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黑龙江省无霜期短、有效积温少等气候特点,利用晚熟水稻品种,通过分期播种,培育大苗壮秧方式,探索水稻高产栽培的最佳播种时期。研究结果表明,寒地水稻适当早播,培育带蘖大苗壮秧,有利于干物质生产和积累,提高秧苗充实度,增强抗逆能力,穗粒数增多,水稻易获高产。本试验4月11日播种的产量较高,播期过早或过晚,均导致水稻减产。  相似文献   

2.
淮北稻区应用密孔塑料软盘小苗抛寄与肥床旱育两种方式育秧,易培育适应本区高产需要的大苗壮秧。两种方式培育的秧苗在大田抛栽,不仅省工省力,且产量高效益好。  相似文献   

3.
寒地水稻超早钵育大苗壮秧机械移栽技术是一项创新技术,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提出了寒地水稻超早钵育大苗壮秧标准与农时节点要求、实施超早钵育大苗壮秧必需的创建条件,总结了超早钵育大苗壮秧关键技术要点,以叶龄诊断、预测、调控为指导,从稻田耕作、提早移栽、合理稀植、浅—湿—干节水灌溉、施肥及植保等方面介绍了本田科学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摸索出一套适合山区旱季气候条件的抛秧苗培育方法,采用做高秧畦,旱秧田播种,半湿润管理秧苗,克服了湿润培育法播种难操作,后期难晾盘缺点,根旺苗壮,提高产量,深受稻农欢迎。  相似文献   

5.
江苏太湖地区单季稻栽植以人工手插为主 ,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 ,为了探索省工、节本、低耗、稳产、高产的水稻种植机械化途径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了2ZU6型水稻播秧机。该播秧机集移栽成行与抛秧浅植一体 ,且比小苗带土插秧机机械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作业方便、秧苗栽深浅、无钩伤苗、栽插质量高。与抛秧机相比 ,秧苗田间分布均匀有序、通风透光、有利田间施肥打药收割等作业。为了比较系统地阐明播秧稻的生育规律 ,加快此项新技术推广 ,作者开展了单季稻机播秧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一、播秧稻的特点1.播秧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大苗秧高产栽培技术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杜文建所长等人针对稻—麦(油)两熟制地区,水稻栽培长期存在低温烂秧,立枯病、青枯病死苗,早播不能早插等矛盾,在日本“旱育小苗稀植栽培技术”原理的启发下.研究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这一模式是利用边际效应,提高成熟度的安全成熟、高产、省工、低成本、高效益的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1利用大穗型或分蘖率高的穗重型品种:如通35、通36、五丰一通207、丰选2号等。2旱育稀播有壮秧:稀播是培青壮秧的前提,也是水稻超稀植栽培的核心,秧苗的壮度直接影响插秧作业、插后成活率、插秧密度、分美及茎杆粗细、出相的早晚、穗粒的大小等(见表1)。根据品种的早晚,秧田日数,插秧的时期,产量目标,来确定不同的播种具,目前稀播所采取的播量范围是50—1509/m’(1600-4200粒/m2),不同秧龄天数的播量标准大致如表2。3秧田…  相似文献   

8.
针对江苏农科院培育的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大穗特性,提出早播稀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病虫防治等几项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江苏太湖地区单季稻栽植以人工手插为主 ,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 ,为了探索省工、节本、低耗、稳产、高产的水稻种植机械化途径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了水稻播秧机。水稻播秧机集移栽成行与抛秧浅植一体 ,且比小苗带土插秧机 ,机械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下降、作业方便、秧苗栽深浅、无钩伤苗、栽插质量高。与抛秧稻相比 ,机播秧苗田间分布均匀有序、通风透光、有利田间施肥打药收割等作业。为了比较系统地阐明播秧稻的生育规律 ,加快示范推广此项新技术 ,1998年开展了机播秧对单季稻产量及生育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一、结果分析1…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江苏农科院培育的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大穗特性,提出早播稀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病虫防治等几项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水稻塑盘浆播旱育秧技术优势及操作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彬艺 《中国稻米》2003,9(2):20-20
水稻塑盘浆播旱育秧是利用菜园地、幼龄果园、房前屋后空地等旱地作为秧地 ,以肥沃的塘泥、沟泥作营养土 ,播种后水的管理采用旱育秧管水法。这一育秧方式自1998年在福建漳浦试验示范以来 ,深受当地农民欢迎。尤其是漳浦县沿海乡镇 ,由于冬种面积大、粮经用地矛盾突出、秧地难寻、劳力紧张等因素 ,严重制约了水稻抛秧技术的迅速普及。水稻浆播旱育秧技术的推广 ,大大缓解了这些矛盾 ,拓宽了抛秧的应用范围 ,加速了抛秧推广速度。漳浦县1998~2001年累计推广水稻浆播旱育抛秧面积达1.5万hm2 ,平均单产485.4kg/66…  相似文献   

