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小麦为试材,在播种前用ZT-1丰抗素8 000倍液拌种,并于抽穗始期喷施处理,研究ZT-1丰抗素对小麦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拌种及喷施处理后,小麦株高比对照增高5.4 cm,增幅6.66%;植株抗倒伏性明显提高;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穗长、千粒重提高;产量提高660.00 kg/hm~2,增幅13.9%。由此表明,ZT-1丰抗素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粮棉轮作模式下小麦适宜肥料用量。[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分别设置了氮、磷、钾肥料的0(对照)、75、150、225、300 kg/hm~2 5个用量梯度,研究不同肥料用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穗数与产量增加,千粒质量下降,小麦产量在氮肥用量超过150 kg/hm~2后稳定在8 442~8 474 kg/hm~2;随磷肥用量增加,小麦收获穗数与产量先上升后下降,磷肥用量为75 kg/hm~2时产量最高,达8 617 kg/hm~2,穗粒数、千粒质量变化不大,过量施用磷肥显著降低小麦收获穗数与产量,减产幅度达5.1%;钾肥用量对小麦穗数、产量影响不显著,但随施钾量的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质量下降。[结论]粮棉轮作模式下,小麦季节肥料适宜用量为氮肥225 kg/hm~2,磷肥150 kg/hm~2,免施钾肥。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小麦后期施用粒肥对其产量的影响,在上农二队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的方式开展了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后期施用穗粒肥可以通过增加粒重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不施穗粒肥对照相比,施用穗粒肥处理小麦实收产量增加309 kg/hm~2左右。增产效果主要体现在千粒重上,千粒重增加2.6 g;但对提高穗数、每穗实粒数没有明显效果。施用穗粒肥处理小麦增加效益为673.62元/hm~2,穗粒肥尿素肥料成本为255元/hm~2,机械作业费用为45元/hm~2,施用穗粒肥处理净效益较不施穗粒肥对照高373.62元/hm~2。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以中药渣为原料生产的有机肥在小麦上的实际应用效果,开展了中药渣有机肥、常规化肥、畜禽粪便有机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在播种前施用中药渣有机肥(粉末)6 750 kg/hm~2与耕层土壤混匀能增加株高、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较常规施肥对照平均增产434.65 kg/hm~2,增产率为7.24%;较空白对照增产1 213.45 kg/hm~2,增产率为23.21%。经方差分析可知,播种前施用中药渣有机肥(粉末)6 750 kg/hm~2处理与常规施肥及空白对照处理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机条播小麦‘罗麦10号'不同施氮量试验,分析了氮素吸收利用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条播小麦施用氮肥能显著促进有效穗数、粒数的增加,产量呈现随氮素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后减的趋势。机械条播小麦氮肥利用率在氮肥0—315 kg/hm~2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当氮素施用量过高时利用率反而降低。当氮肥施用量为315 kg/hm~2时,氮肥利用率最高为31.56%,氮肥的农学效率、偏生产力、生理利用率分别为9.26、20.52和29.25。效益分析表明,氮肥的最佳施肥量为317.55 kg/hm~2,此时效益最高。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机械条播小麦生产中氮肥施用量315 kg/hm~2为宜,可供沪郊小麦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玲  王霞  曹环  刘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6,(34):130-131
[目的]探讨灌云县东部地区小麦磷肥效应。[方法]在固定施氮315 kg/hm~2、施钾45 kg/hm~2的条件下,逐渐增加磷肥施用量(0、45、90、135、180 kg/hm~2),研究不同磷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在施磷90 kg/hm~2的处理下,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均达最高,理论产量最高,达8 828.10 kg/hm~2。与无肥区相比,施磷90 kg/hm~2的处理下,小麦增产率为72.5%,增收4 890元/hm~2,均达到最大值,且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结论]灌云县东部地区小麦最适宜施磷量为90 kg/hm~2为。  相似文献   

7.
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硅肥)相比,5个施用硅肥处理(施用量60~300 kg/hm~2)的稻纹枯病病株率显著下降了6.5~11.8个百分点,病情指数显著下降了20.5%~43.3%;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稻纹枯病病株率、病丛率和病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从抑制稻纹枯病发生的效果看,建议硅肥用量为120~240 kg/hm~2;施用硅肥可促进水稻分蘖,增加穗长、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使产量增长2.0%~9.0%。  相似文献   

