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宁紫薯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扦插时间对鲜薯产量和商品薯产量、商品薯率的影响,以及商品薯产量与商品薯率的动态变化,并确定了适宜收获期。结果表明:不同扦插时期对宁紫薯1号的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有直接影响。适当提早扦插、适时收获可获得最高商品薯产量。最迟扦插期应掌握在7月底以前,收获时间掌握在扦插后100~130 d。  相似文献   

2.
甘薯“金薯926”扦插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薯926"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扦插时间对其鲜薯、商品薯产量的影响及其产量的动态变化,以期确定适宜的扦插期和收获期。结果表明,不同扦插时期对"金薯926"的鲜薯、商品薯产量有直接影响。适当提早扦插、适时收获可获得最高鲜薯产量。金华地区最迟扦插期应掌握在7月底以前,收获时间掌握在扦插后100~130d。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甘薯"金徐薯69"的适宜收获期,以"金徐薯6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及其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期对"金徐薯69"的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商品薯率有直接影响,为收获较多的商品薯,"金徐薯69"在6月中旬扦插的情况下,适宜收获期可掌握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相似文献   

4.
以"金薯926"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挖根时期对鲜薯、商品薯产量及其产量的动态变化,以期确定该品种的适宜收获期。结果表明,不同挖根时期对"金薯926"的鲜薯、商品薯产量、商品薯率有直接影响。为收获较多的商品薯,"金薯926"在6月中旬扦插的情况下,适宜收获期可掌握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  相似文献   

5.
加工专用紫甘薯“徐紫薯3号”的适宜扦插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徐紫薯3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扦插时间对鲜薯产量的影响及其产量的动态变化,并探求其适宜收获期。结果表明,扦插期对“徐紫薯3号”鲜薯产量有直接影响,适当提早扦插、适时收获,可获得较高的鲜薯产量,最迟扦插期应掌握在7月底以前,最佳收获期掌握在扦插后130~160d。  相似文献   

6.
以鲜食型甘薯QZ2-2为材料,研究不同扦插期、生育期对其鲜薯产量、单株结薯数、地上部鲜重等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扦插期对其生长发育影响极显著,在衢州地区其最适宜扦插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在适宜扦插期内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生育期115 d时收获,每667m 2鲜薯产量可达2197.39 kg。  相似文献   

7.
迷你番薯浙132商品薯产量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132系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早中熟鲜食小型番薯新品种。通过浙132分期扦插分期收获试验,研究鲜薯产量变化规律,单薯重在50~200g的商品薯产量以扦插后100d为最高,且薯形美观、食味香甜,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8.
以鲜食型品种万薯7号、万薯10号、万紫薯16号为试验材料,选用覆盖黑膜、白膜、降解膜3种覆膜处理探索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万薯7号应用黑膜可获得最高商品薯率、最高鲜薯产量和最优品质;万薯10号应用黑膜可获得最高鲜薯产量,应用降解膜可获得最高和最优品质。万紫薯16号应用黑膜可获得最高商品薯率和最高鲜薯产量,应用降解膜可获得最优商品薯率品质。  相似文献   

