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林木成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致害因子对林木成林的影响,将森林生命周期划分为造林期、林分郁闭前期和林分郁闭期3个时期。通过对林分3个时期的分析,认为林分郁闭前期受害程度最大,是造林后能否成林的关键时期。结合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林分郁闭前期林木遭受的人为活动、牛羊危害、野兔危害及其他林业生物危害等,提出了宣传教育、加强管护、科学营林和政策支持4项对策。  相似文献   

2.
经营措施对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改造模式和经营措施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等林分结构参数,对甘肃小陇山全面清理割灌改造华山松(模式1)、油松(模式2)和日本落叶松(模式3)以及带状割灌改造华山松(模式4)、油松(模式5)5种灌木林地改造模式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模式1~5林分的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459,0.431,0.388,0.514和0.472,抚育间伐对降低全面割灌造林林分林木个体分布的均匀性有一定作用,带状割灌造林能够减少均匀性而增加随机性,使林分更接近自然;模式1~5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347,0.291,0.291,0.323和0.324,属于弱度混交与中度混交的过渡类型。带状割灌造林和抚育间伐不仅均有利于提高林分的混交程度,而且还均能影响林分的直径分布结构,灌木林地改造后,其林分直径结构并未表现出纯林的直径结构特征;抚育间伐能对林木个体的大小分化程度产生深刻的影响,带状割灌造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分的大小分化程度。【结论】带状割灌造林模式较全面清理割灌造林模式更有利于林分结构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尤溪县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林分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林分类型,对相应区域的地块提出了森林生态景观提升造林绿化设计方案和改造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探讨不炼山造林对尾巨桉纯林林分生长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对两种林分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应用净现值法对林分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炼山造林相比炼山造林可以有效提高桉树林分的生长量。不炼山处理林分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均显著大于炼山造林林分,相比炼山造林林分分别提高13.32%、13.20%、48.01%和26.02%,但不炼山造林林分保存率低于炼山林分。不炼山造林林分累计现金流量和累计净现值均略高于炼山林分,但差异不显著,即不炼山造林林分经济效益与炼山林分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5.
在湖南省茶酸县设置了低质低效马尾松次生林改造试验基地,面积为10hm^2。经详细调查分析,认为这种林分低质低效的成因主要有特殊的岩性、土壤条件、人为活动频繁和长期缺乏经营管理以及历史等5个方面的原因。设计采取的改造措施主要有:补植造林(包括间伐补植与不间伐补植实验、造林整地方式试验、补植施用基肥试验和植物材料筛选试验);林分密度调控;试验林施肥;封山育林等,并进行了林分改造正交试验设计和为期5a的改造经营效果定位观测试验。  相似文献   

6.
浅山区油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林分生态条件,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林分效益,对12年生的油松纯林进行了改造试验。选择刺槐、柠条、山杏等阔叶树种,在间隔2m宽的皆伐带上造林,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3%~0.73%,有虫株率降低60%,虫口密度降低70%,林分虫害明显减弱,十年后该林分比油松纯林相对湿度、树高、胸径生长量比对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不同类型林分的水文生态效益、不同类型林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不同类型林分生物多样性,定量评价了荒山造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为鲁中南荒山造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引针入阔造林是指原有天然次生林,通过人工方法栽植一部分针叶苗木,提高林木郁闭度,促进天然林更新,使原有林分因子改良,以达到次生林改造并且重优化林相的办法。引针入阔造林办法简单实用,操作性强,是绿化美化国土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不同类型林分的水文生态效益、不同类型林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不同类型林分生物多样性,定量评价了荒山造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为鲁中南荒山造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沿海沙质海岸木麻黄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木麻黄造林、更新以及低效林改造技术等方面内容,沿海防护林的营造需因地制宜,从树种选择、密度控制、结构调控、土壤管理等综合措施入手,才能提高林分的集约水平,形成良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造林密度对峦大杉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造林密度对峦大杉人工林林分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的影响,选用福建武平8年生不同造林密度(2 700、3 000、3 300、3 600株·hm-2)峦大杉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等系列性状指标进行调查分析,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显著影响着峦大杉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林分蓄积等5个生长性状;造林密度显著影响着峦大杉的圆满度、冠长率、高径比、枝下高、胸高形数等5个形质性状;造林密度显著影响着峦大杉相对胸径的变异系数和Ⅱ、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表明峦大杉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有着显著的造林密度效应。随造林密度的增大,峦大杉的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冠长率、单株材积均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表现出抑制效应;而林分蓄积、树干圆满度、高径比、枝下高、胸高形数等形质指标以及相对胸径的变异系数,Ⅱ、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等林分分化指标均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表现出促进效应。造林密度对峦大杉的造林保存率、树干通直度、尖削度无显著影响。造林密度显著影响峦大杉综合得分值,表明合理造林密度的必要性。综合8年生峦大杉生长形质以及林分分化情况,造林密度2 700株·hm-2的峦大杉总体生长表现最好,有利于峦大杉大中径材的培育,并适时间伐、抚育。  相似文献   

