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研究以筇竹与黄皮树人工混交林中筇竹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生物量及含水率,建立人工筇竹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模型,以期为人工筇竹林的经营管理及其碳汇项目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筇竹分株年龄的增加,各构件含水率和生物量均逐渐减少,筇竹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7.62%、53.40%、50.01%、42.66%,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3.99、123.31、109.76、85.39 g/m2;各年龄分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均呈现出秆>枝>叶的变化规律。不同年龄分株的胸径与秆、枝、叶生物量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均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的各年龄筇竹分株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3以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也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可用于类似立地条件下的筇竹分株生物量估测。  相似文献   

2.
施用氮、磷肥对旱冬瓜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Hoagland液为母液,调节母液中氮磷的浓度作全磷缺氮、全磷低氮、全氮缺磷、全氮低磷4种营养液处理对旱冬瓜盆苗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并以清水处理作对照,结果表明:在旱冬瓜的盆苗培育期,缺磷、仅施用氮肥时,会抑制其苗木的生长,旱冬瓜苗木的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细根生物量、地下部分总生物量分别比清水处理下降了66 %、69 %、68.5 %、65 %、59.7 %,在其培育期施用低磷全氮肥能促进旱冬瓜苗木根系的生长,但不能增加其苗木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施用全磷肥能明显促进旱冬瓜苗木的地径及苗高生长,增加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它们依次比清水处理增加了46.3 %、7.2 %、73.3 %、51.6 %.试验结果还表明,旱冬瓜苗木的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比例<1时,反映此期间需对其苗木加强光照.在旱冬瓜的育苗期其苗木仅需供给全磷营养液和充分的光照即可,不需要补充氮肥.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云南松苗木各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及构建生物量模型,以3年生的云南松为材料,通过对其生物量的测定,分析了云南松苗木构件水平上生物量的分配情况,并基于生长量与生物量的关系构建了云南松苗木各构件生物量的预估模型。结果表明,3年生云南松苗木将较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叶(40.631%)和茎(41.389%)上,而分配给根的生物量较少,其生长主要侧重于地上部分生长;各构件生物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1);经相关分析发现,各构件生物量与地径、苗高均呈极显著的正向相关;并以D~2H为变量结合异速生长理论,拟合了云南松苗木根、茎、叶及全株生物量的预估模型:y_根=0.139(D~2H)~(0.755)、y_叶=0.209(D~2H)~(0.873)、y_茎=0.239(D~2H)~(0.849)和y_(全株)=0.631(D~2H)~(0.831)。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番荔枝苗木生长动态、苗木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模式研究,建立了苗木的生长模型、连日生长量模型,并据此模型将番荔枝苗木生长进程划分为:生长初期、速生期、缓增期和停滞期。其中,苗高和地径在速生期间的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67.38%和70.33%。苗木生物量积累与苗高、地径的函数模型关系表明:全株干质量、地上干质量、全株含水量和地上部分含水量与苗高和地径显著相关。番荔枝苗木生长210 d 全株可积累干质量7.39 g,其中地上部分为4.86 g,地下部分为2.53 g,全株含水量是全株干质量的1.68倍。建议根据苗木不同阶段的生长特性提出相应的育苗技术措施。本研究为高效培育番荔枝优质苗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容器规格对印度黄檀小苗生长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种规格容器对印度黄檀苗木的苗高、地径、根幅、主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全株鲜重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苗木平均苗高为为28.40~57.00cm,地径为0.31~0.54cm,主根长为21.33~55.60cm,根幅为8.23~13.17cm,地上生物量为6.10~16.18g,地下生物量为4.72~10.08g,单株总生物量为10.82~26.05g,不同处理之间在各指标的差异不尽相同,总体表现为处理1最优、处理4最差(p0.05),印度黄檀育苗可优先选用13cm×18cm容器,尽量不用8cm×11cm容器。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照处理对臭辣树容器苗生长和苗木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透光率的遮荫网进行遮荫处理,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臭辣树(Evodia fargesii Dode)容器苗生长和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初至8月中旬为苗高生长速生期,7月初至9月底为地径生长速生期;60%光照下苗高最高、主根长最大,分别与除40%、5%之外的处理差异显著;100%光照下地径最大、3种生物量最大、质量指数最大、高径比最小、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比值最小,皆与其他处理皆显著差异。综合以上形态指标,100%光照培养下的当年生臭辣树容器苗苗木质量最好,1年生苗高可达34.5cm,地径为5.45 mm,主根长15.89cm,总生物量4.89g,茎生物量1.73g,根生物量1.84g,高径比和根茎比值最小,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及质量指数更合理。因此,建议选择100%光照环境进行培育臭辣树容器苗。  相似文献   

