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丰富本地优新香稻品种的种质资源,推广适应本地种植的优新香稻品种有利于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水稻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引进了5个优新香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从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抗性等方面对供试品种进行分析,为其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9香、莉香占、南晶香占、香雪丝苗等优新香稻品种生育期适中,株高、穗长和每穗总粒数等显著高于美香占2号(CK),抗病性好,产量比美香占2号(CK)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适宜在肇庆市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外源调控剂对香稻产量形成、茎鞘物质转运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对香稻增产优势明显的外源调控剂.[方法]以常规香稻品种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为试验材料,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4个(T1、T2、T3和T4)调控剂配方处理,于破口期进行叶面喷施.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别取样测定干物质积累量,计算茎鞘转运特性;收获时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与CK相比,各调控剂处理均可提高可美香占2号的产量,增幅为5.36%~16.55%,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调控剂T1和T2处理可提高象牙香占的产量,其中T2处理较CK显著增产19.31%(P<0.05,下同).抽穗期美香占2号的叶片干重在各调控剂处理下较CK显著增加12.86%~15.68%,象牙香占的茎鞘干重在T3处理下较CK显著提高11.35%.成熟期美香占2号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象牙香占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各调控剂处理下整体较CK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调控剂处理对两个香稻品种的收获指数及物质转运特性无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产量与结实率、千粒重、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叶片干重和总干重及成熟期叶片干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每穗总粒数、收获指数和抽穗期穗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施用不同配方的外源调控剂可不同程度地调节香稻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从而不同程度地提高香稻产量.其中T1和T2处理分别对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具有产量优势,主要是在于可提高其每穗总粒数、抽穗期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适合肇庆地区种植的春大豆品种。[方法]以大豆品种华春2号(CK)、华春6号、华春8号、泉豆5号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生育期、农艺性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比较。[结果]4个大豆品种都能正常成熟,平均产量在2 700.00 kg/hm~2以上,均适合在肇庆市各县春播种植。其中华春8号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3 643.50 kg/hm~2,蛋白质含量45.1%,脂肪含量20.0%,百粒重24.2 g,平均生育期96 d。[结论]华春8号可在肇庆地区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叶龙荣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9):1694-1696
为筛选出适合顺昌县稻鱼共生直播栽培的优质稻品种,引进野香优699、野香优744、野香优967、闽糯6优6号、荃优212、美香占2号、紫两优737 7个优质稻品种开展稻鱼共生直播试验,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抗性及产值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美香占2号、野香优699、紫两优737、闽糯6优6号4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好,符合稻鱼直播栽培要求,尤其是野香优699产量高、米质优,适宜在顺昌县推广;高档常规稻美香占2号产量中等,但植株矮、抗倒性好、米质优,稻鱼栽培的稻米售价比杂交稻高50%,适宜作高档优质稻开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出适宜灵川县大面积推广的优质常规稻品种,为今后订单种植优质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6个处理,3次重复,以"本地广东占"品种为对照,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对六个品种的生育期、经济性状、抗逆性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本地广东占"全生育期为119天,属于中迟熟品种,其他5个常规稻品种生育期均超过120天,属于迟熟品种;"美香粘"品种株高最高,为108.67cm;"百香139"品种蔸有效穗最多,为13.10穗;穗实粒数以"和鑫5号"和"五山丝苗"品种最多,分别为147.75粒和135.31粒;千粒重以"美香粘"和"五山丝苗"品种最重,分别为22.42g和22.66g。【结论】"百香139"、"美香粘"和"五山丝苗"三个品种外观谷粒细长,卖相好,产量较高,抗逆性较强,可以作为优质常规稻在灵川县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鉴定评价新选育水稻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性、米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表现,2016年在广西7个区试点开展常规稻组品种区域试验,以柳沙油占202为对照,对参加2016年广西常规稻组区试的12个水稻新品种(桂七占、荃香占1号、Z15、粤农丝苗、源华占、明力油占、美香新占、桂野丰、永丰丝苗、河西丰占、桂育11号、桂丰29)进行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抗性表现和米质等鉴定。结果表明,除荃香占1号生育期偏长外(125.0 d),其他参试品种与对照柳沙油202全生育期相当,为116.7~123.1 d。桂七占、河西丰占、粤农丝苗、桂育11号、美香新占、桂丰29和Z15等7个品种的平均产量为6 715.5~6 886.5 kg/hm2,较对照柳沙油202显著增产5.95%~8.64%。源华占、美香新占、明力油占和柳沙油占202的稻瘟病抗性水平为中抗至中感,其他品种抗性水平为感至高感。所有参试品种对白叶枯病致病型Ⅳ抗性水平表现为中感至感;除参试品种Z15对白叶枯病致病型Ⅴ表现为感外,其余品种表现为高感。所有参试品种的米质均较对照柳沙油202差。因此,桂七占、桂野丰、粤农丝苗和桂丰29这4个品种可推荐省级评审;Z15、美香新占、河西丰占和桂育11号按试验程序继续参加2017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荃香占1号、源华占、明力油占和永丰丝苗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7.
