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750头基础母猪的规模化种猪场,由于引入未经检测的带毒公猪导致猪群感染伪狂犬病,通过对所有公猪和其他猪群抽样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果断清除带毒公猪,采用人工授精配种以及选用高质量gE基因缺失弱毒活苗强化母猪群和仔猪群伪狂犬病免疫,加强消毒隔离,提高生物安全措施,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成功净化了伪狂犬病,明显提高了种猪的繁殖表现和生产成绩,伪狂犬病净化取得显著成效。由于伪狂犬病在中国呈流行性发生,为消除伪狂犬感染引起的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猪场有必要考虑控制并最终净化伪狂犬病。  相似文献   

2.
选择徐州六马种猪科技有限公司种猪场作为伪狂犬病净化创建场,通过开展对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种猪、待售种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gE抗体)和疫苗免疫抗体(gB抗体)检测,进行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的本底调查,了解各阶段猪群健康状态、免疫情况、免疫抗体水平和野毒感染状况。根据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状况,采用不同的净化方案,进行猪伪狂犬病净化。通过净化,该场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种猪及待售种猪连续2次以上抽检结果均为伪狂犬病gE抗体阴性且gB抗体合格率70%以上,达到猪伪狂犬病净化创建场标准;同时,猪群的健康状况、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成活率均有明显提高,为今后猪场伪狂犬病净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集10个规模猪场种公猪112头、生产母猪200头、后备母猪158头、肥育猪200头共670份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g B和g 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龙海市10个规模猪场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母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效果良好,但对于肥育猪的免疫却有所忽视,D、J两场的肥育猪g B抗体阳性率分别只有70%、60%。10个猪场全部为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阳性场,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母猪、肥育猪g E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41.96%、37%、32.28%、40.5%。种公猪带毒现象较为严重,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压力大,显然对龙海市伪狂犬病控制和最终净化是十分不利的。该次调查将为科学评估龙海市伪狂犬病的防控现状和下一步制定伪狂犬病的净化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集10个规模猪场种公猪112头、生产母猪200头、后备母猪158头、育肥猪200头共670份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gB和g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龙海市10个规模猪场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母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效果良好,但对于育肥猪的免疫却有所忽视,有2个场的育肥猪gB抗体阳性率分别只有70%、60%。10个猪场全部为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阳性场,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母猪、育肥猪gE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41.96%、37%、32.28%、40.5%。种公猪带毒现象较为严重,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压力大,显然对龙海市伪狂犬病控制和最终净化是十分不利的。本次调查将为科学评估伪狂犬病的防控现状和下一步制定伪狂犬病的净化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伪狂犬病在我国许多猪场发病十分普遍,且呈上升的态势。在猪群中伪狂犬病的带毒现象非常常见。母猪常呈隐性感染和带毒,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征的一大疫病。近来该病在福清市也时常发生,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采集衡阳某猪场119份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gE-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gBELISA抗体检测。gE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所检测猪群除公猪外都有伪狂犬病野毒阳性,是伪狂犬病阳性场,总阳性率为47%。公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为0,说明公猪暂时还没有感染伪狂犬病野毒,属于阴性猪;母猪群伪狂犬病野毒(gE)阳性率达50%~60%;30~40日龄及60日龄阶段猪群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和55%,加上可疑的数量达到40%~65%,这阶段野毒抗体阳性估计主要受母源gE抗体的影响,且与母猪阳性背景基本一致,但也不能排除个别仔猪阳性抗体来自病毒感染;90~120日龄阶段gE阳性率不降反升,达到100%,说明90~120日龄阶段猪群是在保育转至肥育舍后被伪狂犬病野毒再次感染,gE抗体S/N值显著下降,抗体水平较高。gB抗体结果表明,该猪场伪狂犬病gB抗体阳性率为98%,公猪伪狂犬病gB抗体阳性率为100%,且公猪的gE抗体阴性,说明公猪gB抗体来源于疫苗免疫;母猪群伪狂犬病gB抗体水平高且整齐,可能是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综合作用的结果;30~40日龄阶段gB抗体水平整齐,这是由于母猪群gB抗体水平高且均匀整齐,其仔猪母源抗体相应较好;60日龄阶段gB抗体水平不整齐,这与母源抗体消退有关;90~120日龄阶段gB抗体水平显著提升,这可能是后期野毒感染所致,因为其gE抗体不降反升。综合该猪场gE和gB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表明,该猪场伪狂犬病在种猪群得到了有效控制,生产比较稳定,但种猪带毒且散毒,肥育猪的感染压力加大,造成病毒不断循环,肥育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控制成了稳定伪狂犬病阳性场的关键。目前,猪伪狂犬病阳性场应定时监测gE和gB抗体,根据猪场血清学检测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实时调整免疫程序,以便稳定生产和预防伪狂犬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福建宁德某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免疫程序进行调整,应用ELISA法对待配后备母猪、繁殖母猪(怀孕40d母猪、怀孕70d母猪和哺乳母猪)、公猪以及60日龄、90日龄、120日龄和160日龄商品猪血清同时进行猪伪狂犬病gE和gB抗体检测,以掌握不同阶段猪伪狂犬病野毒的感染情况并制定适合本场的猪伪狂犬病免疫程序。免疫程序调整以后的检测结果显示:通过对不同猪群伪狂犬病疫苗程序的调整,商品猪后期和待配后备母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为阴性,说明目前场内采用实验室检测调整伪狂犬病免疫程序的方法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正>伪狂犬病(PR)是由疱疹病毒科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自然宿主,病毒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公猪精液可传播病毒,母猪乳汁可带毒,仔猪因吃乳而感染。各种日龄阶段的猪均可感染伪狂犬病病毒,感  相似文献   

