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米穗部性状与株高整齐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同密度不同品种玉米株高整齐度与穗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株高整齐度与穗长,单朱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穗粗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穗行数,行粒数呈正相关,与秃尖呈负相关,因此,在品种选育及栽培上应把株高整齐度为重要指标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爆裂玉米不同类群的优异种质资源,采用40对玉米核心SSR分子标记对来源广泛、遗传多样性丰富的132份爆裂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类群划分,并测定爆裂相关性状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爆裂玉米自交系间的籽粒膨爆特性和穗部性状遗传变异系数为3.34%~42.26%,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膨爆特性、果穗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爆花率与膨爆倍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行数、行粒数均呈显著负相关;膨爆倍数与穗行数、行粒数均呈显著负相关;穗长与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粗与穗行数和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穗行数与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利用核心标记将爆裂玉米自交系分为5个杂种优势类群,结合表型性状鉴定,各类群共筛选出21个优良自交系,其中Ⅱ类群的‘XF 133’在所有优良自交系中膨爆倍数最高,是最优异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下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与耐旱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干旱是限制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干旱胁迫下玉米穗部性状与耐旱性的关系,为玉米耐旱性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287份玉米自交系进行耐旱鉴定,调查穗长、穗粗、粒长、粒宽、粒厚、单穗干重、穗轴粗、粒重、百粒重、穗行数、行粒数等穗部性状,研究穗部性状与耐旱性的关系.[结果]相关分析发现单穗干重、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粒长、粒重与玉米耐旱性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穗粗和百粒重与玉米耐旱性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对耐旱相关的穗部性状主成分分析,得到“产量”因子、“果穗行数”因子、“籽粒重量”因子、“轴部”因子、“果穗尺寸”因子,上述5个因子可以反映玉米自交系穗部的耐旱性;通过聚类分析获得耐旱性弱、适中、强的3种类群.[结论]单穗干重、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粒长、粒重、穗粗和百粒重是十分重要的耐旱参考指标,在穗部耐旱性状中,对耐旱性的贡献大小依次为产量因素>果穗行数>籽粒重量>轴部因素>果穗尺寸,玉米在干旱胁迫下粒长、穗轴粗、百粒重较对照下降较少,穗长、穗粗、穗行数、粒重、单穗干重较对照略有增加,行粒数较对照下降适中,此类自交系耐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分析重要穗部性状间的相关性。以组合HN4*QN17 自交衍生形成的包括287 个家系的F2:3群体及其相应的亲本作为试验材料,按照随机区组排列进行田间试验。应用Excel2003 和DPS2000 对9 个主要穗部性状数据资料进行变异特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穗部性状呈双向超亲分离,9个穗部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两试验点(海南三亚和山东青岛)具有较好一致性,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秃尖长>穗粒重>行粒数>穗长>百粒重>穗行数>穗轴粗>穗粗>出籽率;除秃尖长外,穗粒重与其他7个性状均达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穗粒重与各性状的相关性大小顺序依次为行粒数>穗长>穗粗>百粒重>穗轴粗>出籽率>穗行数。说明秃尖长、穗粒重、行粒数、尧穗长性状变异系数大,在分离世代中有较广泛的选择空间;秃尖长与穗长、穗轴粗与穗粗性状间呈显著正相关性,在育种实践中同步改良这些性状有一定难度;穗行数与行粒数、穗行数与穗粗性状间的显著正相关性,在育种中同步提高这些有利性状是可行的。穗部性状间的变异规律和关联性可为该组合二环系选育中性状的取舍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糯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自育的20个檑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鲜穗采收期和成熟期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等穗部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出耔率、穗长、百粒重性状对鲜穗产量作用大。通径分析显示各性状对鲜穗产量作用大小顺序为: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穗粗〉出籽率。在完熟期,穗粗、着粒深、百粒重对干籽粒产量贡献较大,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干耔粒产量作用排序为:百粒重〉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耔率〉秃尖长〉着粒深。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科学》2015,(9):1080-1083
选用国内7个玉米自交系,以采用GriffingⅣ双列杂交设计组配出的21个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对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穗行数、行粒数、百粒质量、出籽率9个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很高,在选择时,要协调好各性状之间的关系,着重于穗粗、秃顶长、穗行数、行粒数和出籽率的选择,可适当放宽株高、穗位高、穗长、百粒质量的选择;行粒数、出籽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秃顶长、穗行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行粒数、出籽率、穗粗、秃顶长、百粒质量、穗行数、穗位高、穗长、株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寻夏玉米穗部性状对不同密度的响应程度及对产量构成的影响,揭示果穗各性状间的协调关系,为夏玉米新品种高产创建的合理密植提供科学依据。以‘弘大216’、‘垦丰101’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密度处理,通过对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等的监测,研究夏玉米穗部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品种产量均随着密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符合二次曲线关系,相关分析显示,行粒数、穗长均和产量呈极显著相关,秃尖长与产量呈显著相关;紧凑型玉米品种‘弘大216’穗行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半紧凑玉米品种‘垦丰101’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在保证合理密植条件下,通过肥水措施协调好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之间的关系,更容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不同播期组普通玉米育种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2000~2007年江苏省春播、夏播普通玉米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组玉米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不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播玉米产量与穗长、每行粒数和出籽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秃顶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夏播玉米产量与株高、穗位高度、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秃顶长度也呈极显著负相关.对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春播组玉米的穗长、穗粗、秃顶长度、行粒数和千粒重的回归系数与0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夏播组玉米的株高、秃顶长度、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的回归系数与0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在选育自交系和配制杂交组合时要特别注意行粒数的正选择和秃顶长度的负选择.  相似文献   