12.
育秧方式对杂交早稻生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水稻软盘秧、旱秧和湿润秧秧苗素质及其生育特性进行了系统比较,分析了软盘秧和旱秧高产的原因及不利高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淮北地区生产上机插粳稻收获期比小麦适宜播种期晚10~15 d,影响了小麦的适期播种,对实现稻麦周年高产不利。针对稻麦两熟茬口衔接紧张的矛盾,通过本试验表明:采取提早育苗,运用稀播、化控、旱育等措施,培育长秧龄水稻秧苗,可以使水稻生育期有所提前3~5 d,为小麦及时播种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基础上 ,结合现代光合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项高产再高产的栽培技术。是通过稀播育壮秧 ,大苗超稀栽插 ,充分利用分蘖成穗 ,增加穗粒数 ,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途径来提高水稻产量的栽培新体系。1 水稻超稀植栽培的特点1 1 秧本田比例大 秧本田比例为 1∶1 0 0 ,比普通旱育稀植平均减少秧田 80~ 1 0 0m2 /hm2 。1 2 节省用种 超稀植栽培育苗 ,每公顷本田用种只需 1 2~ 1 6kg ,比普通旱育苗节省稻种 2 4~ 3 0kg。1 3 单株营养面积大 ,早生快发 采用超稀植栽培的规格为 3 0cm× 2…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不同的育苗方法,研究其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选适当的晚熟品种,利用大营养体育带蘖大苗壮秧,且适当早插秧,可提高插秧效率,缩短插秧期.还可以节省种子及育秧材料,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以培育适龄水秧,稀植浅播和合理运筹肥水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栽培技术。福建省自1992年引进,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确认其具有秧苗素质好,耐寒性强,旱播早熟,高产低耗,操作简便等特点,是水稻栽培史上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目前在生产上已得到大面积推广,收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但近年来,个别地方在此项技术的推广过程中,未能正确把握适时搁田,造成无效分库增多,影响其增产效果。为此,1997年组织了水稻旱育秧不同搁田始期对水稻成穗率影响的试验,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地点与材料试验…  相似文献   

17.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育插秧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机插秧技术秧龄适应期短、栽插后秧苗植伤大等技术问题,突破双季稻区、稻麦轮作区和东北寒地稻区水稻发展的瓶颈,本项目开发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该技术充分发挥了水稻钵体苗栽培高产优质的农艺技术优势和机插秧高效精准机械化作业优势,集成创新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精准对位播种、秧期综合管理和高速机械栽插等关键技术。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突出了水稻钵苗的技术特点,创新了育秧盘结构,在低播量条件下所育秧苗上毯下钵,素质高,有效延长了秧苗适宜机插时间,减少了栽插时秧苗的根系损伤,栽插后几乎无缓苗期;2ZBL-400型水稻育秧生产线解决了低播量和精准对位育秧播种的难题;应用秧期综合管理技术培育合格秧苗是实现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的关键,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技术模式;水稻大钵体毯状苗在机插时要求插秧机进行按钵取苗,对现有插秧机的横向和纵向送秧机构进行简单的改进设计就可以满足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的技术要求。该技术已经在全国水稻主产区进行了广泛试验和示范推广,具有缓解茬口紧张、降低生产风险、促进农药减施、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该技术有效缓解了双季稻区、稻麦轮作区和东北寒地稻区机插秧造成的水稻生育期不足难题,为水稻机械化作业开拓了一条新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8.
胡洪烈同志是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小埃金村农民农艺师,有种水稻20多年的丰富经验,他在自家的承包田上潜心研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市、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指导下,自1983年以来曾多次创造水稻高产记录,近几年亩产超过了800kg,1995年突破了850kg大关,创造了全市的水稻高产记录(详见下表)。*用产量表kg/亩总结和分析胡洪烈创水稻高产的主要经验如下:1主要经验1.1培育带笑壮秧,实行抛秧移栽“积好半年粮”,培育带菜壮秧是创高产的基础。几年来,胡洪烈都在自家园田上早育秧。1995年又采用了钵盘营养土,使用床上调制剂,于4月17…  相似文献   

19.
自1992年引进水稻旱育秧技术,经过五年的试验研究,前四年侧重于旱育秧的播种量,移栽叶龄、密植规格、秧床培育、丛括本数、适宜播期、氮肥施用等方面研究。1997年,侧重旱育抛栽、秧床除草、技术体系、再生稻旱育、制种旱育、旱秧避害、秧床控水、优化技术等方面开展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一、早稻旱育秧栽培技术研究试验设在长汀县农科所,供试组合为协优64,进行旱育秧与湿润秧二大技术对比。从育秧到大田管理,两种育秧方式均按各自的栽培特点与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在水管上,旱育秧前期以露为主,排灌结合;湿润秧前期寸水护苗…  相似文献   

20.
早稻地膜旱土育秧是一种新型的育秧技术,它的特点是利用旱地育秧,秧田面积少,1m2秧田可移栽30m2大田,秧田管理方便。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经济效益高,不仅地膜用量只有常规水秧的三分之一(因秧田面积只有常规水秧的三分之一),而且成秧率高,用种省,肥料利用率高,每公顷大田可节约物化成本150元左右;二是出苗整齐,安全可靠,不会因播后天气恶劣而烂秧,可解决农民怕播种烂秧的后顾之忧;三是可适时早播早插以利于早熟高产,早晚两季平衡增产;四是秧苗素质好,短白报多,干物质含量高,抗逆能力强,插后返青分案快,能有效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