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研究播期和混播比例对玉米-秣食豆群体内小气候的影响。[方法]以玉米和秣食豆为试验材料,按秣食豆与玉米同期播种和延后播种2个播期,玉米与秣食豆3个混播比例进行混播试验。[结果]混播时期对作物群体内散射光有显著影响,对总入射光、温度和相对湿度无显著影响。混播比例对群体内光照和温度、湿度影响显著,随秣食豆比例的增加,群体内各层次的总入射光和散射光均显著减少,温度减低,湿度增加;而且生育前期随秣食豆比例的增加,群体内温度显著降低,生育后期相对湿度显著增加。[结论]播期和混播比例对群体内小气候有显著影响。混作复合群体通过改变田间小气候,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混播栽培条件下,秣食豆播种时期与比例对玉米生产机能影响的机理,进一步研究混作方式下的光合性能,为提高作物混作栽培利用与生长特性提供有力依据,于2011年和2019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将秣食豆与饲用型玉米科多8按0:1、1:1、2:1、3:1混播比例和5月10日、6月11日2个播种时期进行混播,分析研究秣食豆混播时期和比例对玉米叶倾角的影响.结果表明,秣食豆播期对玉米叶倾角无显著影响;混播比例对玉米叶倾角影响显著,叶倾角均表现出随混播比例的增加而增大,混作的叶倾角均高于单作玉米的趋势;播种时期与比例互作显著,从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吐丝期和灌浆期4个玉米生育期来看,均表现为单作下叶倾角最小,混播3株秣食豆的玉米叶倾角最大,下层叶叶倾角均大于上层叶叶倾角.  相似文献   

3.
混播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对青贮玉米不同品种及青贮玉米与秣食豆混播组合产量、营养品质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以龙辐208+秣食豆、中原单32+龙辐208混播组合为最好,其次是中原单32+龙辐208+秣食豆.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夏播青贮玉米产量,获得优质青贮饲料,通过将夏播青贮玉米品种京科青贮301和富友9号按一定比例(2∶1、1∶1和1∶2)进行同行或间行混播混收,研究不同混播方式和比例对夏播青贮玉米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种植对群体内植株生育时期和主要农艺性状影响不显著;不同混播方式下地上部鲜重产量表现为富友9号间行混播京科青贮301同行混播,干物质产量则表现为间行混播京科青贮301富友9号同行混播,同行和间行混播中不同比例(2∶1、1∶1和1∶2)在生物产量上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农艺性状和生物产量可知,京科青贮301与富友9号以1∶1比例进行同行混播混收可在夏播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和品质,适宜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蒋慧  于磊  马春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20-1021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的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播对青贮效果的影响。[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即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单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以50%+50%、60%+40%和70%+30%比例混播,分析各处理青贮材料的pH值、CP、NDF、ADF、乙酸、丁酸、乳酸和总酸的变化,研究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不同比例混播对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单播苜蓿相比,混播可以显著降低青材料的pH值(P〈0.01)、NH3.N/TN值(P〈0.01)和丁酸含量(P〈0.01),有利于保存青贮物的营养成分。混播还可提高青贮产物中乙酸、乳酸和总酸的含量(P〈0.01),从而提高苜蓿青贮品质。[结论]以混播处理A(苜蓿50%+无芒雀麦50%)效果最好,pH值,NH3-N/TN的含量最低,乳酸含量和综合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6.
混播草种及其比例对黔草4号鸭茅草地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黔草4号鸭茅的混播草地组合与草地产量。[方法]以黔草4号鸭茅单播为对照,在贵州省德江县共和乡建植不同混播比例的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白三叶+高羊茅、鸭茅+白三叶共9种混播草地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牧草高度、产量、叶茎比、豆荷比的影响。[结果]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2∶1∶1)草地的产量达101 610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叶茎比为2.98,草地质量好,为最优草种组合与混播比例。[结论]该试验为筛选适宜贵州黔草4号鸭茅草地建植的最佳草种组合和混播比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制作出优质青贮饲料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青贮玉米SC704与拉巴豆进行混播,研究不同生育期青贮玉米SC704与拉巴豆混播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与青贮效果.[结果]青贮玉米SC704与拉巴豆混播对其生育期没有影响.混播对青贮玉米SC704的株高、穗位高、茎粗、叶片数的影响不大.青贮玉米SC704与拉巴豆混播能够提高CP和RFV的值,还可以降低NDF和ADF含量.[结论]青贮玉米SC704与拉巴豆混播可以改善饲料的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8.