9.
扦插时期对迷你型甘薯生长和商品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对迷你型甘薯进行扦插时期试验的结果,分析了各处理在鲜薯产量、薯块商品率和T/R值的动态变化、适宜收获期等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扦插时期对迷你型甘薯的产量和商品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为获取迷你型甘薯的最高产量,应做到提早扦插,适时收获,最迟扦插期应掌握在7月底以前,收获时间可掌握在扦插后100~120d。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甘薯产量及结薯习性的影响,对汾薯3号和济薯26号2个品种在直栽、斜栽和水平栽3种栽培方式下的甘薯干物质积累、产量和结薯习性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直栽有利于地上部蔓茎的生长,单株分枝数少,薯块大且少,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显著低于斜栽和水平栽。斜栽鲜薯产量高,但因大薯多,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较低。水平栽有利于地下部块根的膨大,抑制地上部茎蔓的徒长,能促进各节生根结薯,提高结薯个数,水平栽的薯块多且均匀,鲜薯产量与商品薯产量最高,汾薯3号分别为35 288.64 kg/hm2和30 291.77 kg/hm2,济薯26号分别为37 899.58 kg/hm2和32 639.12 kg/hm2。因此生产上应选择水平栽方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移栽密度对鲜食型甘薯烟薯25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农业科学》2019,(7):32-36
为探讨甘薯苗移栽密度对鲜食型甘薯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本研究以鲜食型甘薯品种烟薯25号为试材,研究不同移栽密度处理对鲜食型甘薯生长发育、薯块产量及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薯25号的鲜薯单产、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均随移栽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T2处理(每公顷密度54 375株)的鲜薯产量最高,达55 462.5 kg/hm~2;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则为T4处理(每公顷密度73 566株)最高,分别是40 320 kg/hm~2和76%。T1处理(每公顷密度48 100株)的大薯数量最多,中薯数量则为T4处理最多。增加移栽密度能缓解条筋薯和裂皮薯的发生率,但同时提高小薯数量占比。综合分析,烟薯25号的最佳移栽密度范围在T3和T4之间,即每公顷密度62 531~73 566株。  相似文献   

12.
以脱毒马铃薯荷兰15原种一级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芽位种薯芽块播种对马铃薯荷兰15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不同芽位种薯芽块的单株鲜薯、商品薯重量、小区鲜薯及商品薯产量表现基本一致。其中,顶芽切块与小整薯播种的单株鲜薯、商品薯重量、小区鲜薯及商品薯产量差异仅显著或不显著,分别居第1、2位。但二者均极显著高于常规混合芽播种的单株鲜薯、商品薯重量、小区鲜薯及商品薯产量;而中芽及尾芽切块播种的单株鲜薯、商品薯重量、小区鲜薯及商品薯产量极显著低于常规混合芽播种的单株鲜薯、商品薯重量、小区鲜薯及商品薯产量。因此,在生产中,种薯重量不足70 g,可直接播种小整薯;若种薯需切块,最好播种顶芽切块,或将顶芽切块、中芽切块与尾芽切块分开,分别播种,保证生长整齐一致,以利于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3.
以6个优质食用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探讨不同基因型和栽插密度对甘薯主要农艺性状、结薯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粗、最长蔓长和蔓薯比(T/R)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T/R在不同栽插密度下差异显著,基部分枝随栽插密度增高而降低.单株鲜薯重、薯块烘干率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等产量性状,在基因型、基因型×密度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位鲜薯重随栽插密度增加逐渐降低,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则随栽插密度升高而增加.该试验6个甘薯品种的结薯性均表现出大薯数<中薯数<小薯数,且不同基因型大薯率呈极显著差异;大薯和商品薯数、大薯率随栽插密度的升高而降低,中、小薯数,中、小薯率在不同栽插密度间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基部分枝和单株鲜薯重呈显著正相关;薯块烘干率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最长蔓长呈显著负相关;单位面积鲜薯产量与单株鲜薯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烘干率成显著负相关;大薯率与大薯数、单株鲜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小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本试验表明,栽插密度为7.5×104株/hm2,6个甘薯品种的商品薯数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均达最高.  相似文献   

14.
湖南秋马铃薯播种正值高温干旱,病毒病发生严重.该研究以"费乌瑞它"的脱毒微型薯和小个商品薯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时期喷施抗病毒药剂盐酸吗啉胍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薯级别的马铃薯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中,小个商品薯各处理的产量在14.81~17.15t/hm2,平均产量高于脱毒微型薯.种薯级别和抗病毒药剂共同影响马铃薯的产量,仅齐苗期喷施药剂的小个商品薯的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分别为17.15t/hm2、15.59t/hm2、90.91%.  相似文献   

