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间作模式对番茄连作障碍的影响,将生菜和芹菜2种作物分别与番茄间作,研究间作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根系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处理可以显著增加连作土壤中微生物总量、细菌数量和细菌/真菌的比例,显著降低真菌数量,同时提高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从而减轻连作对番茄生长的影响,提高番茄产量,缓解番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利用微生物菌剂来缓解番茄连作土传病害,以番茄品种海晨7080为试材,应用亲土1号菌剂、地衣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以及它们的两两组合分别处理连作土壤,探讨其对连作番茄土壤中的酶活性、微生物数量以及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亲土1号菌剂+地衣芽孢杆菌处理的番茄植株生长状况最好,果实产量最高,土传病害发病率也较低,其土壤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为最高,土壤真菌数量较低,且土壤细菌数量最高,土壤细菌/真菌比值最大,对连作番茄生长的促进作用和土壤环境的改善效果最佳,适宜用于缓解番茄连作土传病害。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施肥对番茄品质提升及连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施加不同肥料的番茄产量、 品质及番茄连作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结果发现,施用腐殖酸调理剂的番茄产量要远高于其他处理,施加600 g·m-2的腐植酸调理剂后,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VC及总糖含量最高,而可滴定酸含量最低,表明该处理的番茄品质最好.为了解连作土壤...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科学》2014,(4):22-25
为了研究设施番茄连作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及相应连作地块种植番茄病虫害发生情况,采集连作番茄0(CK)、1、3、5、和8年的日光温室土壤样品,对其相关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并统计相应地块种植番茄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设施番茄土壤pH值、土壤容重随连作茬次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电导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随连作茬次增加而上升;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在连作初期,含量均升高,之后,速效磷、速效钾缓慢下降,而碱解氮继续上升。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随种植茬次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真菌数量不断增加,连作8年的土壤真菌数量较对照增加183.79%。通过拉秧前综合抗病性指标的考核,各处理随连作茬次的增加感病程度不断加剧,根结线虫感染程度亦表现为相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是番茄连作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明番茄连作障碍发生机制,推动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番茄连作障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及其重塑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番茄连作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由“细菌型”转变为“真菌型”,是番茄连作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轮作与间套作、嫁接、土壤消毒和施用有机肥均可重塑连作番茄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助于减轻连作障碍危害,尤其轮作与间套作豆科作物更有利于减轻番茄连作障碍危害。迄今,研究发现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土壤红色杆形菌属(Solirubrobacter)细菌以及木霉菌属(Trichoderma spp.)真菌等微生物是有助于克服番茄连作障碍的功能微生物。开发与有机肥结合的生物有机肥,用于重塑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方法是一项极具开发前景的生物防控连作障碍发生的技术措施,但如何保障生物有机肥应用于不同环境中,功能微生物的定殖、存活与大量繁殖,是该项技术亟待解决的重要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石灰氮对设施番茄连作土壤的影响和应用效果,采用塑料桶盆栽的方法,以日光温室番茄健康土壤为对照(CK),以日光温室番茄19年连作障碍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外施不同剂量(每桶0、4.5、9.0、18.0g,分别用T0、T1、T2和T3表示)石灰氮进行处理,研究石灰氮对设施番茄连作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氮处理使连作土...  相似文献   

7.
以山东寿光及禹城地区不同连作年限(1~21年)的54个设施番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及土壤微生物群落随连作年限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进而分析土壤中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与连作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细菌随着连作年限的持续增加而逐渐减少,连作年限少于6~10年时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的数量为增加趋势,连作6~10年后表现为减少趋势;PCR-DGGE(变性浓度梯度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作为土壤优势种群的芽孢杆菌及假单胞菌也在连作4~5年后减少,均与连作障碍发生(集中于5~10年)的时间基本吻合。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碳随着连作年限呈增加趋势,符合指数增长模型(R2分别为0.30及0.20,P0.001)。由于设施番茄土壤肥料投入量大,土壤有机碳、C/N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细菌数量与土壤C/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对设施连作番茄土壤分析可知,连作番茄土壤中土壤细菌数量随连作年限呈减少趋势,芽孢杆菌及假单胞菌数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变化与土壤连作障碍出现的时间基本吻合,可能是导致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番茄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在增施放线菌剂后,对苗期植株生长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为探索放线菌剂在改良土壤连作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金鹏一号”番茄为试材,棚外未种植过番茄的土壤和棚内连作4、8年番茄的土壤为介质,分别设施放线菌剂和不施放线菌剂处理(浇灌放线菌剂和清水,灌根量均为0.8 g/株),槽式栽培,测定番茄植株生长指标、光合性能、PPO活性及PPO与光合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施菌处理均可促进番茄苗期叶长、叶宽、茎粗和株高的生长,且对连作4年土壤的促生作用最为明显;番茄叶片和根系的PPO活性随连作年限延长逐渐升高;在连作4年土壤中施用放线菌剂后,番茄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菌剂效应最高,达10.78%,胞间CO2浓度在非连作土壤中提高3.48%;在连作土壤中,苗期番茄根系PPO活性与叶片PPO活性和叶绿素含量(P<0.05)呈正相关,与叶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P<0.01)和净光合速率呈负相关。【结论】放线菌剂对连作具有一定的改良作用:可以促进连作番茄苗期植株根系和地上部库源的生长,提高番茄PPO活性和叶片净光合速率,且以连作4年处理的促生效果最为显著,而对CO2的固定和利用过程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9.
