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大红袍’李,亲本不详。其果实较大,着色艳丽,口味香甜,品质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2011年春,辽宁省盖州市梁屯镇朱村从大石桥市周家镇腰屯村引进‘大红袍’李苗木4 000株,建园4.8 hm~2,株行距3 m×4 m,授粉品种为‘龙园秋李’和‘美丽李’,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的配置比例为7∶1。2013年开始少量结果,2015年进入丰产期,2018年平均产果1 750 kg/666.7 m~2,平均  相似文献   

2.
辽阳市太子河区位于市区周边,具有多年发展李果生产的历史。2001年太子河区祁家镇,从吉林省磐石市宝山乡孤顶子村白洪生处引进李苗27100株,在望宝台、水泉、蛤蜊、贾双、后石桥等村建园20hm^2。其中引进‘晚黄李’550株。作授粉品种配套栽植。与主栽品种‘龙园秋李’的配置比例为2:8。定植树3年生株产1.5k异,4年生株产7.5奴,5年生株产12kg,6年生株产18.5kg,7年生株产20.5kg,8年生株产24.6kg。通过几年的栽培。‘晚黄李’表现综合性状优良,好于主栽品种.不亚于当地晚熟品种‘鸡心李’和‘苹果李’。  相似文献   

3.
正‘小绥河金黄李’(prunus salicina)为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吉林地区仅产于大绥河镇小绥河村,其栽培历史悠久。据传‘小绥河金黄李’曾受到乾隆皇帝青睐。1754年8月6日,乾隆皇帝东巡到达吉林的阿剂格绥哈(现在船营区大绥河镇),在为前来迎候圣驾的宁古塔将军等地方官员赐宴时,地方官员献上了新采摘的‘小绥河金黄李’,乾隆品尝后龙颜大悦,赞叹不已。此  相似文献   

4.
正‘绿帅’苹果是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在‘金冠’苹果的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苹果新品种,于2003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登记并正式定名~([1])。2011年锦州市义县引种试栽,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可在当地推广,有利于调整不同成熟期的品种结构,提高苹果生产的收益。1引种园试栽概况义县位于辽宁西部,锦州市辖区的正北方,医巫闾  相似文献   

5.
‘金山’李是吉林特色李地方品种‘小黄’李经实生播种的自然杂种,人工培育而成。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24g;果皮金黄色,果肉金黄色,肉质致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离核。在吉林地区果实8月上旬成熟。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国栽培的李树约有800余个品种,但普遍表现为果实偏小。1995-1998年,通过自然实生选种选育出李新品种‘安农美李’,经过8年多的区域试验,综合经济性状突出,生育期短。果实大,外观美,品质优,可与日本近年培育的‘李王’和‘红两全’相媲美。2007年6月通过了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的省级科学研究成果鉴定并正式定名。(本文彩照见插2)  相似文献   

7.
1992年开始在四川达州等地开展对‘青脆李’的优系选育种.于1993年在达州市通川区北外镇发现了l株品质好、成熟较晚的‘青脆李’实生变异优良单株.经多年观测,于1995年将该单株确定为优株.并进行大量繁育.开展多点区域试验。自2001年以来先后在四川达州市的达县、宣汉县、万源市、大竹县、开江县和重庆等地进行引种和生产试栽.2002年以后在试验同调查生产结果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并对其品质、适应性和抗性进行评价,2008—2011年进行品质分析.于2012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巴山脆李’.  相似文献   

8.
<正>‘红露’苹果是由韩国园艺研究所用短枝型‘早艳’ב金矮生’杂交育成~([1]),具有早产、丰产、色艳、果个大、极耐贮运和抗逆性强等特性~([2]),发展前景良好。2013年从烟台引进接穗嫁接繁殖,2014年在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苹果试验园试栽。试栽园为老梨园更新,土壤碱解氮含量为57.8 mg/kg、有效磷29.2 mg/kg、速效钾132.5 mg/kg、pH值6.38。苗木为一年生‘红露’嫁接苗,砧  相似文献   

9.
正‘马哈利’樱桃原产于欧洲,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具有抗旱、耐寒、耐盐碱~([1]),与嫁接品种亲和性好~([2]),抗根癌能力较强~([3])等特点。以其为砧木结果早,丰产性好,树体较小,适于密植~([4])。在辽宁大连、陕西、甘肃等地广泛应用。目前繁殖樱桃砧木的方法主要有播种繁殖、组培繁殖和扦插繁殖,但‘马哈利’砧木因其扦插生根  相似文献   

