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新疆南部苹果园为对象,设置生草、覆草、免耕、清耕4种处理,研究不同管理方式对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产量影响表现为生草>覆草>免耕>清耕,生草和覆草分别比免耕提高4.44%和1.68%,比清耕高6.52%和3.70%;4种管理方式以覆草处理对果实单果重促进作用最明显,生草处理能显著改善果实着色情况,各项果实外观品质指标均以清耕处理表现最差,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3项指标以覆草处理表现最佳,生草次之.免耕处理对果实Vc含量的增加最为显著.综合各项指标,推荐覆草和生草为南疆干旱区适宜的果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库尔勒香梨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新疆南部果园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香梨果实产量和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清耕处理相比,梨园生草和覆盖后能有效提高果实单果质量和产量,表现为生草>覆盖>免耕>清耕,生草和覆盖处理的梨果实达到标准果形。生草和覆盖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较清耕处理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低于清耕处理。  相似文献   

3.
分析红薯种植过程中免耕覆盖模式对其生长特性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种植模式,保证红薯的品质。以河南省南阳市红薯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地,选用桂薯131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处理模式,即免耕稻草直接覆盖栽培(T1)、免耕稻草垫底覆盖栽培(T2)、传统栽培(CK),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重复3次,对比3种处理模式下红薯的生长发育特性以及土壤养分的具体表现。结果表明,与传统栽培模式相比,2种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农艺性状表现更佳,且免耕稻草覆盖模式具有培育土壤肥力的作用,在红薯产量以及品质方面也优于传统栽培模式,差异较为显著(P<0.05),而免耕稻草直接覆盖栽培(T1)和免耕稻草垫底覆盖栽培(T2)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在红薯种植过程中,免耕覆盖模式能够优化红薯生长发育特性,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红薯产量以及品质的提升,因此可以加强免耕覆盖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在免耕覆盖麦秸、免耕、旋耕3种耕作方式下,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喷施玉农乐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杂草种类差异不大,免耕覆盖麦秸的杂草数量比免耕不覆盖的降低53%~82%,比旋耕的降低了62%~78%.30 g/hm2玉农乐处理,免耕覆盖麦秸的防效最好,免耕不覆盖和旋耕田差异不大;玉米田免耕覆盖麦秸,能降低玉农乐的用药量.免耕覆盖麦秸玉米出苗率降低,但是穗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增加;45~60g/hm2玉农乐处理,不同耕作方式中其产量差异不大;30g/hm2玉农乐处理和对照小区的产量,免耕覆盖麦秸的最高.  相似文献   

5.
免耕覆盖对红薯生长发育特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桂薯131为试验材料,进行红薯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研究免耕稻草覆盖模式对红薯农艺性状、生理性状、产量、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红薯农艺性状方面,除活苗率外,免耕稻草覆盖的2个处理的蔓长、主茎叶片数、分枝数比传统栽培处理高;在生理性状方面,免耕稻草覆盖的2个处理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SOD活性、CAT活性比传统栽培处理高;免耕稻草覆盖的2个处理与传统栽培处理相比,能培肥土壤肥力;在产量与品质方面,以免耕稻草覆盖处理的产量最高、大中薯率最高,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也均比对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果园地面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比较了国内外常见的果园生草、覆盖、清耕、免耕4种地面管理措施对果树生长、产量、果实品质以及土壤有机质、水分、pH和物理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云南冬春季节旱区农作物因干旱造成的农业损失,采用3种免耕覆盖栽培模式:免耕+塑料地膜覆盖(处理2)、免耕+玉米秸秆覆盖(处理3)、免耕+水稻秸秆覆盖(处理4),比较对小麦土壤耕层含水率、温度变化以及对小麦株高、产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免耕覆盖栽培模式各层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均高于不覆盖处理(CK)。0~10 cm土层,处理2、处理3和处理4与CK间的土壤含水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处理2土壤平均含水率达到44.41%,比CK提高17.75%,处理3和处理4土壤平均含水率比CK分别提高12.03%和12.77%;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差异不显著,处理2土壤平均含水率达到40.66%,比CK提高2.86%,处理3和处理4土壤平均含水率比CK分别提高2.07%和2.58%;0~10 cm土层,处理2土壤平均温度达到17.39℃,比CK提高2.18℃,处理3和处理4土壤平均温度比CK分别提高0.65和0.96℃。10~20 cm土层,处理2土壤平均温度达到16.97℃,比CK提高2.12℃,处理3和处理4土壤平均温度比CK分别提高0.52和0.96℃。小麦整个生长周期处理2的保水保温效果都明显优于处理3和处理4;3种免耕覆盖栽培模式对小麦的株高和产量影响显著。小麦增产顺序依次为处理2处理4处理3,其中处理2增产率最高达20.46%。产量提升的短期效果可考虑采用免耕+塑料地膜覆盖模式,但从可持续和无污染农业发展的长期效果考虑推荐免耕+秸秆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8.