8.
以覆膜玉米为试材,在播种前用ZT-1丰抗素8 000倍液拌种处理,开展了ZT-1丰抗素对覆膜玉米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拌种处理后,覆膜玉米株高较清水对照增高15.2 cm,增幅6.63%;每株结双穗的植株占38.9%,较清水对照增加25.76%;穗长增加16.87%;穗粗增加9.38%;穗轴重增加28.75%;百粒重增加8.36%。小区(20 m~2)平均产量提高3.26 kg,折合产量提高1 630 kg/hm~2,增幅13.28%。由此表明,ZT-1丰抗素拌种可以显著提高覆膜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9.
在水稻上施用谷秀牌生根壮苗有机肥试验表明,施用谷秀牌生根壮苗有机肥平方米收获穗数增加,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施用返青肥时拌入谷秀牌生根壮苗有机肥3750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为10476.0kg/hm~2,较对照增产5.9%。  相似文献   

10.
水稻田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氮肥调控与钾肥替代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了水稻田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氮肥调控与锌肥替代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分基肥、蘖肥、拔节肥3次施用比分基肥、蘖肥2次施用,增产效果明显,增加778 kg/hm~2、增幅15.48%;氮肥3次施用+秸秆还田也有一定增产效果,与未施秸秆还田比较,产量增加80kg/hm~2、增幅1.38%。氮磷钾配施+秸秆还田与不施钾肥比较,产量增加878 kg/hm~2、增幅17.54%;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施用量应为推荐使用量的3/4为宜。  相似文献   

11.
以小麦为试材,在播种前用8000倍ZT-1丰抗素拌种,并于抽穗始期喷施处理,该试验主要研究ZT-1丰抗素对小麦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试验测定结果表明:拌种及喷施处理后,小麦株高比对照增高5.4厘米,增加6.65%;植株抗倒伏性明显提高;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穗长、千粒重提高;小区(15m2)平均产量提高0.99 kg,折合产量提高660.00kg.hm-2,增幅13.9%。试验结果表明,ZT-1丰抗素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江苏龙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水溶肥料在苹果上的应用效果,以五年生富士苹果为试验对象开展了本试验。结果表明,江苏龙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溶肥a 3.75 kg/hm~2兑水3 000 kg/hm~2(稀释800倍)分别于苹果开花前、幼果形成期、果实膨大期各叶面喷施1次,苹果产量较常规对照增加3 200 kg/hm~2、增幅为8.23%,较清水对照增加2 500 kg/hm~2、增幅为6.31%;施用水溶肥b(施用方法同水溶肥a)苹果产量较常规对照增加3 300 kg/hm~2、增幅为8.48%,较清水对照增加2 600 kg/hm~2、增幅为6.57%。  相似文献   

13.
在麦棉套作模式下,设置了187.5、225.0、262.5、300.0、337.5、375.0 kg/hm~26个小麦播量处理,研究了不同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对内行小麦的影响大于边行,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穗数的边行优势总体降低,边行与内行差值由90万穗/hm~2(播量187.5 kg/hm~2)降至78.0万穗/hm~2(播量375.0 kg/hm~2);穗粒数边行优势总体先增后减,播量300.0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穗粒数差值最高(4.6粒);千粒质量与产量边行优势总体逐渐增加,播量337.5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千粒质量差异最高(3.9 g),产量边行与内行差值以播量375.0 kg/hm~2处理最高,为3 136.5 kg/hm~2;播量对套作小麦产量三因素影响的大小依次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麦棉套作小麦适宜播种量在225.0~262.0 kg/hm~2。  相似文献   

14.
尿素施用量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最敏感的因素,本文通过设置不同尿素施用量研究其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阿克苏地区春小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有效小穗数、穗长都不断增长,产量也明显提高,施氮量320kg/hm~2最有利于春小麦的产量积累,合理施氮肥有利于春小麦的增产。  相似文献   

