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了麦棉两熟种植棉花生育期间主要气候因子与籽棉产量的关系.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果表明,黄淮海棉区棉花产量在年度间的差异主要受积温的影响,4-10月份≥20℃积温与籽棉产量的关联系数0.4463;其次为日照时数,关联系数0.4052,第三是降雨量,关联系数0.3133.在棉花生长的4-10月期间,以8月、9月的日照时数和8月份≥20℃的积温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关联系数分别达到0.7201、0.7116和0.7042.逐步回归分析法结果同样表明,积温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且为正效应;而降水量对产量的影响为负效应;得出的回归方程(P=0.0007598,R2 =0.7477)可试用于黄淮棉区两熟籽棉产量的预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2.
主要气象因子与冬小麦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客观评价气象因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鲁南地区小麦产量。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对鲁南地区2008—2017年冬小麦产量和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鲁南地区冬小麦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10℃积温,关联系数0.4721;其次是生育期的降水量,关联系数0.4201;其余依次为≥0℃积温、冷量、≥20℃积温、日照时数,关联系数分别是0.3992、0.3756、0.3621、0.313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一致,≥10℃积温是影响冬小麦产量主要因子,其次为降水量,且均为正效应;所得回归方程(P=0.0408, R 2=0.9811)可以适用于鲁南地区冬小麦产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分析了历年棉花“三桃”调查资料 ,结果表明调查的 7个性状因子与单株成铃数的相关关系大小依次为 :8月 15日总果节数 >伏桃数 >7月 15日总果节数 >秋桃数 >7月 15日蕾数 >8月 15日蕾数 >伏前桃。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棉花主要经济性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量化关系,采用灰色系统和逐步回归法研究了温度、光照时数、空气湿度、降水量对棉花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湖南气候条件与栽培技术体系下,光照时间、温度与单铃重、籽指关联系数大,与衣分、衣指关联系数小;而降水量、湿度与单铃重、籽指关联系数小,与衣分、衣指关联系数大;温度、光照时间对单铃重、籽指起正作用,降水量在较少的情况下对单铃重起正作用,但超过一定界限后,反而起负作用。降水量对衣分、衣指起正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宁夏海原近20年来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3个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及粮食产量的增减趋势,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气候因子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度、关联系数。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对粮食总产量和玉米单产的影响最大,关联度分别为0.7110和0.7006;降水量与小麦单产的关联度最大,为0.7685。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态棉区棉花单铃重的变化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不同生态区育成的品种 ,在新疆的南、北疆棉区和河北棉区进行“双向异地种植” ,横向比较了不同生态棉区棉花产量库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 ,新疆棉区产量库构成因素中单铃重增加幅度最大 ,南疆和北疆棉区单铃重分别为 5 .89g~6 .5 0 g、5 .4 3g~ 6 .12g ,较河北南宫棉花铃重提高 5 1.16 %~ 2 4 .2 3%。新疆棉区单株结铃数虽低 ,但因收获株数是河北南宫的1.5倍 ,所以单位面积总铃数高于河北。新疆棉花铃重高 ,表明在单位面积株数多的条件下个体生长仍较健壮 ,这主要是因为新疆棉区日照时数多、日温差大 ,光合产物生产与累积多 ,既有利于个体发育 ,又有利于光合产物在棉铃中的累积 ,最终单铃重高 ,这是新疆棉花获得高产的重要生理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7.
三江源兴海地区西北针茅产量影响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占雄  谢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13-10515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三江源兴海地区西北针茅(Stipa sareptana Beckervat.krylovii)牧草产量的因子。结果表明,影响西北针茅牧草产量的主成分因子以水分因子为主,温度和光照因子其次;以各因子为自变量,西北针茅牧草产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产量回归方程,方程的相关系数达0.9873,各因子影响牧草产量的大小为4月降水量>4~8月降水量>7月降水量>8月日照时数>6月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8.
主要气候因子对天然草地产草量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影响青海省共和盆地天然草地产草量的主要气候因子,以天然草地产草量为参考数列,以牧草生长季4-9月≥0℃积温、平均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水热综合配合(降水量与气温的比值)以及上年度9-11月的降水量等气候因子做比较数列,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青海省天然草地产草量的气象因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温度、水分、光照3个综合因素对牧草生长具有协同作用,在水分、光照充足的情况下热量因子对牧草产量起着主要作用.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2种评价方法均可作为评价天然草地产草量的影响因子,二者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主要数量性状对湖北省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产量的影响规律,采用相关、通径、主成分和回归分析方法,对2011-2013年湖北省棉花区域试验67个棉花品种的产量及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数量性状中的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苗期病指(97.09%);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铃数(r=0.31)、衣分(r=0.32)、霜前花率(r=0.37)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果枝、病指和铃重因子;前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2.14%。建立了棉花产量与生育期、第一果枝节位、单株铃数、铃重、衣分的多元回归方程,达极显著水平,可用此回归方程来预测产量,回归系数代表该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表明铃重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进入回归方程的5个数量性状的直接通径系数的绝对值大小排序为单株铃数(Py8=0.452 2)铃重(Py9=0.368 6)衣分(Py12=0.325 9)第一果枝节位(Py4=0.173 3)生育期(Py1=0.169 9),表明棉花育种和栽培必须保持结铃性和铃重同步提高,同时兼顾衣分和生育期。  相似文献   

10.
棉花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邯郸市11个棉花品种(系)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衣分与棉花产量的关联度最高,其次是霜前花率、单铃重和单株果枝数,而单株铃数与产量的关联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11.
辽宁棉花烂铃病发病的关键因子及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83-1985年、1992-1994年先后共6年时间的研究,明确了辽宁棉区烂铃病的主要种类是棉花铃疫病。烂铃病发病的关键因子是降雨量和铃期,当田间棉花开花后的一个月左右,遇连续降雨或日降雨量超过10mm时,烂铃病严重发生,出现明显烂铃高峰。通过烂铃剧增期3天前的连续5天累积降雨与烂铃增长率回归分析,得出烂铃病剧增期前3天的短期预报模型y=ax^b=0.00603x^1.218,结合当日调查  相似文献   