7.
南方红豆杉容器苗含水率及生物量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3年生南方红豆杉容器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年龄各构件的含水率及生物量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容器苗各构件生物量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增加,3年生南方红豆杉容器苗各构件生物量远大于1、2年生苗,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大小表现为叶根干枝;苗高与地径,苗高、地径与干、枝、叶、根生物量以及地上、地下和全株生物量都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除了枝含水率先减少后增加外,其余南方红豆杉构件的含水率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地上、地下部分含水率与地上、地下部分、全株生物量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毛竹人工林生物量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会同县经营10年的毛竹人工林林分生物量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竹林不同龄级、径级、枝下高级和不同密度的生物量分配,81.2%生物量分配于1~7年生幼龄、壮龄、中龄竹;83.4%生物量分配于胸径11~15 cm之内;90.7%的生物量分配于枝下高7~11 m之内;86.2%生物量分配于立竹4 500~9 000株/hm2的林分之内,其中立竹4 500~6 750株/hm2的中密度林分,群体和个体生物量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试验竹林垂直总生物量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对照竹林分别增多1.81倍和1.97倍、1.56倍,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之比为1.774∶1,经济系数为0.501,生物量从大到小的排序,地上部分为秆﹥枝﹥叶﹥凋落物﹥竹箨﹥退笋,地下部分为鞕根﹥竹鞕﹥竹蔸﹥竹根﹥死鞕。  相似文献   

9.
以1年生石山木莲实生容器苗为实验材料,研究5种高度级下苗木形态特征与生物量分配关系。结果表明,(1)幼苗根重比、根冠比随苗木高度增加逐渐减小,地径、高/径比、地上鲜质量和干质量、单株干质量、地上和地下含水率、整株含水率、主根径和根长、根幅面积及苗木质量指数随苗木高度增加整体上呈递增趋势,一级侧根数变化不明显;(2)建立DHSBI_(地上)、SBI_(地下)和SBI的最优预估三次方程,依次为SBI地上(R2=0.680)SBI地下(R2=0.674)SBI(R2=0.546);(3)石山木莲苗木质量指数除与苗高外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单株生物量除根冠比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1);(4)苗高和地径可作为生产实践中石山木莲苗木质量快速评价和分级的最优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白桦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该研究以1a生白桦幼苗为材料,采用生物遮阴方式设置CK(全光照)、L1(25%遮阴程度)、L2(50%遮阴程度)、L3(75%遮阴程度)4种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白桦幼苗的移栽成活率、生长情况和树冠结构。结果表明:(1)移栽当年苗木成活率为:遮阴50%>75%>25%>全光照,移栽后1a苗木保存率为:遮阴25%>50%>全光照>75%。(2)苗高和地径生长为:全光照>遮阴25%>50%>75%,说明光照对白桦的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3)遮阴对白桦幼苗的树冠结构有显著影响。其中,在全光照下,树冠冠幅、一级侧枝长度和一级侧枝直径最大,一级侧枝分枝角度随光照的减弱呈现先增长后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2 a生金蒲桃(Xanthostemon chrysanthus)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全光照,50%遮阴,70%遮阴,90%遮阴4种遮阴处理对金蒲桃生长特性、生物量分配、光合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光全处理对比,遮光极显著(P<0.01)地抑制了金蒲桃幼苗生物量的积累,遮光处理组叶片数量减少,叶生物量比下降,茎生物量比增加;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和最大光合速率降低,光能利用效率低于全光照叶,强光下遮阴叶的净光合速率保持稳定.上述结果说明:遮阴处理后,金蒲桃在生长特性、生物量分配和光合参数上表现出对遮阴弱光的适应,表明金蒲桃是一种能广泛应用于各种光照条件的优良景观树种.  相似文献   

12.
以盆栽画眉草为试材,研究了分株大小(初生分蘖数的多少)和不同遮阴度对草本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初生分蘖数为5~6个/盆的株高、茎数和花序数最大,其次为初生分蘖数为10~12个/盆和18~22个/盆;30%、50%的遮阴有利于画眉草的生长,此遮阴条件下株高、茎数、花序数、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等都显著高于自然光照条件下,当遮阴度大于50%时则不利于其生长,生长指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飞播造林作为沙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重要手段,在沙漠化治理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以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样地植被恢复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盖度、植被密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植被恢复前5 a,植被盖度年增长为5.87%,物种密度年平均增长量为8.20株/m2,植被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达到295.33 g/m2、579.00 g/m2。经过17 a的植被恢复,植被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达到963.83 g/m2、1 741.67 g/m2;0~10cm土壤的砂粒含量由94.90%下降到57.95%,粗粉粒和物理性黏粒含量分别由3.33%和1.77%增加到29.22%和12.83%,土壤容重由1.48 g/cm3下降到1.33 g/cm3;0~1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了700.54%、254.55%、248.33%、234.84%和203.30%,土壤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表层土壤更为明显。植被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粗粉粒、物理性黏粒呈线性正相关(p<0.05),和土壤容重、砂粒呈线性负相关(p<0.05),表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和土壤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遮荫、微波辐射和IBA浸种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遮荫(全光照、遮荫75%)裂区下的L9(34)正交设计对云南松种子进行微波辐射(A1、A2、A3分别为0、5、10 s)、IBA浸种(B1、B2、B3分别为0、0.10、0.20 g·L-1)试验,探究其对云南松苗木地径和苗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因受微波辐射与IBA极显著交互作用的影响,在全光照条件下,苗木地径的实际优水平组合为A2B1(微波辐射5 s+清水浸种)、A3B2(微波辐射10 s+IBA0.10 g·L-1浸种),与理论优水平组合A1B1(对照)不符;遮荫75%条件下,理论优水平组合与实际优水平组合一致,均为A1B3(无辐射+IBA 0.20 g·L-1浸种)。2种小环境苗高的优水平组合均为A1B2(无辐射+IBA0.10 g·L-1浸种),与实际结果相一致。微波辐射抑制云南松苗木生长;与之相反,IBA浸种促进苗高生长,IBA 0.10 g·L-1浸种效果最好。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全光照苗木的平均地径极显著大于遮荫苗木的平均地径,而平均苗高极显著低于遮荫苗木的平均苗高。  相似文献   