在冀西北地区,通过研究青贮玉米与扁豆不同混播种植密度(青贮玉米∶扁豆设密度比1∶1、2∶1、3∶1)对混播饲草生物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合该地区的较优混播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青贮玉米和扁豆混播比例2∶1为最佳模式,在该模式下饲草的产量和品质均可达到最佳水平,混播饲草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1.6%,粗蛋白含量得到明显增加,高出2.49个百分点。青贮玉米与扁豆混播技术简单,收益明显,必定会成为青贮玉米种植的一种新模式,在该地区奶牛粗饲料品质改良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非常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利用黄土丘陵区优良乡土草种,并寻求利用其进行人工草地建设的最佳混播比例组合,选取白羊草(Bothriochloa isaemum)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研究材料,采用生态替代法,按照二者行比设置7种混播比例组合(即0∶10,2∶8,4∶6,5∶5,6∶4,8∶2和10∶0),比较研究混播比例对草地植株株高、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草地中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的株高均明显高于各自单播草地;混播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二者各自单播草地;草地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混播比例为6∶4的显著最高,单播达乌里胡枝子草地(即0∶10比例组合)显著最低。表明,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存在混播互补效应,其中比例组合为6∶4的草地在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禾、豆牧草混播在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的水分利用特征,采用盆栽控制试验,研究豆科牧草紫花苜蓿、沙打旺分别与禾本科牧草披碱草混播后在重度水分胁迫处理[T1,45%田间持水量(FC)]、中度水分胁迫处理[T2,55%FC]、正常灌水处理[T3,75%FC]条件下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碳同位素分辨率(Δ~(13)C)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T1、T2处理下,单、混播禾、豆牧草的WUE高于T3处理;3种水分处理条件下,沙打旺的WUE均高于紫花苜蓿;T1、T3处理下,紫花苜蓿与披碱草混播组合的WUE均高于紫花苜蓿单播时的WUE,但低于披碱草单播时的WUE;而T3处理下,沙打旺与披碱草混播组合的WUE均高于沙打旺单播时的WUE,低于披碱草单播时的WUE。不同单、混播组合牧草的Δ~(13)C值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紫花苜蓿与披碱草混播组合中的豆、禾比为3∶7和7∶3时,各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的Δ~(13)C低于披碱草;而当豆、禾比为5∶5时,T1、T3处理下紫花苜蓿的Δ~(13)C高于披碱草,T2处理下紫花苜蓿的Δ~(13)C与披碱草相同。在重度(T1)和中度(T2)水分胁迫条件下,Δ~(13)C与WUE呈负相关;而在土壤水分量充足的条件(T3)下,Δ~(13)C与WUE为正相关。综上,适度干旱及牧草混播有助于提高牧草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饲草生产上禾豆牧草混播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选用燕麦青甜1号与饲用豌豆青建1号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混播比例对饲草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株高混播与单播间差异均不显著,饲用豌豆株高单播显著低于混播;随着饲用豌豆混播量的增加,燕麦密度呈下降趋势,饲用豌豆呈上升趋势,燕麦总密度混播(8∶2除外)均显著低于单播,饲用豌豆总密度各混播比例均显著高于单播;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的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与燕麦单播间差异均不显著,饲用豌豆单播分枝数显著高于各混播比例;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比例为6∶4时,其鲜草、干草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为57935.90 kg/hm2、16345.52 kg/hm2和1897.71kg/hm2,较燕麦单播分别提高28.26%、17.25%和59.58%,较饲用豌豆单播分别提高48.80%、92.69%和14.03%。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比例为6∶4及总密度425万株/hm2可在青海东部农业区和农牧交错地带饲草混播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对饲草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饲草生产上禾豆牧草混播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用燕麦青甜1号与饲用豌豆青建1号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混播比例对饲草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株高混播与单播间差异均不显著,饲用豌豆株高单播显著低于混播;随着饲用豌豆混播量的增加,燕麦密度呈下降趋势,饲用豌豆呈上升趋势,总密度混播(8∶2除外)均显著低于单播,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的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与燕麦单播间差异均不显著,饲用豌豆单播分枝数显著高于各混播处理;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比例为6∶4时,其鲜草、干草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为57 935.90kg/hm2、16 345.52kg/hm2和1 897.71kg/hm2,较燕麦单播分别提高28.26%、17.25%和59.58%,较饲用豌豆单播分别提高48.80%、92.69%和14.03%。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比例为6∶4及总密度425万株/hm2可在青海东部农业区和农牧交错地带饲草混播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京 《陕西农业科学》2016,(11):111-114
选取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研究材料,按照行比设置7种混播组合(即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比例为10∶0、8∶2、6∶4、5∶5、4∶6、2∶8和0∶10),研究混播比例对草地地上生物量及二者种间竞争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草地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二者各自单播草地,RYT值均显著大于1.0,表明二者混播存在混播互补优势,其中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混播比例6∶4在草地生物量和稳定性方面具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适宜中筋小麦光明麦1号高产高效栽培的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光明麦1号群体指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随施氮量增加,光明麦1号群体茎蘖数、籽粒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一施氮水平下,基追比例为5∶5的处理成熟期茎蘖数和茎蘖成穗率最高;籽粒产量也显著高于基追比例为6∶4、7∶3、8∶2的处理。[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300 kg/hm2、基追比例为5∶5时,穗下节间长占总长比例最高,籽粒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15.