加工番茄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开展加工番茄连作(种植1 a、连作3 a、5 a和7 a)定点微区试验,于花果期和成熟期采集根际土壤,利用聚合酶链-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连作年限加工番茄根际微生物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加工番茄连作年限的延长,根际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均有所降低,而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有所升高,且成熟期花果期。连作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影响不明显,说明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类群分布比较均匀。连作明显改变了土壤中土著细菌的群落结构,一些土著细菌优势种群数量减少或消失;土壤真菌的优势种群随连作年限的变化较大,某些真菌类群大量富集,而另一些真菌数量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其中,加工番茄连作5年时土壤中新出现的真菌优势种群最多,且与其他真菌种群的数量差异较大。加工番茄连作后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失衡可能是产生连作障碍问题的重要因素。从条带测序结果看,各连作处理土样中细菌优势种群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ramosu)、α-变形杆菌(Alpha proteobacterium)、不可培养的α-变形杆菌(Uncultured Alpha proteobacterium)和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真菌优势种群属于不可培养真菌(Uncultured fungus)、Geosmithia putterillii、淀粉丝菌(Amylomyces rouxii)、热带念珠菌(Candida tropicalis)和漆斑菌属(Myrothecium sp)。总之,加工番茄连作导致根际有益菌数量减少而病原菌大量滋生,从而降低了加工番茄抵御病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唐超  刘润进  刘永举  王宝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81-17583,17622
[目的]为了研究微生物含量随保护地连作年限、土层深度及番茄生长期变化的规律.[方法]对番茄保护地连作5、10、20年以及连作10年中0~20、20~40、40~60 cm3个层次的土壤微生物含量进行研究.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土样微生物含量.[结果]所有土样中,细菌含量最多,其次是放线茵,真菌最少.保护地连作20年土壤细菌含量显著下降;连作10年土壤放线菌含量显著下降;连作10、20年土壤真菌含量差异不显著,且有上升趋势.0 ~20 cm土层微生物含量最高,随着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20~40 cm土层细菌和放线菌含量下降明显;3个土层真茵含量间差异不大.在同一连作年限或同一土层中,不同番茄生长期显著影响微生物含量,苗期、开花坐果期番茄根围土壤中微生物含量在0.05水平显著高于结果期.[结论]连作年限、土层深度及番茄生长期显著影响根围土壤微生物含量,并且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番茄长期连作,导致土壤障碍愈来愈重,尤其是根结线虫病严重发生,制约了日光温室番茄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介绍了日光温室番茄在连作条件下的长季节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文章主要就番茄病虫害的无公害综合防治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大棚内多年种植单一番茄作物,常出现严重的连作障碍现象。着重从土壤问题和病虫害发生两方面分析了设施番茄栽培过程中的连作障碍,总结了在打破大棚番茄连作障碍的常规方法基础上,探寻利用他感作用原理、采取间混套作或轮作、增施微生物有机肥料等生物学防治方法,为大棚蔬菜种植户提供可行的生物学防治措施,从而提高大棚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产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璧山区番茄种植年限的延长,耕种模式的转变以及设施栽培的推广,土壤连作障碍日趋突出。在调查璧山区番茄生产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连作障碍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选用抗性品种、嫁接栽培、酸化改良、合理施肥、土壤管理一系列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模式下番茄根际土壤养分和真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番茄与不同作物轮作后其土壤理化性质及真菌组成的差异,明确番茄土传病害发生的原因,在连种2茬番茄后设置番茄-番茄连作、茄子-番茄轮作、慈姑-番茄轮作3种处理,分析土壤养分及根际土壤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间的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不同.轮作降低了番茄根际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极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有效钾...  相似文献   

15.