五山丝苗和黄华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常规稻品种,连山县农科所引进并进行有机栽培示范.2011年示范种植五山丝苗6.7 hm2、黄华占10 hm2,结果显示,这两个品种抗性强、丰产稳产性好、生育期表现适中,适宜在我县作中造和晚造种植,其中五山丝苗平均每667 m2产量为456 kg,黄华占平均每667 m2产量为443 kg,分别比当地主栽有机稻品种象牙香占增产16.9%和13.5%.  相似文献   

8.
榆中县半干旱区马铃薯品种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针对榆中县的自然生态条件,筛选出适合该地区推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方法]对甘肃推广的7个主要马铃薯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以当地品种大白花为对照,对推广的7个品种进行田间统计及品比试验。[结果]陇薯3号的产量为37.5t/hm2,比对照显著增产14.5%,商品薯率为48.6%;庄薯3号产量位居第二,为36.2t/hm2,商品薯率为32.0%;其余品种产量等主要性状不突出或低于对照。[结论]综合分析表明,陇薯3号和庄薯3号产量较高,表现抗旱,且农艺性状优良,适合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5个晚稻品种(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稻五优308、丰源优299、T优272、岳优360、金优163和常规稻黄华占表现高产、稳产和综合性状优良,在合理的播插期内,适宜在湘北平湖区及周边区域内大面积推广种植;农香21、湘晚籼17号、玉针香表现特别优质和产量较高,可适当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特色稻米产业的健康发展,筛选出产量高、性状好的品种进行推广种植,对引进的55个特色稻米品种进行田间试验,观察其产量及农艺性状。结果表明:37个品种的小区试验中,T香优6号和变异1号的产量最高,均为602.17kg/667m~2,比对照金麻粘增产46.44%,增产20%以上的品种13个,占参试品种数的35.13%,单穗实粒数大于100粒的品种24个,千粒重大于25g的品种27个;20个品种的大区示范试验中,胭脂1号的产量最高,为588.41kg/667m~2,比对照金麻粘增产36.95%,单穗实粒数大于100粒的品种17个,千粒重大于25g的品种9个;结合不同品种全生育期、抗倒性和抗病性进行综合评价,T香优6号、变异1号、变异5号、锡贡6号、黔红8号、T香优16号、变异3号、变异4号、美香粘2号、黔红28号、洋红大、红优2号、T香优9号、胭脂1号、紫3、高山黑米和尚重红具有推广潜力,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和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1.
优质常规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17年早、晚造引进黄银占、黄广油占、粤农丝苗、黄丝莉占、固金占、黄莉占、美香占2号7个优质常规稻新品种进行表证试验。结果表明,黄广油占和黄莉占的综合表现比较突出,适合在汕头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在大田条件下,以4个水稻品种(立香85、象牙香占、合两优927、昌两优8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基施锌肥研究不同施锌量[0 kg/hm2(CK)、7.5 kg/hm2(Zn1)、15 kg/hm2(Zn2)、30 kg/hm2(Zn3)]下水稻产量、品质的变化,为江汉平原优质稻锌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锌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水稻产量随着施锌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总体上以Zn2处理最高,Zn1处理次之。立香85、合两优927、昌两优8号以Zn2处理产量最高;象牙香占以Zn1处理产量最高,Zn2处理次之。施锌处理产量较CK增加了8.1%~28.8%。施锌对稻米加工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整体以Zn1和Zn2处理下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较高。不同施锌处理下直链淀粉含量因品种而异,其中,立香85以Zn1处理最高,昌两优8号以Zn2处理最高,象牙香占和合两优927以Zn3处理最高。对于淀粉RVA谱特征值,立香85、象牙香占、昌两优8号均以Zn1处理崩解值最高;消减值表现为立香85和合两优927...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丰富北海地区优质稻品种,为北海市优质稻的推广种植提供粮源,充分发挥优质稻新品种在粮食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试验开展了桂香99、桂香18、金针香、桂玉美香4个香型优质常规稻品种及桂育12、桂育15、桂育17这3个非香优质常规稻品种在北海地区的生长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7个参试优质常规(香)稻品种在北海地区种植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均可达优质等级,基本农艺性状合适,综合抗病性较好。7个参试优质常规(香)稻品种均适宜在北海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推广适宜本地种植的水稻品种有利于促进本地水稻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提高香稻品种19香的品质与产量,进一步在全市大面积推广种植,开展了19香在肇庆地区的种植试验。根据2020-2021年度19香在肇庆地区的种植试验数据,从农艺性状、产量、抗性、熟期、适应性等方面简述了19香在肇庆地区种植的特征特性,并就选种、播种、病虫害防治收获及晾晒等方面对19香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常规稻新品种19香农艺性状优良、产量高、抗性较好、熟期较适中,十分适合肇庆市的气候条件,适宜在全市范围内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合三亚地区种植的西瓜品种。[方法]从各地引进了28个西瓜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通过比较参试品种的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状等多个性状,从中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结果]杜鹃、领先、巨峰、WW1101、美樽、甬蜜3号6个品种的综合性状好,适合在三亚地区种植。