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宜建水甸尾乡马铃薯的种植模式,为大面积推广及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依据。用西南地区品种‘合作88’与云南农业大学薯类研究所引进的栽培品种‘青薯9号’,研究了不同品种早春马铃薯对不同种植模式(大垄双行白膜下滴灌、大垄双行滴灌、大垄双行覆白膜、大垄双行、大垄双行稻草包芯、大垄双行覆黑膜、常规栽培)的响应。结果显示,品种、种植模式及其两者互作对马铃薯的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大垄双行覆黑膜下马铃薯的株高最低:‘合作88’株高为44.6 cm、产量为6.48 t/hm2,‘青薯9号’株高为41.4 cm、产量7.89 t/hm2;当地常规栽培下马铃薯的主茎数最多:‘合作88’为7.7个,‘青薯9号’为6.9个;对同一种植模式而言,‘合作88’马铃薯的株高和茎粗均优于‘青薯9号’,而在主茎数和产量特性方面品种间没有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大垄双行覆白膜‘合作88’马铃薯的产量最高为20.69 t/hm2,大垄双行白膜下滴灌‘青薯9号’马铃薯的产量最高为23.53 t/hm2。因此,在建水县甸尾乡试验区,‘合作88’最佳的种植模式是大垄双行覆白膜,‘青薯9号’最适宜的种植模式是大垄双行白膜下滴灌。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夏中部干旱带扬黄灌区,进行黑色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膜下滴灌处理鲜薯产量35390.7kg/hm2,较垄膜沟灌、畦田大水漫灌分别增产21.10%、31.88%;大薯率提高8.9%、23.7%;节水47.5%和65.0%;水分生产效率提高66.35%、42.08%;滴灌较垄膜沟灌节肥20%。宁夏中部干旱带干旱缺水,膜下滴灌施肥技术在马铃薯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9年建平县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建平县马铃薯膜下滴灌试验研究表明,膜下滴灌与常规种植方法相比较,节水、节肥、省工、增温、增产、提质、增效更加明显,为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浅析葡萄膜下滴灌节水节肥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当地葡萄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葡萄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与常规种植处理试验比较,结果表明葡萄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节肥、节支、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机械化技术是吉林省近几年推广的农业机械化玉米栽培新技术。该项技术是将传统的单行播种改变为大垄双行播种,从而减小株距,增加行距和玉米株数,是一项实用性强的农业增效工程技术。因此,2001~2003年永吉县农机部门结合旱作农业项目工作在桦皮厂镇、太平乡、一拉溪镇进行了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机械化技术试验,专题研究了该项技术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一、玉米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技术玉米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技术,是把工程节水和覆膜种植两项技术进行集成组装的一项农业节水综合栽培技术,是在地膜下放置滴灌带进行灌溉的一种灌溉形式,把播种、施肥、铺膜、铺水带、喷化学除草剂一次性完成的机械化种植方式。玉米膜下滴灌机械化栽培技术,在通辽地区主要采用大垄双行、地膜覆盖和滴灌灌溉技术,同时配合采用机械化作业、科学施肥、合理密植、生物防治和化学控制等先进技术。其特点是:"一节"、"二保"、"三  相似文献   

7.
大庆市玉米膜下滴灌节水保产增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是大庆市(黑龙江省西部重点干旱区.十年九旱)近年来和以后重点推广的节水保产增产新技术。此技术具有增温、增产、增效;省工、省时、省劳;节水、节肥、节药;高产、优质、高效;抗灾保产和旱涝保收等优点。2008年大庆市推广玉米膜下滴灌面积23.2万亩,2009年预计推广玉米膜下滴灌面积累计至70万亩,力争在2012年推广到300万亩,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将达30亿kg。  相似文献   

8.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马铃薯膜下滴灌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膜下滴灌技术是一项集节水灌溉、科学施肥、地膜覆盖等为一体的综合技术,通过两年的试验、示范,成功地解决了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水肥利用率不南,浪费严重和马铃薯单产低等一系列问题,缓解了该旗水资源短缺和农业用水之间的矛盾.试验表明,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667m2节水165m3,节水率为55%,节肥(纯养分)6.84kg,节肥率为33.5%,提高肥料利用率10个百分点,节电33°,节电率为34.2%,节地33.35m2,节地事为5%,省工4个,增产510~594kg,增产32.9%~35.5%,节本增收715~740元,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而且生态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明显,因此,在当地推广和使用膜下滴灌技术毒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甘肃中部旱区马铃薯种植广泛采用黑膜下滴灌全程机械化模式。从品种选择、栽培模式、全程机械化流程及相关参数、整地施肥与土壤处理、田间管理、灌溉、病虫害防控、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甘肃中部旱区马铃薯垄膜滴灌全程机械化栽培模式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膜下滴灌是一项有发展前景的农业节水新技术,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省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广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技术,本文对2M-1型大垄双行膜下滴灌铺膜铺滴灌管机械的研究与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棉花膜下增压滴灌技术是滴灌节水技术和高密度植棉技术的有机结合、优势叠加的产物,具有明显的节水、节肥、增产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作用。