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4种不同土壤生物工程措施对边坡土体抗剪强度的提高作用。[方法]设置了一处长40 m的人工边坡,在边坡上使用扦插、灌丛垫、层栽与梢捆4种土壤生物工程措施,并在施工8、12个月后分别开展根系现场调查,在实验室进行单根抗拉试验,并引入RWM模型量化研究4种不同土壤生物工程对边坡抗剪强度的提高作用。[结果]旱柳根系抗拉强度随根系直径增大逐渐减小,能产生显著的根系加筋作用;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根的面积比减小,4种土壤生物工程措施完工12个月后的各径级的根系截面积比率(RAR)相比于8个月后提高43.75%~69.38%;土壤生物工程可以明显提高边坡的抗剪强度,随着根系的发展,12个月以后各种措施附加黏聚力比8个月时有明显的增长。20 cm土层深度时灌丛垫与梢捆措施附加黏聚力高于扦插和层栽,且根系所产生的附加黏聚力最大,对边坡的浅层土壤的加筋作用优于另外2种措施。20 cm深度以下灌丛垫与梢捆措施根系附加黏聚力逐渐下降,而扦插与层栽措施附加黏聚力逐渐增加,对深层土壤具有一定的锚固作用。[结论]研究可为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在农田水利护坡中的广泛应用提供量化评价方法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典型林分土壤抗侵蚀性能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工程库区典型植被类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灌木林、农地对照)为研究对象,从抗蚀性、抗冲性和抗剪性3个角度进行林地土壤抗侵蚀性能研究,并采用判断矩阵获得指标权重,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团聚度为三峡库区林地土壤最佳抗蚀指标;土壤团聚度平均值表现为灌木林(37.2%)和农地(42.4%)最优,楠竹林(10.6%)最差,针阔混交林(26.2%)优于常绿阔叶林(19.4%)。在最易被径流冲刷的土壤A层,抗冲刷系数为:常绿阔叶林(6.933L·min/g)灌木林(4.205L·min/g)针阔混交林(3.783L·min/g)农地(3.046L·min/g)楠竹林(0.789L·min/g)。林地土壤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以楠竹林最大(25.60°),土壤黏聚力值以灌木林最大(16.51kPa);最易发生剪切破坏的土壤层分别出现在针阔混交林的土壤AB层和B层,常绿阔叶林的土壤B层,楠竹林的土壤C层,灌木林的土壤AB层,农地土壤的B层和C层。综合评价结果为:灌木林土壤抗侵蚀作用最强(得分1.50),其次为常绿阔叶林(1.43),楠竹林最差(0.69)。  相似文献   

3.
刘宝勇  代特  王文奇 《安徽农业科学》2023,(22):219-223+245
[目的]研究草本植物根系对边坡浅层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方法]以阜新海州露天煤矿为工程依托,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建立了草本植物根系与土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深化了草本植物根系固土改性的力学认识;采用直剪试验,选用马唐草与狗尾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含根率与不同含水率共同作用下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及其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根-土复合体的最佳抗剪强度与最优含根率相对应;2种草本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随正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在未达到含根率之前,随含根率增加而增大;根-土复合体黏聚力与抗剪强度变化规律相似,根系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主要体现在土体黏聚力的增加。[结论]该研究可为浅层边坡的固土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直剪仪对内蒙古中西部3种乡土植物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和杨柴(Hedysarum leave Maxim)的根-土复合体进行不同法向荷载下的剪切试验研究,分析根密度、根径和剪切速率等对根土复合体抗剪特性的影响,揭示3种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特性的共同规律及其种间差异性,从根系固土力学的角度为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的植物措施中树种的选择及其配置提供一方面科学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12.5 KPa对应的80 cm土层,3种植物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黏聚力总体呈现随着根径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特征。3种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粘聚力间相比较大小顺序一致,其中抗剪强度均值大小为柠条17.91±2.7A沙棘16.8±2.1 B杨柴15.53±0.7C,粘聚力均值大小顺序为柠条7.81±1.6 A沙棘7.19±2.33 B杨柴5.99±2.14 C。根密度对3种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及其强度指标的影响与根径总体呈现一致的变化特征。3种植物根土复合体在0.8 mm/min的快剪时对应的抗剪强度和黏聚力、内摩擦角均大于0.02 mm/min慢剪时对应的值。表明,土壤含水率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可以提高表层土壤的力学性能。通过上述研究结论得出,植物种不同则生物学特性不同,每种植物根系固土力学性质达到最佳时所要求的内在条件(根径、根密度等)和外在条件(剪切速率),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5.
热带地区水培荆芥营养液配方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热带地区秋冬季荆芥水培适宜的营养液配方,研究了5种不同的营养液配方(A:Hoagland和Anon配方;B:英国洛桑试验站配方;C:华南农业大学叶菜B配方;D:日本园试配方;E:北京蔬菜研究中心配方)对水培荆芥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植株的形态指标来看,C配方表现最为优秀,其次是A配方和D配方,E配方和B配方表现最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含量,以E配方和B配方的最高,C配方的最低;根系活力以A配方的最强,E配方的最低;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均以E配方的最高,D配方的次之;荆芥的硝酸盐含量,以C配方和D配方的低,E配方的最高。在本试验中,综合各种指标,C配方、D配方、A配方是相对适宜的水培荆芥营养液配方。  相似文献   

