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来自蒙特雷技术学院的一群学生从人心果中提取出了一种甜味剂——赤藓糖醇。赤藓糖醇是一种糖尿病患者常用的天然低热量甜味剂。人心果相比其他果蔬具有更少的商业需求,原料充足。学生在提取赤藓糖醇时未采用盐、化学物质或防腐剂。制作赤藓糖醇的传统方法是利用酵母对葡萄糖进行发酵。赤藓糖醇不会像其他糖醇一样会引起蛀牙或胃副作用。然而,过  相似文献   

2.
沈雍徽  陈娜  邢宇  黄威 《中国乳业》2023,(12):86-91
[目的]以生牛乳为主要原料,不同糖醇为辅料,分别制作凝固型酸奶。[方法]糖醇包括:木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以发酵时长、持水力、脱水收缩敏感性(STS)、感官评定、质构参数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糖醇对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乳糖醇样品发酵时长较长,其余样品发酵时长4.5~5.5 h;持水力和脱水收缩敏感性(STS)变化趋势呼应,甘露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和赤藓糖醇样品排名靠前;木糖醇、山梨糖醇和赤藓糖醇样品感官评定总分排名前三,与质构参数方面呈现一致性,木糖醇、山梨糖醇和赤藓糖醇样品质构品质更好。[结论]糖醇可应用于凝固型酸奶,但产品组织状态和质构品质需加强。  相似文献   

3.
以鲜牛奶、酸奶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4g蔗糖,2g赤藓糖醇,发酵6h和添加3g蔗糖,2g赤藓糖醇,发酵7h制得一种既能降低热量,又能最大程度保持酸奶原有风味和口感的保健型酸奶饮品。该产品适合肥胖和糖尿病人士饮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生物发酵来制取赤藓糖醇,其得天独厚的发展前景引起了国内众多研究机构和厂家的重视,但是,生产成本太高却限制了赤藓糖醇产业的发展,因此,降低赤藓糖醇的生产成本是推动赤藓糖醇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以1株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筛选的赤藓糖醇高产菌株——耐高渗假丝酵母为试验对象,通过单因素研究、正交研究确定菌体的最佳培养基配比,最终实现让赤藓糖醇在实际生产中达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全球食品、农产品知名供应商嘉吉公司向中国的食品和饮料制造商推出Zerose^TM赤藓糖醇。Zerose^TM赤藓糖醇已经获得法规批准,并不受应用领域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杨海军  蔡荣 《中国乳业》2005,(10):44-46
果葡糖浆、低聚异麦芽糖、赤藓糖醇的产品特性和应用方法。对目前国际冰淇淋市场较流行的作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7.
主要对目前奶片市场作了简要阐述,尤其对赤藓糖醇在奶片中的特点及优势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牛初乳粉为试验材料,以白砂糖、赤藓糖醇、牛奶香精、香兰素为试验因素,利用响应曲面法进行试验设计,对牛初乳粉咀嚼片的最佳配方进行研究,并对最佳配方进行感官评价验证。通过对试验得到的回归方程和响应曲面分析得出,牛奶香精与香兰素的交互作用对牛初乳粉咀嚼片的感官评价指标具有极显著作用。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得到的最佳配方为:白砂糖13.5%,赤藓糖醇11.5%(相对甜度0.84),牛奶香精1.25%,香兰素0.17%。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大豆皮为试验材料,采用复合菌种进行发酵,以便筛选出大豆皮饲料最佳优势复合菌群和最佳发酵工艺;同时对产品进行营养价值评定。采用纳豆芽孢杆菌、乳酸菌、产阮假丝酵母菌和草酸青霉F67 4种菌种,通过对菌种、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筛选,确定大豆皮最佳发酵工艺;并以鹅为试验动物进行代谢试验,评价大豆皮发酵产品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混合菌种组合发酵显著优于单菌发酵;不同的氮源、无机盐、温度及发酵时间等对发酵效果有显著影响;发酵大豆皮显著改善其营养利用价值,鹅营养利用率显著提高;4种优势复合菌种发酵大豆皮能够显著改善其营养利用价值,提高产品营养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1一般工艺流程1.1菌种的选育因为微生物有成万上亿种属,要从这繁杂的微生物中选育出适合发酵秸秆的、有利于提高动物产奶、产肉、无毒及非致病性的优势菌种是整个生产的首要前提,也是产品品质优劣的关键。菌种的选育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一项技术。1.2发酵培养这一环节有三角瓶培养、种子罐培养、发酵罐培养、稳定化处理。1.3高速离心在密封发酵并经稳定化处理后,为了收集到浓缩的产品,必须经过高速离心机,将水和菌种分离,然后再将分离出来的菌种进行稳定化处理。1.4冷冻干燥采用冷冻干燥是为了保证微生物菌种的活性,因此菌种的干燥不能采用自然…  相似文献   

