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2012年广西海洋研究所海水增养殖基地暂养的拟穴青蟹膏蟹出现“嗜睡”等典型的青蟹呼肠孤病毒病症状.采用套式PCR检测濒死膏蟹感染青蟹呼肠孤病毒阳性率为100%,经Blastn比对扩增序列与青蟹呼肠孤病毒基因(HQ414137.1)相似度达98%,属于青蟹呼肠孤病毒(JX213634).病毒粗提液人工回感后发现,攻毒1h,青蟹血淋巴中即可检测到青蟹呼肠孤病毒;攻毒后第4~6 d,出现死亡高峰,第10 d,累积死亡率达到100%.血清酶指标中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与免疫相关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低于对照组;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切片均呈现显著病理坏死损伤.青蟹呼肠孤病毒是此次拟穴青蟹膏蟹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在拟穴青蟹体内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因肉质鲜美、生长快速而成为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经济蟹类,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病害问题也越发严重。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定量PCR跟踪检测的方法,研究了拟穴青蟹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易感性和WSSV在拟穴青蟹体内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拟穴青蟹是WSSV的自然宿主,自然携带率为8.47%。WSSV可通过口服途径感染拟穴青蟹,并在拟穴青蟹体内快速增殖,注射感染5 d后,病毒量达到感染1d时的1.1×109倍,当病毒累积到一定量后即可致死拟穴青蟹。研究表明,拟穴青蟹是WSSV的天然宿主,在虾蟹混养过程中可以通过摄食WSSV感染虾而带毒或发病,并因此成为WSSV传播媒介,从而对虾蟹混养条件下WSSV的防治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4.
研究了盐度(6、13、20、27和33)对拟穴青蟹仔蟹(Scylla paramamosain)生长发育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拟穴青蟹仔蟹特定生长率(甲宽和体重)、C3蜕壳间期、甲宽增量(C1至C2和C2至C3)及Na+/K+-ATP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仔蟹存活率、C2蜕壳间期及C3至C4甲宽增量无显著影响(P〉0.05).盐度13处理组特定生长率最高、蜕壳间期最短,盐度69.1:理组特定生长率最低,但与盐度20、27和33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盐度33处理组蜕壳间期的延长降低了其生长速度;除C1蜕壳为C2的甲宽增量以盐度20处理组最大外,C2、C3蜕壳后的甲宽增量均为盐度13处理组最大;不同盐度条件下,仔蟹Na+/K+-ATP酶活性在实验开始后12h、48h、168h和264h时分别表现为盐度6〉13〉20〉27〉33、6〉13〉27〉20〉33、6〉13〉20〉27〉33和6〉13〉33〉20〉27的趋势,低盐环境下酶活性的升高可能有助于拟穴青蟹仔蟹对低渗环境的调节。试验结果表明,拟穴青蟹C1~C3的适宜盐度下限为13以上,C3后对低盐环境的适应能力明显增强,可在盐度6以上的低盐度环境中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检测广西沿海及其邻近海区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6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8条10 bp寡核苷酸随机引物扩增99个个体,分析其中的44个位点,31个位点表现出多态性,在种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0.45%。POPGENE分析结果显示,6个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29.55%~54.55%,平均为36.97%;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自高至低排列为钦州湾群体〉党江群体〉珍珠湾群体〉闸口群体〉清化群体〉流沙湾群体;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大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大。AMOVA分析显示,群体内遗传变异占87.03%,群体间遗传变异占12.97%,群体间发生中等程度遗传分化。Mantel检测结果表明,拟穴青蟹6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聚类分析表明,群体间聚类无明显的地域性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6.
于5L试验容器内,以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通过菌浴和口服法感染拟穴青蟹溞状幼体,比较2种弧菌对拟穴青蟹溞状幼体感染的致病力。海水水温25~26℃,盐度30.1,紫外线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菌浴感染拟穴青蟹幼体,24h对Z1至Z5幼体半致死密度分别为4.03×105、7.67×105、8.56×105、1.98×106、8.99×106cfu/mL;溶藻弧菌菌浴拟穴青蟹幼体,24h对Z1至Z5幼体半致死密度为5.76×106、7.64×106、7.92×106、1.02×107、6.02×107 cfu/mL;口服感染试验的幼体死亡率随投喂次数和时间增加而提高。在5×106cfu/mL密度下2种弧菌的混合感染组(密度比1∶1)24h幼体死亡率低于对照副溶血弧菌感染组,高于对照溶藻弧菌组。  相似文献   

7.