6.
石漠化区多花木蓝和双荚决明根土复合体抗剪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漠化地区土壤易流失,植被恢复难度大。选取贵州石漠化区有代表性的灌木树种多花木蓝和双荚决明为研究对象,采用四联直剪仪对多花木蓝和双荚决明根-石灰土重塑试样进行直剪试验,主要分析了根径、法向压力和含水率对根土复合体抗剪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根系的存在对土体抗剪强度有积极作用,主要以加筋的形式增强土体的抗剪强度,以根径2~3 mm对石漠化地区固坡护坡效果较好。法向压力对复合体抗剪特性的影响最显著,因其影响复合体的密实性来间接影响抗剪强度,表现为法向压力越大,土体密实性越好,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越大。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含水率14.3%时,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最大,固土效果最佳。2种植物中,多花木蓝总体上较双荚决明更能增强土体抗剪强度。本研究可为石漠化地区边坡绿化和水土保持树种的筛选及根径大小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桂育7号"在南丹有机栽培条件下的旱育秧技术,设置了B1稻草覆盖、B2地膜覆盖、B3不覆盖3种不同覆盖模式的旱育秧试验和A1 20g/m~2、A2 50g/m~2、A3 80g/m~2 3个播种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桂育7号"适合南丹作为有机栽培品种;地膜覆盖是较理想的覆盖方式,20g/m~2是"桂育7号"旱育秧有机栽培最适宜播种量。  相似文献   

8.
草本植物根系对土体加筋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野外直接挖取地毯草、弯叶画眉草、牛筋草根系,与海南地区红黏土随机混合制作成重塑加筋土复合体,分析不同含水率、不同含根率下,不同植物对土体的加筋效应。试验表明:植物根系能显著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随着土体含根率的提高,根系土体的抗剪强度值越大;重塑根系土体的抗剪强度值随着土体含水率的降低而增加;重塑加筋土体的黏聚力随含根率增加而增加,随含水率的提高而降低;重塑加筋土体的内摩擦角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变化较小;弯叶画眉草重塑土体的加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在土样中加入植物纤维,模拟植物根系的加筋作用,采用三轴试验,研究含水率和土体相对密实度的变化对植物根系复合土抗剪强度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越密实,植物根系加筋效果越明显,相对密实度为85%时,可使最大主应力差增加20%~ 30%;相对密实度为75%时,植物根系的加筋效果不明显.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也表现出类似的情形,无论是否加筋,黏聚力首先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含水率超过14%后,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含水率在14%时,植物根系加筋对黏聚力提高的效果最明显.内摩擦角基本上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含水率越大,植物根系对内摩擦影响越小.研究成果可对植物固坡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切花月季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 mg/L蔗糖+200 mg/L 8-羟基喹啉为基础配方,在此基础上分别加入50 mg/L AgNO3+300 mg/L柠檬酸(A)、100 mg/L 维生素C(B)、10 g/L CaCl2(C)与蒸馏水进行对比试验.挑选花朵成熟度一致,花蕾大小基本一致的健壮花枝为试材.将各处理置于无直射光、通风的室内,温度保持在16~18 ℃,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通过检测电导率、蛋白质、重量变化等指标,处理C(30 mg/L蔗糖+200 mg/L 8-羟基喹啉+10 g/L CaCl2)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植物根系增强土体抗剪强度的模型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黄土高原植物根系固土力学机制,通过Wu & Waldron(WWM)模型和Fiber Bundle(FBM)模型, 确定了黄土高原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油松、刺槐、荆条和丁香4种植物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增强作用,并用原位直剪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造林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从边坡尺度上量化4种不同植物根系固土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原位直剪试验的验证,发现评价植物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增强作用的WWM、FBM模型均存在一定的误差,因而建议进一步完善该理论模型。同时,基于原位直剪试验测定的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增强作用,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发现4种植物造林边坡稳定性均高于裸坡,边坡安全系数平均提高4.38%,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平均减小50.08%,最大水平位移平均减小40.83%,最大竖向位移平均减小14.84%;4种植物措施中,荆条造林措施对浅表层土体的固土效果最佳。研究结论为评价造林边坡的稳定性,揭示根系固土的力学机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边坡植被作为一种能够使边坡土体成为土和根复合材料的重要因素,它能够明显地增强边坡土体的稳定性和抗剪度,从而起到保护土壤不被冲刷、避免侵蚀,此外还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雨水的腐蚀性。但是目前,由于岩土介质等的多变性以及治沟造地边坡植被受力的丰富多样性,对其修复技术的研究仍然处于一种起步阶段。文章深入探究治沟造地边坡植被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定量化分析黄河源区弯曲河流河岸带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方法]在黄河源区河南县兰木措曲对2个河湾河岸边采取原位制样、室内试验分析的方式,测定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结果]草甸型河岸带根-土复合体平均黏聚力可达18k Pa,其中河湾凹岸根-土复合体黏聚力比凸岸黏聚力平均约高10%,河湾两岸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结论]该研究为深入分析滨河植被对河岸的抗剪增强作用、减少河岸崩塌频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米蛋白水解物不仅可以有效改良酥性饼干的品质,而且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利用模糊数学评价和综合评分法,分析了大米蛋白水解物添加量、低筋小麦粉添加量、糖添加量及起酥油添加量对该酥性饼干的最大折断力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大米蛋白水解物的酥性饼干最佳配方为A1B2D2C2,即添加大米蛋白水解物1g,低筋小麦粉100g,起酥油25g,糖15g.  相似文献   

