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分别采集于贵州清水江和都柳江的316例瓣结鱼标本,观察了瓣结鱼鳞片、主鳃盖骨、背鳍条、脊椎骨和匙骨等5种材料的年轮特征并进行了瓣结鱼的年龄鉴定。结果表明,瓣结鱼这5种年龄鉴定材料的年轮特征各不相同。其中瓣结鱼鳞片和主鳃盖骨的年轮最为清晰,而匙骨的年轮则较为模糊。分别采用鳞片、主鳃盖骨、背鳍条和脊椎骨等4种材料对瓣结鱼年龄鉴定的结果表明,鳞片和主鳃盖骨年龄鉴定的吻合率最高,达92.1%,瓣结鱼鳞片的年轮形成期主要在每年的5月、8月和10月。鳞片为瓣结鱼年龄鉴定的主要依据材料,而主鳃盖骨和背鳍条则为瓣结鱼年龄鉴定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2.
瓣结鱼的年轮特征与年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分别采集于贵州清水江和都柳江的316例瓣结鱼标本,观察了瓣结鱼鳞片、主鳃盖骨、背鳍条、脊椎骨和匙骨等5种材料的年轮特征并进行了瓣结鱼的年龄鉴定。结果表明,瓣结鱼这5种年龄鉴定材料的年轮特征各不相同。其中瓣结鱼鳞片和主鳃盖骨的年轮最为清晰,而匙骨的年轮则较为模糊。分别采用鳞片、主鳃盖骨、背鳍条和脊椎骨等4种材料对瓣结鱼年龄鉴定的结果表明,鳞片和主鳃盖骨年龄鉴定的吻合率最高,达92.1%,瓣结鱼鳞片的年轮形成期主要在每年的5月、8月和10月。鳞片为瓣结鱼年龄鉴定的主要依据材料,而主鳃盖骨和背鳍条则为瓣结鱼年龄鉴定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3.
短须裂腹鱼的人工繁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收集和训养的4龄性成熟的裂腹鱼,首次开展该鱼的人工繁殖试验,人工催产3组,一组全产,一组产80%,一组未产,获得人工受精鱼卵7 000粒,人工受精率83%.在水温改变12~16℃时,平均水温14℃的条下,经过140 h的人工孵化,孵化率80%,出苗2 800尾。  相似文献   