青蟹呼肠孤病毒(mud crab reovirus, MCRV)和青蟹双顺反子病毒-1(mud crab dicistrovirus-1, MCDV-1)是从近年发生大规模死亡的养殖拟穴青蟹体内分离的、对青蟹具有致病性的两种病毒。它们常常同时存在, 给青蟹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在疾病的防治中, 快速高效的病毒检测方法对疾病诊断以及及时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MCRVMCDV-1基因保守区设计4对引物, 建立了可同时检测这两种病毒的双重巢式PCR(duplex-nested PCR)检测方法。研究发现该方法对两种病毒的检测限都可以达到10个拷贝, 并与鲍肌肉萎缩病毒(AbSV)、虾类传染性表皮与造血组织坏死症病毒(IHHNV)、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TRBIV)、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鱼类神经坏死病毒(NNV)和贝类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等水生动物常见病毒均无交叉反应, 可以特异性地检测两种病毒。本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简便快捷等特点, 可作为一种快速诊断工具, 检测拟穴青蟹中的MCRVMCDV-1基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前列腺6跨膜上皮抗原4基因(six-transmembrane protein of prostate 4,STEAP4)在拟穴青蟹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表达与纯化GST-STEAP4重组蛋白,(1)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克隆了STEAP4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其序列特征;(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其组织分布及WSSV感染后的表达情况;(3)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STEAP4-like,诱导表达与纯化重组蛋白GST-STEAP4-like。结果表明:(1)拟穴青蟹STEAP4-like基因ORF长1 443 bp,编码480个氨基酸,N端含有NAD结合位点和一个NADP氧化还原酶辅酶结构域,C端含有一个铁还原酶跨膜结构域;(2)氨基酸序列与三疣梭子蟹STEAP4-like相似性最高,与三疣梭子蟹和突眼蟹亲缘关系最接近;(3)STEAP4-like基因在被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4)WSSV刺激后ST...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亲鳝在不同培育模式下的产卵时间、产卵量及幼苗生长速度。结果表明,3月下旬网箱高密度培育的亲鳝未见产卵;3月下旬、7月上旬和7月下旬低密度分养的亲鳝产卵期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上旬;高峰期分别在6月份、8月上旬和8月下旬;产卵率分别为53.5%、54.1%和24.5%;平均每组出苗数分别为45.1尾、69.4尾和60.7尾。到10月上、中旬为止,5—7月产卵孵出的幼苗(8~14cm)的体长明显大于7~9月产卵孵出的幼苗(6-9cm),但幼苗的整齐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水泥育苗池中以3种不同方式进行锯缘青蟹的养殖试验。挑选49-82g/只,附肢齐全、健康的锯缘青蟹,经过75d的养殖试验,在水温27.2~30.2℃、海水比重1.019~1.021;水位控制在50cm以上,养殖密度在9只/m^2左右;结果是采取气提流水及遮光方式的3^#池,成活率在96%、平均增长率在163.3~176.8%。  相似文献   

11.
在日换水量30%基础上比较了粗沙、海细泥沙底质及有无遮蔽物对锯缘青蟹幼蟹生长存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蟹苗潜沙比例与沙粒径大小及蟹苗规格相关。表现为沙粒径越小或蟹苗规格越大,蟹苗完全潜沙的比例越高;C1、C2阶段蟹苗,具较强的攀附习性,以网片为附着物的蟹苗数量约占30%以上,进入C3后,网片上蟹苗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变态速度方面,海沙底较其余各组要提前1天,而其余各组无明显差异;最终成活率方面,网片(77%)〉海泥沙(70%)〉粗沙(65%)〉空白(60%);规格方面,同一期的幼蟹壳宽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盐碱水池塘养殖条件下投喂不同饵料对池塘水质及拟穴青蟹生长、营养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置青柳蛤、沙光鱼、鹰爪虾3种生物饵料组和1种人工配合饲料组,各组设置3个重复,实验周期4个月,分析各组池塘水质变化,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法比较各组蟹的生长、营养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组水温、盐度与pH差异较小,而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差异较大,其中,沙光鱼组溶解氧从11.5 mg/L降至9.2 mg/L,而氨氮、亚硝酸盐氮从养殖初期0.44 mg/L、0.022 mg/L上升到养殖末期的0.89 mg/L、0.05 mg/L;青柳蛤组蟹体重(334 g)、增重率(332.7 %)和特定生长率(0.076 %/d)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人工配合饲料组存活率最高,达到66.67 %,沙光鱼组肥满度(0.221 