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甘蓝型油菜种子的低温萌发特性,本研究选取8个主栽油菜品种,在20℃、16℃、12℃和8℃恒温培养箱中进行萌芽试验,测定分析不同温度下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等指标。结果表明,油菜种子发芽势在温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8℃低温显著降低油菜种子发芽势。随着萌发温度降低,油菜根和芽的生长显著受抑,且在不同温度间和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这3个指标可作为油菜萌发期耐低温特性评价的主要鉴定指标。此外,为筛选适宜春播作绿肥的油菜品种,本试验通过春播试验分析发现,‘沪油早1号’的春播鲜草产量达1 712.53 kg/m2,远高于其他7个品种,其8℃低温下的相对根长仅次于‘沪油17’、相对芽长仅次于‘沪油肥1号’,该研究结果为油菜作绿肥早春播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杂种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周永明  ScarthR. 《作物学报》1996,22(4):399-402
利用分离小孢子培养首次从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莱种间杂种(甘芥杂种)中获得了胚和再生植株。所用的培养程序是,将甘芥杂种小孢子在蔗糖浓度为13%的液体NLN培养基中32℃下暗培养2天,转入25℃暗培养3周,再在光照条件下振荡培养一周后转入再生培养基(B_5)。供试的8个正反交甘芥杂种,有4个对培养有反应,其中3个均为以甘蓝型油菜为母本的杂种。杂种911186(甘蓝型)×851336(芥菜型)的胚产量明显高于其他杂种,未发现杂种花粉育性与小孢子胚产量存在显著相关。多数再生植株形态上介乎两个亲本之间,已开花的植株多为不育类型。讨论了亲本基因型对杂种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和小孢子衍生植株的可能用途。  相似文献   

3.
刘燕  高喜明  彭钟山  蒋光霞 《种子》2007,26(9):60-63
研究了不同浓度Cd2 处理对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对油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生物量、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随着Cd浓度的加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以上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两个品种中,黔油18号对Cd胁迫的耐受性强于黔油12号。  相似文献   

4.
影响观赏凤梨种子离体萌发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个属间、9个属内杂交种子和2个自交组合的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影响观赏凤梨种子离体萌发的因素。结果表明,基因型不同,观赏凤梨种子的萌发率不同,最高和最低萌发率相差76.5%。光照和温度对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接种后相同的天数,25℃恒温下的平均种子萌动率比变温和18℃恒温下的高。6~8μmol/(m2.s)光照下的种子发芽率和萌发指数比25~29μmol/(m2.s)光照下的高,种毛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贮藏对种子萌发影响显著,贮藏17 d,种子的萌发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采用光照培养箱对30个油菜品种(系)进行不同温度处理,观察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10/5℃低温条件下油菜种子发芽率及成苗率低于对照(25/20℃),品种间差异显著;10/5℃低温胁迫下平均发芽时间为对照的3.32~7.23倍,发芽指数与幼苗活力指数分别为对照的0.01~0.52倍和0.02~0.60倍;10/5℃低温胁迫下油菜苗高、根长、总苗长均低于对照(25/20℃),根苗比降低;10/5℃低温胁迫下绝大多数品种总鲜重、鲜干比及根干重降低,苗干重和总干重增加。(2)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成苗率等6个指标作为种子萌发成苗耐低温的综合性评价指标。(3)隶属函数分析表明,30个油菜品种(系)中洋油823,德核油999、秦优7号为强杭低温,圣光127, HN4、湘杂油2号和华油杂14号为抗低温,赣油杂5号等14个品种(系)为中抗低温,中油杂12,洋油737,洋油682、浙双8号、华双4号、丰油730为弱抗低温,A35、华早291和德油8号表现最差,为低温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6.
热胁迫过程中白菜型油菜种子DNA的甲基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过高的环境温度对植物造成热胁迫和热损伤,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种子的寿命。以白菜型油菜耐热品种庆元本地油菜和不耐热品种绍兴矮大秆油菜新收获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对油菜种子活力以及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经37℃和4℃处理2 h,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经70℃处理2 h后,耐热和不耐热品种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明显降低,37℃热诱导后再进行70℃热胁迫处理,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高于直接70℃处理的种子,表明热诱导可以显著提高种子的耐热性。甲基化MSAP分析结果表明,种子热胁迫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同时有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现象发生,并以去甲基化现象为主。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长和活力指数与双链DNA内部发生甲基化的条带数呈负相关,而与双链DNA外部发生甲基化的条带数呈正相关。更为重要的是耐热与不耐热性材料在热胁迫中表现完全相反的甲基化变异模式,耐热品种去甲基化的条带数多于不耐热品种,但甲基化的条带数目则相反,显示DNA甲基化与种子耐热性有重要关系,在热胁迫过程中,种子可能通过DNA甲基化变化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应对高温胁迫。  相似文献   