9.
正猪伪狂犬病主要是由伪狂犬病毒所引发的。而最近几年又出现了新型的一种伪狂犬病的病毒变异株。伪狂犬病病毒的存储宿主是猪,但是其他的家畜可以受到感染,感染后的主要症状是仔猪出现顽固性腹泻、公猪繁殖机能低下、母猪繁殖出现配种障碍、妊娠母猪流产、仔猪神经症状、成年猪会出现严重的上呼吸道的感染症状等。猪场一旦发生伪狂犬病,唯一的处理办法就是紧急接种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猪伪狂犬病原本是属于一种疱疹类的病毒  相似文献   

10.
正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断奶前仔猪神经症状及死亡,断奶后仔猪、育肥猪呼吸道病等症状及死亡。伪狂犬病对育肥猪场的影响较大,对种猪场的影响更大。因为与其他病毒细菌相比,伪狂犬病毒感染后会在三叉神经内定植,形成终生带毒,这是伪狂犬防治、净化工作的难点所在。为防止种猪群转阳或传毒,控制  相似文献   

11.
猪伪狂犬病属于多种动物共患病,自然发生于猪、绵羊、牛、犬和猫,野生动物如水貂、雪貂也可感染,而且多种肉食动物也有易感性。猪是伪狂犬病的贮存宿主,病猪、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带毒鼠类也是该病重要的传染源。伪狂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耐过的猪会终身带毒,会因应激而将感染的病毒活化。伪狂犬病毒可引起猪发热、奇痒、脑脊髓炎。仔猪和其他易感动物一旦患病,死亡率高达100%,成年母猪和公猪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症状,成年猪往往呈隐性感染,会给养猪户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有报道称猪伪狂犬病毒已发生变异,发病特点有所变化,经济损失增加,给养猪业带来了新的威胁。为此,笔者选定一个猪场,并对该场进行了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防治措施。笔者对猪伪狂犬病流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内猪伪狂犬病防治技术及检测方法对调查猪场猪只进行采血,并对血样进行了g B抗体和gp I抗体ELISA检测。根据g B和gp I抗体检测情况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该猪场5点猪伪狂犬病防治措施:开展计划性净化工作、规范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把好引种关、建立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加强防鼠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20,(5)
为落实国务院《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的要求,在两年(2017—2019年)内达到猪伪狂犬病免疫净化场的目标。嘉定区梅山猪育种中心加强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接种、严格检疫、淘汰阳性猪、净化猪群、建无毒猪群、消除隐性感染、定期消毒等措施,此外猪场还加强环境管理,做好灭蚊灭鼠等工作,使生产公母猪、后备公母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检测全部为阴性,伪狂犬病抗体水平90%,窝均产活仔率提高10.20%。经过两年的努力,成功净化了猪伪狂犬病,建立阴性猪群,可为其它猪场净化该疫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种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引发仔猪下痢和神经症状表现。实验室通常采用鸡胚接种法、血清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法进行检测,猪一旦感染伪狂犬病毒,只能通过淘汰阳性猪和培育非带毒猪的方法得到净化猪群。  相似文献   