9.
爆裂玉米杂交种的穗粒结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150个爆裂玉米杂交种的穗部性状进行了测定及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细、粒小、穗粒重低是爆裂玉米杂交种的显著特点,但不同组合间变幅很大。行粒数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对穗粒重的直接作用为最大正值,通过穗行数、百粒重的间接作用为较小正值或负值;百粒重与穗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对穗粒重的直接作用为最大负值,通过穗行数、行粒数的间接作用也均为较小负值;穗行数与穗粒重的相关不显著,对穗粒重的直接作用为较大正值,但通过行粒数的间接作用为较大负值。  相似文献   

10.
对6个春玉米杂交种的7个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间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穗长、百粒重、穗粗、秃尖长、行粒数、出籽率、穗行数.除穗长、百粒重与单株产量的相关达到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均未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百粒重、穗行数、穗长、行粒数、出籽率、秃尖长、穗粗.其中百粒重、穗行数和穗长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相对较大.因此,提高百粒重,增加穗行数和穗长,并兼顾其它性状是春玉米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覆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覆膜玉米单株产量与各主要农艺性状间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行数、行粒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大,相互影响程度达到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穗行数与百粒重之间为显著负相关: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效应由大到小排列为行粒数〉穗行教〉株高〉百粒重〉穗位〉穗粗〉茎粗〉穗长.行粒数和穗行数是提高单株产量的重要指标,在重视行粒数、穗行数选择的同时,需主要协调百粗重等性状。  相似文献   

12.
糯玉米支链淀粉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糯玉米支链淀粉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支链淀粉与株高、穗位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雄穗分支数呈显著负相关;与雄穗长、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实际选择中,可以通过这几个农艺性状来选择高支链淀粉.为了进一步明确各农艺性状与支链淀粉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经通径分析,各农艺性状对支链淀粉的通径系数顺序为穗位叶面积>百粒重>株高>穗粗>穗长>雄穗长>行粒数>茎粗>穗行数>穗位高>雄穗分支数.  相似文献   