15.
以聚谷氨酸/豌豆淀粉为主要材料,加入甘油、海藻酸钠等添加剂,制备聚谷氨酸/豌豆淀粉复合膜。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等对复合膜的成膜工艺及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确定最佳配方为:100 mL水溶液中添加13 g主组分(聚谷氨酸/豌豆淀粉质量比1∶9)、海藻酸钠0.6 g、甘油1.2 mL,85℃条件下,300 r·min~(-1)搅拌30 min后,玻璃板铺膜,50℃烘干,揭膜,保存。对产品的性能进行测试表明,水蒸气透过率为379.30 g·m~(-2)·h~(-1),透油率为0.524 g·m-2·h-1。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干密度、含水率及含泥量等因素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含黏风积沙剪切强度特性的影响,对不同干密度、不同含水率及不同含泥量的风积沙试样开展了大量的直接剪切试验,以此得到风积沙的抗剪强度、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各因素对风积沙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干密度、含水率及含泥量对风积沙的抗剪强度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含水率和干密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且在干密度为1.56 g/cm3的情况下,存在一个最佳含水率使风积沙剪切强度最大为80 kPa。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腐熟玉米秸秆、腐熟锯末、腐熟羊粪为主要原料,复配8种体积配比的基质压缩制钵,以辣椒品种西北旋风为试验材料,进行适宜辣椒压缩型基质营养钵配方筛选试验,调查分析不同配方压缩型基质营养钵育苗对辣椒苗生育期、幼苗形态、育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4(冲淋腐熟玉米秸秆25%、冲淋腐熟锯末25%、育苗基质25%、洁净田园土25%、腐熟羊粪20 kg/m3、黏合剂900 g/m~3、保水剂400 g/m~3、磷酸二铵250 g/m~3、硫酸钾500 g/m~3、生物有机肥1 000 g/m~3)适宜于辣椒育苗,其出苗整齐度高,出苗率较对照高7.77%,移栽期较对照提前7d,移栽成活率最高(98.3%),壮苗指数为0.006 2、生长函数为0.004 21 mg/d。  相似文献   

18.
崩岗区岩土抗剪强度主要影响因素及衰减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明  丁树文  蔡崇法  林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534-5537,5581
根据崩岗侵蚀区红土发育于花岗岩且受干湿变化影响显著的性质,通过室内直剪试验,分析了5种干湿效应水平(风干48 h、风干24 h、自然含水率、浸水30 s和浸水60 s)崩岗侵蚀区岩土抗剪强度变化规律,并运用灰色关联法研究了影响岩土抗剪强度指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土壤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随干湿变化呈非线性衰减趋势;在风干阶段影响抗剪强度前3个主要因素大小依次为塑性指数游离氧化铁黏粒含量,主要受裂隙性影响,而在增湿阶段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干密度水溶性盐黏粒含量,基质吸力是控制抗剪强度衰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优化生物控草有机肥配方,能够为推广生物控草肥抑草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在前期筛选出龙葵等化感植物、高效腐草微生物和除草弯孢菌的基础上,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不同配方的生物控草有机肥在防控稻田杂草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从株数防效来看,处理4(材料A25 kg/667m~2;材料B 75 kg/667m~2)处理3(材料A 50 kg/667m~2;材料B 50 kg/667m~2)处理5(F3)处理2(材料A 75 kg/667m~2;材料B25 kg/667m~2);从鲜重防效来看,处理4处理3处理5处理2。从杂草防控种类来看,不同配比的处理对莎草、阔叶草的防效优于对稗草。有机生物控草肥F4高量(材料A 25 kg/667m~2;材料B 75 kg/667m~2)对水稻杂草的防控效果显著高于F4低、中量和F3。生物控草有机肥对水电导率和水稻幼苗及分蘖均有一定影响。综上所述,有机生物控草肥F4高量推广前景更好。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新育成的杂交油菜品种黔油早2号在轻简化栽培中的适宜播种量,采取翻犁人工条播方式进行黔油早2号不同播种量试验,分析不同播种量油菜的田间苗数、农艺性状、生育期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黔油早2号不同播种量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播种量为200g/667m~2处理产量最高,为195.5kg/667m~2;其次是播种量为300g/667m~2和400g/667m~2处理,产量分别为187.8kg/667m~2和186.7kg/667m~2;播种量为700g/667m~2处理产量最低,为160kg/667m~2,且田间有部分植株倒伏。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土壤墒情较好时,直播适宜播种量在200~300g/667m~2,若土壤墒情较差,播种量可选择400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