14.
良圻原种猪场2003年开始实施猪伪狂犬病净化方案,通过全群采血检测、淘汰野毒感染种猪、采用伪狂犬病g 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引入阴性后备种猪、完善并严格执行生物安全防疫制度和日常饲养管理等综合性措施,成功地在大于6 000头母猪的种猪场净化了猪伪狂犬病,构建阴性种猪群。建立了伪狂犬病毒感染低阳性率的大型种猪场的猪伪狂犬病净化模式。2011年底和2012年上半年国内部分猪场发生猪伪狂犬病疫情(后证实为变异株),为应对疫情,良圻场在2012年12月再次开展不同疫苗比对试验,发现应用优质"活+灭"疫苗可显著提高猪只中和抗体水平。被变异伪狂犬病毒感染的规模猪场,执行净化方案时,对基础猪群加免灭活疫苗,可缩短基础猪群猪伪狂犬病净化的进程,进一步表明多年前制定的猪伪狂犬病净化方案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15.
<正>猪的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属的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疫病。临床猪的伪狂犬病最初是由于其对繁殖猪群的侵害,引起母猪死胎、木乃伊和不孕症,公猪的睾丸肿胀、萎缩而丧失配种能力,仔猪的早期死亡率高,还可导致猪的免疫抑制。该病对我国猪群的危害日益严重,已经从种猪群扩展到许多规模饲养场和专业户饲养的商品猪群。笔者针对莒县某规模养猪场发生的猪伪狂犬病为例,从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进行了深入调查,得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宣威市近年来出现公猪丧失种用能力,母猪妊娠期流产、产死胎或弱仔,仔猪高热、运动失调、抽搐、昏迷等现象,对全市16个乡(镇)、自然村,987户,18个种猪场的3429头繁殖种公猪和母猪进行了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病率为:种公猪23.6%,妊娠母猪40.6%,胎儿流产率10.1%,死胎率53.7%,弱仔率32.5%。经血清学(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猪伪狂犬病抗体阳性率为22.8%。调查表明:宣威市猪伪狂犬病流行广泛,发病率和感染率高,混合感染现象比较普遍,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7.
伪狂犬病是目前危害规模猪场的重要传染病.在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征,病猪的年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不同.哺乳仔猪出现发热和神经症状,病死率甚高;成猪呈隐性感染,一旦有其它疫病发生,伪狂犬病病毒就会大量繁殖,导致发病,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或死产.病猪和隐性感染猪可长期带毒排毒,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规模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兽医导刊》2010,(5):16-16
猪伪狂犬病在世界养猪国家广泛流行,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流行,并随着养猪规模化的发展,有不少地区甚至出现暴发流行。病毒感染猪和耐过猪可长期带毒、排毒,对疫病的防控带来了难度。猪伪狂犬病的清除对于规模化种猪场来说非常重要。原种猪场一旦感染了该病毒,将会终身带毒,引起母猪的早产、流产、死产、产木乃伊胎和弱仔,仔猪的死亡率增多,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在规模化原种猪场很有必要进行猪伪狂犬病清除与净化。  相似文献   

19.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发热、繁殖障碍、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天然宿主,该病对猪危害性大,具有高度隐性感染的特点,可引起持续性感染,特别是耐过的母猪常处于潜伏感染状态,长期带毒。本文根据湖南永州零陵区梳子铺乡李某的规模化养猪场生猪发病及诊疗情况,主要从病原特点、流行特点和临床表现三个方面分析了猪伪狂犬病的特点,从疫苗免疫、定期或不定期消毒、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加强饲养管理、病原净化和高免血清疗法等方面阐述了猪伪狂犬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1 100头基础母猪的规模化场进行公猪精液伪狂犬病病毒筛查,农业部规定伪狂犬病病原学检测方法是通过ELSIA方法检测猪伪狂犬病gE野毒抗体。由于抗体检测具有滞后性,导致正在发生感染的猪群g E抗体检测往往呈阴性,但此时通过病原学检测精液已经正在排毒。本文互补了ELSIA抗体检测方法与荧光定性PCR检测病原的优劣,成功实现种公猪精液伪狂犬病病毒的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