12.
池再香  潘徐燕  张普宇  汤苾  熊应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23-19625,19640
以贵州西部1978~2008年马铃薯平均产量作参考数列,以马铃薯生长期(3~8月)≥5℃积温、平均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日平均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最低温度等气候因子做比较数列,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贵州西部马铃薯产量的气候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水分、光照3个综合因素对马铃薯生产具有协同作用,在水分、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热量因子对马铃薯产量起着主要作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2种评价方法均可作为评价贵州西部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因子,二者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态类型棉区主要生态因子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集了新疆、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三大不同生态类型棉区的环境气象要素及棉花产量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比分析了不同生态棉区各生态因子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初步阐明了新疆棉花高产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夏玉米产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分析主要气象因子对夏玉米产量影响情况,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山东省枣庄市2011—2018年夏玉米产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产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依次为:9月份气温(0.9562)>6—9月份气温(0.9449)>6月份气温(0.9312)>7月份气温(0.9283)>8月份气温(0.9157)>6—9月份光照时数(0.8578)>7月份光照时数(0.8393)>9月份光照时数(0.8283)>6月份光照时数(0.8212)>8月份光照时数(0.7803)>6—9月份降水量(0.7623)>9月份降水量(0.6783)>8月份降水量(0.6239)>6月份降水量(0.5842)>7月份降水量(0.5409)。气温是主要因子,其次是光照时数,最后是降水量,通过夏玉米产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期对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种植区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烂铃是棉花结铃期到吐絮阶段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主要棉区常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烂铃率10%~20%,阴雨连绵的年份烂铃率30%以上,甚至更高。如2003年,棉花烂铃病大暴发,有些地区发病株率达到100%,烂铃率50%以上,而且出现了少见的顶部3个果枝棉铃被侵染的现象。棉花烂铃主要由棉铃疫病、炭疽病、角斑病、红腐病、红粉病和黑果病等10多种病原菌引起。棉铃疫病是河北省棉花烂铃最主要的病原,发  相似文献   

16.
主要气象因子与抗虫杂交棉纤维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年份主要气象因子与抗虫杂交棉纤维品质性状的量化关系,为提高棉花纤维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法等,对"中棉29号"和"湘杂棉3号"进行不同年份气象因子与纤维品质间的定量分析。【结果】在湖南省气候条件与栽培技术体系下,棉花纤维品质指标中以麦克隆值的变异系数最大,以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所结棉桃的纤维品质最优;相关分析表明,光照时间长、温度高有利于棉纤维成熟,麦克隆值、纤维长度、比强度同时增加;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温度、日照时数是影响棉花纤维综合品质的主导因子;棉花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比强度三者的信息量占总信息量的91.16%;温度、日照时数对提高纤维品质有利,空气湿度不利于纤维品质的提高,降水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对纤维综合品质起正作用,超过一定范围后反而起负作用。【结论】温度在30~31℃、光照时间在6~10 h、空气湿度在65%~74%、降水量均匀且在2~4 mm时,棉花纤维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新疆石河子地区气候因子与棉花品质进行关联度分析,为石河子地区棉花生产过程中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有效规避气候风险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2012年整个棉花生长期所有月份的月度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为主要气候因子,以对应年份的3级棉花为评测依据,通过均值像变换法将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进行无量纲化后作为输入变量,棉花品质为输出变量,建立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结果]2010~2012年,3个气候因子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平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平均日照时数;按月度分析,平均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对棉花品质影响最大的月份主要集中在5~9月,平均降水量对棉花品质影响最大的月份为4、5、7和10月.[结论]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可以客观地分析评价气候因子对棉花品质影响的相关性,在棉花生产实际中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烂铃是棉花生产上的一大病害,我国主要棉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烂铃不但造成棉花减产,而且使纤维品质降低,严重影响植棉效益。一般年份,烂铃率为10%-20%;大发生年份,烂铃率可高达30%~40%。棉花烂铃多发生在8月中旬~9月底,一般由下而上、由内向外发展,绝大多数发生在下部1~3个果枝上的内围铃,上部铃和外围铃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19.
棉花新品种晋棉30是以汾低99为母本、复交材料90-13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高60~70cm,果枝7~8个,单株结铃8~9个,春播生育期130d左右,夏播生育期105d左右;在1999-2000年山西省特早熟棉区棉花生产试验中,2a14点(次)折合平均皮棉产量886.6kg/hm2,比对照品种晋棉21增产15.4%;其纤维平均绒长27.4mm,衣分38.2%,2.5%跨长26.5mm,单铃籽棉重5.6g,籽仁棉酚含量0.012%;枯萎病病指2.2,黄萎病病指20.0,苗病病指29.4,铃病病指11.1;适宜在特早熟棉区、北疆棉区春播和黄淮海棉区夏播。  相似文献   

20.
棉花烂铃是我国棉花生产上的一大障碍,它能造成棉花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棉花烂铃多发生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此期问如遇阴雨多湿、棉田郁蔽、通风透光差,多种病菌会迅速滋生繁殖.常见的棉花烂铃病主要有炭疽病、黑果病、疫病、红腐病、红粉病、软腐病等.轻者不能正常吐絮,品质下降,重者棉铃不能开裂,壳僵絮烂无收获,严重影响棉花的优质高产.一般年份棉花烂铃率在10%左右,严重年份达20鬈以上.控制棉花烂铃,是保证棉花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