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春尺蠖种群密度、幼虫体色及抗AciNPV毒力的试验研究表明,春尺蠖种群质量的优劣,除环境因素外,还与种群的年轻衰老程度以及在时间空间的数量变动和AciNPV的潜伏存在有密切的关系。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幼虫体色和种群年龄及质量。种群密度越大,褐色幼虫占的比率越高,种群衰老,质量劣,其关系为正相关关系;种群密度越小,灰色幼虫占的比率越高,种群年轻,质量优,其关系为负相关关系。AciNPV的发生流行极显著地依赖于宿主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越大,AciNPV发生流行率越高,关系为正相关关系。幼虫体色与抗AciNPV毒力的关系通过试验方差分析为深色幼虫的抗毒力极显著地低于浅色幼虫,浅色幼虫的抗毒力平均高于深色幼虫10%~16%。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物候观测网武汉观测站的物候和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武汉市25种木本植物春季展叶期、始花期和盛花期,秋季落叶期等4个关键物候期的变化趋势、对气候变化的阶段响应特点及气温、降水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963年以来,武汉地区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春季物候期的早晚主要受春季气温的影响,特别是春季物候期发生当月和上1月的平均气温对物候期的影响很大。秋季物候期受秋季气温的影响,特别是物候发生当月的温度。叶子的物候期与前1月的降水量有较为明显的关系,但是花的物候期和降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气温对双条杉天牛成虫出孔期的影响,达到及时防治的目的,该文测定了双条杉天牛成虫出孔期数量和性比与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出孔高峰期到来以前,气温的高低与出孔数量成正相关;出孔高峰期内,气温与出孔数量相关性不明显。雄虫比雌虫高峰期早1~2d。  相似文献   

4.
4种生物农药对枸杞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4种生物农药对枸杞蚜虫的毒力,其结果显示,供试药剂对枸杞蚜虫的毒力顺序为2.5%鱼藤酮、0.5%绿农宝、Bt、歼年虫菜蛾特,其中2.5%鱼藤酮的毒力最高,LC50为3.05~3.11mg/kg,0.5%绿农宝、Bt毒力水平接近,而歼年虫菜蛾特毒力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5.
对日光温室内气温与地温间及不同土壤深度与地温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气温与10cm地温间呈高度的正的直线回归关系,10cm地温随气温的变化率为0.6760℃,即气温每上升或下降1℃,则10cm地温即上升或下降0.6760℃;不同土壤深度与地温间呈高度的负的直线回归关系,距温室北墙1m处(北侧)的地温,从地面向下每深1cm,地温即下降0.295 8℃,而距温室南脚1m处(南侧)的地温,从地面向下每深1cm,地温下降0.1880℃。试验找到了目光温室内气温与10cm地温及不同土壤深度与地温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
生态因子对马尾松产脂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脂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林化产品之一,马尾松是采脂的主要树种之一, 调查表明马尾松产脂量与生态各因子关系密切,其中气温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最 大,产脂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加,降低而减少。降雨、土壤、地形、湿度、气压诸因 子对产脂量也有影响,一般要与气温相结合。生态因子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作用 是综合的,气温是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7.
5种药剂对枸杞蚜虫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48h后毒死蜱毒力相对较高,LC50值为0.42mg/L,其次是吡虫啉、啶虫脒,毒力最差的是印楝素、苦参碱;24h后的毒力结果与48h后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松毛虫 CPV 可研制成可湿性粉荆,其毒力与原病毒液的毒力差异不显著:可湿性粉剂经普通冰箱保存1年左右,其毒力基夺稳定;丙酮对病毒毒力有钝化作用,不宜用作脱水剂;加工流程只能选用比较理想的流程4,并选用固体湿润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采自湘渝两地区板栗上的溃疡斑进行分离,共得到56个菌株,各菌株经检测,有11个中低、低毒力菌株和1个中等毒力菌株含dsRNA,所有供试强毒菌株均不形成电泳带。通过弱毒菌株对毒菌株的转化,结果表明,弱毒力菌株对毒力菌株的转化率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弱毒力菌株185、618、293对所试的10个毒力菌株转化情况较好,转化率均在90%以上。弱毒力菌株729、518、392对毒菌株的转化差异较大,转化率在20—80%之间不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0—2013年的MODIS NDVI数据反演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覆盖变化,结合当地气温、降水数据,分别从年、季、月三个时间变化角度来分析区域内植被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从年际相关关系来看,年降水量是造成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相较于气温更能反应植被生长的整体趋势;从季节角度来看,春季植被变化主要受到气温的影响,夏季和秋季植被变化程度受当月降水影响明显;从月变化关系来看,3月、4月植被生长受当月气温变化影响较大,从5月起植被生长状况对气温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但不显著,5~11月当月降水量是影响该地区植被生变化的主要因素;该地区2009年出现严重旱情,NDVI达到13年来最低值,而2010年植被覆盖基本恢复到平均水平。综上所述,气候因子对九万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可以通过监测气候要素的变化来预测植被生长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生态因子对马松产脂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脂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林化产品之一,马松是采脂的主要树种之一,调查表明马尾松产脂量与生态各因子关系密切,其中气温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最大,产脂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加,降低而减少,降雨,土壤,地形,湿度,气压诸因子对产脂量也有影响,一般要与气温相结合。生态因子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作用是综合的,气温是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2.
杀虫烟剂是指具有杀虫生物活性的一种或几种农药在烟剂释放时,借助供热剂的热量蒸发或挥发到空中,冷凝成烟,借助空气流动而弥散于靶标生存空间,起杀虫的作用。杀虫剂的毒力测定是药效测定的内容之一,是把杀虫药剂的毒力(或毒性)给予一个量度,以便与其他杀虫剂的毒力(或毒性)进行比较。毒力测定方法很多,但根据烟剂的独特性,在测定毒力时,其方法有所不同。文章阐述了杀虫烟剂的室内毒力测定方法,分析了影响毒力测定的基本条件。毒力测定只是说明一种杀虫剂比另一种杀虫剂的毒力高,杀虫剂毒力测定的结果不能作田间害虫防治的全面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沙松生长与环境因子和气象因子相关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此项研究通过数理化理论(Ⅰ)与多元回归分析、计算机迭代计算等方法,以34年间观测积累的大量原始数据,对沙松生长与土层厚度等环境因子和年均气温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各因子的贡献率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判明沙松的生长和材积产量与土层厚度、坡位、坡向、坡度、年均气温、年积温(≥10℃)等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尤其是与土层厚度、坡位、年均气温、年积温的相关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呼和浩特市绿化树种的物候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物候期变化的因子主要有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后者对物候期影响更显著,其中,气温、光照和水分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目前,对物候学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探讨物候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文章主要通过对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选择的几种主要绿化树种进行物候观察,总结了同种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物候期的差别以及气温与植物物候期的关系,使植物物候期观察为城市园林绿化中进行树种选择、搭配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城市作为一个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对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因子影响显著,研究城市化进程与气温变化关系有利于城市环境的研究。采用线性回归方法、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城市化水平对城市气温变化的影响。实验表明:1985~2018年北京市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逐年提高,近几年年均增长率较为平缓。北京市的年平均气温和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但近几年气温趋势上升变缓。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受城市化影响比较显著,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可能使得城市气温上升变缓。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浸渍法 ,室内测定了 4种杀虫剂对绣线菊蚜的毒力 ,其毒力 (LC50 )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 >啶虫脒 >吡虫啉 >甲氰菊酯  相似文献   

