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家蚕茧解舒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丝胶的胶着性与胶凝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丝胶分子相互藉氢键的结合而发生凝集,形成束状的网络结构,分子结构由无规卷曲转化为β构象,失去流动性而发生胶凝作用,随着胶凝作用的进行胶着力增强并固化。高温多湿环境中蚕儿吐丝时由于水分发散难,长时间处于多湿环境中,丝胶分子由无现卷曲转化为β构象,丝胶发生胶凝作用,干燥固化而被覆于茧丝表面。丝胶的强度、胶着力相对增加,茧丝剥离抵抗强,蚕茧解舒就变劣。因此,相对优良的营茧环境是控制丝胶分子不发生构象转化、胶凝作用,生产优质蚕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丝胶凝胶物理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丝胶在凝胶化时,强力增加,而表面张力减小。丝胶凝胶,在30~40℃热水处理时,溶解量很小;50一70℃热水处理时,溶解量增多,溶解速度呈恒定状态;80℃以上,呈快速溶解。根据丝胶凝胶的DTA分析,其吸热分解峰向高温侧移动,这表明丝胶分子的有序性、结晶度提高了。丝胶凝胶在热水处理时,转化为液胶,同时丝胶分子也由β构象转化为无视卷曲结构。并且,丝胶液胶又可重新凝胶化。  相似文献   

3.
吴匡环 《蚕桑通报》1992,23(4):30-31
鲜茧茧层含水率是湿基含水率,即鲜茧茧层中的水分质量与鲜茧茧层总质量的百分比。鲜茧茧层含水率的高低,取决于蔟中环境条件,大气相对湿度、温度,鲜茧采摘时间、运送、包装方式等多种因素,其中尤以族中环境条件为关键因素。蔟中高温多湿或低温多湿,都会使丝胶分子结构由无规卷曲向β化转  相似文献   

4.
蚕丝品质的好坏,主要因素是在原料茧的质量。解舒率的高低,除了蚕品种本身特性外,主要取决于蚕儿吐丝结茧时的环境条件,而环境条件又影响着茧丝丝胶的膨润和溶解性。上蔟时的湿度、温度和气流是直接影响解舒的三要素,尤其是在多湿的环境中营茧,不但茧色差、次茧率高,而且蚕茧的解舒率也较差。2008年笔者在广西不同的季节进行了6批次的改善营茧环境因素的试验,研究营茧环境因素与茧丝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加强上蔟室的通风排湿等改善营茧环境因素的措施,可以提高蚕茧的茧丝质量。  相似文献   

5.
簇中的保護     
1.簇中不良环境影响解舒的原因簇中的不良环境是高温多湿。高温多湿使茧的解舒显著恶化的原因如次,但还难说确定。 (1)吐丝中之环境多湿时吐丝丝膠难乾燥。又高温促进吐丝速度的关系,吐出的丝缕尚未乾时,吐丝很快的被逐次重叠,以後因同时乾燥的结果丝胶胶着强。再者不论高温,不论多湿有使吐丝丝胶难於溶解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改革中执行烘茧标准影响质量的问题谈几点浅见。 (一)鲜蚕茧加工干燥中烘力出烘的作用为了保证鲜茧的合理干燥,有利缫制高品位的生丝,烘茧中茧层丝胶不受到过度高温而扩大茧层干燥斑损伤,造成降低缫丝质量。因此,我市从解决烘茧(灶型)着手,烘茧上采用鲜茧干壳量结价指数,参照不同  相似文献   

