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1个饲草燕麦品种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西市对全国11个主推饲草燕麦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皮燕麦品种魁北克燕麦、坝燕6号、白燕19号农艺性状表现突出,经济性状优,抗红叶病,无坚黑穗病,耐倒伏,产量较高。裸燕麦白燕2号农艺性状表现突出,经济性状优,抗红叶病,无坚黑穗病,产量稳定。参试饲草燕麦品种中收获指数最高的是白燕19号,为0.331 3,最低的是GL381,为0.130 6。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燕麦品种进行鉴定试验,对其形态特征、生育期、抗逆性、籽粒产量以及不同阶段鲜草和干草产量等进行分析研究,以期鉴定出适宜承德地区种植的饲草燕麦。结果表明,坝燕6号、白燕2号抗逆性能力较强;鲜草产量在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乳熟期最高的品种分别为GL381、张燕4号、GL381和坝莜3号;干草产量较高的分别为坝莜3号、坝莜18号、白燕2号和草莜1号。综合各燕麦品种的特性得出,GL381、坝莜18号、白燕2号和坝莜3号这4个品种更适宜作为饲草燕麦品种在承德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燕麦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燕麦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抗旱、抗寒,耐盐碱、耐贫瘠、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种植。本文通过引进辽宁省白城区农科院的7个燕麦新品种,在西藏拉萨市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得出:引进的7个燕麦品种皆可适应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白燕8,9、10号和白燕2号表现早熟,其中白燕9号的籽粒产量最高,而白燕8号乳熟始期干鲜草产量最高;蒙燕8474-1-2-1和晋2004表现为中熟;坝莜3号表现为晚熟,但成熟期总生物产量最高。因此,建议在西藏草地退化严重的农牧交错区栽培燕麦,一方面可大力发展农业,另一方面又可解决牧区牲畜的饲草料问题,以防止牲畜过度放牧导致天然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4.
以东北地区白燕2号,张北地区坝莜8号,乌兰察布地区旱地主栽品种"一把抓",新引进品种白燕11号、燕科2号、坝莜1号共6个燕麦品种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灌溉处理对燕麦生长的影响;利用抗旱指数法,对参试燕麦品种的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对燕麦生长和产量均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不同品种对干旱的反应能力不同,其中"一把抓"与白燕11号抗旱性最强,坝攸1号抗性最弱。  相似文献   

5.
11个燕麦品种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定西市进行的燕麦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皮燕麦定燕2号、白燕14号农艺性状表现突出,经济性状优,抗病性强、抗旱、挤倒伏,产量较高,品质优良,是适合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子和饲草生产的品种;裸燕麦坝莜13号、坝莜14号农艺性状表现突出,经济性状优,产量较高,品质优良,是适合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子生产品种;定燕2号和远杂2号蛋白质含量较高(19.55%),白燕15号脂肪含量较高(8.55%),是适合粗饲料加工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引进燕麦品种在黔西北高海拔地区种植试验,观察各品种生物学特性、产量性状和抗逆性状,结果表明:引进品种白燕2号和白燕11号综合性状表现优异,优于本地燕麦品种,两品种可在黔西北高海拔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7.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17个饲用燕麦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观测其株高、干草产量、营养性状等指标,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糖4个营养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青引2号的生育天数仅86 d,而林纳、锋利和定燕2号的生育天数均为105 d。②至乳熟期,参试品种中定燕2号的平均株高最高,而白燕19号、魁北克、KONA和早熟1号4个品种在乳熟期的平均株高均在90 cm以下,与其他参试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③至乳熟期,甜燕二号品种的干草产量迅速增加,平均产量较高,与早熟1号、白燕19号、林纳、定燕2号、青引2号和甜燕麦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且这6个品种的平均干草产量均在7 000 kg·hm-2以下。④各品种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3个不同生育时期,参试品种的干物质含量均在90%以上(除林纳乳熟期外);各品种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不同时期差异明显;可溶性糖含量在开花期各品种间存在较明显差异。⑤17个参试品种中,以定燕2号品种的主穗长最长,KONA品种的穗铃数最多,穗粒数以魁北克品种的数量最多,穗粒重以白燕19号品种最高,千粒重以甜燕麦品种最高。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甜燕二号、定燕2号、林纳、魁北克、甜燕麦5个品种的综合生产力最优,适宜在本地区优先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8.
2010—2011年泰州市燕麦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0-2011年,国家燕麦荞麦体系泰兴综合试验站从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引进燕麦品种5个,并在江苏地区生态条件下进行试种,从而鉴定各燕麦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从农艺性状、抗性、产量及其结构等各项指标来看,白燕8号、白燕4号表现突出,可以在江苏地区示范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探明了不同燕麦品种对轻度盐碱的适应性差异。【方法】本试验在宁夏大学西大滩试验站进行,以5个不同燕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轻度盐碱对不同燕麦品种光合生理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苗期蒙燕1号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开花期白燕7号胞间CO_2浓度最高,与蒙燕1号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白燕7号胞间CO_2浓度比燕科1号和白燕8号依次高8.17%和12.29%;成熟期蒙燕1号气孔导度最高,比白燕8号高96.19%。蒙燕1号、白燕7号的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燕科1号和白燕8号(P0.05)。轻度盐碱条件下,蒙燕1号产量最高,白燕8号产量最低。【结论】轻度盐碱条件下,各品种抗盐碱能力大小为:蒙燕1号白燕7号坝莜3号燕科1号白燕8号。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刈割期的产草量进行比较,确定不同饲草品种的适宜刈割期,可为饲草高产提供技术指导。以生产上常见的6个饲用燕麦品种白燕2号、青海444、加燕2号、林纳、草莜1号和坝莜3号为试材,在开始抽穗时进行第1次刈割,之后每隔7 d刈割1次,共刈割6次,测定了不同刈割期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并对饲草的鲜干比和茎叶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鲜草产量较高的刈割期多集中在第1期~第4期(抽穗开始及其后的21 d内),且除坝莜3号外其他5个品种均在第3期(抽穗后14 d左右)进行刈割较为适宜;干草产量较高的刈割期均集中在后3个刈割期,且大多数品种的干草产量在第5期(抽穗后30 d,蜡熟期)刈割达到最高。随着刈割期的增加,参试燕麦品种的适口性均明显降低。加燕2号、白燕2号和坝莜3号的鲜草产量较高,三者差异均不显著,且鲜干比和茎叶比均较适中,其中,白燕2号的茎叶比最小、鲜干比最大;坝莜3号和加燕2号的干草产量较高,二者差异不显著。生产上,可选择加燕2号和坝莜3号进行种植,二者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较高,且适口性较好,其中,以收获鲜草为目的时,适宜刈割期为抽穗后14 d左右(灌浆初期);以收获干草为目的时,建议在抽穗后28 d左右(乳熟期)进行刈割,以免成熟期叶片干枯脱落。若只收获鲜草,也可选种白燕2号,其适口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