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原原母种的繁育继代是家蚕品种的繁衍和延续,在蚕种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阐述了家蚕原原母种茧质调查、区间选择和个体选择的方法,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家蚕品种的种性维持,是指蚕品种固有的优良数量性状、质量性状在繁育过程中的延续。当前桑蚕种的繁育制度是3级繁育4级制种。原原种培育既要为蚕种良繁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原原种,同时也要选留母种继代,因而也担负蚕种的种性维持工作。蚕品种的种性能否保持,关系到该品种能否在蚕丝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及其使用寿命的长短。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家蚕春用品种681×682原蚕的性状表现,以便掌握和利用该原蚕的优势,更好地推广应用该品种,调查了681×682原蚕的繁育情况,总结繁育要点。按照要点繁育的一代杂交种体质强健,发育齐一,耐粗食,茧型大,丝质优;在繁育过程中,可利用蛾色差异避免纯对交配,以提高繁育效益和杂交种质量,为更好地繁育一代杂交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培育适宜华南蚕区饲养的耐湿性蚕品种,通过历时4年的人工高湿逆境定向培育,对保存的4个日系品种研7、湘A、航7和丹的耐湿性进行改良。结果表明,经过8代的连续添湿,4个品种的虫蛹统一生命率均有所提高,将获得的4个累代添湿品系和对应的原母种同时置于高湿环境中饲育,4个品种的累代添湿品系的虫蛹率较原母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研7 的虫蛹率由38.60%提高到72.13%,提高幅度最大。将累代添湿品系组配成改良粤蚕6号一代杂交种,与原一代杂交种同时在高湿环境中饲育,改良粤蚕6号的生命力和经济性状均有极显著提高。表明累代添湿可以提高蚕品种对高湿环境的耐受性,定向培育耐湿家蚕育种新素材。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家蚕良种繁育实行3级繁育4级制种制度。原原种、原种繁育担负着扩大蚕种繁殖和选留母种继代的双重任务,原种又是繁育一代杂交种的种子。为此,只有搞好原原种、原种的繁育工作,才能为大面积茧丝生产提供品质优良、性状稳定的一代杂交种,并且延长推广的优良蚕品种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优良蚕品种在茧丝生产中增产、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家蚕新品种"野三元",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吴阳春等人将抗逆性强的野桑蚕与多丝量家蚕品种远缘复合杂交,选育出的强健性多丝量蚕品种。试验设计了新品种"野三元"的繁育对比试验、试验室鉴定对比试验、丝质对比调查等。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种"菁松×皓月"相比,"野三元"具有食性优、繁育系数高、抗逆性强、产茧量高、茧丝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引进云南蚕区全年饲养。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宜云南蚕区家蚕原种繁育的桑品种,以云南蚕区栽培的8个主要桑品种为材料,进行桑品种对家蚕原种繁育成绩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桑品种对家蚕原种繁育成绩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发育经过的差异较小,而生命力、茧质及卵质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桑品种对家蚕原种的繁育成绩影响的大小与繁育季节存在一定相关性。综合考虑生命力、茧质及卵质等主要性状,在云南省繁育家蚕原种,适宜选用的桑品种为农桑14号、云桑2号、云桑4号。  相似文献   

8.
<正>家蚕野三元是由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利用野桑蚕的抗性,与春用多丝量家蚕品种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新蚕品种。该品种蚕体强健,抗逆性强,食桑量少,容易饲养,上蔟齐,龄期经过短,茧形大,产茧量高,蛹体大,雄蛾活泼,交配性能好,雌蛾产卵快,产附好,繁育系数高。为了在生产上尽快应用此新蚕品种,特进行繁育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9.
家蚕雄性培育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雄蚕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专养雄蚕成为蚕业科技的主攻目标之一。家蚕雄性培育技术主要有:家蚕性别限制技术、人工雄核发育技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技术、利用环境条件控制雄蚕孵化技术、化学诱导雄性培育技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技术已在生产上应用。家蚕雄性培育技术最有发展前途的是化学诱导技术,具有不受家蚕品种、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限制,均可实行调控。  相似文献   

