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索适用于中低产田改良的技术措施。[方法]采用不同农业废弃物资源,通过田间培肥的方式研究其对中低产水稻田土壤养分、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相比,化肥与秸秆、沼渣的配合施用对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的效果更加显著,化肥与秸秆处理还能明显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在不同培肥方式中,化肥+沼渣处理作物产量最高;在秸秆还田措施中,与未添加腐熟剂的处理相比,添加腐熟剂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结论]化肥与秸秆、沼渣的配合施用对中低产田土壤性质和肥力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秸秆腐熟剂对稻草还田的腐熟效果,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添加秸秆腐熟剂可使稻草提早腐熟4~6d;水稻植株生长健壮,后期转色好;可促进水稻低节位分蘖,提高有效穗数、千粒重、结实率,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均增加,尤其是速效钾含量增加明显;4种秸秆腐熟剂以"金葵子"对水稻秸秆腐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芝麻、花生和田菁秸秆还田的化感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盆栽模拟实验研究了具化感作用的芝麻(Sesamum indicum)、花生(Arachis hypogaea)和田菁(Sesbania cannabina)秸秆全株还田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黑麦草(Lolium multiforum)和黄瓜(Cucumis sativus)生长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旨在评价秸秆还田释放养分与化感作用对后茬作物幼苗生长效应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对后茬作物幼苗生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3种作物秸秆还田促进幼苗生长的大小顺序为花生秸秆>田菁秸秆>芝麻秸秆>对照,其中芝麻秸秆对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最大,而花生和田蓍秸秆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的贡献值远远高于另两种处理.3种秸秆还田均对后茬作物幼苗生长和土壤养分具有促进作用,其释放的养分因子占主导作用,而化感作用并未明显表现出阻碍后茬作物幼苗生长.可能原因在于秸秆还田后导致较高pH和土壤养分利于植物生长,并影响了秸秆化感物质的活性和化感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博乐市玉米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腐熟剂和秸秆还田均可以提高穗粒重,进而显著增加产量。使用腐熟剂较秸秆单独还田增加产量643.5 kg/hm~2,增幅4.8%。秸秆直接还田与腐熟剂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降低土壤容重。使用秸秆腐熟剂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有机质的积累,提高矿质养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庄浪县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试验观察了秸秆还田施用秸秆腐熟剂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速效养分的含量,玉米平均产量可达12537.9 kg/hm2,较对照增产10.6%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增加生态效益和培肥地力,保护生态环境。但是,如果秸秆不经过沤制处理而直接还田,就会对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的理化性状产生不利影响。秸秆腐熟剂能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快速腐熟,使秸秆中所含的有机质及磷、钾等营养元素成为作物生长容易吸收的养分,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作物抗逆性,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产量。因此,秸秆腐熟剂对农作物秸秆还田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量腐熟秸秆处理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腐熟麦秸能明显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活性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腐熟秸秆添加量以159.9 g·盆-1(18 000 kg·hm-2)最为适宜.与对照相比,该处理的烟株全生育期内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6.1%,31.8%,24.0%,42.5%.在烟草不同生育时期,土壤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不同,脲酶、纤维素酶高峰出现在团棵期,而蔗糖酶高峰出现在现蕾期和圆顶期.相关分析表明,添加腐熟秸秆后,土壤纤维素酶、碱解氮、有机质和速效钾与脲酶活性达显著相关,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和碱解氮与速效磷含量达显著相关,这说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呈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在肥西水稻主产区研究了不同秸秆添加腐熟剂进行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秸秆腐熟剂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及速效态养分含量、改善土体结构。秸秆添加腐熟剂进行还田可以相对减少化肥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及产投比。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产品秸秆腐熟剂在还田模式下对后茬作物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秸秆腐熟剂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秸秆腐熟剂能够加快玉米秸秆腐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结论]秸秆腐熟剂促进土壤有机质的提升,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的生长,作物产量增加;提高土壤中蚯蚓数量,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前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从土壤吸收养分,其养分积累主要储存在茎杆和籽粒,如将农作物秸秆还田,等于归还部分养分给土壤;笔者通过选择双季稻种植区进行秸秆腐熟还田效果定位监测试验研究,初步探索了秸秆腐熟还田对提高土壤理化性状与有机质含量的效果,以及对试验作物的生长、产量、抗性等方面的积极表现,为全面推广应用秸秆腐熟还田栽培技术,制定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在农作物生长期间,施用化肥可以对作物生长起到立竿见影  相似文献   

11.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秸秆资源养分的高效利用,连续3 a进行田间试验,以秸秆不还田处理为对照,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研究了是否增施腐熟剂2种处理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实施秸秆还田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pH值,有效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以及小麦产量,且效果随着施用年限的延长而逐渐提高。秸秆还田+腐熟剂处理的效果优于秸秆还田处理,但二者所有指标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连续实施秸秆还田3 a后,秸秆还田+腐熟剂处理的土壤容重降低了0.18 g/cm~3,pH值下降了0.27个单位,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6.46%、14.38%、16.16%和16.27%,小麦增产10.16%。秸秆还田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其中,秸秆还田+腐熟剂处理的效果略优于秸秆还田处理。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盆栽法,以半腐熟小麦秸秆(秸秆)、地膜、化纤编织袋(编织袋)、高粱秆片(片)、半腐熟城市生活垃圾(垃圾1)和再腐熟城市生活垃圾(垃圾2)等作为覆盖材料,研究其对盆栽玉米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和分布以及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和垃圾覆盖显著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对土壤速效氮的补偿能力也较强,而片、编织袋和地膜覆盖对土壤的培肥能力差,特别是地膜还导致了上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明显下降;覆盖地膜、秸秆、片、编织袋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玉米幼苗的生长,其中尤以地膜覆盖效果最佳,其次是秸秆,再其次为片和编织袋,而垃圾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南方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土壤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为期2年的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试验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3种土壤酶(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试验2年后,土壤密度减小,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钾含量增加。与常规翻耕相比,厢沟免耕0~5cm土层养分富集不明显,细菌、真菌数量增多,土壤酶活性增强;15~25cm土层土壤密度显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分别比对照增加55.23%、44.73%和43.48%。因此,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为跟踪秸秆还田技术的使用,河南省相关部门对40个玉米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效果监测点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实施后,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与秸秆还田前土壤的基础地力或对照相比,施用腐熟剂秸秆还田有机质含量明显增长,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等养分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容重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5.