7.
对52份四川甘蓝型油菜地方种和24份四川推广品种作了收获前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了四川甘蓝型油菜的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四川甘蓝型油菜品种间的休眠期差异达显著水平,抗收获前发芽资源数量少;地方种与推广品种间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变幅及分布差异达0.05显著水平,四川甘蓝型油菜推广品种发芽指数的分布较地方种更集中于低和高的范围内;根据材料发芽进程和发芽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将推广品种聚为三类:第一类为第1天发芽高峰类型,第二类为第1、2天发芽高峰类型,第三类为抗收获前发芽类型;地方种聚为四类,比推广品种多一种类型:第1、2天发芽高峰类型。鉴定筛选的四川甘蓝型油菜抗收获前发芽的宝贵资源及其休眠特性,将为甘蓝型油菜的抗收获前发芽生理研究和育种提供信息和材料。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为探讨不同田间环境条件下,同一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各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GH01为材料,研究了由播期与密度形成的9种田间环境条件下粒色及其它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黄籽度与胚含油量、种子含油量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17和r=-0.7458*),胚含油量与胚蛋白质含量、种子含油量之间仍保持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071**和r=0.8973**)。【结论】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种子含油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随供试基因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另一些品质性状(含油量、蛋白质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并不因供试基因型间的差异而改变。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辐射诱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为材料,用3个不同60co-γ射线剂量(800Gy,1000Gy,1200Gy)辐射处理材料,研究品种辐射前含油量,芥酸,硫苷和硫等成分的含量与辐射后成苗率的相关性及辐射处理对成苗率和M1,M2植株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辐射前种子芥酸和硫的含量与成苗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且表现为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相关系数增加;含油量与成苗率则呈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表现为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相关系数的负值增加。(2)基因型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成苗率同一剂量辐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3  相似文献   

10.
以美丽胡枝子为研究对象,设定10,15,20,25,30,35,40℃7个恒温和20℃/30℃、25℃/35℃2个变温共9个处理,研究种子发芽特性.结果表明,除40℃发芽率较低(39.67%)外,其它温度处理下发芽率均高于70%,但经方差分析,差异均不显著.发芽指数25℃和30℃恒温处理下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1),但活力指数以25℃条件下最高,且与其它8个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综合考虑后认为,美丽胡枝子最适发芽温度为恒温25℃,且初次计数和末次计数时间分别为第5天和第17天.  相似文献   

11.
盐引发对不同水分条件下油菜种子发芽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王建成  胡晋  张新觉  徐群  周胜利  徐盛春 《种子》2004,23(1):6-8,12
试验用两个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双72"和"浙油758"研究了Ca(NO3)2溶液引发对油菜种子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通过引发来提高大田直播油菜的活力.结果表明,经过引发处理后,两个油菜品种在30%的水分条件下无法发芽;在20%和25%的水分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指数显著提高,平均发芽天数显著缩短,幼苗POD活性显著提高,而幼苗的根长、苗高、苗干重、叶绿素含量和CAT活性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引发后的"浙油758"种子在20%和25%水分条件下,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提高,而"双72"种子的发芽势在20%水分时显著高于对照.试验表明盐引发提高了油菜种子在水分逆境下的活力,提高了幼苗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2.
甘草种子发芽检验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素芳  李金田  杜弢  张延红 《种子》2016,(2):106-109
目的:研究影响甘草种子发芽的因素,为制定甘草种子检验规程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98%硫酸处理30 min+35℃温水浸泡9h打破种皮休眠,通过不同温度、不同发芽床和不同光照条件进行处理,以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3个指标对不同处理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不同温度、发芽床和光照处理后甘草种子的发芽率无显著差异,但是温度和发芽床会显著影响发芽速度和种子活力,光照会影响种子的发芽整齐度.在25℃纸间黑暗培养条件下,甘草种子发芽效果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96.8%,94%扣245.9,在第2天可进行初次计数,第3天末次计数并结束试验.结论:98%硫酸处理30 min+35℃温水浸泡9h可以高效打破甘草种子休眠,纸间25℃黑暗条件下发芽,可作为甘草种子质量检验的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3.
外源激素对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当年收获的甘蓝型油菜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脱落酸处理后进行标准发芽实验.研究了不同外源激素浓度对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芽与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10~30mg/L赤霉素(GA3)对甘蓝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的影响不显著;10—30mg/L脱落酸(ABA)对甘蓝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的影响显著;20mg/L落酸能完全抑制甘蓝型油菜种子的萌发.促进种子体眠。  相似文献   