2004年在沙雅县进行棉花膜下增压滴灌节水技术试验、示范,2005年得到大面积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示范推广情况1.1沙雅县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西南丘陵山区春作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及其推广效果,开展了多年田间测试、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根据实际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马铃薯产业供求关系、品种特性、栽培技术关键环节、农业生产力水平等基本条件,逐步形成了操作简便、易复制、适宜当地甚至整个西南丘陵山区的轻简化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即丘陵山区马铃薯高垄双行错穴播种节肥减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推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随着节水农业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引大灌区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技术。介绍了花椰菜套种大白菜在滴灌条件下的栽培高效模式表现,通过实际对比,达到了节水、节肥目的,减轻病害,提高了复种指数,增产增收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玉米膜下滴灌节水、节肥,增产效果明显,为了大面积推广,文章简单介绍玉米膜下滴灌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西吉县属干旱半干旱区,年降雨量在380 mm左右,地下水储量较低。合理应用自然降雨、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是马铃薯稳产高产的根本途径。为明确适宜西吉县旱作马铃薯最优种植模式,开展了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机械化起垄地膜覆盖栽培和机械化起垄覆膜集雨垄沟双行栽培均表现高产、大中薯所占比例大,为最优栽培模式,应在今后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玉米垄膜沟灌栽培技术是甘肃省在水资源短缺的河西灌区示范推广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模式,该技术模式较当地玉米半膜覆盖漫灌栽培常规模式相比抗倒伏性增强、灌水量减少、产量增加,作者为了进一步研究玉米垄膜沟灌栽培条件下最佳垄沟宽度对玉米的节水和增产效果,开展了此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垄高和沟深一致的条件下,以垄宽、沟窄的垄膜沟灌栽培技术模式节水和增产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玉米全程机械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年来,喀左县通过对玉米全程机械化三种模式,即免少耕模式、膜下滴灌大垄双行种植模式和传统机械化模式的效益试验与研究,最终得出免少耕模式是一个适合该县实际情况且先进的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广东马铃薯种植主要在秋冬季节,传统的马铃薯栽培是通过“大水大肥”来实现增产,但由于广东降雨分布不均匀,秋冬季节雨水较少,干旱时有发生,马铃薯灌溉问题突出,加上封行后人工施肥较为困难,因此马铃薯生产极易受到影响,产量很不稳定.通过滴灌施肥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很好地解决马铃薯生长各个时期的水、肥供应问题,达到节水、节肥、省工、增产的效果.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水肥一体化”在马铃薯栽培中应用的原理、优势、方法和效果,以期为今后“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马铃薯栽培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设施草莓作为典型的观光休闲农业形式,是经济效益较高的设施种植作物,传统粗放的水肥管理技术很难适应生产要求。近年来在一些高端草莓种植基地应运而生,采用智能化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大大提升草莓现代化种植水平。为此,通过智能化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与传统沟灌冲施肥和膜下滴灌注肥泵模式的示范应用比较,对节水、省肥、增产、提质、增效等效果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设施草莓采取滴灌施肥比沟灌冲施肥能够显著地节水、省肥,增加草莓的产量和效益,节约灌溉水38.5%、每667 m~2节水121 m~3,节省肥料投入量43 kg,节肥32.4%,节水、节肥、省工效果明显;每667 m~2产量实现1 828 kg,增产量322 kg,增产21.4%;省工550元,每667 m~2节本增收11 964元;另外膜下滴灌智能灌溉施肥与膜下滴灌注肥泵注肥相比,灌溉施肥制度明显不同,其节水省肥增产增效效果也十分明显,节水46 m~3,节水18.9%,省肥6 kg,节肥6.3%,增产量204 kg,增产12.6%,省工550元,每667 m~2节本增收7 370元。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不同覆膜方式对马铃薯集雨保墒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通用全膜垄上栽培、全膜双垄侧播、单垄双行微沟侧播、单垄双行侧播、露地栽培等5种栽培方式对土壤含水量、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之间,马铃薯生育期有一定差别,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均较露地栽培提前;地膜覆盖栽培耕层土壤含水量均优于露地栽培,不同起垄方式覆膜后均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使马铃薯发苗快、出苗整齐、苗壮色深、根系发达、生育期提前,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通用全膜垄上栽培、单垄双行微沟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单垄双行侧播;不同起垄方式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单垄双行微沟侧播、单垄双行侧播、通用全膜垄上栽培、全膜双垄侧播,均较露地栽培明显增产,增幅达到54.6%~56.3%。在今后马铃薯栽培中,应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尤其是单垄双行微沟侧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