12.
近自然森林经营被广泛认为是优化森林结构进而实现森林多功能的有效途径。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简称热林中心)伏波林场内1993年春季杉木采伐迹地更新造林的马尾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按照补植树种的不同,进行4种不同模式的近自然化改造设计和作业,并从林分混角度、林木空间分布格局2个方面对改造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自然化改造后的林分,混交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林木空间分布格局从最开始的均匀分布逐渐过渡为聚集分布或随机分布。因此,近自然化改造有利于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从而为森林多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13.
滨海沙地木麻黄防护林造林密度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评价研究滨海沙地木麻黄防护林造林密度分别为1667,2500.3333,5000,6667,8333及10000株/hm^2的林分抗风性及速生丰产性,结果表明:随造林密度增大,林分的抗风能力和速生丰产性下降.在木麻黄7种造林密度林分中,初植密度2500株/hm^2的林分抗风能力和丰产性能最强;初植密度1667株/hm^2的林分最速生,抗风能力和丰产性居第二.综合评价指标以造林密度1667株/hm^2的林分为最高,2500株/hm^2的林分居第二,建议滨海沙地木麻黄造林密度控制在1667~2500株/hm^2.  相似文献   

14.
周怀容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37-139
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造林季节对台湾扁柏造林成活率、早期的地径、苗高生长有着极显著影响,在福建省邵武市的最适宜造林季节为1~3月份,造林成活率最高,达96.8%~97.4%,苗木生长也较快;12月份造林成活率低,只有88.2%,但苗高生长最快。不同的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有着极明显的影响,其树高、单位面积蓄积、单位面积干生物量均较造林密度为1100株/hm2的林分大;树高生长、单位面积蓄积、单位面积干生物量与2500株/hm2的林分间无显著差异,胸径生长明显高于2500株/hm2的林分。因此,综合考虑造林效果与造林成本,台湾扁柏最适宜造林密度为1600株/hm2。  相似文献   

15.
子午岭林区油松人工林全周期抚育管理对策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午岭林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油松,因其适应性强,成活率高,作为荒山造林和次生林改造造林的先锋树种,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现保存面积较大,成为林区的重要林分类型。由于受观念、经济、技术等因素影响,抚育措施未能跟进,造成林分各个生长阶段密度过大,土壤水分、养分供应不足,林木生长量较低,甚至出现地力衰退,林木生长衰弱,病虫害和森林火灾隐患突出。本文就实施油松林全周期抚育管理提出一些对策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造林密度与南方红豆杉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测定福建省明溪13年生不同造林密度南方红豆杉的生长和干形形质等指标,分析造林密度与生长和干形形质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综合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显著影响林分11个生长形质指标和综合得分值。南方红豆杉不同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径阶分布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效果较好;1 800、2 400、3 000株/hm~2造林密度林分结构相对稳定、竞争较合理,而3 600株/hm~2的林分处于竞争期的自然稀疏后期。不同造林密度南方红豆杉林分林木分级显示,目前只有3 600株/hm~2造林密度出现Ⅴ级木。因此,营建南方红豆杉人工材用林合理造林密度为3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屏嶂森林公园的自然地理条件,按照树种生物学特性,选择、组合配置造林树种,采用科学造林和保持现有绿化环境逐渐过渡的方法,把目前树种相对单一、结构简单、景观单调的马占相思林、桉树林改造为具有多树种、多景观色彩、多功能的与现有树种阔叶混交的林分,达到优化大屏嶂森林公园生态环境和景观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川中丘陵区是四川乃至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为水分涵养和遏制土壤流失,20世纪60年代开始,该区域内营建了大量以桤柏混交为主的人工林.随着桤木的消退,桤柏混交林林快速发展为柏木纯林;林分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天然更新不良、稳定性差,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降低等问题突显;严重威胁着长江下游生态安全,亟需进行林分改造.为了寻求有效的林分改造措施,从2005年开始,课题组在川中丘陵区开展了以不同带宽强度的带状采伐和采伐带补阔的林分改造试验.以2005年改造林分为对象,研究不同改造措施对林分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为下一步大面积林分改造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改造总体降低了林分的林冠截留,截留量大小表现为:对照>10m带宽改造林分>8m带宽改造林分>6m带宽改造林分>4m带宽改造林分.(2)林下灌草生物量鲜重和截留量8m改造林分最大,其次6m改造林分>10m改造林分>4m改造林分>对照林分.(3)枯落物量和持水均以对照高于改造林分,但总体数值较小;各改造林分间无显著性差异.(4)改造林分土壤孔隙度与贮水量均显著性高于对照林分;并以8m和10m改造强度林分数值最大.(5)照林分地表总径流深极显著性低于各带宽改造强度林分;总产沙量则对照(产沙总量达1262.52kg/hm2)极显著性高于改造林分(499.25-484.95kg/hm2),不同改造强度林分间的产沙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从改造林分水土保持综合功能看,8m改造林分最好.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的气候条件及立地条件.通过更换树种,重新造林的综合改造方式.建设层次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森林群落。通过对现有低效天然林的改造,可以调整林分组成结构,提高生态公益林的复层郁闭水平.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木材质量.增强和发挥森林的多种效能。  相似文献   

20.
广州城市森林林分结构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市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在天然次生林、改造人工林和未改造人工林设置大样地进行调查,比较分析3种森林类型的林分结构特征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乔木层主要树种为华润楠、罗浮柿、木荷、红花荷、马尾松、鼠刺等,改造人工林主要有马尾松、杉木等造林树种与其他引进树种,未改造人工林主要有湿地松;天然次生林大径木和特大径木株数比例较高,改造人工林中小径木较多,未改造人工林径阶-株数曲线表现为双峰状正态分布;天然次生林树高分布在10~14 m的植株较多,改造人工林树高近似于正态分布,未改造人工林树高结构呈现为接近该林分平均高的植株数最多的非对称性山状曲线;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最高,改造人工林次之,未改造人工林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