稻麦轮作区麦秸还田对水稻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2007年,研究了稻麦轮作区麦秸还田方式、还田量及免耕麦秸覆盖还田条件下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传统栽培方式(翻耕、无麦秸还田)相比,免耕麦秸覆盖还田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但对出糙率、整精米率等品质性状不利;翻埋还田有一定增产效果(增产5.5 %),对主要品质性状影响不明显;免耕垄作麦秸沟填处理则显著减产.②免耕条件下,适当增加麦秸还田量,能减少无效分蘖,提高个体和群体质量,增产效果明显.以9.0×103 kg·hm-2麦秸还田量的水稻产量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③免耕麦秸覆盖条件下,撬窝移栽水稻根系分布层次较深,抗倒力强,产量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移栽方式对稻米外观品质无显著影响,但撬窝移栽的整精米率显著高于抛秧和摆栽处理.试验结果说明,以适当方式实施麦秸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免耕稻草覆盖+地膜覆盖、翻耕栽培3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覆盖栽培的2个处理较习惯栽培的马铃薯出苗早、芽苗壮,品质好、产量高,且省工、增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葡萄行内覆盖对葡萄园微域生态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确立葡萄园科学、生态的栽培管理措施。【方法】在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以4年生‘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试材,设置行内覆盖葡萄枝条(grape branches,GB)、行内覆盖玉米秸秆(corn straw,CS)及清耕(CK)3个处理,研究各处理对葡萄园树冠层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土壤微生物等微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影响,并比较其果实品质。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个处理的葡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的栽培措施。【结果】覆盖处理显著降低了葡萄树冠层空气温湿度及土壤温度,在0~20cm土层,GB覆盖、CS覆盖和清耕3个处理7、8、9月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为22.4,21.8和24.6℃;0~60cm土层,上述3个处理微生物总量分别为604.71×10~4,599.86×10~4和440.11×10~4 CFU/g。与清耕相比,GB覆盖和CS覆盖使果实的还原糖含量提高了8.2%和6.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15.6%和12.3%,总酸含量提高了8.3%和10.0%,另外覆盖还使葡萄皮中的花色苷及酚类物质积累增多。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GB覆盖、CS覆盖及清耕处理的葡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1.56,0.70和-2.26。【结论】行内覆盖能够改善葡萄园微域生态环境,提高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其中以GB覆盖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秸秆覆盖耕作方式对稻—油轮作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成都平原定位试验,进行了稻—油轮作条件下2种不同秸秆覆盖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耕作对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以及有机质含量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而且均以秸秆覆盖免耕效果最好;秸秆覆盖翻耕对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度的改善作用最为明显,而秸秆覆盖免耕效果较差.作物产量分析表明,稻—油轮作条件下覆盖处理对油菜的增产效果显著,尤以免耕覆盖处理产量最高;翻耕覆盖处理对水稻上却表现为的产量最高,而免耕覆盖处理的产量最低.