13.
爆裂玉米穗粒性状与爆裂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表明:穗长与各爆裂性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对VA/g的直接作用最大,通过其它各性状的间接作用均较小;百粒重虽与VA/粒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VA/g的负相关系数较大,且对VA/g的直接作用为最大负值;行粒数虽与各爆裂性指标的相关不显著,但对VA/g的直接作用为较大负值;穗行数与VA/粒呈显著负相关,但对VA/g的直接作用及通过其它性状的间接作用均较小;穗粒重与VA/粒呈显著正相关,对VA/g的直接作用为较小正值,通过穗长的间接作用为较大正值。育种中要同时兼顾产量和爆裂性,可直接选择穗粒重,或在适当兼顾穗行数的前提下选择穗长或行粒数,对百粒重则不宜进行正向选择。  相似文献   

14.
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个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的穗长、穗粗等9个性状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玉米籽粒产量的作用研究表明,玉米穗长与籽粒产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0 .6 816 * * ) ,其余性状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果穗粗、秃顶长与秃顶率与籽粒产量之间呈负相关,但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部各主要性状与籽粒产量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其中玉米果穗行粒数对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P=0 .4 981) ,其次是出籽率、穗轴粗、穗长、百粒重等。所以在粮饲兼用型玉米高产育种中要高度重视果穗行粒数、出籽率、穗轴粗、穗长、百粒重等好的类型,对果穗粗、秃顶长与秃顶率等性状的选择可适当放宽标准,同时也要注意到各性状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不同品种基因型穗粒数及其构成因素相关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项目通过对163个不同玉米品种基因型在大田条件下的穗粒数及构成因素的调查测定,并采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和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1.对玉米群体产量的影响作用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作用穗粒数〉千粒重。2.穗行数和行粒数与穗粒数的偏回归系数均为极显著,但行粒数〉穗行数,穗长〉穗粗,长穗比粗穗更易形成大穗。3.秃尖长度的降低对穗粒数的增加作用显著。4.多粒品种往往是强优势杂交组合,在成穗率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不同世代材料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玉米优良杂交种掖单13号的F2∶3家系为材料,研究其产量性状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在10个数量性状中,广义遗传力较高的为穗粗、行粒数、轴粗、穗行数、穗长;在F1代和F2∶3家系中,杂种优势强的性状是行粒数、穗粒重、穗长,较弱的是百粒重、出籽率.杂种优势与遗传力相关不显著,但与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关显著.其中,行粒数、穗粗、穗行数、穗长与单株产量高度正相关.穗长、穗粒重、百粒重三个产量构成因子彼此高度正相关,穗长与穗粗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单株产量的依次是穗粗、穗行数、穗长、行粒数、出籽率.因此对掖单13号而言,在新疆条件下,穗粗的增加和穗行数的增加是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小麦茎叶性状与穗部性状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小麦品种(系)茎叶性状与穗部性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茎叶性状与穗部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穗节茎粗与穗粒数,穗长,穗粒重、剑叶面积呈正相关;剑叶面积与穗粒数、穗长、穗粒重呈正相关;穗长、穗粒数、穗粒重之间呈正相关,穗节茎粗和剑叶面积与株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来自于农大108的一套重组近交系,通过1年3个试点的田间试验,借助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对5个玉米穗部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穗长与穗粒重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同时穗行数和行粒数与穗粒重也表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QTL分析,在3个试点中共定位了38个有关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其中控制穗长的QTL8个,控制行粒数的QTL7个,穗行数的QTL9个,百粒重的QTL4个,穗粒重的QTL10个,但多数QTL只在1个环境中检测到.  相似文献   

19.
对19个夏玉米杂交组合的7个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间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出籽率与单株产量达到显著相关。果穗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相关性从大到小为:出籽率秃尖长行粒数千粒质量穗粗穗行数穗长。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依次分别为:出籽率穗长千粒质量穗粗穗行行粒数秃尖长,出籽率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基于此,对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穗部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明确各性状在玉米籽粒产量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为豫东夏玉米高产杂交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鲜食糯玉米产量性状育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2009~2015年江苏省糯玉米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产量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粗和行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秃尖长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穗位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秃尖长、行粒数和穗行数与产量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穗粗和千粒鲜重与产量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直接通径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秃尖长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鲜重穗粗鲜出籽率株高穗长穗位高。由此可知,在选育高产糯玉米新品种时要特别注意对秃尖长的负选择,对行粒数和穗行数的正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