4.
仿生态池塘环境下泥鳅生长、存活和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合肥大圩农庄进行了人工仿生态泥鳅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生产的泥鳅全部达到无公害水产品的标准,等级上升,价格提高,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平均日增重0.257 g,平均成活率83.1%,平均利润50 654.40元/hm2,投产比1∶1.701,为当年人工繁殖苗种养成无公害商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光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光倒刺鲃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LRH-A3催熟后用3mg/kg PG 3μg/kg LRH-A2 3mg/kg DOM催产,光倒刺鲃亲鱼的繁殖率达83.3%;以塑料篮盛受精卵微流水孵化,孵化率达79.8%;光倒刺鲃人工繁殖适宜水温为23~27℃;桂东地区最适宜的人工繁殖季节为5月中旬至6月末。应用小试成果进行生产性试验,共催产雌鱼312尾,其中产卵鱼275尾,亲鱼繁殖率88.1%;获得受精卵59.9万粒,平均受精率87.8%;孵出鱼苗45.7万尾,平均孵化率76.3%。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贝加尔雅罗鱼(Leuciscus baicalensis)的人工繁殖技术,提高苗种生产效率。本试验采用催产法对贝加尔雅罗鱼人工催产、受精、孵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2(LRH-A2)10μg/kg,效应时间为24~48 h,平均催产率达72.49%±2.01%;平均受精率为83.04%±2.37%;平均孵化率为76.16%±5.84%。强化亲鱼的产前培育、掌控孵化条件、避免亲鱼应激刺激是贝加尔雅罗鱼人工繁殖成败的3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卷口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采用混合使用HCG、DOM和LHRH-A2的方法,对驯养的卷口鱼亲鱼进行了人工催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催产的6批750组亲鱼中,能顺利挤卵进行人工授精的共有342组,催产率达45.6%;收集鱼卵12.68万粒,共获得受精卵7.17万粒,平均受精率56.5%;孵化出平均全长5.2mm的鱼苗4.93万尾,平均孵化率68.8%;投喂冻干轮虫和鳗鱼料作为开口饵料,经过30d的培育,获得体长28.0~30.0mm的鱼种3.56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为72.2%。采用10μg/kg LHRH-A2+10mg/kg DOM+1 000IU/kg HC-GM对卷口鱼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在适宜水温25.0~28.0℃,微流水充氧条件下,可以成功孵化出卷口鱼鱼苗。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厚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irregularis的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 于2019年4—5月进行了新疆克孜勒河厚唇裂腹鱼人工繁殖试验, 以探究该鱼的繁殖时期、雌雄鉴别、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等关键技术,试验设催产厚唇裂腹鱼亲鱼35组, 采用人工干法授精和孵化缸淋浴式孵化方法, 获受精卵20. 69万粒, 获...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分别提取3育龄、6育龄仿生态养殖大鲵的肌肉和皮肤,测定其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及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仿生态养殖大鲵营养丰富。大鲵皮肤平均粗蛋白含量高于肌肉3.3%,6育龄大鲵肌肉粗蛋白含量高于3育龄2.8%;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的平均EAA/TAA为41.61%,平均EAA/NEAA为71.31%,达到理想模式,且6育龄大鲵蛋白质优于3育龄大鲵;6育龄大鲵肌肉矿物质含量较3育龄大鲵高3.71%。由此看出,仿生态养殖大鲵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6育龄大鲵肌肉营养丰富,口味鲜美,更适合进行深加工,应对其进行重点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市场稀缺,供不应求。在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很多地区难以获得规格整齐、数量充足的鱼苗,阻碍了黄颡鱼的规模生产。我们在1999~2002年经过试验摸索,基本上掌握了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与鱼苗培育技术。现将其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一、黄颡鱼的人工繁殖1.  相似文献   

11.
采用注射催产药物的方法进行长尾彩鲫人工繁殖及其体色变化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催产亲鱼50组,雌雄比为1∶1,雌鱼重7.5kg,平均尾重150.0g,产卵21.00万粒,平均每1kg雌鱼产卵2.80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4 200粒;孵化鱼苗17.00万尾,孵化率为80.95%。此外,鱼苗入池后经过20d培育,平均尾重0.61g,显现彩红色的比例占3.52%。培育154d后规格达10.10g/尾,显现彩红色的比例占85.80%。总之,采用注射催产药物的方法进行长尾彩鲫人工繁殖,比自然产卵繁殖率提高30.23%;在鱼苗孵化后20d是对鱼类进行体色增色转化的最佳时机;彩鲫规格达10.0g/尾前为淘汰低品位鱼类的理想时间。  相似文献   