15.
对6个迷你型甘薯分6~7期收获,研究收获期对其丰产性和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品种的主茎长度随着收获期的推迟而增长,但增长速度不同;单株鲜薯产量也随收获期的推迟而增加,河南16在81d收获比71 d产量增长最快,达251.4%,浙薯132与浙薯75分别达87.3%至46.3%;浙紫薯60602与渝紫2632个紫薯品种在91 d以后产量增长较大,增幅为64.9%~90.4%;浙薯75在各个收获期单株产量最高,商品薯产量也居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生育期对皖薯5号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为鲜食型甘薯在安徽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年以鲜食型甘薯品种皖薯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3种不同种植密度(5.25万、6.75万和8.25万株/ha)和3种不同生育期(90、110和130 d)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的甘薯鲜薯产量、薯块干物率、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及商品薯率等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种植密度和生育期对皖薯5号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及干物率均有明显影响.低种植密度下(5.25万株/ha)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随生育期延长而极显著增加(P<0.01,下同);中等种植密度下(6.75万株/ha)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及干物率在早期随生育期延长而极显著增加,后期增加则不显著(P>0.05,下同);高种植密度下(8.25万株/ha),鲜薯产量随生育期延长无明显增加趋势,而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及干物率在早期随生育期延长极显著增加,后期增加不显著.生育期为111和130 d时,皖薯5号的商品薯率在中等种植密度条件下最高,在高种植密度条件下最低.[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种植密度和延长生育期能提高甘薯产量,但过度提高种植密度和延长生育期并不利于提高甘薯产量.皖薯5号在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a、生育期130 d条件下可获得最高产量;在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a、生育期110 d时可接近最高产量并获得最高的商品薯率,此条件下有利于鲜薯提早上市,延长销售周期,获得更高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龙薯9号为材料,研究薯苗类型和种植密度对鲜食型甘薯生长发育及块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苗返苗早、生长快,块根形成时间早于苗床苗。栽后40 d,相同密度条件下,大田苗的单株基部分枝数、最长蔓长、单株叶片数均显著高于苗床苗;相同薯苗类型条件下,最低密度处理的最长蔓长和单株叶片数显著高于最高密度处理。收获时,与苗床苗相比,大田苗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单株薯重、单株结薯数和单株商品薯数均显著提高,商品薯数量占比、平均单薯重、平均单块商品薯重和平均单块商品薯直径显著降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单株薯重、单株商品薯块数、平均单薯重、平均单块商品薯重随密度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比较直插、斜插、斜平、平插4种扦插方式对浙薯75产量、产基构成因子、商品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扦插方式的鲜薯产量与商品薯产量以直插最高,但未达显著标准.迷你薯产量以直插为高,中大薯产量以平插居首,产量差异主要在于结薯个数的差异.4种扦插方式的经济效益以直插最高,分别比斜插、斜平插、平插增加3.83%,10.16%和39.89%.从经济效益、薯体外形及迷你薯个数综合考虑,以斜插为佳.  相似文献   

19.
以淮山黑美人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播种期、种植密度和种薯段位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出苗期有所提前,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则相应缩短。播种期的早晚对产量有明显差异,其中以5/1种植的产量最高,平均小区产量57.02 kg,折合667 m2产量为2112.02 kg,商品薯率为88.74%。综合产量及商品薯率进行比较,最佳种植密度每667 m2为1900株,平均小区产量56.92 kg,折合667m2产量为2105.18kg,商品薯率达到87.93%。种薯选择以上、中段薯较佳,能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促进苗齐苗壮。研究结果对海南解决5~8月无鲜薯上市的野淮山淡季冶问题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培土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培土栽培马铃薯的小区试验,探讨培土次数(0、1、2、3次)对马铃薯产量及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培土处理的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均高于不培土处理,其中于出苗后10 d、20 d、30 d各培土1次的处理综合表现最佳,每667 m2产量达1847.1 kg,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产效果显著,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