10.
正‘岳帅’苹果是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1972年以‘金冠’为母本、‘红星’为父本杂交选育的,1995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岳帅’示范园于2001年春季定植,株行距2.5 m×5.0 m,面积2.4 hm~2,1980余株,现在年均产量60 t,产值24万元。  相似文献   

11.
正‘龙丰’苹果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科所以‘金红’ב白龙’杂交育成,1990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因‘龙丰’苹果抗寒性强(越冬不抽条),抗旱和抗病能力强,虽然果个小,但丰产优质,风味独特,已经成为北方地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1 选育经过 ‘一品丹枫’李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李新品种.‘一品丹枫’,原代号为‘96-10-23’.由‘孔雀蛋实生李’ב长春彩叶李’杂交选育而成.1996年杂交,当年冬季杂交种子经沙藏层积处理,翌春播种育苗,1998年定植,通过对杂种实生树的果实、枝叶主要性状的比较试验、鉴定,初步确定‘96-10-23’为优株.  相似文献   

13.
正‘皮诺娃’是德国培尔尼特苹果育种项目组以‘克利维亚’(‘欧德伯格’ב桔萍’)与‘金帅’杂交育成。该品种具有良好的果实经济性状及发展前景,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世界5大苹果品种之一[1]。威海市农业科学院2016年引入50株2年生乔砧嫁接苗(砧木为海棠),定植于威海市临港区汪疃镇试验基地,株行距为1.2m×4.0m。试验地为棕壤,肥力中等,pH值6.3。当地年平均气温11.2℃,年日照时数2 540.7 h,年降水量812.1 mm。定植第2年(2017年)见花,第3年  相似文献   

14.
对广州市李分布、种质资源和产业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研究,为广州市特色李资源的保护利用及李产业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13年以后广州市李栽培面积和产量趋于稳定,2017年面积为2621 hm2、产量为10022t;其分布与海拔和区域内城市化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分为4个分布区,由北向南呈阶梯式排列;固有品种有‘从化三华李’‘早食李’‘串珠李’和‘早竹李’等4个,‘从化三华李’和‘早食李’分别占全市栽培面积的65%、34%;广东省以北的外省李种质均因需冷量太高而不适宜经济栽培,但樱桃李生长发育基本正常;按照冬季(1月31日为止)冷量的大小,可划分成适宜栽培区、选择栽培区和限制栽培区。‘早食李’可在全境栽培,引进栽培时需根据广州地区不同栽培区域冷量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正>本课题组以抗寒为主要育种目标,于1997年以‘绥李3号’为母本,‘月光李’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对幼苗的童期进行调查、分析,鉴选出栽培性状表现好的单株进行高接,2001年选出优系‘98-1-6’,2003年开始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出抗寒、早熟、不裂果、质优、丰产、外观美等优点,2010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绥李5号’。  相似文献   

16.
灯塔市位于辽东半岛北部、辽宁省中部,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9℃左右,年平均降雨量717mm。无霜期160d,具有发展李、杏生产的历史。1994年从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国家果树种质李杏资源圃引进‘串枝红“银香白“沙金红“华县大接杏“骆驼黄’等杏品种7000余株,经过10多年的试栽,其中‘串枝红’和‘银香白’较适宜在当地栽培。  相似文献   

17.
‘鸡蛋李’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于20世纪90年代从意大利‘Susino Precoce delItalia’的自然授粉种子后代中实生选育出的李新品种。该品种经济性状突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晚熟,丰产,鲜食加工皆宜,于2009年4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18.
正‘郑寒1号’是以‘河岸580’为母本、山葡萄为父本杂交选育的葡萄抗寒砧木新品种,2015年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品种特征特性与生产上常用抗寒砧木‘贝达’相比,对‘夏黑’‘户太8号’‘阳光玫瑰’等生产品种的主要果实经济性状无明显影响。不同的低温冷冻后,通过对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及恢复生长法测定,‘郑寒1号’半致死温度  相似文献   

19.
正杨梅是浙江省的第二大水果产业,是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1])。诸暨位于浙江中部,现有杨梅种植面积267hm~2,主栽品种为‘东魁’杨梅。避雨栽培技术是果树生产中一项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可起到避雨、降低病害、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等作用~([1])。薄膜棚架避雨可明显提高杨梅栽培的经济效益~([2])。  相似文献   

20.
‘国丽’是以‘龙园秋李’为母本,‘黑琥珀李’为父本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中熟李新品种。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质量50.3 g,果皮紫红色,果肉橙黄色,肉质松脆,汁多,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7%,糖10.75%,维生素C24.8μg·g~(-1),硬度4.6 kg·cm~(-2) 。盛果期产量25 t·hm~(-2) ,可在辽宁海城及以南的李产区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