g/cm3)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青柳蛤组蟹肌肉必需氨基酸中的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及肝胰腺呈味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在各组中最高,人工配合饲料组肝胰腺必需氨基酸中的苏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含量在各组中最高,鹰爪虾组肌肉呈味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在各组中最高,青柳蛤组肌肉与肝胰腺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含量均为最高;青柳蛤组总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沙光鱼组总胆固醇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人工配合饲料组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葡萄糖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相关性分析显示青柳蛤等生物饵料常规营养与拟穴青蟹各生长指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青柳蛤组拟穴青蟹生长、营养及血清蛋白质指标上具有显著优势,可以作为盐碱水池塘养殖拟穴青蟹的适口饵料。本研究将为拟穴青蟹北方盐碱水池塘养殖和推广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锯缘青蟹血细胞的形态及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血细胞染色的抗凝剂、染色方法进行筛选。蟹样品体质量约250g。采用亚甲基蓝、瑞氏法染色后,在Olympus油镜下观察、记数、测量,再结合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结果对锯缘青蟹血细胞进行分类。根据血细胞质中颗粒的有无、大小、折光性、染色特性及细胞的大小、核质比等,将锯缘青蟹血细胞分为4种:(1)无颗粒细胞,细胞质中无颗粒;(2)小颗粒细胞,细胞质中有深蓝色小颗粒;(3)中间型细胞,细胞质中既有深蓝色小颗粒,又有折光性红色大颗粒;(4)大颗粒细胞,细胞质中充满了具有折光性的红色大颗粒。4种血细胞的大小顺序从小到大依次为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中间型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核质比则相反,分别为54.01%、37.13%、25.37%、17.49%;其数量百分比分别占20.92%、40.30%、19.39%、19.39%。根据伪足的多少。对4种血细胞在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4.
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已成为生态学中营养来源研究的重要手段,但前提需获得动物对不同饵料中稳定同位素的富集效应数据。该实验以从红树林和邻近滩涂收集的犬牙珠鰕虎鱼(Acentrogobius caninus)、李氏?(Callionymus richardsoni)、须赤虾(Metapenaeopsis barbata)、杂色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以及养殖的双齿围沙蚕(P. aibuhitensis)为饵料,投喂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幼蟹66 d。结果显示,杂色蛤、双齿围沙蚕和须赤虾对青蟹的养殖效果较好。不同饵料的氮稳定同位素(δ~(15)N)和碳稳定同位素(δ~(13)C)含量均显著高于初始青蟹,青蟹摄食不同饵料后体内δ~(15)N和δ~(13)C含量显著提高,判别值△~(13)C分别为0.7、-0.19、0.22、2.58、-0.12、2.75,△~(15)N介于-2.98~0.21,大多数与普遍采用的作为判断直接捕食者与食物的差值标准判别值△~(13)C (0‰~1‰)和△~(15)N (3‰~4‰)有一定差距,这种差别可能是因为滩涂生物与其他生物对同位素的富集效应差别较大,也可能由于实验后期水温较低,青蟹生长慢、体质量增长率低,使体内碳(C)和氮(N)未能充分更新引起。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我国东南沿海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的种群遗传结构,对10个地理种群130只拟穴青蟹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片段序列进行分析。522bp的DNA片段共发现17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1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2为10个地方种群的共享单倍型,占个体总数的56.15%,而大部分单倍型为稀有单倍型,只在少数种群的个别个体中出现。10个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水平为h=0.6738,核苷酸多样性水平为π=0.1987%,基本呈由南到北递减的趋势。10个种群的总体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ST=0.05左右),但是极为显著(P<0.005)。基于单倍型频率和序列遗传距离法分析的共同结果,广西北海种群与大多数种群的遗传分化显著,而海南三亚种群分别与海南红树林和广东台山种群遗传分化显著。Mantel检验显示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分子进化中性检验结果表明自然选择在分子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并暗示该物种在最近经历了一个快速的种群爆发及扩张事件。  相似文献   

16.