在科尔沁沙地将沙生冰草、扁穗冰草、蒙古冰草分别与黄花苜蓿间行混播,设1:0、3:1、5:1和7:1共4个混播比例建植混播草地,研究混播比例对混播当年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比例和草种组合对播种当年冰草-黄花苜蓿各草种产量和草地群体总产量影响显著,其中混播比例5:1的沙生冰草与黄花苜蓿混播组合总产量最高,为144.33 g/m2,显著高于各处理组合群体总产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2种具有相似生育期但株高不同的春小麦品种-高原448和高原437进行混播和单播试验,高原448和高原437的混播比例(粒数比)分别设为2∶1、1∶1和1∶2,分析2品种混播时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等差别。结果表明,在混播条件下,高原448和高原437的农艺性状比2品种分别单播时表现好。高原448与高原437按2∶1、1∶1和1∶2比例混播时,其产量分别比高原448单播时高16.115%、6.962%和12.950%;比高原437单播时高11.034%、 2.281%和 8.007%。其中,当高原448和高原437以2∶1混播时,小区产量的平均值分别比混播比例为1∶1和1∶2时高出8.557%和2.802%。表明,与单播相比,品种间混播具有增产作用,但不同混播比例的增产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17.
可溶性糖对植物的抗冻性存在着积极的影响。为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与禾草混播对根系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以苜蓿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按豆禾间行比例1∶1(B1)、2∶2(B2)、1∶2(B3)和2∶1(B4)混播,并在初霜后测定不同混播处理牧草根系的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禾草种类对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豆禾间行比例2∶2混播处理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1∶2和2∶1混播处理,1∶1、1∶2和2∶1混播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苜蓿与虉草混播后,不同混播比例的虉草根系可溶性糖含量都高于单播虉草。3种禾草中,虉草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种。综上所述,豆禾间行比为1∶1及1∶2混播处理中苜蓿及禾草的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均较高,考虑苜蓿的耐寒力往往弱于3种禾草,又以间行比1∶2混播的处理为最佳选择。研究为当地苜蓿与禾草混播草地的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青贮玉米与饲用油菜最佳的间作比例及收获时期,以青贮玉米德美亚1号和饲用油菜华杂6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模式[青贮玉米单作(Ⅰ)、饲用油菜单作(Ⅱ)、青贮玉米与饲用油菜2∶4间作(Ⅲ)、青贮玉米与饲用油菜2∶2间作(Ⅳ)]、收获时期[8月20日(A1)、8月30日(A2)、9月10日(A3)、9月16日(A4)]、混贮比例[青贮玉米与饲用油菜1∶1(B1)、1∶2(B2)、2∶1(B3)]对2种饲草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和饲用油菜不同间作比例种植不影响2种作物的生育进程,会降低青贮玉米株高、SPAD值和光合势,对饲用油菜生长发育影响不显著。Ⅰ处理玉米产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于A4时期收获可获得最高产量,达到28.27 t/hm2;不同收获期,Ⅰ处理玉米平均产量为20.75t/hm2。Ⅱ处理在A3时期收获,油菜产量最高,为11.24 t/hm2。不同间作处理均在A4时期收获产量最高,A3时期次之,两者差异不明显。随着收获时期推迟,粗蛋白、脂肪、淀粉和总可消化养分含量总体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以A3时期收获最高。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秋闲田秣食豆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与软件PASW Statistics 18的LSD法,对秋闲田秣食豆播种行距、种植密度与氮、磷、钾等5个影响因子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密度、行距与钾肥对秋闲田秣食豆生物产量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了秋闲田秣食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优化方案:留苗密度75万株/hm2,并以氮肥(N)300 kg/hm2、磷肥(P2O5)112.5 kg/hm2、钾肥K2O)375 kg/hm2做基肥,播种方式以50 cm的行距进行条播。该方案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分别为6 661.672 723.64 kg/hm2,较产草量位居第二的优良组合的鲜重、干重分别增产24.17%、27.63%。[结论]为秋闲田栽培秣食豆的生产实践提了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将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以不同的比例进行间行和同行混播,以单播为对照,分析了混播牧草群落种间竞争关系,研究了不同混播处理对牧草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株高以同行混播处理A7B3最高,以间行混播处理a6b4最低,而无芒雀麦的株高以A7B3最高,单播处理最低;以5∶5混播的牧草总产草量最高,品质较好;间行混播牧草的相对产量总和(RYT)从第1茬刈割到第2茬刈割呈上升趋势,而同行混播的RYT值呈下降趋势;处理A7B3的茎叶比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的;处理A5B5的CP、EE和NDF全年收获量在各处理中均最高;在各处理中紫花苜蓿的种间竞争力均高于无芒雀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