12.
黄鳝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使得自然资源濒临枯竭.通过人工繁殖苗种进行增养殖势在必行。下面介绍一种高效的仿生态黄鳝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2009-2011年,进行了花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共催产花亲鱼2 950组,雌鱼平均体质量283.7g,获受精卵约2 761万粒,受精率81.63%,获花水花2 037.66万尾,孵化率89.6%。3年共试验了花夏花培育面积约5.13hm2,收获平均体长为2.5cm的夏花634万尾。此外,开展花冬片鱼种培育试验面积8hm2,经过冬季的生长,翌年4月收获鱼种约60万尾,平均体重22.50g,养殖成活率73.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须叶须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试验采用2次胸鳍基部注射法,开展双须叶须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研究。[结果]第1针注射剂量为LRH-A24μg/kg、PG 2 mg/kg,间隔48 h注射第2针,剂量为LRH-A210μg/kg、PG 6 mg/kg,催产率可达86.7%;利用人工干法授精方式,2批次共获得受精卵149 288粒,平均受精率为80.1%;在水温12~13℃条件下,经过微流水孵化,共获得初孵仔鱼120 327尾;在水泥池经过30 d培育,获得平均体长为(1.95±0.24)cm以上鱼苗80 138尾,鱼苗成活率可达66.5%。[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雅鲁藏布江中游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和开展增殖放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野生小裂腹鱼的生物学特性,总结其人工繁殖技术,以为野生小裂腹鱼的人工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山回溪河养殖光唇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黄山回溪河实现养殖光唇鱼全人工繁殖,以促进黄山地区光唇鱼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其在天然水域的人工增养殖。[方法]从回溪河采捕当年自然繁殖的幼鱼,进行驯化,培育至性成熟。通过养殖光唇鱼个体繁殖力测定,定期监测亲鱼性腺发育,采用外源激素催产、人工授精和流水孵化进行全人工繁殖。[结果]养殖光唇鱼对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当催产药物配伍中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3)和地欧酮(DOM)的注射剂量分别为1 500 IU/kg、5μg/kg和5 mg/kg时,催产率最高,为85.0%,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86.1%和71.2%。[结论]养殖光唇鱼在黄山地区完全可以实现全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7.
亮氨酸对秋繁时黄颡鱼精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精卵质量较差的秋繁早期,挑选体质量接近100 g的雄性黄颡鱼并分为3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100μmol/L亮氨酸(亮氨酸适量处理组)和1 000μmol/L亮氨酸(亮氨酸高浓度处理组),剂量均为200μL,研究亮氨酸对秋繁时黄颡鱼精子活力的影响。通过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系统检测精子活力,发现亮氨酸适量处理组的精子活力衰退速度减小,精子运动时间提高。将3组黄颡鱼精子用于人工繁殖,发现亮氨酸适量处理组受精率为34.9%±4.7%,相比对照组的15.9%±2.2%有显著性提高;亮氨酸高浓度处理组精子的受精率为16.4%±3.4%,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适量的亮氨酸能提高黄颡鱼精子活力,但过量的亮氨酸并不能提高精子的繁殖能力。在黄颡鱼秋繁生产上可以适度添加亮氨酸以提高受精率。  相似文献   

18.
对细鳞裂腹鱼人工催产和胚胎发育观察,旨在探索细鳞裂腹鱼的人工繁殖,人工养殖。繁殖一组细裂腹鱼,获卵8000粒,对受精卵显微镜观察,记录受精卵发育的每个时期。  相似文献   

19.
眼斑拟石首鱼养殖全程的饲料蛋白质最适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饲养试验设计,以确定眼斑拟石首鱼全程饲养过程各阶段的适宜蛋白含量.试验鱼放养在1.5m×1.5 m×2.5 m的浮式海水网箱中,用饲料蛋白含量分别为32.4%(1组)、38.3%(2组)、43.7%(3组)、49.0%(4组)、51.3%(5组)、53.5%(6组)的6种配合饲料,以鲜杂鱼作为对照组饲料(7组),连续饲喂幼鱼、小鱼、成鱼等不同阶段的眼斑拟石首鱼,每阶段试验时间为2个月,进行全程为期6个月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低或过高均使眼斑拟石首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降低,饲料系数增大,过低的蛋白含量还降低鱼体肥满度.综合生物学评价显示幼鱼、小鱼、成鱼3阶段养殖效果最好的试验组分别是4、3、2组.通过抛物线回归推算幼鱼、小鱼、成鱼阶段饲料最适蛋白含量分别是48.7%、44.0%、39.8%.鲜活饲料组的各项试验指标均不如试验最优组的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20.
四大家鱼亲鱼的培育和人工繁殖,是传统淡水养殖的基础和前提,做好亲鱼培育与人工繁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亲鱼的培育与人工繁殖包括亲鱼培育、人工繁殖、产后护理3个阶段,基于此,就四大家鱼亲鱼的培育与繁殖相关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