17.
红豆杉属于珍稀濒危植物,在栽培过程中易受到病害的侵袭,为了筛选不同杀菌剂对红豆杉立枯病菌—茄腐皮镰孢菌的毒力作用和防治效果,在室内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6种杀菌剂对红豆杉立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的毒力效果分别为: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菌必治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对红豆杉立枯病菌的抑菌率最高,毒力作用最强,EC50值为0.32 mg·L~(-1)。  相似文献   

18.
通过0.9%阿维菌素乳油、40%毒死蜱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3%印楝素乳油4种药剂单剂及3种复配剂对枸杞蓟马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药剂均有较高毒力,3种复配剂较单剂毒力大幅提高,增效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按不同有效成分配比 ,将茶皂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制成混合制剂 ,并测定混合制剂对菜蚜的联合毒力和共毒系数。结果表明 ,茶皂·高氯 6种不同配比的制剂 ,对菜蚜的相对毒力均有明显提高 ,均表现增效作用 ,其中茶皂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以有效成分 5∶1混配时 ,菜蚜对药剂的敏感性最高 ;毒力稳定性最好 ;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远高于其它制剂。  相似文献   

20.
云南锦斑蛾是冬樱花上的新记录害虫。2013-2015年对其生活史进行观察,并选用5种药剂,采用浸叶法对云南锦斑蛾进行室内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云南锦斑蛾在昆明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常绿植物或枯枝落叶中结茧越冬。5种杀虫剂对云南锦斑蛾6龄幼虫的毒力(LC50值)大小顺序为三氟氯氰溴氰菊酯阿维菌素吡虫啉毒死蜱。因此三氟氯氰、溴氰菊酯、阿维菌素对云南锦斑蛾毒力较高,吡虫啉和毒死蜱毒力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