鲤病毒病原的感染性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查明养殖鲤(Cyprinus carpio)突然大批发病死亡的原因,对鲤病样品进行了细胞攻毒、空斑测定、电镜观察,以及鱼体感染等实验。先以患病鲤的组织匀浆液,经过滤后,分别接种到草鱼鳍条细胞(GCF)、鲤上皮瘤细胞(EPC)等14种培养细胞中。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在1-2d内,该病鱼组织匀浆液可使其中9种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收集出现病变的细胞液(即病毒悬液),进一步进行病毒滴度检测、空斑测定和鱼体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在GCF细胞上的病毒滴度为10^7.3TCID50/mL;在FHM,TSB和GCO等细胞中可产生直径1~4mm的圆形空斑,空斑的大小与宿主细胞的种类和接种的病毒浓度有关。通过对感染细胞制备的超薄切片和病毒负染样品进行电镜观察,显示这是一类呈典型子弹头样的弹状病毒颗粒。感染了病毒悬液的鲫和鲤先后在第2天和第3天开始出现病症,间隔1~2d后发病的鱼开始死亡,至第14天,两种感染鱼的死亡率均达到83.3%。收集人工感染后濒死的鲫和鲤,分别制备组织匀浆液,回接感染鱼类培养细胞,24h内能使其出现与原发病鲤组织匀浆液所引起的类似的细胞病变。因此证实患病鲤是由病毒病原感染所致。[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17—623]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水温为(27±1)℃、盐度为10条件下,单剂量(100 mg/kg)口灌给药复方磺胺嘧啶(磺胺嘧啶SD:甲氧苄啶TMP=5:1)后,SD和TMP在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体内的药动学以及在肌肉、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分布和消除规律.结果显示,拟穴青蟹口灌复方磺胺嘧啶后,血淋巴中SD和TMP药物浓度-时间关系曲线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SD和TMP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49.56 mg/L和2.79 m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417.6 mg/L.h和82.7 mg/L·h;肝胰腺是SD和TMP峰浓度最高的组织,其Cmax分别为59.36 mg/kg和74.82 mg/kg.由此可见,大量TMP蓄积在肝胰腺中,进入血液循环的TMP很少.在鳃组织中,SD和TMP的Cmax分别为51.89 mg/kg和42.58 mg/kg,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3.28 h和25.29 h;鳃组织中药物浓度比较高,且消除速度较快,推测其在药物代谢中承担着消除功能.在肌肉中,SD和TMP的Cmax分别为44.95 mg/kg和10.09 mg/kg,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5.09 h和35.08 h.以0.1 mg/kg和0.05 mg/kg分别为SD和TMP的最高残留限量(MRL),95%置信区间,推算SD和TMP在拟穴青蟹肌肉中的理论休药期分别为290.6 h和302.8 h,在肝胰腺中分别为340.4 h和377.0 h.  相似文献   

18.
正一、鳃出血病概况1.流行情况该病流行时间长,从4-10月均有暴发,5-6月和8-9月为发病高峰期。流行温度在15~33℃,以20~28℃最为严重。宿主范围主要为金鱼、异育银鲫等,而对建鲤、罗非鱼、草鱼、鲢、乌鳢等无致病性。实验室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异育银鲫从水花、夏花、秋片、大规格鱼种以及成鱼均对该病原敏感,死亡率高达90%以上。病毒以水平方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08,(1):25-25
本品精选多种中药、细胞壁提取物、氨基酸、维生素及α-生化免疫因子经科学调配而成.能有效控制喘气病、清除与控制体内圆环病毒、清除“泪斑、眼睑水肿及红眼病”(业界普遍认为是感染“蓝耳病”病毒的表现)、消除亚临床猪瘟症状;清灭母猪子宫宫内膜炎,减少母猪繁殖障碍;极显著改善猪群便秘(多为轻度病原感染所致)。母猪全程使用.下胎产健仔数增加1.5~2.0头:断奶仔猪体重增加0.5~1.0kg;断奶母猪发情间隙缩短3~5d;公猪全程使用,精力旺盛,精液质量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喂、保育舍出栏体重增加1~2kg:生长猪全程使用可提前10~15d达到上市体重.饲料转换率改善15~2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于1996-1998年采用DNA斑点杂交法,完成了共计836份养殖对虾,213份对虾饵料和环境生物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对虾在每年的4-10月都可检测出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6月出现最高峰,阳性检出率达到42.6%;其次,为7月和5月,分别达31.6%和24.5%。在对虾不同生长阶段(包括亲虾、各期幼体、仔虾、幼虾及成虾)均可检出WSSV,其中以仔虾的带毒率最高,达36.4%,其次为糠虾幼体,达34.6%。体长范围1.1-2.0cm的仔虾阳性率最高,其次体长为5.1-6.0cm的幼虾样品。检测的中国对虾样品(625份)带毒率为16.8%,日本对虾样品(211份)带毒率为45.0%。对虾主要饵料及环境生物类群包括鱼类、虾类、蟹类、桡足类、端足类、沙蚕、卤虫均可检出WSSV,其中小型虾类、端足类、桡足类、蟹类样品的WSSV检出率均高于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