研究表明,在稻—油轮作条件下,如何合理地采用秸秆覆盖翻耕或秸秆覆盖免耕,是今后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农牧交错带长期免耕下作物减产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定位试验,对覆盖和不覆盖条件下少免耕与翻耕莜麦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无覆盖的条件下,免耕处理出苗率指数大于翻耕处理,且2006年深松处理出苗率指数(0.0840)与翻耕处理(0.0705)差异达显著水平;2)免耕与深松无覆盖处理根冠比大于翻耕处理;3)免耕无覆盖处理生物量及产量均显著小于翻耕处理;深松无覆盖处理根系生物量显著大于翻耕处理,但地上部生物量与产量小于翻耕处理,且产量差异显著,2005、2006年分别降低了15.8%和10.0%;免耕与深松无覆盖处理千粒重均大于翻耕处理,但差异不显著,2005年分别为19.7、18.9和17.6 g;4)免耕覆盖处理生长明显改善,但生物量及最终产量仍显著低于翻耕处理,2006年产量与翻耕处理相比降幅达19.7%,免耕覆盖处理对于莜麦产量的影响大于免耕耕作措施本身对莜麦产量的影响;深松覆盖处理生长状况及产量与翻耕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覆盖下的深松(行距50 cm,深度40 cm,隔年进行)是适合农牧交错带的少免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农牧交错区不同耕作措施下莜麦的生长发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农牧交错带长期免耕下作物减产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定位试验,对覆盖和不覆盖条件下少免耕与翻耕莜麦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无覆盖的条件下,免耕处理出苗率指数大于翻耕处理,且2006 年深松处理出苗率指数(0.084 0)与翻耕处理(O.0705)差异达显著水平;2)免耕与深松无覆盖处理根冠比大于翻耕处理;3)免耕无覆盖处理生物量及产量均显著小于翻耕处理;深松无覆盖处理根系生物量显著大于翻耕处理,但地上部生物量与产量小于翻耕处理,且产量差异显著,2005、2006年分别降低了15.8%和10.0%;免耕与深松无覆盖处理千粒重均大于翻耕处理,但差异不显著,2005年分别为19.7、18.9和17.6 g;4)免耕覆盖处理生长明显改善,但生物量及最终产量仍显著低于翻耕处理,2006年产量与翻耕处理相比降幅达19.7%,免耕覆盖处理对于莜麦产量的影响大于免耕耕作措施本身对莜麦产量的影响;深松覆盖处理生长状况及产量与翻耕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覆盖下的深松(行距50 cm,深度40 cm,隔年进行)是适合农牧交错带的少免耕模式.  相似文献   

14.
4种旱地耕作方法下不同覆盖形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深耕+秋施肥+春免耕(A1)、秋浅耕+秋施肥+春免耕(A2)两种耕作方法明显优于其他耕作方法,每公顷增产玉米1009.5~1182.0kg;玉米整秆覆盖(B2)、玉米碎秆覆盖(B3)、地膜覆盖(B1)3种覆盖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都比不覆盖(B4)显著增产,每公顷增产玉米1031.7~1281.7kg。16个处理中,A1B3(秋深耕+秋施肥+春免耕+玉米碎秆覆盖)、A1B2(秋深耕+秋施肥+春免耕+玉米整秆覆盖)两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公顷产量达6508.5和6381.0kg,是干旱地区可选择的保墒蓄水增产耕作栽培形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覆盖措施对南疆地区枣树生长发育、红枣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从而建立最适枣园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旋耕覆膜、旋耕秸秆覆盖、旋耕裸地和免耕裸地的条件下,测定枣树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旋耕秸秆覆盖处理枣树长势最好,红枣产量较高,比免耕裸地增产32.99%,生理落果率较低,比旋耕覆膜降低47%,成熟果重量与生理落果重量比值最大。旋耕秸秆覆盖处理红枣单果质量较大,果形指数最大为1.53,可食率最高为97.33%,总酸质量分数较低,比旋耕裸地降低5%,维生素C含量最高为1.52 g/kg,比免耕裸地高40.74%。从枣树长势、红枣产量、品质指标综合分析,旋耕秸秆覆盖处理的枣树长势最好、红枣产量较高、品质最好,适合在南疆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覆盖稻草和地膜对都匀毛尖茶原产地茶团山种老茶园杂草控制效果,开展了不同控草措施对都匀毛尖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和地膜覆盖处理春季茶芽密度、茶芽重、产量及茶叶色、香、味、形等外形感官评审分数均高于清耕对照,茶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黄酮类含量均高于清耕对照。稻草覆盖和地膜覆盖可有效控制杂草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改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7.