7.
煑茧机上槽的热工变化问题和蚕茧的解舒问题是有着一定的牵连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因为蚕茧通过煑茧工艺过程的目的,是使茧层的丝胶组织从硬粒状变成软块状,减弱丝胶的胶着力,从而促使茧丝纤维易于离解。但是要完成这一过程,就必須依靠一系列热工变化来进行,使蚕茧吸收适当的湿气与热量。蚕茧之所以能吸收多量的湿热,是由它的多孔性的特性而决定的(因为茧层的纤维与纤维之间,微丝与微丝之间,甚至其分子与分子之间,都存在着很多大小不同的间隙)。蚕茧吸收湿热以后,水分子就靠其界面张力,渗入丝胶组织的内部,与亲水基(如:NH_2、COOH、—CO—NH—等)起作用,促使丝胶微粒子膨软;而水分子所含的热量,又会增加水分子的活性,加强水分子对丝胶的膨软作用。我们认为由于上槽本身含有一定的湿热度,无疑的,它是整个煑茧的热工变化(其中有结合部分的化学作用,如水质等)过程中的一部分,亦是煑茧机必不可少的组成机构之一。可是过  相似文献   

8.
提高蚕茧出丝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532×75新”蚕茧经荧光显色分类,发现紫红荧光色茧的茧层丝胶溶失率比紫蓝荧光色茧高,并且前者丝胶在100℃水中煮茧10分钟前丝胶溶失较快,后者在煮茧10分钟后丝胶溶失较快,适当改进煮茧工艺,紫红荧光色茧的出丝率随解舒率的提高而提高,紫蓝荧光色茧的出丝率随解舒率的提高而下降,建议紫蓝荧光色茧在煮茧工艺中的煮熟调整时间不能增加太长。  相似文献   

9.
家蚕品种资源茧层丝胶溶失率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昌麒  姚勤 《蚕业科学》1998,24(2):81-85
250个品种的茧层在沸水中30min的丝胶溶失率平均为20.2%,最高为27.2/,最低为13.1%,以一化种较低,二化及多化种较高。茧层丝胶溶失率与茧层含胶率成正相关,与发育经过、茧层率有正相关倾向,与解舒率、健康性有负相关倾向。雌雄茧间、不同荧光色茧间的茧层丝胶溶失率均无明显的差异。其中220个品种的茧层丝胶溶解率平均78.7%,最高977%,最低50.3%。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将茧层丝胶含量作为柞蚕新品种选育性状的必要性,用称量法和紫外光谱法测定多丝4号、多丝3号、柞杂9号、青6号4个柞蚕品种的蚕茧茧层丝胶含量及分布,并通过缫丝试验分析茧层丝胶含量对缫丝成绩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柞蚕品种蚕茧的丝胶含量以及不同茧层的丝胶含量有较大差异:多丝4号的茧层丝胶含量较低(11.9%),青6号的茧层丝胶含量较高(14.2%);各茧层丝胶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内层、外层和中层,外茧层和内茧层的丝胶含量在品种间有差异。缫丝试验结果表明柞蚕茧茧层的丝胶含量对缫丝成绩有明显的影响:中茧层和内茧层的练减率在品种间有显著差异;茧层丝胶含量高,解舒性状优,生丝回收率高。从蚕茧的缫丝性能考虑,柞蚕新品种选育应将茧层丝胶含量作为目标性状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不同饲育方式的微生态环境及其对养蚕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5龄家蚕不同饲育方式的蚕座微生态环境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发现 5龄地面条桑育蚕座中的温度、湿度 ,不良气体 (CO2 、N2 O)的含量 ,微生物的消长情况 ,以及蚕座结构对蚕儿行为的影响等因素形成的微生态环境 ,均优于片叶育蚕座 ,且在高温季节愈加明显。据此揭示了条桑育比片叶育的桑叶利用率高 ,养蚕成绩好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2.
黄龙全 《蚕业科学》1989,15(4):225-227
饲养39个蚕品种,对其茧层含胶率与茧丝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作了试验,并对302个蚕品种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系二化性品种的茧层含胶率与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长、茧丝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其他类型品种无显著相关;茧层含胶率与解舒率、茧丝纤度间呈一致性的负相关,比较平均含胶率:中一化四眠〈日一化四眠〈中一化三眠〈中二化四眠〈日二化四眠〈多化四眠〈欧一代四眠。  相似文献   

