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为了明确四川脆红李品种上新近爆发的一种未知病害,解除脆红李大面积发生的"火烧叶"病害对脆红李产业的威胁。【方法】本文从不同发病地区采集"火烧叶"病叶,通过室内镜检,病原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病原菌再分离鉴定等方法,对引起脆红李"火烧叶"病害的病原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引起四川省多个脆红李产区的"火烧叶"病原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意义】脆红李"火烧叶"病病原鉴定为"火烧叶"病害发生流行规律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但四川民族地区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结合民族地区的发展实际,分析四川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四川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需要遵循生态优先、循环低碳发展以及传统特色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原则。针对四川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四川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的对策,为推动地区产业振兴,推进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香蕉是广东省湛江市的支柱产业,然而受到香蕉病虫害的严重威胁,近年来湛江地区香蕉种植面积出现萎缩趋势,严重影响到该地区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湛江地区目前危害香蕉最严重的2种病害的发病症状、病原菌、发病因素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阐述,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上为该地区广大蕉农提供一些田间识别和病害防治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蒜叶枯病是危害大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大蒜叶枯病发病日益严重,对大蒜产业造成较大损失。为更好地了解并防治大蒜叶枯病,阐述了徐州地区大蒜叶枯病的病原菌、发病症状及其发生流行的原因;并结合大蒜栽培管理,详细介绍了蒜种选择与处理、园地选择与翻耕、适宜的播期、栽培管理及化学防治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四川攀西地区石榴的主要病虫害及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经多年试验研究,掌握了四川攀西地区石榴主要病虫的种类、生活习性、为害症状和发病规律,并研究集成高效生态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为该区石榴产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脆红李是四川特色优质产品,随着重庆市果林产业项目的调整,脆红李的种植面积扩大,其发展前景不容小觑。本文就重庆市脆红李的发展现状,分析总结脆红李的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以实现果树高品质、高产、高收益的目的,同时探讨脆红李的发展前景,以期更好地发展重庆市的果林产业。  相似文献   

7.
温室黄瓜根腐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了扶沟地区温室嫁接黄瓜根腐病的发病现状,介绍了根腐病的症状、病原菌、发病条件、发病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丰富南平地区脆李品种资源,增加品种选择,错开不同熟期,以实现李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近年从四川宜宾引进闽北种植的青脆李、五月脆、茵红李、脆红李等4个优良脆李品种进行了适应性、物候期观察和果实性状等综合测评。结果表明,4个脆李品种均适应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生长良好且能正常结果。五月脆6月上旬成熟,成熟期最早。茵红李、青脆李在7月上旬成熟,丰产,品质优良。脆红李在8月上旬成熟,果小,有采前落果现象。引种表现及评价结果可作为4个脆李品种引种推广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桃流胶病是影响桃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危害桃树枝干及果实,严重时导致树体整株死亡,给我国及世界桃产业造成严重危害。桃流胶病分为侵染性真菌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种,主要发生在高温高湿地区,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尤为严重。因其发病原因复杂,目前仍存在防治难、效果差的问题,重茬或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病率可达90%以上,可造成桃产量降低40%左右。本文综述了桃流胶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抗病机理研究,指出了选育抗流胶病新品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未来桃育种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为鉴定福州地区不结球白菜黑腐病致病菌,以感染黑腐病的不结球白菜植株为材料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和鉴定。通过观察所分离病原菌的形态及接种试验发现其形态和发病症状与黑腐病的形态和发病症状相一致。以细菌通用引物16S对该病原菌进行16SrDNA的PCR扩增测序分析,发现该病原菌与野油菜黄单胞菌(Genbank:CP017308.1)16SrDNA序列同源性为99.8%。从接种病原菌植株中重新分离病原菌,其16SrDNA序列与之前接种菌株序列一致。以上结果初步证明分离的病原菌为不结球白菜黑腐病病原菌,且该病原菌为十字花科黑腐病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定巫山脆李褐腐病病原菌,并通过体内实验(in vivo)探究保鲜剂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对其的抑制效果,为巫山脆李采后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柯赫氏法则对采集到的发病果实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的测定,并将分离纯化得到的褐腐病病原菌采用损伤接种菌饼的方法接种到脆李果实上,探究1-MCP处理对巫山脆李不同时期接种褐腐病的抑制效果及果实硬度的影响。【结果】通过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观察、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结合PCR技术,鉴定出引起脆李褐腐病的病原菌为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1-MCP处理可显著降低(P<0.05)4℃贮藏期间处理前、处理后、损伤后经1-MCP处理再接种褐腐病的脆李果实的发病率并抑制病斑直径的扩展;25℃条件下,1-MCP处理对不同时期损伤接种脆李果实褐腐病的抑制作用不显著,仅能维持在24 h内;病原菌在25℃贮藏条件下对脆李的致病性强于4℃贮藏条件;常温、低温条件下,1-MCP处理均可有效延缓脆李果实硬度的下降。【结论】明确引起巫山脆李采后褐腐病的...  相似文献   

12.
