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金乌贼与脊尾白虾、斑节对虾和文蛤土池混养技术及金乌贼的土池收集和室内暂养技术。[方法]改造3.67 hm~2的长方形土池,依次投放脊尾白虾抱卵亲虾、文蛤苗、斑节对虾苗和金乌贼幼乌,金乌贼苗种投放前主要投喂对虾配合饲料,投放后除投喂配合饲料外,补充20%~30%的兰蛤。选用捕获对虾的地笼和飞机段收获斑节对虾及部分脊尾白虾上市销售,然后用普通地笼捕获乌贼,将地笼中的乌贼充氧带水运输到缓冲池适应,然后带水转到暂养池养殖、出售。[结果]金乌贼成活率约75%,产量724.5 kg/hm~2;斑节对虾成活率约58%,产量828.0 kg/hm~2;文蛤产量3 900 kg/hm~2,脊尾白虾产量82.1 kg/hm~2。[结论]通过金乌贼与脊尾白虾、斑节对虾和文蛤等多品种的合理搭配,实现土池生态混养,南虾北养,逐步形成立体养殖特色。该研究较好地解决了金乌贼在收获过程中被对虾额剑刺伤,降低了金乌贼墨汁对自身的麻醉作用,解决了刚进入暂养池的金乌贼的饵料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鸢乌贼是丰富且极具开发潜力的软体动物资源,探究鸢乌贼作为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蛋白源的可行性。【方法】设计7种鸢乌贼质量分数(33.1%、43.1%、53.1%、63.1%、73.1%、83.1%、100%)的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以杂鱼为对照,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37(±0.03)g的方斑东风螺,养殖试验期90 d,以日均增重、日增长率、饲料系数、成活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为指标,对养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以63.1%鸢乌贼处理的方斑东风螺日均增重0.034g、日增长率9.31%,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的0.029 g和7.96%;该处理的饲料系数为1.33,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的2.27;该处理的单位面积产量为3 168.6 g/m2,高于对照处理(2 856.8 g/m2),但差异不显著;其他试验处理的日均增重和日增长率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处理。添加鸢乌贼处理的方斑东风螺成活率均低于对照处理,其中添加63.1%以上鸢乌贼的处理与对照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的使用无需清除残饵残渣,可减少养殖工作量;且可降低对杂鱼的依赖,...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掌握江苏近海金乌贼(Sepia esculenta)种群生活史特征,根据在江苏沿海港口所采集的样本,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法对金乌贼的摄食生态及营养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乌贼雌、雄群体间 13C和 15N值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金乌贼的 值与胴长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值与胴长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雄性金乌贼营养生态位宽度(SEAc=0.57‰2)与雌性(SEAc=0.63‰2)无明显差异,雌性略大于雄性,且两者高度重叠(0.62)。同位素聚类分析显示,可将金乌贼个体分为75~114mm、115~184mm和185~204mm三个胴长组;185~204mm胴长组营养生态位宽度最大(SEAc=1.77‰2),75~114mm胴长组营养生态位宽度最小(SEAc=0.39‰2);仅75~114mm和115~184mm胴长组间生态位重叠率为中度重叠(0.34),其余胴长组间生态位重叠率低。分析认为,金乌贼δ13C值的变化主要受同位素基线值和金乌贼洄游模式影响,而δ15N值的变化主要受金乌贼摄食作用影响;雌性和雄性金乌贼群体之间食物资源和栖息地利用高度相似;不同发育阶段的金乌贼在营养生态位上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头足类的乌贼、章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其中部分种类已成为富有潜力的水产养殖对象.目前头足类的人工养殖主要依赖于天然饵料,配合饲料的开发一直未取得重要突破.文章综述了头足类营养生理的研究进展,包括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对营养物质(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需求,以及配合饲料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养殖头足类配合饲料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重要的头足类资源,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 1885)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为探究金乌贼性腺发育、胴长体质量关系、初次性成熟胴长(ML50),本文根据2017-2022年拖网渔船在东海北部外海(123.0°E-127.5°E,27.5°N-31.5°N)采集的金乌贼调查数据,分别通过统计学分析探究胴长和体质量组成及性腺发育,采用基于性腺成熟度的逻辑斯蒂方程和多项式胴长体质量方程估算初次性成熟胴长。结果显示,金乌贼雌雄个体优势胴长组分别为80-120 mm、80-140 mm;优势体质量组分别为40-280 g、40-200 g。金乌贼为负异速生长(b<3);不同阶段的雌性a、b值不同,雄性a、b值相近。调查期间(9月至翌年3月),性腺随时间发育;160 mm以上的胴长组中未有Ⅰ期个体被发现。应用逻辑斯蒂方程和多项式胴长体质量模型估算ML50结果分别为:雌性124.30mm、127.98mm、雄性129.18mm、142.44mm。基于多项式胴长体质量方程估算的ML50拟合效果更好。研究表明,金乌贼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生殖特征,繁殖期为1-3月;雌性在性成熟期间能量更多的从身体生长转变为性腺发育;建议东海外海金乌贼雌、雄个体最小开捕胴长应当分别大于127.98mm、142.44mm。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曼氏无针乌贼不同世代养殖群体进行形态学比较。[方法]采用形态学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浙江舟山地区曼氏无针乌贼F_1、F_2、F_3养殖世代群体的形态学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在检测的10项形态学指标中,体重、胴宽、海螵蛸壳重、壳长、壳高在3个养殖世代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胴长/胴宽在3个养殖世代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研究结果为曼氏无针乌贼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虎斑乌贼是一种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销量的重要的海洋渔业产品,其受精卵孵化率较低一直是限制其人工繁育的主要因素.本文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的温度、盐度和pH值进行研究,探究其孵化的适宜生态条件,为虎斑乌贼的人工育苗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单因子试验,分别设置了不同温度(18、21、24、27、30和33℃)、盐度(15‰、18‰、21‰、24‰、27‰、30‰、33‰和36‰)和pH值(7.0、7.5、8.0和8.5),检测不同条件下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结果显示,受精卵可孵化温度为21~30℃;在27℃时,孵化率(72.2%)显著升高(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时间呈现缩短的趋势.在30℃时,孵化时间显著缩短(P0.05).受精卵可孵化盐度为27‰~36‰;在最适盐度范围(30‰~33‰)下孵化率为70%~80%. pH值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在pH值7.0~8.5条件下均可孵化,孵化率均大于70%.因此,在温度24~27℃,盐度30‰~33‰和pH 7.0~8.5范围内,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较高.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东海区的无针乌贼资源下降很明显。夏汛产量仅约一万吨左右,只为丰产年份的六分之一。因此,采用人工增殖措施,促使乌贼资源的恢复与增加,已是渔业生产上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茜素络合物、动物体内色素标签及玻璃管动物标签3种方法对养殖条件下的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进行标志,探索其在今后乌贼野外标志放流中的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3种标志方法均可有效运用于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标志中。标志后,茜素络合物、动物体内色素标签会在标记处留下清晰可见的紫色或蓝色斑块,而玻璃管动物标签会在标记处形成突出的隆起,3种标志可从幼体阶段一直持续到成体阶段,标志保存率均达100%。3种标志对乌贼的活动、生长和存活均无显著影响(P>0.05)。相对于茜素络合物、动物体内色素标签,玻璃管动物标签具有更高效的标志效果,在今后曼氏无针乌贼大规模标志放流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蛙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林蛙的半人工养殖技术、全人工养殖技术、南移养殖技术和养殖中常见疾病及其防治等方面对中国林蛙养殖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提供基础的研究资料争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