[结论]该研究为西瓜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2006年早造引进茉莉丝苗、五山油占、美香占2号、美丝占、丰秀占、广丰七号等6个优质稻新品种进行试验过程中,对各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茉莉丝苗、丰秀占和美丝占的综合表现比较突出,适合汕头市澄海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稻机插秧新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合汉中市机械种植的产量高、抗性好的优质籼稻品种。结果表明:泰丰优6133全生育期152 d,偏迟熟;其余品种生育期143~148 d,适中;杂交稻泰丰优512和常规稻粤美占实收产量在700 kg·667 m~(-2)以上,综合性状好,可作为机插秧示范品种;三澳占、黄华占(ck)、粤农丝苗、五山丝苗和丰软占5个常规稻品种米质好,产量在600 kg·667m~(-2)以上,抗病,抗倒伏,可作为订单生产的示范品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出适合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种植的大麻品种(系),为西双版纳州云麻产业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方法]以云麻5号、云晚6号、云晚9号、云晚10号、皖大麻1号、汾阳1号、PB-1、PB-2、PB-3、PB -4、PB-5、云麻1号(CK)12个品种为试材,观测各品种(系)的物候期,在收获期测定各品种(系)的经济性状、纤维产量、纤维的化学成分等项目.[结果]工艺成熟期最晚的品种为PB-3,最早的品种为汾阳1号,两者相差70 d;PB-3的纤维产量最高,为2694.0 kg/ha,但纤维品质稍差;云晚6号和云麻5号的综合性状较好;云麻1号(CK)、云晚10号、云晚9号、和PB-4纤维产量稍低,分别为2221.5、2110.5、1944.0和1914.0 kg/ha;其他品种(系)的产量均较低.[结论]云晚6号、云麻5号和PB-3适宜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推广种植,而云麻1号、云晚10号、云晚9号和PB -4的纤维产量较高,为次适宜推广种植品种,其他品种(系)纤维产量较低,不宜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氮水平下6个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氮肥利用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广西6个主栽或新育成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氮肥利用率及产量表现,为优质稻生产上选用氮高效利用品种及合理减施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质常规稻品种桂香18、桂育12、桂育9号、桂育11号、桂育18和桂育8号为试验材料,以柳沙油占202为对照(CK)品种,设0(不施氮)、112.5(中低氮)、150.0(常氮)和187.5(高氮)kg/hm~(2 )4个施氮水平(依次为N_0、N_(7.5)、N_(10.0)和N_(12.5)处理),测定分析各优质常规稻品种在不同处理下的氮肥生理利用率(PE)、农学利用率(AE)、吸收利用率(RE)和偏生产力(PFP),并比较其产量差异,评价其氮肥利用效率。【结果】6个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氮肥生理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在N_(7.5)处理下最高,且均显著高于N_(12.5)处理(P0.05,下同);桂育12、桂育11号和桂育18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在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桂香18、桂育9号和桂育8号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在N_(10.0)、N_(7.5)和N_(12.5)处理下最高;供试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氮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N_(7.5)、N_(10.0)和N_(12.5)处理下,桂香18、桂育12、桂育9号和桂育11号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在N_(7.5)处理下桂育18和桂育8号的产量与其在N_(10.0)处理下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在N_(12.5)处理下的产量;在N_(7.5)处理下6个优质常规稻品种的产量显著高于CK的产量,明显高于CK在N_(10.0)和N_(12.5)处理下的产量,表明这6个品种在氮肥减施25%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产量。在产量构成因子方面,6个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在N_(7.5)、N_(10.0)和N_(12.5)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桂香18、桂育12、桂育11号和桂育8号的有效穗数在在N_(7.5)、N_(10.0)和N_(12.5)处理下差异均不显著,桂育9号的有效穗数在N_(7.5)处理和N_(10.0)处理下均无显著差异,桂育18的有效穗数在N_(7.5)处理和N_(12.5)处理下差异不显著,CK的有效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6个优质常规稻品种在N_(7.5)处理下仍能保持较高的有效穗数,是氮肥减施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产量的主要原因。【结论】6个广西优质常规稻品种在施用中低氮(112.5 kg/hm~2)条件下,其产量能达到或超过施常氮(150.0 kg/hm~2)和高氮(187.5 kg/hm~2)时的产量,且显著高于广西区试同熟组对照品种柳沙油占202在施用常氮下的产量,属于氮高效利用型品种,符合生产上推广的氮高效品种产量要求,生产上退稿种植时可适当减施氮肥。  相似文献   

20.
根据品种遗传背景的差异、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不同,本研究选用了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2个有机稻主要品种(象牙香占、五星丝苗)的早造、中造、晚造进行了品种多样性混播混插和不同品种单栽的田间试验,并对其抗病性、抗倒伏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象牙香占与五星丝苗有机稻品种混播混插较同一品种单栽对稻瘟病、倒伏有较为明显的防控效果,尤其突出的是混播混插中感病的五星丝苗稻品种稻瘟病发病减轻,说明合理的品种多样性混播混插是防控水稻稻瘟病的有效途径;品种混播混插较品种净栽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品种混播混插较单栽稻平均增产6.0%~7.5%,早造试验区混播混插的产量显著高于象牙香占、五星丝苗单播单插种植效果(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