张利  康晓慧  周俗  吴国萍  彭玉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899-17901
2009~2011年,对四川主要牧草种植区的禾本科牧草进行病害调查,并采集病株,进行了症状观察和病原菌鉴定。调查结果表明,在四川人工草地的禾草上共有15种常见病害发生,其中发病最重的是锈病和白粉病。针对常见病害,提出了牧草病害防治的综合策略。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宁夏地区核果类果树(桃、杏、李)品种资源调查与收集、优良品种引进与推广以及当前宁夏地区核果类果树优良品种保存现状及品种特征,以期促进宁夏地区核果类果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2019年北京和山西部分地区的大豆黑斑病发生严重,发病植株叶片和豆荚上产生褐色病斑,叶片上病斑连接成片、出现穿孔,最终干枯脱落,严重影响产量.为了明确引起北京和山西部分地区大豆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从发病地区采集大豆黑斑病病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通过病原菌形态显微镜观测,结合致病性测定,并对病原菌DNA的ITS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鉴定结果明确,引起北京和山西部分地区大豆黑斑病的病原菌均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大豆黑斑病的相关研究以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吉林农业科学》2014,(6):58-61
通过对我国东北部寒冷地区酷寒的气候环境条件对李育种工作影响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了30余年李品种选育与品种资源研究的经验和结果,结合近年对该区域李生产现状调查中发现的李产业的新情况和新趋势,指出了当前寒地李育种的问题,并提出育种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恩施李发展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恩施李各县市李资源种类,生产栽植状况进行分析.从栽培技术,气候土壤条件分析了提高恩施李产品质量的途径,并比较国内外李品种资源的优劣点和适应性特点,为恩施地区李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17.
镰刀菌引致的百香果病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a)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果,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地区种植面积快速增加,同时病害发生也非常严重.从百香果病株叶片、果实和茎基部均可以分离得到镰刀菌(Fusarium sp.),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菌研究,明确了导致百香果叶片发病的病原菌为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i)、导致果实和茎基部发病的病原菌为轮纹镰刀菌(Fusarium concentricum).镰刀菌可引致百香果(P.edulia)叶片、果实和茎基部发病,研究结果为百香果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调查和研究了四川攀西石榴产区石榴枯萎病的病原菌特征、田间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并提出了加强苗木检疫、建立疫区,集中销毁感病植株,改善灌溉条件、药剂防治等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与5G、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农业农村发生了巨大变革。农村电商直播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帮助农民脱贫增收、促进返乡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四川屏山“茵红李”和云南绥江“半边红”李子等特色产品为例,分析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潜力,分析当地产业发展的障碍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农村电商直播助力型”和“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型”产业升级,实现脱贫地区产业提档升级的途径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控制陕西关中地区枣树生产中危害不断加重的枣缩果病.通过田间定点、定株调查,对陕西大荔县6处枣园枣缩果病的病原菌越冬场所、侵染循环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发病情况、病情指数和流行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于5月下旬开始侵染,7月中旬开始发病,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病原菌主要靠风雨传播,从水孔、气孔及果洼侵入枣果而发病.枣树皮、枣头、枣吊、枣枝条、枣落叶都是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其发生与枣果发育期、枣吊位置、挂果量、气候因子、立地条件、虫害、栽培品种及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根据缩果病发病规律,提出了合理选择园址、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