《山东农业科学》2019,(6):113-116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以不加助腐物料为对照,研究秸秆还田配施鸡粪有机肥(1 125 kg/hm~2鸡粪有机肥、2 250 kg/hm~2鸡粪有机肥)和HM秸秆腐熟剂(30 kg/hm~2 HM秸秆腐熟剂+75 kg/hm~2尿素、60 kg/hm~2 HM秸秆腐熟剂+150 kg/hm~2尿素)两种助腐物料添加量对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分布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腐熟剂和有机肥的施入均不同程度地提高玉米小口期、大口期、吐丝期0~20、20~4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上也高于对照;20~40 cm土层含量整体低于0~20 cm土层。玉米吐丝后20天及成熟期土壤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低于对照,速效钾含量则高于对照。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助腐物料添加量较高处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高于添加量较低处理,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养分需求,维持土壤养分供给与作物吸收之间的平衡,从而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提出了作物养分管理集成系统。该系统包括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吸光度检测技术、作物养分反射光谱检测技术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养分检测技术,它能够快速检测作物播种前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养分状况以及作物植株养分丰缺状况。结果表明,作物养分管理集成系统中土壤速效氮磷钾吸光度法测量结果与碱解扩散法测量土壤速效氮,钼锑抗比色法测量土壤速效磷和火焰光度法测量土壤速效钾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8 2、0.908 4和0.847 4;水稻叶反射光谱与土壤作物分析仪SPAD(Soil-plant analysis development,SPAD)测试值相比,相关性系数为0.901 6;激光诱导击穿光谱获得的土壤钾谱线强度与火焰光度法钾测试结果相关系数为0.808 5。应用"3414"试验方案研究了玉米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建立了土壤养分和目标产量之间的关系式,为作物养分管理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秸秆还田的利用效率,从2010年起,分别在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柘林镇和庄行镇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秸秆连续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麦秸秆连续还田5年后,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处理和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4.1 g∕kg和2.2 g∕kg,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45 mg∕kg和34 mg∕kg;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处理和秸秆还田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717 kg∕hm~2和814 kg∕hm~2,增产7.79%和8.84%。可见,秸秆连续还田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增加水稻产量,秸秆连续还田配施腐熟剂具有促进秸秆分解的作用,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和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水稻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开展早稻秸秆粉碎还田腐熟技术研究,进一步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方法]在宁远县5个不同监测点进行早稻秸秆粉碎还田试验,研究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对土壤养分、晚稻产量、氮肥减施量和土壤增加钾量的影响。[结果]与秸秆不还田比较,秸秆还田腐熟技术使5个监测点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1 g/kg、0.1 g/kg、0.1 g/kg、0.9 g/kg、0.5 mg/kg、8 mg/kg、8 mg/kg;晚稻平均产量达7 392 kg/hm~2,增产393 kg/hm~2,增产率5.61%;氮肥减施量为3.60 kg/hm~2;土壤增加钾量为51.00 kg/hm~2。[结论]水稻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可以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晚稻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9.
秸秆腐熟剂对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为了解本研究室于常温下筛选研制的秸秆腐熟剂在土壤中的施用效果,通过盆钵模拟培养试验,设置腐熟剂的不同施用方式(单独施用腐熟剂、配施葡萄糖、配施尿素、配施尿素与葡萄糖),研究小麦秸秆还田施用秸秆腐熟剂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养分含量变化,为该秸秆腐熟剂的产品化及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秸秆腐熟剂以不同施用方式进入土壤后,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活性相应发生显著变化,AWCD、Shannon多样性指数(H)、物种丰富度(S)均增大,早期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增加,腐熟剂与尿素的配合施用使土壤的基础呼吸和微生物代谢熵显著下降(P<0.05);腐熟剂施用加快了小麦秸秆的腐解速度,腐熟剂施用90d后,土壤中全磷、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腐熟剂与尿素的配合施用增幅显著(P<0.05)。在秸秆还田时,施用腐熟剂有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与多样性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状况,腐熟剂与尿素配合施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水稻秸秆还田腐熟对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效果研究表明:在还田秸秆上使用腐熟剂,缩短了秸秆的腐烂时间,使秸秆中所含的有机质及磷、钾等营养元素成为水稻生长容易吸收的养分,并产生大量有℃微生物,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土壤养分平衡,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