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Y两优9918水稻留蓄再生稻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Y两优9918在耒阳市小水镇四都村作"一季稻+再生稻"示范种植,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分蘖力强,群体整齐,抽穗整齐,穗大粒多,产量高,经测产,头季稻产量达8 430 kg/hm~2,再生稻产量达2 295 kg/hm~2,2季合计产量为10 725 kg/hm~2。本文总结了Y两优9918作再生稻栽培的种植表现,介绍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正光有机肥在中稻—再生稻上的应用效果,于2016年在富顺县进行了正光有机肥对中稻—再生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头季稻、再生稻施正光有机肥1 875 kg/hm~2+尿素135 kg/hm~2+再生稻促芽肥施尿素225 kg/hm~2(折合头季稻施纯N 155.85 kg/hm~2,再生季施纯N 103.9 kg/hm~2)处理产量分别较测土配方施水稻专用复合肥(16-5-4)975 kg/hm~2+再生稻促芽肥施尿素225 kg/hm~2(折合头季施纯N 156 kg/hm~2,再生季施纯N 103.5 kg/hm~2)处理高199.5、30.0 kg/hm~2,头季稻产量差异较明显、再生稻差异不明显。总之,正光有机肥对中稻—再生稻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建议在水稻生产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水稻直播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模式,以优质软米稻德优8号为供试品种,在直播中稻+再生稻生产过程中设置了3个播种期和3个播种量水平共9个处理,研究各处理对水稻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播种期与播种量对水稻群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中稻产量变幅为8 572.5~10 065.0 kg/hm~2,平均产量为9 202.5 kg/hm~2,播期越早产量越高,且差异极显著,产量与播种量为正相关;再生稻产量变幅为2 818.5~4 554.0 kg/hm~2,平均产量为3 333.0 kg/hm~2,再生稻产量与播种量呈负相关;两季总产量变幅为11 578.5~13 917.0 kg/hm~2,平均产量为12 888.0 kg/hm~2,播期越早产量越高,且差异极显著,播种量越小产量越高。因此,3月下旬播种、用种量控制在15 kg/hm~2,可提高有效穗、每穗着粒数和实粒数,中稻+再生稻的总产量更高,而且株高较低,可降低倒伏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丰两优香一号直播再生栽培中的表现及其效益,在湖南南县进行了直播再生栽培示范和系统观察,两季实收产量13530.0 kg/hm~2,远高于当地常规品种黄华占作直播再生栽培的产量10050.0kg/hm~2,比双季稻产量低723.5 kg/hm~2,但是再生稻米质优、价格高,同时省种、省工、省投入,纯收入比双季稻连作高3736元/hm~2,相对晚稻,再生稻可减少施用农药2次,极大地减少了农药污染。  相似文献   

5.
播种期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区不同播种期和留桩高度条件下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特征,明确该区域适宜的播种期和留桩高度,以黄华占为材料,开展了不同播种期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以4月15日播种的再生稻产量最高,达3 486.8 kg/hm~2;留桩高度为30 cm的再生稻产量最高,为3 474.5 kg/hm~2;4月15日播种、且留桩高度为30 cm的两季水稻产量最高,为13 933.5kg/hm~2。由此可见,在洞庭湖平原区采用直播方式作再生稻,以4月15日左右播种、留桩高度30~40 cm,能获得较高的两季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6.
来安县地处皖东,位于江淮分水岭南部,是全国水稻生产大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万hm~2,水稻常年单产500 kg/亩左右。推广“一种两收再生稻”新技术的目的是减少小麦种植风险,提高水稻种植效益。通过3年的技术示范,笔者总结出来安县水稻“一种两收再生稻”配套栽培新技术,可获得第一茬水稻单产600 kg/亩,第二茬单产200 kg/亩,合计单产800 kg/亩的较高产量,实现节本增效,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7.
以Y两优9918和晶两优华占2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进行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时头季稻、再生稻的生育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模式下,2个水稻品种水稻生育期均无明显差异;头季稻产量以Y两优9918较高,达545.88 kg/667m~2;再生季水稻产量以晶两优华占较高,达254.53 kg/667m~2。两季水稻,以Y两优9918的经济效益较高,为910.37元/667m~2。总的来说,选择Y两优9918水稻品种开展中稻-再生稻栽培模式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再生稻生产的合理施肥方法及头季稻施氮时期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在田阳县五村乡五村村早稻田开展了再生稻头季稻前氮后移对再生稻的影响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要实现头季稻产量9 750 kg/hm~2,再生稻产量3 750 kg/hm~2以上的产量目标,采用头季稻前氮后移施肥运筹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较大。头季稻氮肥后移的4种氮肥运筹方式,以基肥∶分蘖肥∶穗肥=6∶3∶1(施用量分别为252、126、42 kg/hm~2)的产量最高,达3 225.3 kg/hm~2。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耐德606水稻在广西桂中地区高产栽培的最佳施肥水平,开展了不同施肥量对耐德606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施尿素345 kg/hm~2+氯化钾301.87 kg/hm~2处理产量最高,说明耐德606水稻高产栽培的最佳施肥水平为尿素345 kg/hm~2+氯化钾301.875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探索稻—再生稻栽培模式下精准科学施肥方式,开展了化肥合理减量施用校正试验。结果表明,合理调整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方法,能明显促进稻—再生稻栽培模式下水稻经济性状协调优化,达到节本、增产、增收的目的。推荐稻—再生稻栽培模式施肥量为纯N 255~270 kg/hm~2、P_2O_5 52.5~75.0 kg/hm~2、K_2O 120~150 kg/hm~2,氮肥头季施70%、再生季施30%,磷肥头季作基肥全部施入,钾肥头季全部施入(其中基肥施40%~50%,追肥施50%~60%)。  相似文献   