13.
蚕种催青智能测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蚕种催青过程中,催青室内的温度、湿度等参数需进行严格控制.温、湿度控制的精度决定了催青质量的好坏,进而直接影响着蚕农的收入和出口创汇.蚕种催青智能测控系统能同时对多个蚕种催青室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计算处理,并按催青工艺参数要求对各室温、湿度进行自动控制,满足蚕种催青的技术要点,其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催青技术.本文论述系统的组成,实现系统功能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等.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针对今年秋季异常的高温干燥天气,以"两广二号"为试验对象,分别在标准饲育温湿度条件与自然温湿度条件下进行饲育,通过调查两种温湿度条件下各品种的饲育成绩与产卵情况,初步探明秋季异常高温干燥天气对其饲育成绩及产卵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标准饲育温湿度条件相比,在高温干燥条件下饲育对各品种的龄期经过、强健性、茧质以及产卵情况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并且因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优良蚕品种在不同上蔟环境中结成的蚕茧缩皱,发现市温多湿环境中上蔟的蚕茧缩皱粗、乱、深,茧层丝溶推率较低,解舒率。适温环境中上蔟的蚕茧缩皱细、齐、浅,丝脱溶推率市,解舒优。缩皱粗细与解舒率、解舒丝长吁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认为 :蚕茧干燥中室内相对湿度峰值不出现在临排气前的 82℃时段 ,而是位于鲜茧进灶 10min左右的 70℃附近 ;在现行干燥设备及控湿条件下 ,等速干燥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基本符合干燥工艺要求 ,但减速干燥阶段则相差较大 ,应进行人工补湿。对茧层含水率的测定分析认为 ,预热段加温速度会对茧层含水率产生影响 ,快速加温有利于缩短杀蛹时间 ,维持较适当的茧层含水率。但生产上以中速偏快加温方式 (加温速度 1 0~ 1.2℃ /min)为宜。茧层含水率高低与灶内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二者相关系数达 0 8312 ,且相对湿度 2 0 %及以上时与 10 %及以下时的茧层含水率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6个家蚕原种、2个杂交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重点探讨了4个原种1~2龄颗粒饲料育对其生长发育、产卵性能和叶卵转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蚕品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存在极大差异,从24 h疏毛率来看,杂交种高于原种,日系品种高于中系品种。原蚕稚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的1~3龄发育经过比全龄桑叶育对照显著延长,但5龄期发育加快,差距缩小。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对原蚕虫蛹生命率无明显影响,全茧量高于全龄桑叶育,但茧层率低于对照组。造卵数1~2龄颗粒饲料育略少于全龄桑叶育,但残留卵率显著降低,平均产卵量与全龄桑叶育基本相同,良卵率也无明显差异。小蚕颗粒饲料育的5龄食下量均低于全龄桑叶育,4个品种平均减少11.0%,叶卵转化率比全龄桑叶育平均提高15.6%。  相似文献   

18.
方格蔟上蔟环境与洁净等茧丝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良均 《蚕业科学》2000,26(3):155-158
湿度会影响出丝率和生丝强力、伸度 ,多湿时出丝率低、生丝强力低 ,适湿时出丝率高、生丝伸度好 ;过高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生丝洁净成绩 ,而高温对生丝洁净的影响更大一些。在合理的上蔟环境中使用方格蔟才能获得出丝率高、洁净成绩优、生丝强伸度好的优质蚕茧  相似文献   

19.
夏秋用蚕品种丰一×54A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杂交育种结合系统选择的方法。经累代高温多湿环境下培育,育成了抗逆性较强,孵化、眠起、老熟齐一,茧丝质优良的中系蚕品种“丰一”和一粒茧丝长长、综合性状较优的日系蚕品种“54A”,并都具有较强的抗氟性能。其一代杂交种通过实验室以及江苏省共同鉴定结果表明:比对照种苏3·秋3×苏4万蚕产茧量提高5%,万蚕茧层量提高13%,解舒丝长增长100—200米,净度95分,强力3.8—3.9克/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