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功能标记是依据功能基因序列的多态性开发的一种准确、高效的分子标记,不同等位变异基因与表型直接相关。籽粒性状是由互相关联多基因调控的较复杂的重要性状之一,也是生化生理一系列过程的最终表现,已成为育种者在品种选育过程中的研究热点。对国内外玉米籽粒性状的分子标记、QTL定位、候选基因克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转基因技术等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籽粒功能标记存在的问题,旨在为玉米籽粒分子生物学及现代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使水稻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时代,并对水稻育种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尤其是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和功能基因组学的不断深化,分子设计育种作为水稻育种的新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育种实践。本文简述了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研究现状,并对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小麦庞大的基因组使得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中的应用落后于大麦、玉米、水稻等作物。近年来,随着他子标记技术检测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中的应用已有了很大的进展。分子标记技术依靠提供准确、稳定可靠的DNA水平的遗传标记,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已用于构建遗传图谱、标定和定位目的基因、鉴定与标记外源染色体片段、鉴定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绘制品种指纹图谱、遗传分析、物种演变、标记辅助选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玉米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功能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转录组测序技术快速发展且应用相对广泛。玉米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有力地推动着玉米转录组结构的注释和功能的深入解析。简述玉米基因组研究概况以及GS FLX、Solexa GA IIx、SOLiD等测序技术的发展,回顾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玉米新基因挖掘、分子标记开发、代谢网络、分子进化、miRNAs等相关研究领域上的应用,为玉米复杂农艺性状的分子机制、不同发育阶段基因表达调控网络乃至分子设计育种等工作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以来我国玉米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育种是玉米遗传育种快速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之一。近些年来,我国在玉米分子育种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综述从"十二五"至今,国内研究者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在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相关性状基因/QTL发掘和基因克隆等方面的新进展,促进玉米分子育种技术能够更好地应用于育种研究中,为提高育种效率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与玉米遗传育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钱海涛  董辉  丛斌 《玉米科学》2007,15(2):053-057
建立在分子遗传学基础上的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玉米研究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本文从分子标记图谱的构建、自交系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评价、QTL分析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玉米育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开发利用使作物育种家有可能直接根据基因型而不只是表现型进行选择,在作物育种工作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遗传图谱构建、目标基因的标记与定位、遗传多样性研究、品种真实性鉴定、杂种优势预测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应用,对今后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棉花抗黄萎病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棉花品种类群的划分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抗黄萎病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在棉花抗病育种的标记辅助筛选中逐渐发挥作用,但还没有得到棉花抗黄萎病基因克隆。通过转几丁质酶基因、β-1,3葡聚糖酶基因以及转葡萄糖氧化酶基因等,得到了一些抗病品种。棉花分子辅助抗病育种成效较低的原因主要包括:黄萎病遗传规律的复杂性、标记和遗传图谱研究的滞后性、标记距离较远和QTL定位的不精确性以及基因上位性的存在和抗病QTL筛选与育种过程相分离等。应该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加强棉花遗传和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在棉花全基因组开展QTL定位,从而提高棉花抗病育种的目标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玉米育种技术研究进展与前瞻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过去的30年里玉米育种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分子标记、生物技术、双单倍体等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自交系和杂交种的选育方法发生了飞跃。本文就分子育种技术、后代选择方法、转基因育种技术、双单倍体技术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并展望未来10~20年玉米育种技术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分子标记技术和QTL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以DNA多态性为基础的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得到了一些成功运用,为解决有关复杂性状的选择问题带来了希望。本文综述了棉花分子标记、QTL定位原理和方法、关联分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棉花分子育种、基因组选择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分子标记对控制玉米脂肪合成的关键基因进行定位,从分子水平上阐明其遗传机理,提高高油玉米的育种效率。以吉林省80份核心玉米自交系为关联群体,2014年和2015年分别在吉林农业大学试验地进行田间试验,将自交收获的果穗晾晒脱粒后用NIRFlex N-500近红外光谱仪测定其子粒脂肪含量。