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碳化稻壳吸附-优势巨大芽孢杆菌生物氧化-活性炭除菌耦合净化严寒地区地下水中高铁锰,探究联合滤柱低温快速启动方法,基于接触氧化法与生物法对比分析成熟稻壳滤柱沿程除铁效果与反应速率,考查特定进水锰含量梯度下进水总铁浓度对生物除铁锰影响。结果表明,优势菌液全循环、低滤速运行方式使生物除铁锰活性滤膜成熟且稳定仅需34 d;稳定运行时铁、锰、残余菌平均去除率为96.28%、93.18%、75.43%,出水浓度均达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生物法可加强总铁、Fe~(2+)去除效果,滤速提高对生物法中Fe~(2+)去除能力影响显著,进水铁含量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滤层除锰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生物法除锰原理和技术,以及除锰微生物和锰超富集植物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生物除锰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重点介绍了生物滤池法、人工湿地法和植物修复等生物除锰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Fenton法、O3氧化法、光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湿式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超声波氧化法等不同高级氧化技术的反应原理及在水处理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不同高级氧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生物氧化红薯淀粉废水除锰技术的应用。[方法]从红薯碎渣中采集锰氧化细菌,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纯化富集,通过浸泡法固定在石英砂滤床上,将离子态的二价锰氧化成二氧化锰颗粒,截留在石英砂上,达到去除锰的目的。[结果]鲜红薯中富含二价锰,鲜红薯加工各工艺环节产生的废水锰含量为1.0~5.0 mg/L,废水通过锰氧化菌处理的石英砂后,滤后水锰含量小于0.1 mg/L,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排入环境。[结论]微生物氧化处理红薯加工产生的废水,菌种容易获取,除锰工艺简单,操作、管理、维护方便,无药剂费用支出,生物去除红薯淀粉废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接触氧化法、试剂氧化法以及电化学法等方法去除水中锰离子的反应机理和效果,分析了3种方法在实际运行中的优缺点[1]。进一步阐述了基于这几种方法的改进,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接触氧化法应着重分析生物、锰砂的作用机理,有针对性地优化生物菌种,改良滤料;试剂氧化则着重用于预处理,为达到更好的去除效果一般会与其它方法联用;电化学法着重通过加入药剂来产生某些强氧化物质从而达到除锰效果。电化学法对除地下水中锰离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相似文献   

6.
一株海洋锰氧化细菌对Mn(Ⅱ)的氧化去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锰氧化微生物能够将可溶的Mn2+.氧化为不溶的锰氧化物沉淀.因此在生物除锰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以1株分离自太平洋深海的锰氧化细菌Brachybacterium sp.Mn32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其最佳生长pH值和NaCl质量体积分数,Mn2+抗性以及对Mn2+的氧化去除能力等.结果表明,Mn32在pH值7.0时生长最快(pH值4~10下生长),最佳生长NaCI质量体积分数为4.5%(0~15%下生长).Mn2+对Mn32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5mmol·L-1,在2d之内Mn32对0.2mmo·L-1Mn2+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电镜扫描观察表明.所得到的锰氧化物存在于Mn32细胞的间隙和表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用含锌废渣(含锌20—30%,含铁3—12%)为原料,经粉碎、磁选,空气与高锰酸钾氧化除铁、锰,锌粉置换除重金属,蒸发结晶等工艺,制取七水硫酸锌。本法改进了传统的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符合农用要求。实验表明,工艺路线合理可靠,方法行之有效,为综合利用含锌废渣开辟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近年来的亚麻沤制废水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综合处理法等,探讨了各方法的特点和优势。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蓝藻水华现象日益严重,甚至威胁了人类饮用水的安全。传统水处理技术对微囊藻毒素去除效果不明显,新型降解技术亟待研究。概述了光Fenton氧化法、二氧化钛系列光催化氧化法的特点和类型,研究其应用进展,并提出未来光催化氧化法降解微囊藻毒素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蓝藻水华现象日益严重,甚至威胁了人类饮用水的安全。传统水处理技术对微囊藻毒素去除效果不明显,新型降解技术亟待研究。概述了光Fenton氧化法、二氧化钛系列光催化氧化法的特点和类型,研究其应用进展,并提出未来光催化氧化法降解微囊藻毒素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