14.
不同温度对大豆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东农42、东农43、东农163、合丰25、绥农10号采用六种发芽温度4℃、8℃、12℃、15℃、20℃、25℃下温度对大豆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表明:4℃、8℃温度过低,在调查期间种子一直没有发芽。其它几个温度的发芽率以15℃为最高,12℃为最低,同前人研究发芽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不同。同一温度不同品种的发芽率、平均芽长在品种间差异显著,说明种子萌发受遗传因素影响,同一品种不同温度之间的平均芽长随温度的升高依次升高。实验的研究有利于确定大豆的田间播种温度,为适时早播,保证田间种子的发芽,出苗,成苗,及时的成熟提供依据,并为最终的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籽粒性状对油菜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文明  朱国富 《种子》1999,(3):28-29,32
以甘蓝型常规油菜和杂交油菜,白菜型常规油菜共8个品种新种子的材料,研究籽粒性状对油菜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饱满完好率与发芽率,简化活力指数,低温试验发芽率,出苗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本试验认为,生产上精选油菜种子,剔除瘦瘪粒,芽粒,破损粒及霉粒,是一项提高种子活力的翻来覆?  相似文献   

16.
以8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4种不同密、肥(氮素)处理条件下粒色及其它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其粒色等品质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品质性状主要决定于基因遗传效应,同时密肥效应和基因型与密肥的互作效应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品质也有极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品质性状在密肥处理间变异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处理方法对蔷薇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取9种不同处理方法,对3个不同品种的蔷薇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分析其种子发芽率。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处理方法间达到显著差异而品种间达到极显著差异.其中低温沙藏层积+萘乙酸(NAA)和低温沙藏层积+高锰酸钾(KMnO4)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8.
贮藏年限对油菜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蒋海玉  杜燕  刘其宁 《种子》2001,1(3):13-15
采用普通发芽法对本所在昆明自然贮藏条件下贮存了1-17年的某蓝型油菜(B.napusL.)种子的发芽率,始萌发时间、萌发高峰期及幼苗素质等发芽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随贮存年限的增加而呈阶梯式的下降,而且随着贮存年限的增加,种子始萌发所需时间及萌发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也随之增加,峰高降低,幼苗素质下降,根据测定结果,在昆明自然贮藏条件下,甘蓝型油菜种子的贮藏寿命为8-9年,安全贮藏期为1-7年,相关分析表明,贮藏1-7年的甘蓝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与贮存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527**,回归方程y-93.07-0.59x。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苜蓿种子萌发对低温胁迫的响应,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设置不同温度(4℃、4℃/18℃、18℃/25℃、25℃)处理,比较分析7个苜蓿品种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和根长的变化,进而鉴定苜蓿种子萌发期耐寒性。结果表明,低温下所有苜蓿材料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和根长均呈下降趋势,萌发高峰期随温度降低而后延。品种间简化活力指数、根长和发芽率差异显著,且与萌发时的温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价指标鉴定萌发期苜蓿的抗寒性。经模糊隶属函数评价得出各品种的抗寒强弱顺序依次为:龙牧801>草原3号>公农2号>皇后>敖汉>420>赛迪。  相似文献   

20.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活史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种子萌发过程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以菊叶委陵菜种子为材料,进行了温度和种子大小对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萌发温度显著影响种子的发芽特性。萌发温度为15℃时,菊叶委陵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都显著高于在25℃下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在15℃下萌发,种子发芽率与种子大小有显著相关关系。而25℃的萌发温度可能通过抑制酶活性而抑制了种子萌发。综合各项指标,菊叶委陵菜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是15℃,在最适发芽温度下,种子大小和种子发芽率呈现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