同时使用Illumina PE150测序仪对80份玉米自交系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共获得1 490 007个高质量的SNP用于后续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子粒脂肪含量的变异范围为2.83%~6.81%,广义遗传力为63.3%。经过两年1点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筛选得到10个SNP位点与子粒的脂肪含量显著关联(P0.000 001),解释的表型贡献率为0.65%~34.5%,其中位于染色体框4.01的SNP标记表型贡献率最高为34.5%。在显著性SNP位点(P0.000 001)的连锁不平衡区域(5.2 kb)内共挖掘出6个候选基因,分别预测编码MYB转录因子、果胶酯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3种无特征功能的假定蛋白,可能与脂肪的合成代谢密切相关,可为高油玉米材料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克隆调控玉米子粒脂肪含量的关键基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联分析在玉米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关联分析为优异基因和等位基因的发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分析了关联分析在玉米遗传学中的应用过程,并总结各研究所得到的结论。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关联分析方法的应用必将对玉米的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玉米耐旱遗传育种研究及分子育种策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干旱胁迫一直是玉米产量损失的重要逆境因素。本文结合最新玉米组学研究成果和高通量的数据信息分析平台,从玉米表型和基因型两方面讨论耐旱玉米在遗传及育种实践上的研究进展以及分子育种技术在进行耐旱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的新策略,利用新的技术和平台进行耐旱玉米的创新,可为未来提高育种遗传增益以及玉米增产稳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一直是玉米产量损失的重要逆境因素。本文结合最新玉米组学研究成果,高通量的数据信息分析平台,从玉米表型和基因型两方面重点讨论耐旱玉米在遗传及育种实践上的研究进展,分子育种技术在进行耐旱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的新策略,利用新的技术和平台进行耐旱玉米的创新,为未来提高育种遗传增益以及玉米增产稳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玉米对烟嘧磺隆敏感性差异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嘧磺隆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一种磺酰脲类内吸性除草剂。本文介绍玉米对烟嘧磺隆敏感性反应差异的表现、作用机理和生理生化机制,分析对玉米烟嘧磺隆敏感性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方面所做研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玉米抗烟嘧磺隆育种研究提出展望,为在玉米耐烟嘧磺隆种质创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杂交种选育以及烟嘧磺隆的推广使用等研究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利用玉米DH群体进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效率,降低其成本,提出利用毛细管荧光电泳技术进行多个引物复合电泳的策略,讨论此策略在玉米特定分离群体SSR分析中的应用,为提高玉米分子育种中的实验效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数字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计算机技术促进了作物育种技术的数字化进程.随着作物性状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成熟,作物育种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呈指数增长,促使传统作物育种技术变革.作物育种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类型十分复杂,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利用是作物育种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促成了现代数字育种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分析玉米育种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类数据,提出概念性的作物育种数据管理系统框架,并阐明各类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善的育种数据管理系统除核心数据库外,还包括多项数据分析模块,包括系谱树和亲缘分析、分子标记和基因定位、数据采集和性状分解、杂交组合和后代选择、育种策略分析、田间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生长发育系统模拟和基因功能和调控网络等.数据分析模块可以根据作物育种实践的实际需要进行组合,但并非所有模块都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
分子改造Cry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玉米创制及其抗虫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结构域交换和密码子优化方法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t)杀虫晶体蛋白Cry1Ab进行合理化设计改造,获得新型Bt蛋白编码基因cry FLIa。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该基因转入玉米Hi II中,对转基因后代开展分子鉴定和抗性评价等相关工作。结果表明,cryFLIa基因已整合进玉米基因组中,连续3代自交材料检测显示,转基因玉米目标基因正常表达并稳定遗传;蛋白在植株叶片中发育各时期的表达各异,在灌浆期蛋白表达量较高(471.883 ng/g)。室内生测和田间人工接虫试验表明,转cryFLIa基因玉米具有抗亚洲玉米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简单序列重复在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含量非常丰富,且常常随机、均匀分布于整个基因组中。SSR标记广泛应用于动、植物基因定位、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指纹图谱构建、种质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向。随着大量全基因组序列的公布,NCBI等数据库中可利用的序列信息量激增。但在常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仍然延续传统的小规模SSR标记开发模式,开发标记数量非常有限、效率较低。结合MISA脚本指令、Primer3引物设计软件、e-PCR特异性扩增分析软件,对玉米全基因组水平SSR位点进行搜索、引物设计、特异性扩增分析以及扩增长度差异分析,开发高密度的SSR标记。通过引物合成、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从常规分子生物学水平验证所开发标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