11.
利用粉垄农耕新技术,经粉垄栽培水稻试验表明,粉垄中低产稻田耕作层由传统耕作15—18cm增加到22—25cm,早稻利用超级稻组合种植产量达550—650kg/667m2,比传统耕作增产20%左右;粉垄水稻根系发达,早稻收获后作再生稻栽培,低位分蘖,每667m2产量可达400kg以上。据此分析了在广西双季稻地区尤其是发展秋冬种的地区,粉垄早稻+再生稻实现"一种两收"亩产稻谷1000kg,利用再生稻比晚稻提早成熟收获20—30d发展秋冬种高值种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以广优1186为试验材料,研究再生稻栽培的适宜密度。设计33.67、44.44、59.52、76.92万株/hm~24个移栽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研究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4个处理中,头季稻、再生稻产量都以44.44万株/hm~2基本苗的处理最高,分别为11856.5、3615.0kg/hm~2。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兴福 《农技服务》2011,28(10):1409+1411-1409,1411
从苗床的选择与整理,播种、苗床管理,大田栽培管理方面介绍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最高产量达9 774.0 kg/hm~2,最低为7 552.5 kg/hm~2,平均为8 468.0 kg/hm~2,与安龙县兴隆镇前3年两段育秧平均产量7 689 kg/hm~2相比,增产779 kg/hm~2,增幅10.6%。表明,在土壤肥力一致,旋肥水平相同,旱育稀植栽培大大缩短了分蘖苗的间隙距离,与母本苗大小高矮一致,且向四周空间分散,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控制了无效分蘖,增加了实粒饱满度,从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再生稻产区主导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优质、高产及稳产再生稻品种,满足重庆地区对再生稻种植的需求,选用12个品质较优的杂交水稻品种,在重庆市各再生稻产区开展多点试验,筛选再生萌芽期耐热性好、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的再生稻品种。结果表明:中稻再生稻两季综合,宜香优1108、深两优5814、德香4103和川农优528品种的产量优于对照(准两优527),适宜在重庆再生稻产区推广应用。其中,宜香优1108在5个试验点的2季平均产量为13 173.3kg/hm~2,较对照增产7.79%;深两优5814平均产量12 879kg/hm~2较对照增产5.38%。  相似文献   

15.
2011—2013年在全椒县赤镇小龙虾经济专业合作社选择面积分别为0.53、0.67、1.00 hm~2 3种规格的田块进行平行重复试验,研究稻田小龙虾养殖与水稻栽培模式搭配技术。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栽培模式下,小龙虾平均产量为1 903.65 kg/hm~2,水稻平均产量为8 936.25 kg/hm~2,成本36 750.00元/hm~2,产值80 227.359元/hm~2,利润43 477.35元/hm~2;与常规栽插模式相比,小龙虾增产357.15 kg/hm~2,增幅23.09%;水稻增产719.85 kg/hm~2,增幅8.8%;小龙虾和水稻合计增加产值12 372.90元/hm~2,增加利润10 872.90元/hm~2。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籼粳杂交稻甬优4949的丰产性、抗逆性、商品性、再生力等基本性状,进行了甬优4949再生稻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甬优4949作再生稻进行机械化栽培,头季产量10.67 t/hm~2,再生稻产量4.34 t/hm~2,具有产量高、米质优良、再生力强、灌浆结实可靠等品种优势。  相似文献   

17.
柳香占是早籼优质稻新品种,米质较优,食味好;区试产量表现6313.5kg/hm^2,比对照七桂占增产5.6%;适应性较广,再生力强,再生稻产量3120~5250kg/hm^2。早造栽培应注意培育适龄壮秧,插(抛)足基本苗,合理施肥,适时露晒,防治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再生稻栽培应适时追芽肥,适时收割留高桩,并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8.
2010年豇豆与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模式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豇豆从4月27日开始采收,到6月10日采收结束,历时45 d。单日最高产量为2 946.0 kg/hm~2,平均日产为913.3 kg/hm~2,豇豆产量达41 097.0 kg/hm~2。可以看出,采收期1~10 d豇豆产量13 993.5 kg/hm~2,约占豇豆产量的34%;采收期11~20 d豇豆产量14 098.5 kg/hm~2,约占豇豆产量的34%;采收期21~30 d豇豆产量5 728.5 kg/hm~2,约占豇豆产量的14%;采收期31~40 d豇豆累计产量5 800.5 kg/hm~2,约占豇豆产量的14%;采收期最后5 d豇豆产量1 476 kg/hm~2,约占豇豆产量的4%。豇豆后作水稻干谷产量为7 402.5 kg/hm~2,豇豆与水稻轮作主产品实物量高达48 499.5 kg/hm~2,比常规双季稻年产量10 821 kg/hm~2增产37 678.5 kg/hm~2,主产品实物量增长率达348.2%。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探索荔波县杂交水稻在单季中稻直播栽培条件下的最适播种量,开展了杂交水稻直播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为15.00、17.25 kg/hm~2,产量均可达10 500 kg/hm~2以上。说明播种量增加到一定量后,随着播种量增加,产量逐渐减少,杂交水稻在荔波县直播播种量在15.00~17.25 kg/hm~2之间最适宜。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经济性状及生育期产生的影响和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和不同施氮量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栽插密度40万丛/hm~2的平均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密度;栽插密度35万丛/hm~2、施氮量321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但与栽插密度40万丛/hm~2、施氮量268.5 kg/hm~2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水稻品种陆育4号的最佳处理是栽插密度40万丛/hm~2、施肥量268.5 kg/hm~2,适当增加栽插密度,适量减少氮肥施用量,仍能取得较高水平的稳定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