11.
利用酒精糟开发生物酶高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酒精糟为主原料,采用复合曲霉菌种固态发酵技术,开发出富含蛋白酶和糖化酶的高蛋白饲料。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3B1C2D1:即采用经诱变选育的黑曲霉As3.324-103和米曲霉As3.951-213为复合发酵菌种,酒精糟配入25%的麸皮为发酵基质,发酵基质的含水量控制在55%,发酵温度控制在28℃,可使产品的粗蛋白含量达58.66%、蛋白酶活力达9437.0U/g、糖化酶活力达2497.4U/g。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万古霉素(Vancomycin)发酵生产水平,选育出其发酵生产的优良菌株,以东方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oriertalsis)菌株V1806作为原始菌株,利用EMS(甲基磺酸乙酯)、UV(紫外诱变)和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等单一诱变、复合诱变的方法,选育出1株遗传稳定性好、且对万古霉素耐受性强的菌株Vua-15,其中试发酵效价达到7863 m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74.3%。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诱变对东方拟无枝酸菌菌种选育的效果优于单一诱变,更易选育出符合预期的优良菌株。研究不仅对万古霉素工业化发酵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其他产品发酵菌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3.
"高蛋白料精"的生产工艺及其应用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蛋白料精是应用生物发酵工程原理 ,采用机械化固体发酵新工艺 ,研制出的一种可替代鱼粉的微生物活性饲料 ,属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类饲料〔1〕。而作为直接用于饲喂动物的微生物活性添加剂制品 ,形成规模化生产 ,其产品的质量除受所选育菌种质量、性能和配方组成影响外 ,很重要的是受生产工艺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影响。而机械化程度的高低 ,影响着规模化生产的程度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产品质量的优劣 ,直接影响着饲喂效果。现就高蛋白料精生产工艺及应用技术要点简介如下。1 高蛋白料精的生产工艺1 1 工艺要求 :选育的发酵菌种应是非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饴糖糟是饴糖生产的副产品,价格低廉,近年来产量逐年增加。但由于其水分、蛋白质及有机质含量高,因此往往不易运输和存贮,导致变质污染环境。为了开发利用饴糖糟生产单细胞蛋白(SCP)饲料,实现经济增值、变废为宝,我们以饴糖糟为主要原料,接液体、固体菌,利用塑料大棚保温采光地面发酵简易法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生产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l材料和方法1.1试验菌种试验用菌种根据物料成分、发酵工艺等选育培养而得,即液体菌种9401和固体菌种9402。经试验得知,二菌种均具适应性强、生产周期短,对物料(底物)…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低聚糖或糖醇具有益生元性质,在食品和营养研究中受到特别的关注。作为盲肠发酵剂,功能性低聚糖或糖醇摄入后不受小肠消化酶的分解,进入盲肠被微生物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降低肠腔内pH值,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提高矿物质在大肠中的吸收率。综述了近年来功能性低聚糖或糖醇在大鼠肠道内对矿物质吸收的促进作用及其相关机理,以期为功能性低聚糖或糖醇在食品和饲料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柑桔皮渣发酵高蛋白饲料菌种筛选与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柑桔皮渣为原料,研究微生物发酵生产高蛋白饲料的菌种、辅料及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混合菌种发酵的产品粗蛋白含量优于单一菌种发酵,添加氮源的产品粗蛋白含量比不添加氮源的高;当黑曲霉、米曲霉和扣囊腹膜胞酵母的混合比例为2∶3∶1,培养基中柑桔皮渣85 %,麸皮15 %,含水率达70 %,接种量为0.4 mL/g,自然pH,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4 d时,发酵产品的粗蛋白含量可从10.37 %提高到34.40 %.  相似文献   

17.
噬菌体的发酵工艺主要涉及前期菌种的筛选、宿主菌的选择、发酵的接种量、发酵培养基及后期各种发酵参数的控制。其中选择发酵性能优良的菌种和宿主菌是噬菌体发酵的基础,筛选适宜的发酵培养基是影响噬菌体发酵的主要因素,噬菌体发酵过程中各项参数的控制是噬菌体发酵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噬菌体治疗被人们广泛地认同,噬菌体产品也在食品和药品行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噬菌体发酵工艺的研究也就成为噬菌体产业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分为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发酵工程技术在微生物发酵饲料、微生物酶法生产维生素、饲料酶制剂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学、仪器科学、自动化科学的发展,发酵工程必将在菌种选育、发酵工艺研究、新型发酵设备研制、发酵过程的低成本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含有13种碳水化合物(包括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FOS)、FOS(Vilof)、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短链菊粉、长链菊粉、低聚异麦芽糖、水苏糖、抗性糊精、聚葡萄糖、L-阿拉伯糖、乳糖醇和赤藓糖醇)作为唯一碳源的纯培养基上,比较12株乳杆菌和6株双歧杆菌的生长情况,记录培养24?h和72...  相似文献   

20.
萜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药用植物中的一类天然烃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备受研究者关注。药用植物萜类化合物有2条合成途径,即甲羟戊酸途径和5-磷酸脱氧木酮糖/2C-甲基4-磷酸-4-D-赤藓糖醇途径。2条途径中存在一系列调控萜类化合物结构和功能的基因。笔者等对药用植物萜类化合物代谢合成途径及功能基因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用萜类化合物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