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中村改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在我国城中村改造中,各地已经探索出不同的改造模式.从改造主体、筹资方式、优惠政策、改造形式、补偿方式、改造效果与困境6方面分析了广东省珠海、深圳、广州3个城市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的不同之处,分析3个城中村改造模式在改造目标、政府作用和城中村改制3方面的相似做法,并从政府作用、村民角色、改造规划、外来低收入者、城中村改造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其他城市在选择城中村改造模式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论广州城中村的管理与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的存在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其存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进一步受到质疑。然而,"城中村"产生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使城市不得不正视此特殊地带,并采取帮扶措施,使其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以广州城中村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广州城中村的概况,结合城中村的相关理论,提出广州城中村管理及改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在我国大中城市中普遍存在。城中村在环境、社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山东省高密市典型"城中村"环境景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概括性分析了高密市"城中村"的环境景观现状及原因,结合我国"城中村"改造实践反思,得出对"城中村"环境景观改造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密市典型"城中村"实例,给予了针对性较强的环境景观改造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村民就业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建设急剧扩张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一种特殊现象。改造城中村不仅促使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且也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城中村改造给政府提出了更多的问题与挑战。其中,改造后城中村村民的就业问题压力最大。就业乃民生之本,在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解决城中村村民可持续性生存的就业问题,不仅是构建和谐城市、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各级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城中村现象概况,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各改造主体的博弈关系,揭示了改造过程中的主要利益冲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各改造主体的合理利益,最后以保定市城中村改造为基础,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伍贤华  王晖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1):176-177
针对娄底市"城中村"的现状,分析了娄底市"城中村"改造的困境,包括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城中村"改造的体制障碍,传统的思想观念使得"城中村"改造失去动力,"城中村"改造的资金严重匮乏等,并从科学编制改造规划、构建利益均衡机制及解决土地产权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娄底市"城中村"改造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改造策略初探——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炜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7):99-101
我国正处在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城中村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地方都开展了城中村的改造工作,不断探索改造方式和改造策略。以重庆市为例,在分析现状和改造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城中村改造"改防结合、以防为主"的策略,并探索城中村改造工作的下一步将以城乡结合部的综合整治为重点,提出了深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卓尼县城中村改造工作基本情况的介绍,分析了城中村的问题及改造的必要性以及城中村改造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卓尼县城中村改造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改造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直在解决中,有些地区的改造显得急功近利,造成了很恶劣的社会影响。但是也有一些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杭州市萧山区,研究这样的成功案例对于指导我国城中村改造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现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的存在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城中村的改造势在必行。文章针对城中村和城中村改造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建议,使今后城中村的改造更加科学,更顺利。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村民自治的发展呈现出特殊样态,基层社区的发展面临着自治重构与功能提升的双重任务.对广州城中村的考察发现,基层自治的重构主要表现在自治组织、自治主体和自治功能的分化与组合方面.通过对自治重构中各种管理困境的分析,从基层自治组织成员的本地化、示范社区的制度性与科学性、政府干预的相对减弱、村级民主监督的制度性建设等方面提出提升城中村基层自治功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城中村改造事业发展迅速,并由此产生了多种改造模式。本文从政府、村民、开发商三方结合模式出发,在分析各自效益的基础上,选取相关指标初步构建了评价城中村改造综合效益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余雪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85-11586,11590
从广义和狭义2个方面简述了福利的内涵,分析了城中村村民福利变化状况:经济福利变化方面,土地被征用后,农民失去土地的同时,获得了一定数额的土地补偿经费;非经济福利变化方面,村民的社会状态、生活方式、环境条件和心理状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概述了城中村的现状,剖析了广州城中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村民违法用地违章建设较为普遍。社会治安较差、社会素质较低、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总结了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模式(猎德模式、琶州模式、花地模式、社会自筹资金模式)、特点以及对村民福利的影响,构建了城中村改造村民福利的保障体系,提出了政府和村集体应承担对村民的教育培训、社保医保经费支出以及在基础设施上投入以及治安、文化等方面责任。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城中村改造工作的不断深化,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逐渐提升,现代人的居住环境、生活水平以及交通出行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因为历史、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城中村社会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区域功能还需要优化平衡。本文主要探讨了城中村的改造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城中村改造中的微观利益主体行为分析框架,并运用博弈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表明:1地方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模式,通常要求地方政府具备较为雄厚的财力;2地方政府引致开发商参与城中村改造模式实施的关键是协调各方收益;3村集体(村民)主导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城中村村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20-122
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城中村的改造与变化。城中村村民作为城中村改造的主体受到了改造的多方面影响,教育体系落后、生计问题难保障、资源浪费严重,通过优化城中村村民教育环境、健全城中村居民生存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等措施改善城中村改造对村民造成的负面影响,帮助村民更快更好的适应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郑州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在资源利用、人文景观、城市规划、环境卫生、村民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的巨大差异逐步体现出来,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郑州市城市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依据城中村改造形成背景,针对郑州市人民政府近几年出台的一系列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政策、改造计划及实施办法,揭示了郑州市城中村大规模改造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人口拆迁安置以及城中村的二次拆迁等诸多难题,进而提出了对郑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中村"问题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太原市作为拥有最多城中村的省会城市,从2003年以来大力进行城中村改造,致力于实现全部村民的"村改居",先后开展了各项改造措施。村委会作为城中村改造的三大利益主体之一,在现实的改造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并没有将自己的职能充分发挥,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的相关过程,为村委会职能的转变提供更加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改造中的多元主体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劲松  万金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174-1176,1188
"非农化"和"城市化"两大社会潮流推进了城中村的不断进展,然而,随之出现的各种复杂的城中村问题也使得对城中村的改造迫在眉睫.当前,政府、市场、村民自身是城中村改造的三大主体,他们之间的博弈构成了城中村改造冲突的主要内容.确立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互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城中村改造互动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培育村民在城中村改造互动中的全局观念,是多元主体在城中村改造互动中矛盾消除的3个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城市化主要伴随着改革开放20余年的巨大变化而来。快速城市化是城中村形成的直接原因,城中村很多变成城市不稳定因素,成为一定的安全隐患,加快城中村的改制和改造是城中村本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土地利用是城中村改造的有效切入点。对城中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