以凯特二号番茄为试验材料,研究大蒜秸秆不同施用量对温室番茄连作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及根结线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等生理类群数量也得到提高,温室连作番茄根结线虫病害发生情况得到缓解。在各定植时间上,各微生物数量基本与大蒜秸秆还田量呈正相关。综合考虑,认为大蒜还田量以5 000 kg/hm~2为宜。因此,大蒜秸秆还田可优化温室番茄连作土壤微生物环境,减轻根结线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以“凯特二号”番茄为试材,研究了大蒜秸秆不同施用量对温室番茄连作土壤温度、容重、孔隙度、pH值和电导率等理化性质及其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大蒜秸秆后,温室番茄连作土壤0~15 cm内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均与秸秆量成正比,最高和最低温度最高分别比对照高2.39℃和1.00℃;不同土层容重均随秸秆施用量增加而降低,孔隙度则随之而增加,0~10 cm土层的变化幅度最大,容重最大增幅和孔隙度的最大降幅分别为6.71%和6.18%;大蒜秸秆处理还可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的电导度(EC),可减轻温室土壤酸化和遏制土壤次生盐渍化,0~20 cm土层内的效果较明显;施用大蒜秸秆提高了番茄根系活力(最高为31.45%),延缓了后期根系衰老.因此,大蒜秸秆还田可改善温室番茄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番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17.
番茄是北方地区主栽蔬菜之一。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的日益加强,番茄出口量逐年加大。但是由于棚室番茄多年连作,已经引起了生产中一系列问题,如土壤连作障碍严重、病虫害猖獗等,直接导致番茄产品质量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棚室番茄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希望能对农民朋友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比例大豆根茬施入后对番茄连作土壤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养分和番茄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探索作物根茬对连作障碍的缓解作用机制。以非连作土壤(CK)、番茄8a连作土壤(CS)及连作土壤中掺入2%大豆根茬(CSS1)、1%大豆根茬(CSS2)、0.5%大豆根茬(CSS3)为处理,通过大棚盆栽试验,测定定植后14d、21d、28d、35d和42d的番茄株高、茎粗,定植前和果实膨大期测定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和开花坐果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测定果实产量和品质。连作条件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施入大豆根茬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都不同程度增加,CSS2处理的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CS处理;CSS1和CSS2处理的土壤细菌占总微生物数量比例、细菌/真菌的比值均不同程度增加,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显著下降,其中CSS2处理的细菌数量、细菌/真菌的比值及总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CS;施入大豆根茬后,土壤全N、全P、全K、NO-3-N、NH+4-N、速效P、速效K的含量均有增加,以CSS1、CSS2处理的增加效果较明显;施入不同比例大豆根茬不同程度促进了番茄的茎粗生长;CSS2处理增加了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质量分数及番茄产量,降低了成熟果实硬度。综上所述,连作土壤内添入质量分数为1%的大豆根茬既能显著促进土壤酶活性提高,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环境,促进土壤向细菌型转化,增加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又能起到壮苗和提高番茄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试验、微生物培养、BIOLOGGN微平板培养分析,研究了新开地、连作地施用生态有机肥前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番茄青枯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新开地没有发生青枯病,连作地番茄青枯病发病率为100%,连作地施用生态有机肥后,青枯病发病率降低至49.86%,土壤真菌、放线菌的数量略微增加,细菌的数量变化不大,但平板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的不同形态菌落数明显增多。新开地、施用生态有机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在BIOLOGGN微平板温育过程中的AWCD值、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Alatalo均匀度均显著高于连作地土壤,PIE相遇几率则相反。新开地与施用生态有机肥土壤之间无显著差异。由此说明,施生态有机肥能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从生态水平上抑制番茄青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处理番茄的生长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简称P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简称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alase,简称CAT)活性及土壤的微生物种类及数量,探索精胺代谢对连作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抑制机制,为探究番茄连作障碍防治方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精胺处理对连作番茄生长中根结线虫病的抑制作用不同,1.0 mmol/L精胺处理后的病土对根结线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连作番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都达到了最大值,丙二醛含量则最低,说明1.0 mmol/L精胺能够提高番茄对根结线虫病的抗性。精胺处理可以增加土壤中细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