生草覆盖对酿酒葡萄园土壤养分及浆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草和覆盖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土壤养分、浆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贺兰山东麓5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供试材料,分别覆膜(黑膜)、生马齿苋、生地锦草,以清耕(CK)为对照,研究不同地面管理方式对酿酒葡萄园土壤养分及浆果品质的影响。[结果]生草和覆膜均能有效提升酿酒葡萄园0~20 cm土层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其中,覆膜对碱解氮和有效磷提升效果最好,较清耕分别提升46.76%和55.92%;马齿苋对速效钾、有机质和全氮提升效果最好,较清耕分别提升58.07%、34.03%和70.45%。各处理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提升均有显著效果。其中,覆膜对可溶性糖、总酚以及花色苷的提升效果最好,分别较清耕提升14.12%、65.45%和59.05%;马齿苋对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还原性糖的提升效果最好,较清耕分别提升21.22%、65.38%和25.08%。生草和覆膜均能提升酿酒葡萄株产量,其中以马齿苋提升效果最好。酿酒葡萄园种植地锦草对百粒重、粒径和穗长提升效果显著,与清耕相比分别提升9.24%、3.20%和5.88%。[结论]在贫瘠干旱酿酒葡萄园进行生草覆盖,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土壤速效养分、浆果品质以及单株产量,但对土壤全量养分影响甚微。其中,覆膜和种植马齿苋对表层土壤养分及浆果品质提升效果最好,适宜在该类区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探讨3种田间处理方式对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苹果产量方面,压草覆盖能显著提高苹果产量,与除草剂处理和人工除草处理差异显著。在苹果品质方面,压草覆盖处理除了苹果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外,其他各项指标均较高,相比其他2个处理差异显著。综合比较,压草覆盖处理有利于提高富士苹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对大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露地种植为对照(CK),设置3个覆盖材料处理,分别为玉米秸秆覆盖(T1)、地膜覆盖(T2)、腐熟羊粪覆盖(T3)。结果表明:地表覆盖能够显著提高大蒜的株高、假茎粗、假茎长、各部分生物量、产量和单头鳞茎重,且地膜覆盖处理的长势最好,产量最高,为1263.51 kg/667 m2,其次是腐熟羊粪覆盖,产量为1241.02 kg/667 m2,两个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生态效益,腐熟羊粪覆盖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肥力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小麦田保护性耕作模式(免耕覆盖)与两种传统耕作模式(深松覆盖、传统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对山东省济南市小麦玉米连作栽培模式小麦季的土壤水分和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全生育期,免耕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深松覆盖和传统耕作处理,传统耕作不覆盖土壤含水量最低;小麦田土壤养分,免耕覆盖栽培模式下土壤表层中有机质、全氮、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深松覆盖和传统耕作处理,与传统耕作差异显著;免耕覆盖处理的土壤酶活性,与传统耕作、深耕覆盖没有明显提高;小麦产量,免耕覆盖处理增产效果明显,比传统耕作和深耕覆盖分别增产14.63%和5.07%,与传统耕作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