15.
保水剂对小麦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保水剂施用条件下徐麦33的生长发育特征,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研究了不同保水剂用量T1(37.5 kg/hm~2)、T2(75 kg/hm~2)、T3(112.5 kg/hm~2)处理对田间土壤含水量和徐麦33分蘖数、根冠比、单株叶面积等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处理有效地提高了田间土壤的含水量和徐麦33的分蘖数、单株叶面积、穗数、穗粒数和产量。T3处理对土壤含水量、分蘖数、总穗数的效果最为显著;T2处理对单株叶面积、穗粒数、产量的效果最为显著;T1处理对小麦生育前期的根冠比和千粒质量的提高作用明显。综合结果和数据分析说明,以T2处理(75 kg/hm~2)对徐麦33的生长发育和增产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锌肥对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锌肥能提高小麦成穗数及增加穗粒数、千粒重,能增加玉米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了小麦、夏玉米的产量,达到增产的目的。施用量以30 kg/hm2为宜,施用方法以在小麦耕地前一次性作底肥施用为佳。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新型抗线虫复合菌剂在大田施用条件下抗小麦孢囊线虫的效果和最佳使用剂量及增产效果,以田间试验为基础,设计7个处理,包括100、200、300、400、500 kg/hm~2等5个不同剂量的施肥处理及0.5%阿维菌素颗粒剂30 kg/hm~2和不施肥的空白对照,研究其对小麦生物学性状、成产因素、产量及对小麦孢囊线虫防效的影响。底施新型抗线虫复合菌剂剂量为300~500 kg/hm~2时,拔节孕穗期对小麦的生物学性状有一定影响,并且剂量为500 kg/hm~2时能显著提高小麦次生根数和孕穗数。在收获期,底施新型抗线虫复合菌剂的处理与不施肥的空白对照相比,虽对小麦的株高、穗长、单位面积穗数及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但是施用剂量为400 kg/hm~2时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在小麦生长的不同时期均以施用500 kg/hm~2新型抗线虫复合菌剂的防效最好,并且收获期与空白对照相比平均有效孢囊数减少70.73%,与施用30 kg/hm~2 0.5%阿维菌素颗粒剂的处理相比平均有效孢囊数减少47.83%。结果表明,小麦底施供试新型抗线虫复合菌剂剂量为400~500 kg/hm~2时,不仅能显著改善小麦的部分生物学性状,并有较好的增产作用,而且能有效地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并以施用剂量为500 kg/hm~2时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椰糠牌有机肥在早稻上的施用效果,开展了大区示范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水稻配方肥(8-5-12)1500kg/hm~2的基础上,施用该有机肥,可显著地提高水稻的有效穗、结实率和产量,比CK增产468.45kg/hm~2,增产率为6.63%;但纯收益为11051.22元/hm~2,比CK少3188.34元/hm~2,减收22.39%。可见,推广椰糠牌有机肥,既可增加水稻产量,又能提高土壤肥力,但必须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平抑市场销售价,降低投入成本。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小麦的冬前总茎数、单株分蘖数、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均有所增加;但小麦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试验表明在中等肥力(尿素212.5 kg/hm~2,磷酸二铵305.0 kg/hm~2,硫酸钾48.5 kg/hm~2)的情况下小麦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以天优华占为材料,头季设置5个氮肥水平(N0:0kg·hm~(-2)、N1:69.00kg·hm~(-2)、N2:138.00kg·hm~(-2)、N3:207.00kg·hm~(-2)、N4:276.00kg·hm~(-2)),再生季统一施用氮肥160.50kg·hm~(-2),研究其对再生稻头季光合物质生产、两季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增加头季分蘖数和干物质积累,促进贮藏物质向籽粒的转运,过量施用氮肥会降低氮素农学利用效率。与N0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处理头季产量增加了12.12%~23.35%,N3处理最高。穗数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则先增加后减少。再生季产量N4处理较0kg·hm~(-2)氮肥处理减少4.73%,其余处理产量增加1.61%~5.54%。再生季产量结构表现为穗数随头季氮肥增加呈减少趋势,穗粒数逐渐增加。试验表明,在福建中部山区条件下,天优华占再生季施用氮肥160.50kg·hm~(-2)条件下,头季氮肥用量为174.12kg·hm~(-2)最佳,可以充分发挥头季产量潜力,同时对再生季产量无显著影响,实现两季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