10.
家蚕真菌类病害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家蚕真菌类病害对贵州蚕区养蚕生产的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在生产中能更好地预防家蚕真菌类病害的发生,结合原蚕基地建设和蚕业生产实际,对家蚕真茵类病害的发病特点和发病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由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牵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组成的柞蚕基因组研究联合攻关项目组(简称柞蚕项目组)与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华大科技)携手,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日前完成了柞蚕全基因组重头测序工作。这是我国蚕业科学家继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及精细图、桑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仍采用“三级繁育、四级制种”的蚕种繁育制度。原原种的繁育既要选留原原母种进行继代,又要为生产原种提供亲本材料。因此,选原种工作担负着种性保持及繁育良种的双重任务,而种性保持又是良种繁育的基础。在选原种工作中,应用正确的方法和措施,保持品种原来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3.
赵晓 《河南农业》2019,(25):15-15
近年来,随着蚕丝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市场的需要,生产上多选用多丝量高品质的蚕品种以更新换代。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华豫·春云(正反交)、豫华·渭春(正反交)及引进品种春蕾·镇珠(正反交)等均系多丝量桑蚕品种,具有好养、高产、丝质优、出丝率高等特点,适合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繁育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育自然有色茧品种并开发民族工艺品,推动贵州蚕业向优良、高效、特色化方向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与西南大学合作,引进其黄茧基础材料,以贵州省蚕业研究所保育的成对家蚕常规白茧优良品种871、872为载体,导入黄茧基因,经多年多代选育及室内品比、农村区试比较、丝质鉴定等研究,育成了一对产茧量接近常规品种、又具有黄色蚕茧和黄色蚕丝的特殊用途蚕品种渝黔黄茧.该品种各项成绩符合特殊用途蚕品种审定要求,于2007年12月1日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合格品种.该品种的育成与应用将对贵州蚕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其生产自然黄茧、缫制自然黄丝,可以与绿茧、红茧、肉色茧等自然有色茧丝相配套,开发丰富多彩的天然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5.
赵晓 《河南农业》2014,(11):9-10
<正>目前,桑蚕的繁育制度是3级饲养,4级制种。即在饲养原原母种时择优选留母种,同时生产原原种,饲养原原种生产原种,饲养原种生产普通种。原种繁育,担负着繁育良种、保护种性、充分发挥品种的优良性状,确保质量,逐步改善存在的不良形状。原种繁育是家蚕良种繁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选择是保持和提高原种种  相似文献   

16.
保证家蚕原原母种质量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59年起实行原原种、原种、普通种的三级饲养四级制种制度,原原母种的生产不单独列为一级,由生产原原种的蛾区中择优留选。原原母种是蚕种生产的最顶级,原原母种繁育的质量是提高蚕种质量的关键,要获得优质的原原母种饲养技术是前提,正确选择是关键。根据原原母种繁育的现状和工作实践,谈谈保证原原母种质量的措施。1紧记原原种生产的工作指导思想,加强责任感,奖惩分明坚持"以保持种性为前提,兼顾强健性进行选择",根据种性保持的要求和生产的实际情况,由专人负责具体品种,负责人应把具体的操作技术落实到位,做好病蚕、小蚕、伤蚕、迟眠蚕、早熟蚕  相似文献   

17.
马欣  卜黎明 《河南农业》2019,(22):52-52,56
一、利用家蚕品种009B生产全蚕粉的优点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家蚕选育组饲育的009B家蚕,是一个降血糖型家蚕新品种。该家参卵色灰绿色到灰紫色,卵壳淡黄色,克卵约1720粒;孵化齐,蚁蚕黑褐色,稚蚕有趋光性、趋密性,眠起整齐度高,体质强健。5龄幼虫食桑旺,蚕体粗壮,体色发黄,腹足深黄色;上蔟较快,营上中层茧,茧型大,黄茧椭圆形,缩皱中等。幼虫5龄经过7天左右,全龄经过22天左右,茧层率在23.75%左右。  相似文献   

18.
<正>华康1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为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病(俗称脓病)具有高度抵抗性的家蚕品种,2011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长江流域、西南地区及脓病易发蚕区饲养。华康1号优质、强健,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具有高度抵抗性(比常规品种抗病力高4个数量级),在脓病频发的蚕区和季节也能达到高产、稳产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家蚕原原种、原原母种的繁育技术,以及全过程各阶段应注意的关键环节,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原原种、原原母种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桑叶是家蚕的唯一饲料。种茧育原蚕饲育使用桑叶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当代蚕儿的健康发育和产卵量,而且还影响着次代蚕的体质。种茧育是繁育优质蚕种,要求采用的桑叶含碳水化合物和多种营养元素的标准更高,以适应增强体质、充实卵粒、多产卵的需要。蚕儿发育龄期不同,要求桑叶的质量也不同。小蚕是体内组织器官建造期,需要较多量的蛋白质;大蚕期主要是体内储藏营养供发育造卵消耗,需要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原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