选择标准,相应地径采用-↑x+26的选择标准,确定江坑苗圃雷公藤超级苗的最低主枝长度为46cm,最低地径为0.37cm,共选出超级苗79株,平均主枝长度为78.72cm,平均胸径为0.53cm;红地苗圃雷公藤超级苗眵最低长度为31cm,最低地径为0.34cm,共选出超级苗74株,平均主枝长度为48.55cm,平均胸径为0.50cm;长兴苗圃宙公藤超级苗的最低主枝长度为25cm,最低地径为0.33cm,共选出超级苗53株,平均主枝长度为42.06cm,平均胸径为0.46cm。  相似文献   

20.
关中平原农户冬小麦养分资源投入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化肥用量激增的现状和农民养分资源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在关中平原冬小麦种植区域选取3个区/县进行冬小麦养分资源投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小麦产量适中的农户占38.3 %;偏低的农户占26.7 %;很低的农户占22.5 %;偏高的农户占11.7 %;很高的农户占0.8 %。冬小麦的纯N平均用量为191.0 kg.hm-2;P2O5平均用量为129.9 kg.hm-2;K2O平均用量为43.8 kg.hm-2。氮肥投入量适中的农户占12.5%;偏低的农户占17.5 %;很低的农户占20 %;偏高的农户占11.7%;很高的农户占38.3%。磷肥投入量适中的农户占8.3%;偏低的农户占37.5 %;很低的农户占19.2 %;偏高的农户占23.3%;很高的农户占11.7%。钾肥投入量适中的农户占6.7%;偏低的占5.0 %;很低的占85.8 %;偏高的占1.7%;很高的占0.8%。养分资源投入以无机为主,有机为辅;投入形式以基施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