15.
美国山核桃1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漾濞研究站的苗圃地内对美国山核桃1年生播种苗进行了全年的生长和生物量测定,并对其苗木的形态特征作了研究.据此,将美国山核桃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划分为出苗期、幼嫩期、速生期和苗木硬化期4个时期.美国山核桃1年生播种苗在其生长期中苗高生长的速生期全年仅1次,而地径速生期则出现3次;其苗木地上部分粗壮、地下部分具深根性,地下部分生物量占全株的73.52 %,全株含水量是其干生物量的1.36倍.  相似文献   

16.
以引进的俄罗斯欧洲垂枝桦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冷藏、沙藏和雪藏3种种子处理对欧洲垂枝桦场圃发芽率及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子处理的场圃发芽率、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种子雪藏处理的场圃发芽率、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等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其场圃发芽率、生长量和生物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光环境下刺五加苗木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遮阴后刺五加食用部分生物量都有明显的降低,茎叶、茎和叶生物量降幅分别在14.0%~67.9%、22.8%~71.0%和1.3%~63.5%。萌条数同茎叶鲜重、茎鲜重、叶鲜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遮阴后萌条数量明显减少。叶绿素相对含量均低于全光。因此,刺五加适合在全光环境下培育,通过遮阴可以提高刺五加叶产量比例。  相似文献   

18.
用4种不同遮光措施对云南松苗木进行处理,研究光照强度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以70%的光照强度处理(T1)苗木生长量和生物量最大,其1 a生苗最高可达11.23 cm,地径可达6.28 mm,总生物量为3.56 g,根干质量为0.99 g,茎干质量为0.79 g;100%的全光照处理(T0)育苗效果次之,而30%的光照强度处理(T3)育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适宜于钩藤幼苗生长的遮阴条件,从而为钩藤人工种植技术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以苗龄为1 a的钩藤为材料,分别设置了轻度遮阴(透光率55%~75%)、中度遮阴(透光率25%~35%)、重度遮阴(透光率5%~15%)等处理,以全光照作为对照(CK),就不同遮阴处理对钩藤幼苗生长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于定植90 d后测定其形态指标(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数量、分枝数、比叶重)和生理生化指标(叶片光合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含水量、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轻度遮阴处理的钩藤幼苗其株高、茎粗和分枝数均极显著高于全光照、中度遮阴和重度遮阴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大小均表现为全光照轻度遮阴中度遮阴重度遮阴;叶片含水量、叶绿素总含量均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气孔导度表现为轻度遮阴全光照中度遮阴重度遮阴;丙二醛含量表现为轻度遮阴中度遮阴全光照重度遮阴。综合分析钩藤幼苗各项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后认为,透光率为55%~75%的遮阴处理更适于钩藤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为了防治银杏幼苗在夏季被高温灼伤和易得叶枯病,运用种植玉米的方式来对银杏幼苗进行遮阴,以帮助一年生银杏幼苗渡过夏季高温对苗木的伤害。对银杏一年生实生苗采用生物遮阴处理三个月后,对幼苗的一些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就苗高地径而言:遮阴30% 50% 70%全光照;(2)就主根长而言,遮阴处理的主根长均比全光照的要长,且分别是全光照的47.42%、10.12%、21.31%;(3)在生物量积累方面,不同遮阴处理对茎生物量的影响差异明显,茎生物量随遮阴程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就生物量分配上,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叶生物量比和根生物量比呈上升趋势,而茎生物量比呈下降趋势,导致根冠比呈上升趋势;(5)适当地遮阴对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所提高,表现为:遮阴30% 50% 70%全光照;(6)遮阴对银杏光合生理变化的影响表现为:气孔导度(G_s)和净光合速率(P_n)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